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斐
目前,在手术过程中,无影灯用来照明手术部位,从而佳地观察处于切口和体腔中不同深度的组织,因此,需要经常调节无影灯的高度、角度以及灯光的强弱、聚光或散光状态。调节时,因为无影灯需要保持无菌的状态,因此,需要用消毒后的灯柄套套在无影灯中心的灯柄上,然后手术人员戴上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一方面,因为灯柄套套在灯柄上之后,为了防止滑落,灯柄套上设有弹簧,使其能顺利套在灯柄上又可顺利取下,但是,结构复杂;另一方面,在每次使用完灯柄套之后需消毒保存,但由于灯柄套储存体积过大,堆放不整齐,不利于保存;再者,灯柄在消毒之后,如果超过十四天的有效期,需要重新消毒保存,造成工作重复;而且,此种灯柄套的成本高。
作者:陈勤勤;汪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方式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的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方式可以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m-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是目前心脏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循环装置。目前国内外应用已较普遍,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更新,IABP越来越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1]:如心脏直视术后出现顽固性低心排,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行冠脉搭桥术后血压不能有效维持等。2010年4月~2011年4月本院对18例患者使用IABP,极大地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现将本科使用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白雪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PFNA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精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行PFNA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FNA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精细护理,治疗有效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静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情况分析,得出其准确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进行研究,并对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的相关结果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对案例中的患者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好转。疼痛完全缓解78例,基本缓解17例,缓解不明显者5例(均为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64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56例。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运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李娜;任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38例,比较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4.7%)均高于对照组(81.6%),不良事件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5.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普外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田吉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患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TC、LDL-C 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A、B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作者:范富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四川蒲江县农村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护理情况,为今后的口腔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600名蒲江县居民进项问卷填写,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2份。结果:蒲江县居民有治疗口腔相关疾病经历者占50.17%。每天刷牙3次者占6.19%,刷牙时间≥3分钟者占10.16%。结论:蒲江县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口腔刷牙时长较短,口腔保洁效果不佳,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较低。建议加强口腔健康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各级医院增加对居民的口腔健康检查频率,使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作者:叶俊良;崔晨霞;黄华;陈小惠;杨金发;刘宏全;余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应用于炎症性急腹症、带状疱疹腹痛鉴别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血清CRP进行测定,A、B两组患者在就诊当时以及入院以后1天分别对血清CRP进行检测,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其CRP在持续上升,入院以后第一天其CRP水平升高明显,P<0.05,甚至达到了正常值的30倍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在各时间点CRP水平变化并不明显。结论:将CRP应用于测定带状疱疹、感染性急腹症腹痛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将其作为鉴别感染性急腹症和带状疱疹腹痛的一项实验室检查。
作者:靳玉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护理。方法对10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髄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护理要点。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65.2+20.5)min,患者住院时间6-9 d。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髄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杨希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炎手术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胆囊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3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囊炎手术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升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戚亚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护理的效果,掌握心理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将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选择的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感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8例)、癌症伴随的并发症引起的疼痛(6例)、癌细胞压迫内脏、神经、皮肤和软组织引起的疼痛(36例)。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不同,但是经过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减轻疼痛和心理负担,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情接受现实,将患者的精神创伤降到低,使得患者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从而使得患者在癌症晚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徐晓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在生化检验结果中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临床标本血液生化检测样本共200份,对不同采集方法、采集部位、送检时间等指标对临床标本检查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记录不合格的标本。结果:患者钠、钾、氯、尿酸、肌酐和葡萄糖的同侧抽血值与异侧抽血值存在着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葡萄糖和α-羟丁酸的1小时后送检值与规范送检值存在着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和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作者:帕丽旦·马木提;买尔哈巴·米日哈迪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复发性空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翠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80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80例PICC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谢佳慧;钟艳;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通过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时间上,观察组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通过护理干预后可以达到更快恢复,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唐洁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阑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该院接收的14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70人。B组采用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方案,相较于B组,A组护理效果更好,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 <0.05)。结论对阑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起到较好作用,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何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以提高调配质量,满足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近两年出现的24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24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中药质量问题3例,炮制品炮制不到位5例,中药剂量问题4例,处方脚注执行问题3例,中药品种混淆3例,向患者发药未交代清楚2例,处方错误4例。结论分析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得出,应加强中药调配的管理,在调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标准化的中药调配流程,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则给予针对性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差异,同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术芬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通过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观察组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1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手术更快恢复。
作者:季利东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