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探讨(附56例报告)

李成炎;陈士龙;张明;李林浩

关键词:重症, 胰腺炎, 手术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是目前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所面临一个病情严重、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我院1985年6月~2001年5月共收治手术治疗SAP 5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缺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 HPC)作为一种强大的内源性保护现象,表现为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恢复;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或缺氧/复氧(hypoxic/reoxygenation,H/R)损伤后存活率,减少细胞能量消耗及细胞内各种酶的漏出,减轻细胞内离子紊乱,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腺苷、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内皮细胞舒张因子等)和促使细胞内保护性蛋白的活化与合成增加以及一系列受体(腺苷受体等)及通道(KATP通道等)的激活与开放等等.本文就HPC心肌保护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日;陈胜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幼年型与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幼年型Still病与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42例幼年型Still病与47例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治疗方案.结果幼年型Still病患者淋巴结肿大、咽痛、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P<0.05),而成人Still病患者的肌痛、脾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幼年患者(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表现为粒系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类似感染的骨髓象.血沉(ESR)与C反应蛋白(CRP)在疾病活动期显著升高,类风湿因子(RF)与抗核抗体(ANA)多为阴性.治疗上,普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药的使用较少.结论 Still病幼年型与成人型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掌握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药物治疗要注意毒副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燕青;左晓霞;游运辉;罗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英文又名EDCs(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s(endocrine disruptors).早在1936年,Dodds等已发现了羟基联苯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性.20世纪40年代4,4'-二羟基二苯烷烃的雌激素活性得到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簃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7例临床报告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主要特征,治疗上颇为棘手,处理不当,常需截肢.因此,足溃疡的治疗近年受到重视.我科从1993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雄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CT扫描.结果直接征象:CT直接显示异物及其所在部位的13例,占81.3%,局限性支气管阻塞而无明确异物显示的3例,占18.7%.间接征象:阻塞性肺气肿11例,纵隔双边影5例,阻塞性肺不张3例.合并症表现:阻塞性肺炎6例,纵隔气肿1例,气胸1例,渗出性胸膜炎2例.结论 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率高,定位准,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的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10例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及2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结果 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短.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无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以限制为主,均有弥散功能降低.结论 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病程较短,存活时间短,预后差.

    作者:徐建如;周贤梅;戴令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创伤或手术后肺栓塞误诊分析

    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肺动脉栓塞,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往往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常常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引起迅速死亡.自1991年以来有4例肺栓塞被误诊、漏诊,后死亡,其中2例尸体解剖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现将经验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龙宏莲;李献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反应的研究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 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护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氨酶有关,转氨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 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 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阴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V 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 HBV DNA 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作者:何清;王松;蒋小玲;许诚;李丽雄;杨山麦;李藕;戴炜;谌取鼎;王平;李慧涓;陈守春;杨尧;王文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腹腔脏器损伤漏误诊因素探讨

    超声作为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检查方法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无放射性、无损伤性及价格低廉优于CT, MIR,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漏误诊,本文仅从超声医师的角度对可能出现的漏误诊因素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作者:董昌元;王玲;贺祎;王贤明;郭少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TNF、TGF-α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α(TGF-A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近年来关注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二者均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相关[1,2].作者对63例血液肿瘤病患者的血清TNF和TGF-α水平进行了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叶一秀;叶丽萍;刘丽辉;刘莉;冯会成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改良凡士林纱条填塞在外伤性肝破裂中的应用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在临床上不少见,发病率占腹部外伤25%,总死亡率在10%左右[1].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215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人,其中应用改良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21例(21/215).现就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邵去非;赵益华;胡世雄;王晓荣;吴培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53基因检测与大肠肿瘤间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癌前监控的价值.方法在内镜下采集110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另以10例良性肠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键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作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结果 74例大肠癌中24例p53基因突变,占32.4%,其中17例为中、低分化,3例为粘液腺癌;36例大肠腺瘤中,6例p53基因突变,占16.7%,其中1例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10个月后发生癌变.正常肠黏膜组织无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 p53基因检测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大肠癌的癌前监控及早期诊断.

    作者:刘琴;刘遂娥;高明亮;段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烟卷式网片填充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从Bassini介绍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处理术式繁多,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术后复发,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随着科学的发展,采用替代物修补腹股沟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手术无张力,操作简便,不易复发.我院自1996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烟卷式网片填充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6例,近期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联合;刘昌华;杨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浸及胃壁固有肌层胃癌46例分析

    早期胃癌随着纤维胃镜的应用,国内外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对于浸及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深入研究报告的相对较少.作者就我院1984年5月至1993年5月收治的浸入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PM胃癌)46例加以分析,以探讨浸入固有肌层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对预后的影响,并对为本病选择合理手术提供依据.

    作者:王中利;孟祥虎;孔旭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局部用药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复发率高,有些CA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目前治疗CA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激光法、冷冻法、电灼法、微波法、以及外用去疣药物等,但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0%~70%不等[2].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CO2激光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黄晓玲;肖刚;刘意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了解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HSVⅠ-DNA,HSVⅡ-DNA,VZV-DNA,HCMV-DNA,EBV-DNA.结果 52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82例(15.6%)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0~10岁为高发年龄组.9例(1.7%)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7例(1.3%)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4例(0.7%)为EB病毒性脑炎.结论疱疹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主要致病原,PCR法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邓少丽;陈伟;刘尚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节病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近22年31例确诊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是30~5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的分类对于诊断很重要,确诊还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早期(Ⅰ期和Ⅱ期)结节病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上要采用个体化疗法,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作者:周敏;万欢英;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积器官损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积器官损害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份SLE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CC/ACR损害指数评估其累积器官损害并分析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累积器官损害同首诊时间、合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复发次数及补体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程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累积剂量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累积器官损害是评价SLE病情的指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因素相互作用.应早期治疗并连续观察实验室指标尤其是血清补体水平,激素治疗的同时若合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可延缓器官发展至终末期损害.

    作者:谢红付;李捷;陈翔;陈明亮;施为;杜乾君;吴佳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乌体林斯注射液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后复发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互为恶性因果关系.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

    作者:申郑堂;海健;毛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无水酒精注射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OCE)结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APEI)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5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不能一期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137例,其中单纯行TOCE 85例,TOCE+APEI 52例.结果 TPCE+APEI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OCE治疗组;二期手术切除率(21.15%)也明显优于单纯TOCE组(P<0.05);TOCE+APEI组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67.31%、43.55%和21.77%,而TOCE组则分别为65.89%、77.92%、22.12%和1.48%,两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TOCE+A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增加二期手术切除机会,延长病人生存期.

    作者:王永恒;韦杨义;黄秉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