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临床探讨

姚静婵;胡国华;朱红玲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 PCR
摘要:自1999年11月~2000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377例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1]的患儿,均进行鼻咽分泌物(NPS)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作相关检查.其中确诊为MP、CT混合感染者10例(0.3%),现分析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TNF、TGF-α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α(TGF-A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近年来关注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二者均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相关[1,2].作者对63例血液肿瘤病患者的血清TNF和TGF-α水平进行了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叶一秀;叶丽萍;刘丽辉;刘莉;冯会成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50例住院病人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许多细菌感染已得到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为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我院抗菌药应用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慧星;李玲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我市地处湘西北,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区.20世纪90年代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引进我市,但因费用高昂,推广应用未普及.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吸取LC和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的优点,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加以改进,自创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non-laparoscopic minicholeystectomy,NC).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实施NC 205例,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比较同期489例OC 病人,达到了微创目的,具有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廷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惊厥294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危重症之一,惊厥可造成神经原坏死,引起更坏的神经系统后果,故对新生儿惊厥必须早期明确病因诊断,及时有效控制惊厥.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新生儿惊厥294例分析如下.

    作者:曾虹;陈家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术(附32例报告)

    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由于其本身疾病特点,局部解剖层次不清,再次手术修补所能利用的自体组织材料相对较少,腹壁薄弱,再手术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为普通外科手术难点之一.本文应用美国Bord Mesh Perfix 产品行复发性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32例,效果良好,现将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王助新;柴景瑞;薛立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53基因检测与大肠肿瘤间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癌前监控的价值.方法在内镜下采集110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另以10例良性肠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键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作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结果 74例大肠癌中24例p53基因突变,占32.4%,其中17例为中、低分化,3例为粘液腺癌;36例大肠腺瘤中,6例p53基因突变,占16.7%,其中1例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10个月后发生癌变.正常肠黏膜组织无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 p53基因检测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大肠癌的癌前监控及早期诊断.

    作者:刘琴;刘遂娥;高明亮;段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节病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近22年31例确诊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是30~5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的分类对于诊断很重要,确诊还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早期(Ⅰ期和Ⅱ期)结节病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上要采用个体化疗法,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作者:周敏;万欢英;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术后胃瘫18例的治疗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报道渐增多,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闽;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IgA型内毒素抗体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系

    内毒素(LPS)是目前公认的加重肝脏损害、加剧肝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IgA型内毒素抗体与各型肝炎的关系,我们采用EIA法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患者各10例血清进行了IgA型内毒素抗体浓度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漪;陈黎明;李跃旗;张晓峰;张鸿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血浆ADM与尿蛋白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为(24.2±3.8)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0.8)pg/ml(P<0.01);蛋白尿大于1g/24h组血浆ADM(32.1±4.7)pg/ml显著高于少量或无蛋白尿组(18.1±2.5)pg/ml(P<0.05).结论 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合并明显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血浆ADM升高,可能为代偿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礼应;段建;郭虹;余开慧;王柏清;卓红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与内皮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氧自由基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71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健康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血浆ET、NO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重症胰腺炎的ET和NO增高、SOD降低尤为明显,与轻症胰腺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的ET、NO和SOD异常消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建生;卫新革;付极;刘进;袁耀宗;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32例临床分析

    由于老年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较常见,临床上与单纯肺结核或肺癌有许多相似之处,为减少误诊、漏诊,现就我院1992年5月~1999年7月住院的32例肺结核并存肺癌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易晴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7例临床报告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主要特征,治疗上颇为棘手,处理不当,常需截肢.因此,足溃疡的治疗近年受到重视.我科从1993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雄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活事件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生活事件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许多研究表明,心身疾病常可由于生活事件引起应激反应而诱发[1,2].本文将我院1994年3月~1998年10月收治的1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117例与生活事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锦华;安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酚妥拉明对离体正常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对离体正常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法分离SD大鼠胰岛,RPMI1640组织培养液过夜培养,采用Millipore Multiscreen系统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酚妥拉明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孵育液中胰岛素及胰高糖素的浓度.结果⑴离体胰岛胰岛素的分泌依赖于孵育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酚妥拉明明显刺激其释放.Ca2+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25μmol/L)及K+通道开放剂二氮嗪(100μmol/L)可显著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但其作用可被酚妥拉明消除.⑵离体胰岛胰高糖素的分泌明显受葡萄糖浓度的抑制,酚妥拉明显著抑制其分泌,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硝苯吡啶和二氮嗪也显著抑制胰高糖素的释放.结论酚妥拉明可刺激离体胰岛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可能具有降糖作用.

    作者:翁孝刚;张清贵;窦敬芳;李江涛;崔卫玲;王涛;索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RF、CAGE联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症17例报告

    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常见,治疗方法多.我院1996年至2000年5年间,住院治疗97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例.采用RF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山;马卫东;罗志强;孙贤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处理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对134例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肝切除组、其他外科处理组及化疗介入治疗组1~3年生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肝切除组生存率高.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他外科综合处理也是有益的.

    作者:姚宏亮;皮执民;李铁钢;刘国清;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了解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HSVⅠ-DNA,HSVⅡ-DNA,VZV-DNA,HCMV-DNA,EBV-DNA.结果 52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82例(15.6%)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0~10岁为高发年龄组.9例(1.7%)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7例(1.3%)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4例(0.7%)为EB病毒性脑炎.结论疱疹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主要致病原,PCR法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邓少丽;陈伟;刘尚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乌体林斯注射液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后复发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互为恶性因果关系.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

    作者:申郑堂;海健;毛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反应的研究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 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护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氨酶有关,转氨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 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 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阴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V 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 HBV DNA 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作者:何清;王松;蒋小玲;许诚;李丽雄;杨山麦;李藕;戴炜;谌取鼎;王平;李慧涓;陈守春;杨尧;王文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