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惊厥294例临床分析

曾虹;陈家旋

关键词:惊厥, 新生儿, 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
摘要: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危重症之一,惊厥可造成神经原坏死,引起更坏的神经系统后果,故对新生儿惊厥必须早期明确病因诊断,及时有效控制惊厥.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新生儿惊厥294例分析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层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分析

    目的探讨TIPS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32例TIPSS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1%的患者术后出现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术后门静脉血液流向有关(P<0.01);与患者术前肝功能及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无明显关系(P>0.05).所有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都存在诱因.结论 TIPS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高危因素主要为术后门静脉呈离肝性流向.

    作者:陈文红;农玉新;刘阳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80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⑴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⑵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1年6月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8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结果临床分型、分期Ⅰ~Ⅲ型分别为171例(9.5%)、1003(55.7%)、626例(34.8%);治愈率分别为91.2%、71.1%、36.2%;总治愈率为61.0%;手术并发症96例(5.3%),分别为纸板损伤15例(0.83%)、大出血16例(0.89%)、鼻腔粘连63例(3.5%)、一过性或短暂性失明2例(0.11%).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熟悉和确认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是重要的.

    作者:黄南桂;唐青来;李友忠;贺湘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术后胃瘫18例的治疗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报道渐增多,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闽;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活事件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生活事件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许多研究表明,心身疾病常可由于生活事件引起应激反应而诱发[1,2].本文将我院1994年3月~1998年10月收治的1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117例与生活事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锦华;安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积器官损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积器官损害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份SLE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CC/ACR损害指数评估其累积器官损害并分析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累积器官损害同首诊时间、合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复发次数及补体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程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累积剂量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累积器官损害是评价SLE病情的指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因素相互作用.应早期治疗并连续观察实验室指标尤其是血清补体水平,激素治疗的同时若合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可延缓器官发展至终末期损害.

    作者:谢红付;李捷;陈翔;陈明亮;施为;杜乾君;吴佳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无水酒精注射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OCE)结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APEI)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5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不能一期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137例,其中单纯行TOCE 85例,TOCE+APEI 52例.结果 TPCE+APEI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OCE治疗组;二期手术切除率(21.15%)也明显优于单纯TOCE组(P<0.05);TOCE+APEI组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67.31%、43.55%和21.77%,而TOCE组则分别为65.89%、77.92%、22.12%和1.48%,两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TOCE+A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增加二期手术切除机会,延长病人生存期.

    作者:王永恒;韦杨义;黄秉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持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40例报告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以上时,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40例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出血率、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第二产程时间、经阴道助产分娩率有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出血率及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法应用于分娩镇痛,方法简单,镇痛效果明显,但对分娩方式有一定影响,应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柳燕;吴虹霆;易维江;郑忠君;陈智慧;张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酮症中毒(DKA)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诱因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以提高DKA合并MOF的认识,及时防治.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7~2000年4年间收治的53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特别分析182例DKA及其中的DKA合并MOF的患者.DKA合并MOF的诱因、临床表现、MOF的器官受累情况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分析表明DKA合并MOF的主要诱因为感染(占84.5%),高龄患者(大于60岁)易发生MOF.MOF的主要受累器官依次为肾脏、心脏和脑等,MOF受累的器官数目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结论防治感染是减少DKA合并MOF的可能途径,DKA患者密切注意肾、心和脑等器官的损害,以防MOF.

    作者:李进;王淑娟;吴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耐利福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09株,耐RFP或含耐RFP株246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1株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所有109株药物敏感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246株耐药株中,22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1.5%.31株耐药株(其中SSCP异常25株,正常6株)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19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7株526位密码子CAC-TAC,3株在516位密码子GAC-GTC,2株未改变.结论 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色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作者:张小刚;何秀云;张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分析

    目的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PHC患者、30例家族成员(FM)和30例正常健康人(NS)血清IAP水平.结果 PHC患者血清IAP水平(851±212)μg/ml与正常健康人(278±104)μ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FM组(573±228)μg/ml与N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AP水平的改变可能与PHC发生相关,且IAP检测可被用于PHC易患个体的筛选.

    作者:李明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点探讨(附45例分析)

    老年人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老年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而延误治疗,加重了病人痛苦.为提高老年人CVA的诊断水平,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老年人CVA报道如下.

    作者:耿慧琴;崔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血清四项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及临床意义

    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均为重要的细胞外间质成份,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同肝纤维化及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为探讨上述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同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关系,于2000年起,我们对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肝外恶性肿瘤的病人进行了四项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陈友土;余友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我市地处湘西北,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区.20世纪90年代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引进我市,但因费用高昂,推广应用未普及.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吸取LC和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的优点,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加以改进,自创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non-laparoscopic minicholeystectomy,NC).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实施NC 205例,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比较同期489例OC 病人,达到了微创目的,具有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廷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局部用药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复发率高,有些CA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目前治疗CA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激光法、冷冻法、电灼法、微波法、以及外用去疣药物等,但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0%~70%不等[2].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CO2激光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黄晓玲;肖刚;刘意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创伤或手术后肺栓塞误诊分析

    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肺动脉栓塞,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往往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常常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引起迅速死亡.自1991年以来有4例肺栓塞被误诊、漏诊,后死亡,其中2例尸体解剖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现将经验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龙宏莲;李献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Graves病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周期性麻痹多发生在我国及日本[1],临床表现与周期性低钾型麻痹相似.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本病 2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亓法英;周广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幼年型与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幼年型Still病与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42例幼年型Still病与47例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治疗方案.结果幼年型Still病患者淋巴结肿大、咽痛、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P<0.05),而成人Still病患者的肌痛、脾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幼年患者(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表现为粒系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类似感染的骨髓象.血沉(ESR)与C反应蛋白(CRP)在疾病活动期显著升高,类风湿因子(RF)与抗核抗体(ANA)多为阴性.治疗上,普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药的使用较少.结论 Still病幼年型与成人型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掌握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药物治疗要注意毒副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燕青;左晓霞;游运辉;罗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治疗失败问题的分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甚至抗生素治疗失败,病死率更是居高不下[1,2].本文就VAP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处理措施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蔡畅;胡苏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1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腹部疼痛剧烈难忍,服用有机磷农药自杀,急送我院抢救.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胃穿孔、腹膜炎,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胃穿孔修补术.

    作者:任同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丙泊酚配伍少剂量肾上腺素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无痛技术的开展,使人流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少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丙泊酚由于其具有快速起效、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恢复迅速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被首选为人流手术的静脉麻醉药[4].然而,丙泊酚对循环和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变浅变快甚至呼吸暂停等现象.为了减轻丙泊酚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笔者将丙泊酚配伍少剂量的肾上腺素[5],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吉吉;李爱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