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技巧的探讨

熊可;刘志英;罗月英

关键词:快速筛查, 产前诊断, 二维平面, 彩色多普勒图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的技巧,提高产前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各种心脏畸形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胃泡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上、下腔静脉入右房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只进行二维图像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 5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13例经尸检证实,37例经其它医院或上级医院再次超声检查证实.经过以上所述切面,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在胎儿期是可以发现的,并且在胎位不利于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选择相应替代切面进行观察,节约检查时间.结论 产前二维平面和彩色多普勒对诊断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观察,应加强五腔心切面的使用,右室流出道的观察应延续观察至动脉导管,这对于确定大动脉的关系十分必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了解对发热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家属120例,设规范化教育为研究组,传统教育为对照组,对两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规范化教育组发热相关知识知晓率、不良护理行为转变率明显高于传统教育组(P<0.01).结论 在进行发热患者健康教育时,只有规范教育内容,鼓励患者参与操作练习,才能改变不良护理行为,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作者:贺倜;杨珠江;冯登殿;邓顺娇;钟小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技巧的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的技巧,提高产前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各种心脏畸形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胃泡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上、下腔静脉入右房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只进行二维图像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 5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13例经尸检证实,37例经其它医院或上级医院再次超声检查证实.经过以上所述切面,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在胎儿期是可以发现的,并且在胎位不利于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选择相应替代切面进行观察,节约检查时间.结论 产前二维平面和彩色多普勒对诊断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观察,应加强五腔心切面的使用,右室流出道的观察应延续观察至动脉导管,这对于确定大动脉的关系十分必要.

    作者:熊可;刘志英;罗月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了解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SCL-90测评显示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在心理干预前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恐怖项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帮助和提高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作用.

    作者:杜根发;熊凌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抗病毒治疗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者,症状及体征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10周.结果 治疗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4.14%(P<0.01).结论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抗病毒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强肝胶囊联合应用,比单用泛昔洛韦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剑明;刘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应用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的使用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年来173例肿瘤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其中A组(中心静脉导管)68例,B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05例,观察两组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结果 置管时间、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7 d;B组41 d,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7.65%,B组1.91%,P<0.05.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的患者,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导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感染.

    作者:李静;王国蓉;段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部损伤的诊治

    腹部损伤是普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腹腔脏器多,腹部损伤常常是多发伤的一部分,受损伤后常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易引起大出血和严重感染,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1],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

    作者:陈新春;李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闭合性腹部损伤27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7例全部治愈.结论 选择及时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腹部损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持续有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和术后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加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到2008年12月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两组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3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呼吸、心率及pH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h后呼吸、心率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3 h后治疗组呼吸、心率、PaO2、PaCO2及pH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省治疗费用,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项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作者:贾东岩;王志刚;李亚光;侯海军;安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确诊的16例MH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6例MH患儿均有发热、肝肿大,脾肿大8例,淋巴结肿大10例,黄疸11例,出血症状10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11 例,血红蛋白下降16例,血小板计数下降13例,丙氨酸基转移酶升高10例.15例骨髓涂片检查均见异形组织细胞;3例患儿浓缩血片中见异常组织细胞.16例患儿均未行化疗,3例患儿住院期间死亡,13例住院2~3 d,确诊本病后自行出院,失访.结论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预后极差.

    作者:王秋菊;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原地区阿托品预防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中胆心反射36例分析

    目的 预防高原地区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方法 手术开始前静脉用阿托品.结果 36例均未发生胆心反射.结论 高原地区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手术开始前静脉用阿托品,可以有效预防胆心反射的发生,使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麻醉更加平稳、安全,适合在高原地区临床麻醉工作中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米友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8倒患者采用滋肾涵肝法方药治疗,连续服用8周后,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痊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5%.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燕萍;李绍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微创治疗,对其病因、临床、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例死亡,14例临床痊愈出院.14例随访并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后经智力发育指数(MPI)与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13例均接近或达到同龄正常儿水平,1例遗留癫痫.结论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办法.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视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评定标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疗效评定标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一些专家正进行着相关的讨论、研究工作,并各自建立了与提出了相应的疾病治疗的疗效标准.因缺乏统一的领导及组织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合理,并能够得到中西医界广泛认可的疗效评定标准,是目前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宏;张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发伤135例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诊救治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以来135例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抢救成功107例,抢救成功率为79.3%;28例死亡,病死率20.7%.结论 早期迅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措施,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一体化模式缩短了多发伤患者救治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范志英;王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9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96例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4 d后患肢消肿,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付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6例诊疗的探论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患者,在病程后期甚至恢复期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禁食和输液未补充维生素B1(VitB1)有关,称之为迟发性胰性脑病(delayed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DPE),或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

    作者:蒋开夫;潘平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32例38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38侧骨折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优18例(47.4%),良14例(44.7%),可3例(7.9%),优良率达92.1%.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间应选择急诊或伤后10~14 d;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相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

    作者:隋启军;范春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接受术前检查而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的原因.方法 对1 476例近视患者中156例检查后未行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未行手术156例,其中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放弃者62例(占39.74%);存在禁忌证94例(占60.26%),其中角膜方面原因共52例(占33.33%),包括角膜厚度不足、角膜屈光率偏高、角膜疾病;眼底病变者20例(占12.82%),包括视网膜变性、眼底干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矫正视力不佳者10例(占6.41%);眼压高者7例(占4.49%);其他:瞳孔过大、干眼症、严重瘢痕体质共5例(占3.21%).结论 LASIK/LASEK术前检查应详细认真,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贾红艳;张学印;孙云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或趋于适当状态.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良好55例(29.7%),中残39例(21.1%),重残37例(20.0%),植物状态17例(9.2%),死亡37例(20.0%).结论 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鹏;吕新文;宋建荣;王茂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