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庞楠楠;张峰波;赵骁;安梦婷;马海梅;丁剑冰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蚴感染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通路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其与Eg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6例Eg感染患者(CE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HC组)外周血中Tim-3、TGF-β、Smad3、Smad7、Foxp3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E组和HC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 与HC组相比,CE组Tim-3、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TGF-β、Smad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Smad7 mRNA水平却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Tim-3与Foxp3、IL-10、Smad3均呈正相关(r=0.539、0.361、0.677,P=0.001、0.030、0.000),与Smad7呈负相关(r=-0.446,P=0.006).结论 Eg感染过程中Tim-3诱导负性调控机制可能与TGF-β/Smads通路共同影响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和IL-10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玲玲;庞楠楠;张峰波;赵骁;安梦婷;马海梅;丁剑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辅助生育受孕和自然受孕的孕妇孕中期产前血清学筛查各标记物中位数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间通过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的单胎孕妇140例为辅助生育组,筛取同期孕周、年龄、体重相匹配的自然妊娠且为单胎的孕妇420例为自然妊娠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三联血清学筛查.结果 比较两组孕妇各孕周阶段的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的中位数倍数(MoM)值均接近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在辅助生育组中的MoM值小于1,而自然妊娠组MoM值大于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生育可能会引起各标记物中位数及MoM值的差异,建立此类人群的产前筛查指标的参考范围,引入适当的校准系数评估风险将有利于提高产前筛查的检出率.
作者:孙茜;许遵鹏;苏洁玲;李东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胸腺肽α1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和D-二聚体的变化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8例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胸腔穿刺抽液和2HRZE/10HRE方案抗结核治疗),实验组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速度及缓解率、影像学吸收时间、胸水CA125和血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应用胸腺肽α1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更快,缓解率更高,影像学吸收明显加快,胸水中CA125及血D-二聚体的下降速度也明显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应用胸腺肽α1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动态监测胸水CA125和血D-二聚体的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转归.
作者:焦昕;刘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联合诱导制造的树突细胞(DC)疫苗对大鼠肝癌微环境下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为将来临床制备高效的肿瘤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血液中提取单核细胞,利用Gm-CSF、IL-4联合诱导分化为DC,在第3、5、8天时测细胞,成功诱导成熟DC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7 d,分别在第0、3、5、7天时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同时将DC负载肿瘤抗原,制备DC疫苗.采用饮用二乙基亚硝水溶液的方法制造肝癌荷瘤大鼠模型30例,分为模型对照组与DC疫苗组.每组各15只,DC疫苗组分别于造模后第2、5、8周的周一、三、五、七皮下多点注射DC疫苗,模型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一次注射的3周后处死大鼠,对比两组大鼠肝癌结节数以及肝癌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诱导第8天,CD1a、CD80、CD83、CD86及HLA-DR免疫表型达到表达高峰;诱导后DC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DC疫苗后,荷瘤大鼠肝内癌结节数显著降低(P<0.05),肝癌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Gm-CSF联合IL-4可以成功诱导DC细胞,体外培养能降低CD4+CD25+Foxp3+Treg表达量,制备成DC疫苗可以降低大鼠肝癌微环境中Treg表达量,对癌结节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隋洪涛;张彩华;冯兴荣;宋文军;霍磊;蔡骏;蔡进;李可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于本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生长抑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Try-2)、铜蓝蛋白(CER)、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腺血流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Try-2、AMY、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Try-2、CER及AMY水平,同时降低TNF-α、IL-6水平.
作者:吴艳朋;丁勇;候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PCR检测方法 .方法采用DNeasy组织提取试剂盒提取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DNA,根据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合成1对特异性CS1/CS2引物,对模板DNA进行PCR扩增.预试验后优化反应条件,评估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用消化镜检法和PCR法同时检测2015-2016年上海市4区121件淡水鱼样本并比较结果 .结果该方法检测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麦穗鱼的DNA为阳性,其余对照均为阴性;检测按1:10倍比稀释阳性样本的灵敏度达到fg水平.应用于上海市4区121件淡水鱼样本中华支睾吸虫囊蚴检测,消化镜检法检出阳性3件,阳性率2.48%;PCR法检出5件(包含消化法检出的3件),阳性率为4.13%,两法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结论 PCR法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具有简便快速且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真瑜;江莉;张耀光;何艳燕;马晓疆;朱倩;蔡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经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而家庭内配偶间经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进一步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配偶间HIV传播的研究方法 、传播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降低配偶间HIV传播的干预策略.
