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检测及分析

曲明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摘要: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800份人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以乙肝五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0%,66.0%.HbsAg(-)的各模式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均小于等于2%.100份乙肝五项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者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CA125、CA153和CA72-4对卵巢癌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72-4(CA72-4)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发光法检测32例卵巢癌和21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和CA72-4水平.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和CA72-4含量高于良性对照组,联合检测CA125和CA72-4特异性、敏感性优于单独检测及其它组合.卵巢癌患者治疗后CA125、CA153和CA72-4降低(P<0.05~0.01).结论 联合检测CA125和CA72-4对卵巢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弥补了单独检测CA125的不足.

    作者:张辉;韩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群体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群体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随机前后对照的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分为群体管理组和对照组,每个病例观察1年.结果 两组依从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体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群体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是可行的,该方法的成功和推广,将对我国糖尿病治疗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廖浩峰;廖铁军;李洪昌;胡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共选择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40例.治疗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分别于第1、8天静滴,卡铂AUC=5 静点第2天,21 d为1个周期.观察疗效、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慢)37.5% vs 35.0%,P=0.81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8个月vs 4.1个月,P=0.236,1年生存率45.0% vs 47.5%,P=0.823,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KPS评分治疗前平均75.8,治疗后平均87.5,非老年组: KPS评分治疗前平均78.8,治疗后平均89.5,P=0.513,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主要毒副作用均为疲乏和骨髓抑制,老年组与非老年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20.0 %vs 17.5%,P=0.775,Ⅰ~Ⅳ度疲乏发生率35% vs 30%,P=0.633,但均可耐受,无统计学差异,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非老年患者疗效相当,毒性反应与非老年患者一样可以耐受,对于有较好体力状态和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标准含铂联合方案化疗.

    作者:刘君;李彬;周立中;温福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乙肝病毒阳性丈夫对其配偶及子女传播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乙肝病毒(HBV)阳性的丈夫对其配偶及子女的传播并分析.方法 抽取HBV阳性的已婚男性,经调查其配偶及子女均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107个家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其配偶及子女共423人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 在丈夫HBV阳性的107个家庭中的配偶及子女虽经长期的密切生活接触,其配偶及子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仅为10.28%和15.31%,但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却高达74.77%和71.29%.结论 在乙肝病毒阳性丈夫的家庭内,密切生活接触不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却是可以获得乙肝免疫能力的一个途径.

    作者:杨明学;杨平;曾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结节性硬化伴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C)伴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C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它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多数于10岁前发病,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0.3%,常易误诊为颅内其他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等.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影像学诊断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丹;黄勇;钱瑞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高频电灼治疗仪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尖锐湿疣40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一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以往采用激光、电灼等方法去除赘生物,效果虽好,但局部反应大,复发率高.我所妇科门诊自2001年1月开始应用GDZ-9650Z(A)高频电灼治疗仪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艳;李国淑;马建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出血性脑梗死2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中心型2例,边缘型19例,混合型2例,多数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较好.

    作者:马玲;申小茜;徐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交感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俗称鼾症,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表浅和/或呼吸暂停,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OSAH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5%[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亦呈上升趋势.

    作者:杨晶晶;李南方;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以及近年来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送检的血、尿及痰等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获得革兰阴性(G-)杆菌4 22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83珠,占13.8%.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占88.0%.在观察的抗菌药物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总耐药率12.5%,观察近4年,2006年耐药率低6.7%,后两年明显上升;对所观察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均在5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并对碳青霉烯类产生耐药而且有上升趋势,近1年有泛耐药发生,应给予高度关注采取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播散.

    作者:张正银;窦蓉;徐伟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动态心电图在变异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变异性心绞痛是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发作与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关系.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变异性心绞痛的重要原因,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生室速或室颤等恶性事件.变异性心绞痛常常发生于夜间或清晨,且呈一过性,因此,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而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满亿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的多效性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85例注射胰岛素或联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及对照组(n=42).对照组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 mg/d),主要疗效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从基线到16周时的变化.结果 经16周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糖指标(达标时间和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胰岛素或联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有协同降糖效应.

    作者:覃国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 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作者:黎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64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老年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术前确诊率为50.0%(32/64).行一期切除吻合术19例;Hartmann手术35例;单纯结肠造瘘术6例;Mile's术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结论 对于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及时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不宜过分追求一期切除吻合.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

    作者:罗德富;徐海;杨康;贺长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 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相关性因素,做到早检查、早发现,积极防治,提高愈后.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经检查确诊的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患者63例(实验组),随机选择健康孕妇63例为对照组,研究其相关性因素并给予早期防治,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63例孕妇均顺利生产,60例(95.24%)新生儿状况良好,2例(3.17%)新生儿死亡,1例(1.59%)新生儿智力低下.实验组母体不良嗜好、特殊工作环境、营养不良等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胎盘发育不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早期防治应从母体孕期开始,提高孕妇营养、戒除不良嗜好、做好围产期检查对新生儿的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敏芝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 丹参注射液30 ml,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3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均30 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稍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及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作者:高庆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29例晚期NSCLC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C)15例和培美曲塞加顺铂组(PC)14例.GC组吉西他滨1 250 mg/m2,d1,8;顺铂75 mg/m2,d1~3.PC组培美曲塞500 mg/m2,d1;顺铂75 mg/m2,d1~3,两组均为每21 d一个周期重复.结果 吉西他滨加顺铂组和培美曲塞加顺铂组有效率分别为46.7%和42.9%,两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加顺铂组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小于吉西他滨加顺铂组.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吉西他滨加顺铂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减少,可以作为临床一线治疗.

    作者:吴尉;朱跃红;袁志军;罗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0例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别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培哚普利(2~8 mg/d)和美托洛尔(12.5~75.0 mg/d),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培哚普利联用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简单易行,且可以预防洋地黄中毒,对依赖洋地黄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有益.

    作者:陈洪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肝叶切除病人手术期间的失血量及手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L组)16例,术中于肝脏游离,松解开始时控制LCVP≤5 cmH2O,肝叶切除结束,肝脏止血完成时恢复中心静脉压(CVP)至6~12 cmH2O;对照组(C组)15例,术中CVP在6~12 cmH2O水平.比较两组间病人手术期间液体输入量、出血量、输血量和手术后第2天,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L组病人的液体输入量明显少于C组病人(P<0.01),出血量和输血量也明显少于C组病人(P<0.05);两组间病人的尿量和术后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LCVP能明显减少肝叶切除病人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马宏恩;侍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IVC实验动物房的建设及管理

    目的 探讨独立通风笼盒(IVC)实验动物房的建设和管理办法.方法 依照相关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对IVC动物房进行了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结果 通过科学的设计建设和严格的管理,本实验室成功饲养了约5 000只基因工程小鼠.结论 通过本实验IVC动物房的科学的建设和严格的管理,保证了动物房的正常运行.

    作者:亓翠玲;李明;吴高峰;王丽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9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32例.A组,MTX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B组,MTX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2次,共用3 d;C 组,MTX肌肉注射加米非司酮口服,用法同上,外加中药宫外孕方口服.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3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25例,治愈率71.9%;B组3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27例,治愈率84.4%;C组3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30例,治愈率93.8%,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及B组,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治疗成功率、包块缩小程度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宫外孕方联合用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具有疗效高、安全、副作用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柏雪燕;董月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