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秀;叶丽萍;刘丽辉;刘莉;冯会成缮
目的探讨微波抗原修复对CD44s和CD44v6抗原的影响及其在颅内转移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这些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0.1%Triton X-100(MW-T)和微波-柠檬酸缓冲液(MW-C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44s和CD44v6在20例正常脑组织、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 MW-CA和MW-T抗原修复处理的IOD显著高于未修复组的IOD值(P<0.01);20例正常脑组织中CD44s和CD44v6表达均为阴性;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CD44s阳性表达率为100%(35/35),CD44v6表达为阴性;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s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6.7%(20/30).CD44v6在颅内转移瘤与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CD44s和CD44v6的IOD值;脑胶质母细胞瘤中CD44V6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CD44v6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并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作者:熊正文;孙印臣;苏红;李春光;安赵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10例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及2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结果 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短.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无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以限制为主,均有弥散功能降低.结论 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病程较短,存活时间短,预后差.
作者:徐建如;周贤梅;戴令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如果病史,体征明显、典型时,常常不需做超声检查即可确诊,当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时需借助于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对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3例急性阑尾炎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复发率高,有些CA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目前治疗CA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激光法、冷冻法、电灼法、微波法、以及外用去疣药物等,但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0%~70%不等[2].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CO2激光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黄晓玲;肖刚;刘意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奥沙利铂为新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临床以治疗大肠癌为主,近1年作者将其应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茂亮;庄兴俊;夏放;李露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是目前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所面临一个病情严重、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我院1985年6月~2001年5月共收治手术治疗SAP 5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成炎;陈士龙;张明;李林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以上时,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40例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出血率、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第二产程时间、经阴道助产分娩率有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出血率及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法应用于分娩镇痛,方法简单,镇痛效果明显,但对分娩方式有一定影响,应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柳燕;吴虹霆;易维江;郑忠君;陈智慧;张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牙隐裂的治疗效果,同时满足不同患者对治疗方法及过程的要求,我们分别采用活髓全冠修复,备洞充填及脱敏剂加粘接剂封闭缝隙的方法治疗牙隐裂[1],并进行1个月~2年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欣良;周秋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成人糖尿病是一个全球化的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在不同人群中有很大的差异,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上升.作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市郊居民来说,其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又如何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现就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唐炜立;王平芳;颜湘;胡平安;何凌;杨雅;秦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及手术方法的探讨已有大量文献报导,但关于翼状胬肉所致的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改变报道甚少,且多为定性研究[1~3].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的临床应用,使对角膜表面的细微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我们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了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的改变,对翼状胬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作者:赵君彦;翟鹏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黑)较为少见,由于认识不足可误诊为其它疾病.我们收集了13例,就其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勇军;刘逢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脂肪肝是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增多,本文对我校1078名高级知识分子体检中发现的274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
作者:严龙菊;毛旭云;桂建伟;赵李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9年11月~2000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377例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1]的患儿,均进行鼻咽分泌物(NPS)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作相关检查.其中确诊为MP、CT混合感染者10例(0.3%),现分析如下.
作者:姚静婵;胡国华;朱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老年勃起功能的影响,本文以脉冲超声多普勒探测阴茎深动脉横切面图形及平均流速时间积分(AVTI),微机图像扫描仪自动测量其图形面积,以小血管流量公式算出血流量,结合血流动力学原理探讨血管口径和血流量在老年勃起功能障碍(ED)中起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战战;邹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均为重要的细胞外间质成份,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同肝纤维化及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为探讨上述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同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关系,于2000年起,我们对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肝外恶性肿瘤的病人进行了四项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陈友土;余友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动态脑电图(AEEG)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脑机能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导我院84例行AEEG检查之脑外伤病例,其中45例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P)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素珍;周和平;周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主要特征,治疗上颇为棘手,处理不当,常需截肢.因此,足溃疡的治疗近年受到重视.我科从1993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雄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癌前监控的价值.方法在内镜下采集110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另以10例良性肠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键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作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结果 74例大肠癌中24例p53基因突变,占32.4%,其中17例为中、低分化,3例为粘液腺癌;36例大肠腺瘤中,6例p53基因突变,占16.7%,其中1例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10个月后发生癌变.正常肠黏膜组织无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 p53基因检测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大肠癌的癌前监控及早期诊断.
作者:刘琴;刘遂娥;高明亮;段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转化生长因子-α(TGF-A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近年来关注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二者均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相关[1,2].作者对63例血液肿瘤病患者的血清TNF和TGF-α水平进行了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叶一秀;叶丽萍;刘丽辉;刘莉;冯会成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对134例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肝切除组、其他外科处理组及化疗介入治疗组1~3年生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肝切除组生存率高.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他外科综合处理也是有益的.
作者:姚宏亮;皮执民;李铁钢;刘国清;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