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武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 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两组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可改善心、肺功能,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盐酸氨溴索用于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肺炎患者76例随即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消失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在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老年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术前确诊率为50.0%(32/64).行一期切除吻合术19例;Hartmann手术35例;单纯结肠造瘘术6例;Mile's术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结论 对于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及时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不宜过分追求一期切除吻合.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
作者:罗德富;徐海;杨康;贺长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肋骨骨折的影像诊断方法及流程,以减少漏诊.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10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胸部转位透视、胸部X线摄片检查及胸部CT检查.结果 单纯行胸部正位检查发现肋骨骨折40例,胸部转位透视加摄片明确肋骨骨折诊断90例,对临床症状明显而X线检查阴性者进一步做CT检查,明确肋骨骨折4例,但发现肺部挫裂伤5例,气胸3例,液气胸3例,胸腔积液5例.结论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要结合临床体征,采取胸部转位透视加摄片,必要时做胸部CT的规范影像检查流程以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
作者:吴伟清;张亿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800份人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以乙肝五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0%,66.0%.HbsAg(-)的各模式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均小于等于2%.100份乙肝五项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者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作者:曲明亮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要求择期行LC的960例胆石病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结果 26例术前B超探查胆总管正常而MRCP则提示胆总管下段扩张并微小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冲洗T管引流术,术中证实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96例术前B超探查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可能)而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征象,行LC,术后治愈出院.74例术前发现胆管解剖变异,70例行LC术,避免了胆管损伤.结论 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充分了解胆总管管腔内情况,准确选择术式,减低LC术后综合征的已存因素;在LC术术前对胆管解剖变异的准确显示,可以降低术中胆管损伤的危险性.
作者:刘培万;保红平;李奎;高瑞岗;方登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 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作者:黎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肝叶切除病人手术期间的失血量及手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L组)16例,术中于肝脏游离,松解开始时控制LCVP≤5 cmH2O,肝叶切除结束,肝脏止血完成时恢复中心静脉压(CVP)至6~12 cmH2O;对照组(C组)15例,术中CVP在6~12 cmH2O水平.比较两组间病人手术期间液体输入量、出血量、输血量和手术后第2天,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L组病人的液体输入量明显少于C组病人(P<0.01),出血量和输血量也明显少于C组病人(P<0.05);两组间病人的尿量和术后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LCVP能明显减少肝叶切除病人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马宏恩;侍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2008~2009年度681例麻疹疫情资料,提出麻疹预防的重点人群及控制措施.方法 对数据进行全面描述性分析,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08年427例,2009年为254例,2009年的麻疹病例明显少于2008年,但是其中7~14岁、15~19岁麻疹患者人数要高于2008年,其他各年龄组有明显的下降.20~30岁组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40.2%.2009年相比2008年学生病例增加了49.4%,无职业者、工人病例数同比上一年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他各职业者病例相对较少.结论 加强麻疹疫苗复种,特别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成人麻疹疫苗普种是加速消除麻疹的有效方式.
作者:彭芳;谭妹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1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6例,治疗组予口服安宫止血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对照组予益母草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另加替硝唑片0.5 g/次,每日3次.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结果 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6.8%,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在子宫复旧以及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安宫止血颗粒具有活血行气、促进子宫缩复的功效,而且对母婴无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作者:黄东;吴小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 丹参注射液30 ml,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3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均30 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稍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及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作者:高庆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脂肪肉瘤分黏液脂肪肉瘤与多形性脂肪肉瘤两型,两者性质不同.多形性脂肪肉瘤,是生长于深部组织的高度恶性低分化的原发肉瘤,具有侵袭性肉瘤的典型行为[1].该肿瘤富含血管,并可见纤维肉瘤成分.脂肪染色阳性[2].组化染色可以看出,没有黏液脂肪肉瘤所特有的毛细血管的丛状排列[1].我院于2009年收治1例巨大脂肪肉瘤患者,经手术切除和放疗,效果较好,随访至今未复发,患者及家属均满意.
