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前臂血肿的护理体会

张潇

关键词: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肿, 护理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治疗效果好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攻克心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能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克服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缺憾[1]。自1989年Campeau首次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1993年Kiemeneij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来,因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痛苦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冠心病介入诊断的重要而实用的技术之一[2]。后可有的并发症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前臂血肿是 TRI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导致病人剧痛,前臂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而需外科手术治疗[3]。我科近对一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前臂血肿的患者进行了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准,先汇报护理体会如下。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COPD和年龄>70岁、吸烟史是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糖尿病、吸烟史、年龄>70岁、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等是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明确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具体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珺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应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6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 1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应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中的作用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黄疸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共计6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为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每天的安静睡眠时间、体质量增加情况与黄疸指数下降幅度进行比较,结果为:研究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的每天睡眠状况要好,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在3d 内的体质量显著增加了,3d 后黄疸指数有了显著的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吉翠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严重心血管外伤24例抢救体会

    目的: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治疗的24例严重心血管外伤患者临床诊治情况,对抢救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楼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益气养阴补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补肾汤对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给于中药益气养阴补肾汤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于口服乳果糖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益气养阴补肾汤对气阴两虚型便秘治疗总有效率高度优于西药乳果糖。结论:益气养阴补肾汤对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胡玉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意义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妇女188例,分析其检测的相关资料和结果。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行B超检查中发现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113人(60.1%),乳腺囊肿29人(15.4),其他乳腺异常15人(7.9%),无乳腺疾病31人(16.4%)。结论:乳腺超声对妇女健康检测有十分显著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发现各类乳腺疾病,这位各类乳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所以,乳腺超声应用与妇女健康体检中乳腺疾病的检查具有显著地临床意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景晓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精细化管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并对照分析两组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情况。结果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到9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只有70%,而且观察组在护理期间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精细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燕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的120名学生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护理安全教育)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各60例,对比教学前后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前两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及理论成绩对比差异不大(P>0.05),与教学前相比,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及理论成绩明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在丰富急重症护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急重症护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为未来走向医疗服务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洁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肝硬化患者126例护理体会临床应用及其分析

    目的:探讨满足肝硬化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的经验。结果:对126例肝硬化患者给予护理模式干预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肺癌组织EGFR、 ERCC1及p53蛋白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肺癌组织EGFR、ERCC1及p53蛋白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外科2011年6月-2014年10月间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术中取肺癌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的EGFR、ERCC1及p53蛋白水平,分析不同蛋白之间相关性。结果: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阳性率为58.3%(35/60)、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63.3%(38/60))及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35例EGFR阳性表达,21例p53阳性表达。在EGFR阴性表达25例中,其中ERCC1阳性表达14例(56%), p53阳性表达10例(40%);EGFR的表达与p53正相关(P=0.038),而与ERCC1无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能测定肺癌组织中EGFR、ERCC1及p53蛋白水平,且不同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袁慧;赵小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究补肾益脑方应用于老年性痴呆的效果

    目的:对补肾益脑方应用于老年性痴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脑复康口服治疗,应用补肾益脑方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痴呆程度均比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脑方的应用,对老年性痴呆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作者:彭家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血液标本采集在生化检验结果中的相关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在生化检验结果中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临床标本血液生化检测样本共200份,对不同采集方法、采集部位、送检时间等指标对临床标本检查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记录不合格的标本。结果:患者钠、钾、氯、尿酸、肌酐和葡萄糖的同侧抽血值与异侧抽血值存在着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葡萄糖和α-羟丁酸的1小时后送检值与规范送检值存在着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和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作者:帕丽旦·马木提;买尔哈巴·米日哈迪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2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分别应用传统分娩配合常规护理和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0.16% vs.72.13%],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9.84%、8.20%、1.64% vs.34.43%、24.59%、11.48%],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食道癌患者术后饮食正确率调查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食道癌患者术后饮食正确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而制定食道癌术后饮食标准化,提高其术后饮食正确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食道癌患者一般资料、术后饮食正确率;依据结果制定饮食标准化以及健康教育制度,实施饮食标准化护理对策为实验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对策为对照组,了解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①食道癌患者术后饮食正确率低,实验组饮食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与50.5%, x2=29.54,P<0.05)。依据80/20法则,主要表现对进食的食物种类、进食的时间、进食的量;②实验组中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15%与10%, x2=10.54, P<0.05;10%与3%,x2=9.54,P<0.05)。结论制定食道癌术后饮食标准化,可显著提高饮食正确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江燕;何孝亮;章靓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前后症候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多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高丽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通过对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灌注的方法对膀胱暗患者进行观察,进一步探讨膀胱癌术后对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一些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后进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然后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插管、灌注时、灌注后的护理及普及健康知识等)。应用不同的化疗方案给予膀胱灌注,在局部化疗前、灌注过程中及灌注后观察患者情况。结果20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各种不良反应。102例患者随访3~24个月,3个月内复发者15例,12个月内复发11例,24个月内复发20例,其中2次复发15例。结论:改进和提高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前后的护理策略,能降低化疗药物灌注后的各种不良反应,能有效的控住肿瘤,进而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仝静;庞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疾病重症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感染患者6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34例纳入对照组,利用全面护理干预的3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70.59%(24/34),满意率观察组94.12%(32/34)高于对照组67.65%(23/3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感染患者护理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疾病症状的缓解,且患者满意率得以提高,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肖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研究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其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护理模式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性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 VAS疼痛评分方面,对照组评分为(65.52±5.73)分,观察组为(42.27±5.19)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为80%,观察组达到96%,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对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倪红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抽取28例以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护理路径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治疗效果、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5.98±1.23)天和(10.34±1.48)天,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0%和81.08%,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1.89%和78.38%,以上三项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朱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