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沈艳萍

关键词:麻疹, 临床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了26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将麻疹患者集中收治在隔离病房进行呼吸道隔离,观察其体温变化,警惕肺部感染,密切观察患者出疹的顺序、皮疹的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无院内感染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某大型社区的糖尿病病人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未实行任何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积极地健康教育和指导,两年期间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健康状况进行积极地观察、记录以及评价。结果仔细分析两年期间两组病人的遵医行为以及健康状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指导可以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改善其健康状况。

    作者:张彩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试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牟华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病患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而观察组病患同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经护理后,其听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瑞月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析临床护理保护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保护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保护)和对照组(不采取临床护理保护干预),对比(1)两组职业危害事件发生情况。(2)患者对两组护士满意度。结果:?两组职业危害事件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针刺伤)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士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6.5±8.4分、71.4±9.2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保护可以降低内科护士不良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丹红;姚丽萍;叶腾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100例为2014年9月~2014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胸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术传统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方式为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伤者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促进伤者快速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多元化教学法在生殖医学阴式彩超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生殖医学阴式彩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学习的8名研究生和24名进修医师;采用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法评价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生殖医学阴式彩超应用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对象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3.6610.77分,及格率为96.87%;实践考试平均成绩为80.6110.55,及格率为93.55%;结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值得在生殖医学阴式彩超教学中推广。

    作者:项云改;禹果;李艳;宋玉霞;赵冬梅;谭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4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指标。结果:通过比较,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右上腹疼痛相对较少,为45.0%,非糖尿病组为63.0%;治疗时间上,非糖尿病组为(21.4±14.9)d,糖尿病组为(27.2±61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死亡率为10.0%,非糖尿病组为9.2%,两组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但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死亡率与非糖尿病性细菌性肝脓肿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海利;姚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三农政策背景下对农民幸福感的研究--以雅安市荥经县为例

    目的:调查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当地农民对三农政策的认知度及其幸福感现状,分析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因素,从而为三农政策的完善和提升农民幸福感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荥经县43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农政策的认知度与农民的幸福感显著相关,且90.5%的农民对生活感到满意,即有幸福感,9.5%的农民对生活不满意。结论三农政策的完善将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

    作者:吴波;唐倩文;欧小兰;余杨;阎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小儿腹泻病的合理治疗

    目的:是探讨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方法:对131例腹泻患儿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精心护理。结果:痊愈出院60例,住院天数少2d(3例),多12d(1例),平均住院5.48d;好转出院的患儿69倒,住院少1d(7例),多9d(3例),平均住院3.71d,无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作者:吕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南充市仪陇县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南充市仪陇县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为针对性地提出普及急救知识内容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仪陇县1077名居民进行调查,采用 excel 软件统计。结果:总体来说,仪陇县居民的急救知识面较窄,急救技能掌握率很低.其中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仅有7.92%,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但93.04%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知识。结论:应加强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并进行相关急教知识的培训,提高居民急救水平。

    作者:向培正;唐浩然;徐特生;李博;漆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头晕频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运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广泛使用。

    作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探讨褥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目的: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褥疮的防护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褥疮的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损失,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继发感染,严重者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褥疮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从褥疮形成的原因、褥疮的预防及褥疮的护理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倪卫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校2012级在我科实习的70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名学生,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培训,实验组护理实习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培训。两组采用同样标准的考核方式和标准,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得分与理论成绩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培训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周成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30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卤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乳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2%,观察组为96.5%,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予以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总体疗效更高、更安全,更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陈耐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攀枝花市米易居民对尘肺病病因、危害、治疗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居民对尘肺病病因、危害、治疗的认知情况,通过此次调查提高攀枝花市居民对尘肺病的认知意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攀枝花市米易县640人进行尘肺病病因、危害、治疗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攀枝花市居民对造成尘肺病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对病因、危害、治疗的知晓度偏低。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多种途径对该地居民进行尘肺病相关知识的宣讲,以提高群众对尘肺病的认知度。

    作者:张丽;胡婷;杨雪莲;魏朝勇;冯俊;林正涛;李萍;傅梦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进行 DSA 手术的582例患者,统计术后的并发症。将尿潴留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体重、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术后4 h 内饮水量、术后使用血管闭合器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多角度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8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潴留的有230例,占总人数的39.52%,发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或淤斑患者218例,占总人数的37.46%,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皮质盲的患者134例,占总人数的23.02%。经过对结果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与患者的体重、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术后4 h 内饮水量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很复杂,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体重指数、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在4 h 内增加患者饮水量可以预防 DSA 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护士应针对 DSA 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在术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在术后仔细观察治疗采用有效应对方式以减少 DSA 术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田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8例,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分布。结果化疗后;对照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有小幅增加,实验验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组间及前后发生率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能减少患者焦虑发生率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去应用推广。

    作者:马丽娅;戴闪闪;徐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目的:对儿科护理安全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取医院儿科186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护理中已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统计,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明确。结果:调查统计后,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为186例,影响因素分别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法律与责任意识、护理人员技术能力、人力资源配置、患儿及其家属、其他因素,各占比例33.33%、24.19%、17.20%、10.22%、8.06%、6.45%。结论:儿科护理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包括许多,如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患儿及其家属不配合等,需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得到控制。

    作者:李秀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本论文探讨了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基础病多及住院时间长等均是引起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从病患及环境两方面切入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孟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新认识

    由于 EDTA 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常规抗凝剂,现已普遍用于临床血常规标本采集。虽然 EDTA 是已知合适的血常规抗凝剂,但一定比例的个体可发生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P)。根据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Jianhua Lin 等人报告的一项55000份 EDTA -K3抗凝的全血标本检测的研究发现,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 -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P)的总发生率约为0.09%[1]。如按此比例推测,现在我国 EDP 的发生例数肯定不少,而与许多论文报道例数的相对少数不太相符,说明对其认识相对不足,有很多甚至未能发现。而发现 EDP 可避免不必要的(如骨髓涂片等)检查及治疗,故本文将 EDP 的新认识作一简单介绍,以增加认识,便于发现更多的 EDP。

    作者:沈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