作者:陈坚;廖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 TC)进行效果评估,为进一步完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和2016年全市HIV抗体检测量和发现的感染者数据,以及部分医院的就诊量,对PITC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HIV抗体检测量和检测阳性数均较2012年显著增加,分别增长104.61%和54.12%,PITC途径发现的感染者构成比由40.00%上升到56.49%.HIV感染者发现主要在大中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规模越高,HIV抗体检测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3.25,P<0.01).皮肤性病科HIV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与自愿咨询检测(VCT)相比,PITC途径发现的感染者较晚,既往检测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TC在HIV感染者发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性病门诊是开展PITC服务的重点科室,应加强在性病门诊推广PITC服务.
作者:孙修福;张兆辉;时玉军;吴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呼吸道患者感染9种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社区预防工作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本院的呼吸道疾病患者6984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PIVS)1、2和3型.分析这几种病原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 6984例受检患者9种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6.33%(1839/6984);春季阳性率高,在20~4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9种病原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P(19.83%,1385/6984),IFB(2.85%,199/6984),PIVS(2.28%,159/6984),LP(0.62%,43/6984),RSV(0.37%,26/6984),ADV(0.23%,16/6984),CP(0.14%,10/6984),IFA(0.01%,1/6984),QFR无感染;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92%(204/6984);MP、IFB和PIVS三种病原体阳性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IVS和CP在20~40年龄组阳性率高,IFB在小于20岁组高.除CP、IFA和QFR外,其余几种病原体均呈现季节性差异(P均<0.05).结论 MP、IFB和PIVS为南京地区主要感染的病原体,其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有关.
作者:曾永静;严虹;王茜;王相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诊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本院急诊2017年1-11月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17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采用荧光PCR法检测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核酸,同时采集外周血检测血常规.结果 患者组血常规参数LMR比健康对照组均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NLR和PLR都比健康对照组均值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NLR(OR=1.662,95%CI:1.099~2.514)和LMR(OR=0.328,95%CI:0.207~0.520)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6,P>0.05).ROC曲线显示:NLR佳截断值为2.9,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1.9%.LMR佳截断值为2.8,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2%和97.0%.结论 NLR和LMR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可能给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肖四方;潘建华;向延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癌/睾丸抗原TEX14与乳腺癌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Oncomine网站对目前已知的所有癌/睾丸抗原(CTAs)、促进乳腺癌转移基因AKT2、CD44、EIF4E、ERBB2及抑制乳腺癌转移基因BRMS1、CD82、KISS1、TIMP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乳腺导管癌中mRNA表达情况进行筛查和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的癌细胞TEX14蛋白表达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1102例乳腺癌样本m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分别对TEX14与多个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法分析TEX14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非侵袭性乳腺导管癌相比,在侵袭性乳腺导管癌中,86个CTAs mRNA表达量升高,其中TEX14升高倍数大为3.344倍(P<0.05);促进乳腺癌转移基因AKT2、CD44、EIF4E、ERBB2 mRNA表达量升高,且与TEX1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抑制乳腺癌转移基因BRMS1、CD82、KISS1、TIMP1 mRNA表达量降低,且与TEX14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利用免疫组化实验证明,与无转移组相比,有转移组乳腺癌细胞TEX14阳性细胞率升高1.5倍(P<0.05).TEX14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癌/睾丸抗原TEX14在侵袭转移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为进一步研究TEX14可促进乳腺癌转移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毕乙超;刘买英;闵志群;任重鲁;陈静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复苏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30例)和单纯液体复苏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内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腹内压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腹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降低腹内高压的发生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李江利;龚冠闻;张传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有效阻止蚊虫的叮咬是预防蚊虫传播类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较系统地观察影响按蚊吸血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首先确定按蚊50%吸血率并作为评判按蚊吸血效率的标准;然后系统观察环境温度、时间周期、蚊龄、鼠龄以及疟原虫感染等因素对按蚊吸血效率的影响.结果 按蚊完成50%吸血率的时间为7.8 min,饥饿状态和早期蚊龄(2~8日蚊)是促进按蚊吸血的自身因素;相对低温(21℃)和夜间时段(20时~凌晨2时)是利于按蚊吸血的环境因素,幼鼠和疟原虫感染的小鼠是提高按蚊吸血的宿主因素,其中疟原虫、宿主的贫血和体温变化并非促进按蚊吸血的直接因素.结论 影响按蚊叮咬宿主的因素较为复杂,不但受按蚊饥饿状态、蚊龄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外界温度、时间节律、鼠龄及其感染状况的影响.这可为有效预防蚊虫叮咬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聂鼎仪;徐文岳;张健;朱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症状监测是传染病疫情防控预警预测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症状监测存在传染病甄别能力有限、监测数据预警滞后、数据来源不够广泛等局限.全覆盖全症状实时化监测应是传染病症状学监测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作者:陆剑云;李铁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中山市三种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情况.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山市建筑工人、企业工人、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三种职业从业人员各220人进行调查,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三种职业流动人口共调查660人,男性占57.87%(382/660),平均年龄(32.43±10.63)岁.