作者:蔡亮;凌强;邓高荣;廖建平;胡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霍乱弧菌在我市水体中存在和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霍乱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增城市为监测区域,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外环境水体、海(水)产品进行采样监测.病原检测和生物学分型按<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的检测方法进行;对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按<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的方法进行.结果 共检测样本820份,共检测出8株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98%,且检出率随年份向后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城市下水道检出1株01群霍乱弧菌,沟塘、医院废水、肉联厂污水、乡镇和城区自来水中检测出7株01、0139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稻叶型4份,O139型2份,小川型1份;毒力检测1份O139型为产毒流行株,其余均为不产毒非流行株.结论 加强了外环境水体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严格的进行卫生检测检验,防止水体污染,做好一切预防控制疾病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黄海燕;曾文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变异性心绞痛是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发作与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关系.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变异性心绞痛的重要原因,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生室速或室颤等恶性事件.变异性心绞痛常常发生于夜间或清晨,且呈一过性,因此,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而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满亿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肾内科门诊腰痛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以及腰痛与肾脏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5年来肾脏内科门诊就诊的腰痛患者480例行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肝肾功能、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腰腹部X线、B超、CT等相关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分析腰痛的病因.结果 480例腰痛患者中男性260例,女性220例.其中与肾脏相关者174例,占36.3%,前5位为肾盂肾炎56例,急性肾炎23例,肾囊肿21例,肾病综合征19例,肾结石12例.肾外疾病引起腰痛的患者共306例,前5位包括软组织性腰痛57例,腰背部组织结构退行性变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神经源性腰痛22例,盆腔炎22例.结论 腰痛的病因相当复杂,有时需要十分复杂的检查才能终确诊,肾性腰痛所占比例并不大.而非肾性腰痛患者常到肾内科门诊就诊,故作为肾科医师应熟悉对常见腰痛,尤其是肾区腰痛的诊断.
作者:安军民;张莉;孟梅霞;畅飞;邢继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类非传染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因此对其早期治疗尤其重要.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范畴.通心络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有一定价值.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间对3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通心络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忠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对肢体骨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X线和CT的引导下,采用穿刺活检针对36例肢体骨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将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32例穿刺标与手术标本病理一致,总诊断的准确率为88.89%,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达10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穿刺活检诊断四肢骨肿瘤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作者:凌强;邓高荣;李太强;吴炳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用于消化道出血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8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1例采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41例用肝素钠溶液封管.结果 1~3 d发生堵管、回血、外渗、静脉炎A组共3例,占7.32%;B组共2例,占4.88%,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4~5 d发生堵管、回血、外渗、静脉炎A组共8例,占21.05%;B组共2例,占5.13%,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短期(1~3 d)内封管,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在并发症发生上无显著差异.生理盐水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更安全.
作者:郑传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在临床治疗鼻窦炎过程中影响疗效的因素,完善治疗方案,减少复发,改善患者愈后.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经确诊的鼻窦炎患者155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组治愈53例(34.19%),好转88例(56.77%),无效14例(9.03%),总有效率为90.97%.结论 鼻窦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提高疗效并改善愈后,但还需要医患双方充分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疾病.
作者:余少华;李粤棠;周光荣;周梓昭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相关性因素,做到早检查、早发现,积极防治,提高愈后.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经检查确诊的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患者63例(实验组),随机选择健康孕妇63例为对照组,研究其相关性因素并给予早期防治,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63例孕妇均顺利生产,60例(95.24%)新生儿状况良好,2例(3.17%)新生儿死亡,1例(1.59%)新生儿智力低下.实验组母体不良嗜好、特殊工作环境、营养不良等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胎盘发育不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早期防治应从母体孕期开始,提高孕妇营养、戒除不良嗜好、做好围产期检查对新生儿的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敏芝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