王中利;孟祥虎;孔旭辉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对离体正常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法分离SD大鼠胰岛,RPMI1640组织培养液过夜培养,采用Millipore Multiscreen系统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酚妥拉明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孵育液中胰岛素及胰高糖素的浓度.结果⑴离体胰岛胰岛素的分泌依赖于孵育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酚妥拉明明显刺激其释放.Ca2+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25μmol/L)及K+通道开放剂二氮嗪(100μmol/L)可显著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但其作用可被酚妥拉明消除.⑵离体胰岛胰高糖素的分泌明显受葡萄糖浓度的抑制,酚妥拉明显著抑制其分泌,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硝苯吡啶和二氮嗪也显著抑制胰高糖素的释放.结论酚妥拉明可刺激离体胰岛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可能具有降糖作用.
作者:翁孝刚;张清贵;窦敬芳;李江涛;崔卫玲;王涛;索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OCE)结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APEI)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5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不能一期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137例,其中单纯行TOCE 85例,TOCE+APEI 52例.结果 TPCE+APEI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OCE治疗组;二期手术切除率(21.15%)也明显优于单纯TOCE组(P<0.05);TOCE+APEI组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67.31%、43.55%和21.77%,而TOCE组则分别为65.89%、77.92%、22.12%和1.48%,两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TOCE+A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增加二期手术切除机会,延长病人生存期.
作者:王永恒;韦杨义;黄秉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从Bassini介绍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处理术式繁多,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术后复发,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随着科学的发展,采用替代物修补腹股沟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手术无张力,操作简便,不易复发.我院自1996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烟卷式网片填充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6例,近期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联合;刘昌华;杨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老年勃起功能的影响,本文以脉冲超声多普勒探测阴茎深动脉横切面图形及平均流速时间积分(AVTI),微机图像扫描仪自动测量其图形面积,以小血管流量公式算出血流量,结合血流动力学原理探讨血管口径和血流量在老年勃起功能障碍(ED)中起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战战;邹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内毒素(LPS)是目前公认的加重肝脏损害、加剧肝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IgA型内毒素抗体与各型肝炎的关系,我们采用EIA法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患者各10例血清进行了IgA型内毒素抗体浓度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漪;陈黎明;李跃旗;张晓峰;张鸿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黑)较为少见,由于认识不足可误诊为其它疾病.我们收集了13例,就其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勇军;刘逢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5年6月~2000年6月对116例便血患儿应用电子结肠镜(Olympus CFXQ230)进行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陈昌斌;游洁玉;张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常见,治疗方法多.我院1996年至2000年5年间,住院治疗97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例.采用RF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山;马卫东;罗志强;孙贤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周期性麻痹多发生在我国及日本[1],临床表现与周期性低钾型麻痹相似.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本病 2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亓法英;周广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报道渐增多,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闽;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近22年31例确诊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是30~5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的分类对于诊断很重要,确诊还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早期(Ⅰ期和Ⅱ期)结节病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上要采用个体化疗法,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作者:周敏;万欢英;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PHC患者、30例家族成员(FM)和30例正常健康人(NS)血清IAP水平.结果 PHC患者血清IAP水平(851±212)μg/ml与正常健康人(278±104)μ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FM组(573±228)μg/ml与N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AP水平的改变可能与PHC发生相关,且IAP检测可被用于PHC易患个体的筛选.
作者:李明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密切相关.为了解宝安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指导和教育他们合理用餐,树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站2002年2月随机对3个镇的6所学校的58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群露;袁青;林伟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和综合治疗的逐步完善,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可以达85%以上,但仍约有10%的患者因病理组织结构不良而导致复发和死亡,被称为预后不良型(unfavorable histology)肾母细胞瘤,其病程中浸润、转移、生长迅速,早期即浸润正常组织,而这一过程与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各系统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1].多数肿瘤自身存在凝血活性物质,且在生长中不断释放各种能激活凝血因子的物质,导致血栓形成趋势加剧,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浸润.作者对37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系统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以探讨上述各系统改变与肾母细胞瘤病程发展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淑娟;吴白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波抗原修复对CD44s和CD44v6抗原的影响及其在颅内转移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这些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0.1%Triton X-100(MW-T)和微波-柠檬酸缓冲液(MW-C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44s和CD44v6在20例正常脑组织、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 MW-CA和MW-T抗原修复处理的IOD显著高于未修复组的IOD值(P<0.01);20例正常脑组织中CD44s和CD44v6表达均为阴性;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CD44s阳性表达率为100%(35/35),CD44v6表达为阴性;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s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6.7%(20/30).CD44v6在颅内转移瘤与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CD44s和CD44v6的IOD值;脑胶质母细胞瘤中CD44V6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CD44v6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并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作者:熊正文;孙印臣;苏红;李春光;安赵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 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护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氨酶有关,转氨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 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 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阴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V 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 HBV DNA 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作者:何清;王松;蒋小玲;许诚;李丽雄;杨山麦;李藕;戴炜;谌取鼎;王平;李慧涓;陈守春;杨尧;王文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血浆ADM与尿蛋白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为(24.2±3.8)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0.8)pg/ml(P<0.01);蛋白尿大于1g/24h组血浆ADM(32.1±4.7)pg/ml显著高于少量或无蛋白尿组(18.1±2.5)pg/ml(P<0.05).结论 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合并明显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血浆ADM升高,可能为代偿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礼应;段建;郭虹;余开慧;王柏清;卓红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09株,耐RFP或含耐RFP株246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1株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所有109株药物敏感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246株耐药株中,22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1.5%.31株耐药株(其中SSCP异常25株,正常6株)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19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7株526位密码子CAC-TAC,3株在516位密码子GAC-GTC,2株未改变.结论 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色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作者:张小刚;何秀云;张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由于老年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较常见,临床上与单纯肺结核或肺癌有许多相似之处,为减少误诊、漏诊,现就我院1992年5月~1999年7月住院的32例肺结核并存肺癌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易晴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老年人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老年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而延误治疗,加重了病人痛苦.为提高老年人CVA的诊断水平,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老年人CVA报道如下.
作者:耿慧琴;崔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