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

张鹏;吕新文;宋建荣;王茂得

关键词:生命体征, 重型, 颅脑损伤, 适当状态
摘要:目的 评价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或趋于适当状态.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良好55例(29.7%),中残39例(21.1%),重残37例(20.0%),植物状态17例(9.2%),死亡37例(20.0%).结论 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联合MINE方案治疗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MINE方案(美斯钠/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依托泊苷)治疗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25例难治性侵袭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1个化疗方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沙利度胺联合MINE方案化疗2~6个疗程(中位疗程数为4个).结果 25例NHL患者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16例(64.0%)达到完全缓解(CR),4例(16.0)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0.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神经症状.少有骨髓抑制伴感染.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MINE方案为难治性侵袭性NHL的经济、有效挽救治疗方案之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沈文香;李海;邓志勇;陈芳;王雪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31例相关因素分析与探讨

    目的 探讨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31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发病占83.69%;男女发病比例为1.88:1.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四种类型:a、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减少(54.68%);b、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增高>75%,中性粒细胞数减少(25.98%);c、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正常,中性粒细胞数可减少或正常(13.29%);d、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数正常(6.04%).③病程第1周内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占77.64%.白细胞总数减少者75.83%在1周内恢复,而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一周内恢复者仅占59.52%.④伴发疾病中呼吸道疾病占82.18%,幼儿急疹次之占5.44%.⑤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结论 ①男性婴幼儿、学龄前期患儿为高发人群.②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多发.③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与淋巴细胞有很大关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蒋红;杨迎;何进;吴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微创治疗,对其病因、临床、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例死亡,14例临床痊愈出院.14例随访并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后经智力发育指数(MPI)与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13例均接近或达到同龄正常儿水平,1例遗留癫痫.结论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办法.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技巧的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的技巧,提高产前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各种心脏畸形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胃泡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上、下腔静脉入右房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只进行二维图像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 5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13例经尸检证实,37例经其它医院或上级医院再次超声检查证实.经过以上所述切面,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在胎儿期是可以发现的,并且在胎位不利于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选择相应替代切面进行观察,节约检查时间.结论 产前二维平面和彩色多普勒对诊断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观察,应加强五腔心切面的使用,右室流出道的观察应延续观察至动脉导管,这对于确定大动脉的关系十分必要.

    作者:熊可;刘志英;罗月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门诊输液区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并降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减少投诉和纠纷.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设为A组,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风险管理干预后设为B组,投诉与纠纷的风险(差错与事故的风险)在医生环节、药房环节、收费环节、护士环节、病人或陪人环节、环境因素A组与B组比较研究.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10 028例患者中发生5例纠纷,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9 365例患者中发生33例纠纷相比,有显著差异(χ2=22.661,P<0.0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降低,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许美芳;范银红;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发创伤的紧急综合救治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交通工具等出现的意外所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1].创伤中以多发伤为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

    作者: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32例38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38侧骨折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优18例(47.4%),良14例(44.7%),可3例(7.9%),优良率达92.1%.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间应选择急诊或伤后10~14 d;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相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

    作者:隋启军;范春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了解对发热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家属120例,设规范化教育为研究组,传统教育为对照组,对两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规范化教育组发热相关知识知晓率、不良护理行为转变率明显高于传统教育组(P<0.01).结论 在进行发热患者健康教育时,只有规范教育内容,鼓励患者参与操作练习,才能改变不良护理行为,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作者:贺倜;杨珠江;冯登殿;邓顺娇;钟小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东莨菪碱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东莨菪碱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24 h)应用东莨菪碱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 东莨菪碱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东莨菪碱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东莨菪碱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宗菊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增敏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42例,用甘氨双唑钠800 mg/m2给药,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疗程结束;B组仅接受常规放疗.结果 A组完全缓解26例(45.2%),B组42例完全缓解19例(23.8%),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好.

    作者:王坚;孙苏平;张旭光;倪新初;于静萍;李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目的 通过对本院就诊患者、职工、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本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认识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存在原因,制定出应对策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方法 调查住院患者200例,周边居民200例,本院职工100例对本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认识及对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满意度.结果 与结论 调查发现,总体对医疗资源配置知识了解不够,普遍认为本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医疗设备不能满足需求,存在医疗投入不足与社区资源利用的矛盾,病人满意度、信任度不够.需通过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调整医疗投入不足与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够之间的矛盾.建议政府采取有利的措施,整合周边医疗资源,终达到医疗配置均衡的目标,让群众不断满意我院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段建华;齐艳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全血微量元素的变化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正常对照组60例,实验组共55例,其中肾功能代偿组10例;氮质血症组20例;肾功能衰竭组15例;尿毒症组10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全血铜、钙、铁、锌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肾衰竭患者全血镁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锌在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代偿期时较正常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其疾病的发展进程有关.

    作者:马艳侠;黄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视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评定标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疗效评定标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一些专家正进行着相关的讨论、研究工作,并各自建立了与提出了相应的疾病治疗的疗效标准.因缺乏统一的领导及组织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合理,并能够得到中西医界广泛认可的疗效评定标准,是目前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宏;张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发性胃癌69例的再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胃癌的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导致胃癌复发的因素及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适应证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9例复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9例,随访率为100.0%,其中1年存活27例,存活率39.13%,3年存活13例,存活率18.84%.根治性切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5个月,姑息性切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3个月,单纯探查6例患者均于术后2~6个月内死亡.结论 充分了解复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胃癌患者定期复查,掌握适应证,采取积极的再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史奇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PV感染及Fas/FasL基因表达与阴茎鳞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阴茎鳞癌组织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阴茎鳞癌和10例阴茎包皮组织中HPV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阴茎鳞癌和阴茎包皮组织中,HPV感染率分别为70.0%和25.0%(P<0.05),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和85.0%(P<0.05),FasL分别为65.0%和25.0%(P<0.05).在阴茎鳞癌HP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6%和66.7%(P<0.05);FasL分别为75.0%和41.7%(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会使阴茎鳞癌细胞Fas基因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避,从而促进阴茎鳞癌的发生.

    作者:李海;邓志勇;徐松;陈金珍;陈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80例分析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对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80例,作为观察组,行腹子宫切除术(TAH)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后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TVH的时间为(62±20)min,TAH的时间为(65±18)min;TVH的出血量为(100±25)ml,TAH为(85±30)ml,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TVH组(32±5)h,(5±2)d;TAH组(45±7)h,(9±2)d,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切除术安全可靠、损伤小.

    作者:邵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6例诊疗的探论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患者,在病程后期甚至恢复期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禁食和输液未补充维生素B1(VitB1)有关,称之为迟发性胰性脑病(delayed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DPE),或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

    作者:蒋开夫;潘平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发伤135例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诊救治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以来135例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抢救成功107例,抢救成功率为79.3%;28例死亡,病死率20.7%.结论 早期迅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措施,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一体化模式缩短了多发伤患者救治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范志英;王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发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子宫、阴道前后壁膨出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常因分娩损伤、产后恢复差、产褥期早期体力劳动,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出现子宫或阴道前后壁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1].

    作者:杨丽清;朱影娴;聂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确诊的16例MH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6例MH患儿均有发热、肝肿大,脾肿大8例,淋巴结肿大10例,黄疸11例,出血症状10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11 例,血红蛋白下降16例,血小板计数下降13例,丙氨酸基转移酶升高10例.15例骨髓涂片检查均见异形组织细胞;3例患儿浓缩血片中见异常组织细胞.16例患儿均未行化疗,3例患儿住院期间死亡,13例住院2~3 d,确诊本病后自行出院,失访.结论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预后极差.

    作者:王秋菊;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