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勤;汪丽萍
目的:探究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危重、其他科室转入ICU未行深静脉穿刺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37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0.2%,置管操作时间为33.4±4.1min。3例由于胸廓畸形,穿刺失败;1例由于误穿入右锁骨下动脉,局部压迫止血20min后成功止血。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标识清楚,位置浅表、粗大,血流快,血管长期处于充盈状态,且操作部位平坦,穿刺成功率提高,消毒范围全面,敷料、导管易于固定,便于日常护理,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焕军;邢素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便秘是剖官产后常见的现象之一,不仅影响产妇的进食、睡眠、情绪、身体康复,还对母乳喂养危害,给产妇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通过对2015年l 1月一2016年7月期间我院护产科收住的67位产妇便秘原因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护理,1d后有24例在自行排便,2d后增加35例,3d后有7例自行排便,3d以产妇只有1例。由此说明剖宫产后针对性护理不仅能快速接触产妇便秘的痛苦,还能加快机体恢复速度。
作者:高君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消化内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的纳米技术在消化病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消化疾病谱也会随之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作者:吴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于泾县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39例,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术前肠道准备充分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肠道准备充分是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敏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和洛赛克合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洛赛克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奥曲肽联合洛赛克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艳艳;宋翠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以提高调配质量,满足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近两年出现的24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24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中药质量问题3例,炮制品炮制不到位5例,中药剂量问题4例,处方脚注执行问题3例,中药品种混淆3例,向患者发药未交代清楚2例,处方错误4例。结论分析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得出,应加强中药调配的管理,在调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标准化的中药调配流程,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12至2015年12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134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7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护理中的综合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一年时间受理和诊治的60例神经衰弱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降湿押租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标胶2组患者的SAS得分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将患者的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效率高且效果显著,因此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秀桃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麻风病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流行历史。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引起畸、残的一大原因,曾长期被视为不治之症。多年来,麻风病防治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限期达基本消灭的疾病之一。为找余庆县域内的麻风病流行规律,制订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将麻风病控制在消灭状态。本文将1950-2015年来余庆县麻风流行状况作相应分析。
作者:李永高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儿科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的244例住院患儿与家属,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并对两组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知识要点掌握率、满意度以及行为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显著,可以使健康教育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章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70例早期中风偏瘫病人,35例探究组病人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35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都要明显好于比较组病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作者:曾德军;阙道琼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300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1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0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5%,(15/300)例;15例并发静脉血栓中,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钟艳;张雅丽;谢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于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鼓励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份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医学探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团队管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重点比较患者的健康常识,心理焦虑以及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整体的护理效果都比较满意,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团队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娄洁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通过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8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止泻时间与退热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2.5%,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达到提升有效率,加快疾病恢复的速度。
作者:李波;马薇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本文分析评价社区全科医师对临床疾病诊疗控制的效果。将本社区128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由社区普通医师负责临床诊疗控制工作,观察组64例由社区全科医师负责临床诊疗控制工作,进一步对2组患者诊疗控制效果进行对比评价。通过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诊疗控制前,2组患者焦虑症状( S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诊疗控制后,2组 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诊疗控制服务的满意度(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67.19%)( P<0.05)。说明了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科医师诊疗控制服务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理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莺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应用于炎症性急腹症、带状疱疹腹痛鉴别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血清CRP进行测定,A、B两组患者在就诊当时以及入院以后1天分别对血清CRP进行检测,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其CRP在持续上升,入院以后第一天其CRP水平升高明显,P<0.05,甚至达到了正常值的30倍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在各时间点CRP水平变化并不明显。结论:将CRP应用于测定带状疱疹、感染性急腹症腹痛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将其作为鉴别感染性急腹症和带状疱疹腹痛的一项实验室检查。
作者:靳玉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小儿肠造口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造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管材取采取FCC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造口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减轻患儿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的有效方法,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锡翠;王文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痹证是青海高原地区的常见病,且以居住在草原地区的人民为多见,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其中风、寒、湿比较多见。内因为正气不足,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入侵;外因为风寒湿热诸邪自外而入,邪气闭阻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阻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胀、灼热等为主的病症。
作者:刘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者仁心,钻研医术体恤患者无疑是重要的,然而医院的宣传工作同样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只有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才能够有效的扩大医院本身的知名度,树立起医院的外部形象。通过医院宣传工作,可以使医院与整个社会的合作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对提高该医院自身的医疗技术与质量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叶思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主题评审,品管圈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对动静脉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后总结分析、解决对策、终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通过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600例次情况分析。结果: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分析,将影响患者内瘘穿刺失败率的因素分为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患者血管因素;心理因素;健康教育四方面的原因。根据四方面开展针对性改善措施。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共统计分析65例次,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共统计分析19例,失败率由原来的10.8%降至3.2%(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品管圈实践的开展有助于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
作者:蒲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