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节病31例临床分析

周敏;万欢英;黄绍光

关键词:结节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近22年31例确诊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是30~5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的分类对于诊断很重要,确诊还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早期(Ⅰ期和Ⅱ期)结节病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上要采用个体化疗法,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10例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及2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结果 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短.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无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以限制为主,均有弥散功能降低.结论 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病程较短,存活时间短,预后差.

    作者:徐建如;周贤梅;戴令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探讨

    脂肪肝是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增多,本文对我校1078名高级知识分子体检中发现的274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

    作者:严龙菊;毛旭云;桂建伟;赵李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治疗失败问题的分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甚至抗生素治疗失败,病死率更是居高不下[1,2].本文就VAP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处理措施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蔡畅;胡苏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Graves病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周期性麻痹多发生在我国及日本[1],临床表现与周期性低钾型麻痹相似.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本病 2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亓法英;周广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卵巢囊腺瘤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卵巢囊腺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其中浆液性囊腺瘤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3%~25%,粘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浆液性囊腺癌由浆液性腺瘤恶变而来,占卵巢上皮性癌的50%,粘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上皮性癌的40%.本文采集了76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现就声像图与病理形态学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姚韵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市部分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密切相关.为了解宝安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指导和教育他们合理用餐,树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站2002年2月随机对3个镇的6所学校的58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群露;袁青;林伟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分析

    目的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PHC患者、30例家族成员(FM)和30例正常健康人(NS)血清IAP水平.结果 PHC患者血清IAP水平(851±212)μg/ml与正常健康人(278±104)μ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FM组(573±228)μg/ml与N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AP水平的改变可能与PHC发生相关,且IAP检测可被用于PHC易患个体的筛选.

    作者:李明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无水酒精注射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OCE)结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APEI)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5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不能一期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137例,其中单纯行TOCE 85例,TOCE+APEI 52例.结果 TPCE+APEI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OCE治疗组;二期手术切除率(21.15%)也明显优于单纯TOCE组(P<0.05);TOCE+APEI组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67.31%、43.55%和21.77%,而TOCE组则分别为65.89%、77.92%、22.12%和1.48%,两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TOCE+A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增加二期手术切除机会,延长病人生存期.

    作者:王永恒;韦杨义;黄秉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术后胃瘫18例的治疗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报道渐增多,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闽;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耳乳突手术后面瘫39例临床分析

    耳部手术,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中耳乳突手术,听神经瘤手术等均可损伤面神经,导致周围性面瘫,其中以耳乳突手术损伤造成者为常见.随着手术显微镜和耳用电钻的广泛应用,因中耳乳突手术引起面瘫的发生率已经从当时的15%降到1%[1].我院1987年8月~1996年12月共施行中耳乳突手术601例,39例出现面瘫,占6.5%,高于国内、外资料.现将医源性面瘫的原因,教训及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辉;雷汉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我市地处湘西北,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区.20世纪90年代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引进我市,但因费用高昂,推广应用未普及.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吸取LC和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的优点,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加以改进,自创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non-laparoscopic minicholeystectomy,NC).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实施NC 205例,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比较同期489例OC 病人,达到了微创目的,具有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廷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与内皮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氧自由基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71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健康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血浆ET、NO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重症胰腺炎的ET和NO增高、SOD降低尤为明显,与轻症胰腺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的ET、NO和SOD异常消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建生;卫新革;付极;刘进;袁耀宗;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80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⑴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⑵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1年6月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8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结果临床分型、分期Ⅰ~Ⅲ型分别为171例(9.5%)、1003(55.7%)、626例(34.8%);治愈率分别为91.2%、71.1%、36.2%;总治愈率为61.0%;手术并发症96例(5.3%),分别为纸板损伤15例(0.83%)、大出血16例(0.89%)、鼻腔粘连63例(3.5%)、一过性或短暂性失明2例(0.11%).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熟悉和确认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是重要的.

    作者:黄南桂;唐青来;李友忠;贺湘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更昔洛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9例疗效观察

    重型乙型肝炎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其长期治疗以来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我们采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嗣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cl-2/Bax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0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中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未见Bcl-2和Bax蛋白阳性表达,且凋亡细胞百分率仅为(0.6±0.1)%;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间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凋亡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凋亡细胞百分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与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凋亡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r=0.901,P<0.05),而与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r=-0.932, P<0.05).结论 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凋亡细胞百分率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吴国祥;李涛;李承晏;吴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全身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1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各8例,于手术开始前、CPB转流中40min、CPB转流后30min、CPB结束后4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素化动脉血中性粒细胞整合素CD11b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在CPB结束后30min、CPB结束后4h,CD11b的表达明显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及抑肽酶组相同时间点(P<0.01).结论在CPB术中抑肽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上调,减轻免疫炎性反应的发生.

    作者:蔡明;宋彦西;楚天舒;(名隹)启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波修复CD44s、CD44v6抗原及其在颅内转移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微波抗原修复对CD44s和CD44v6抗原的影响及其在颅内转移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这些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0.1%Triton X-100(MW-T)和微波-柠檬酸缓冲液(MW-C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44s和CD44v6在20例正常脑组织、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 MW-CA和MW-T抗原修复处理的IOD显著高于未修复组的IOD值(P<0.01);20例正常脑组织中CD44s和CD44v6表达均为阴性;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CD44s阳性表达率为100%(35/35),CD44v6表达为阴性;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s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6.7%(20/30).CD44v6在颅内转移瘤与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CD44s和CD44v6的IOD值;脑胶质母细胞瘤中CD44V6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CD44v6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并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作者:熊正文;孙印臣;苏红;李春光;安赵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13例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分析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如果病史,体征明显、典型时,常常不需做超声检查即可确诊,当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时需借助于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对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3例急性阑尾炎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种方法治疗牙隐裂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牙隐裂的治疗效果,同时满足不同患者对治疗方法及过程的要求,我们分别采用活髓全冠修复,备洞充填及脱敏剂加粘接剂封闭缝隙的方法治疗牙隐裂[1],并进行1个月~2年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欣良;周秋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53基因检测与大肠肿瘤间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癌前监控的价值.方法在内镜下采集110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另以10例良性肠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键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作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结果 74例大肠癌中24例p53基因突变,占32.4%,其中17例为中、低分化,3例为粘液腺癌;36例大肠腺瘤中,6例p53基因突变,占16.7%,其中1例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10个月后发生癌变.正常肠黏膜组织无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 p53基因检测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大肠癌的癌前监控及早期诊断.

    作者:刘琴;刘遂娥;高明亮;段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