建筑工人、企业工人和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分别为94.55%(208/220)、95.00%(209/220)、95.45%(210/220).三种职业流动人口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比例[33.18%(73/220)、38.18%(84/220)、51.36%(113/220)]均高于其他途径,建筑工人、企业工人和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的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3.18%(51/220)、34.09%(75/220)、35.00%(77/220),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36,P>0.05).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无歧视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00%(11/220)、7.27%(16/220)、10.45%(23/220),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17,P>0.05).三种职业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19,P<0.05),建筑工人的低,为21.80%(29/133);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的高,为50.00%(63/126).三种职业流动人口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肛交行为、吸毒的比例以及发生高危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职业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筑工人接受检测前咨询的比例高(100%),企业工人知晓检测机构的比例(25.45%)以及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7.27%)高.结论 中山市三种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覆盖率和干预服务利用率低,干预效果不理想,应根据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的特点持续开展艾滋病干预.
作者:陈楚莹;王曼;来学惠;舒波;李晓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产妇无乳链球菌(即B族链球菌)的耐药趋势,为围产期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和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或住院的孕产妇送检的标本.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无乳链球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和抗生素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8603份标本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878株,检出率为10.2%.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B族链球菌(GBS)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平均分别为87.8%、58.4%、68.8%和26.5%,耐药表型中,诱导表型占15.6%.结论 围产期无乳链球菌预防感染首选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因耐药率高不推荐作为预防和治疗的二线药物;临床应加强围产期孕妇的GBS耐药性监测及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实施.
作者:李娟;刘海英;高坎坎;邓秋连;钟华敏;龙燕;高秀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癌抗原(CA125)、胸苷激酶1(T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64例原发性肝癌者作为肝癌组,52例其他肝病患者为良性组,此外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清中AFP、CA125、TK1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三组患者间血清AFP、CA125、TK1水平以及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血清AFP、CA125、TK1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ROC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P、CA125、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良性组(P<0.05).在肝癌组患者中血清AFP、CA125、TK1三者联合阳性检出率(95.31%)明显高于单项阳性检出率(59.38%、64.06%、71.88%),肝癌组阳性检出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良性组(0,21.15%)(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后AUC值(0.906)高于单项检测(0.722、0.804、0.812)(P<0.05).结论 血清AFP、CA125、TK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之处.
作者:季沈杰;龚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12所学校的28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为6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专/高职/高专学生(OR=0.75,95%CI=0.63~0.90)、19~岁年龄组(OR=0.39,95%CI=0.28~0.55)、有性行为经历(OR=0.62,95%CI=0.42~0.91)、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0.42,95%CI=0.35~0.50)、知道可以免费检测艾滋病(OR=0.51,95%CI=0.40~0.64)均为青年学生知晓艾滋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天河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学校应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作者:贾晓飞;刘钢;张宏;匡志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现状.方法 2017年7-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横断面调查法,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75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总体认知平均正确率为74.68%,其中医务人员对消毒与灭菌认知正确率低,仅为46.04%;不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知识总体认知正确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总体认知正确率要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医务人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认知正确率逐渐增高.结论 广州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认知水平较以往有所提高,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年轻和低文化水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相关培训.
作者:赵正阳;张旭;罗雷;梁雪莹;刘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特点及其与NAFLD的临床类型、病情程度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NAFLD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按临床分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组147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40例;并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轻度94例、中度58例、重度35例三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选病例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并检测其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压.结果 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SH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NASFL患者(P<0.05);重度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较中、轻度患者明显降低,且中度NAFLD患者也明显低于轻度NAFLD患者(P<0.05);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血尿酸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下降不仅与临床病情进展有关,并且与NAFLD的危险因素呈负相关.
作者:王彦丽;郝礼森;张铁强;赵立军;柴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