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才颜;郭跃文;叶桂娥
目的 探究育龄期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孕症患者确认发病前1月内的睡眠情况对PCOS发病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1-6月首次因不孕症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的25~ 40岁患者资料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COS患者103例,并按照年龄1∶1匹配,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非PCOS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收集其发病前1月内睡眠情况自评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OS发病与自由职业、睡眠障碍及抑郁症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OR=1.686,95%C1 1.117~2.545,P<0.05)、睡眠障碍(OR=3.118,95%CI 1.740~5.588,P<0.05)和自由职业(OR=0.308,95%C1 0.095~0.998,P<0.05)是影响PCOS患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不孕的育龄期妇女,从事白由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PCOS的风险.BMI值越大合并有睡眠障碍者具有更高的PCOS发病风险.
作者:苏念军;庄宝鼎;张力佳;张月美;江泽昆;周嘉青;尼博伟;陈婷;杜重洋;刘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阿托品治疗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屈光不正儿童患者80例.采取抽样法,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托品疗法,治疗周期为6个月,收集患儿6个月内验光屈光度检查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屈光不正后,屈光度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给予阿托品治疗后,屈光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品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可有效改善患者屈光不正情况,缓解患者近视,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关注.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100例测试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丙泊酚组(Prop组),每组50例.DEX组给予七氟醚+右美托咪定麻醉,Prop组给予七氟醚+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值变化;于术前1d、术后1d和3d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采用ELISA及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DEX组患者MAP、HR值较Prop组更为稳定,术后1d、3 d POCD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L-6、TNF-α、S100 β值降低(P<0.05),SOD值升高(P<0.05).结论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缓解了老年患者POCD.
作者:吴兆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细胞内寄生原虫.人因食入含有包囊或卵囊的食物或水而感染,亦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刚地弓形虫感染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可以表现为各种精神异常,比如参与人自杀倾向的形成;同时也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如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阅读,综述刚地弓形虫感染与自杀倾向、精神分裂症、狂躁症、自闭症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几种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病分子机制,呈现刚地弓形虫与几项主要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
作者:郑维泓;窦宁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出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TKA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于止血带松开前用注射器将TXA注射液0.5 g均匀洒于关节腔内;对照组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两组于手术后12 h内口服利伐沙班.记录和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同时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不良事件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老年TKA患者出血量,同时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樊艳梅;杨建祥;赵杰;郭焕来;吴宏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方法,探讨临床中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长期透析伴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患者230例,将其分为血液普通透析(HD)组102例、血液滤过透析(HDF)组60例、血液灌流加透析(HD+HP)组44例、腹膜透析(PD)组24例,均采用SSR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经对症治疗后,SSR改善率依次为PD组100.00%、HDF组100.00%、HD+HP组66.68%、HD组11.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PD及HDF治疗尿毒症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HD治疗无明显临床效果.
作者:丘宝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阿奇霉素作为经典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治疗或预防包括疟疾在内的多种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本文就阿奇霉素治疗或预防疟疾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家文;韦明标;廖豪峰;胡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常见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离培养的肺炎链球菌临床分布状况,E-test测定青霉素低抑菌浓度(MIC),其余药物的MIC通过VITEC 2测定,采用x 2检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儿科患者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1 361例,多为5岁以下儿童,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临床诊断主要为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4.1%和97.3%,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全敏感,泰利霉素在侵袭性感染和非侵袭性感染中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耐药率为11.4%,其在MIC≤0.5 μg/ml时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高达98.3%.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其多重耐药检出率分别为65.2%和98.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42,P<O.05).结论 为大限度降低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应参考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妍凌;高云龙;曾兰兰;赵学芹;李娟;刘海英;邓秋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于鼻部置入导管实施供氧处理,实验组采用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H值、氧供值(DO2)、氧耗值(VO2)、动脉氧分压(PaO2)、Tei指数、左心室射血的评估分数(LVEF)、每次搏动输出量(SV)、血浆脑钠肽(BNP)、K+浓度、Na+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RR、SBP、DBP、pH值、DO2、VO2、PaO2、Tei指数、LVEF、SV、BNP、K+浓度、Na+浓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转归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开展抢救治疗,既能改善病人的各项指标情况,又能显著提升预后质量.
作者:刘艳;马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中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症状态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5月期间诊断为COPD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e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FeNO与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FcNO为(126.62±52.32) ppb、TNF-α为(3.31±0.55)μg/L、IL-6为(17.79±3.25)ng/L、IL-8为(0.56±0.07)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OLD分期COPD患者的一秒率(FEVI/FVC)、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大呼气中段流量(MEF2575)均有差异,GOLD分期越高,FEV1/FVC、MEF25、MEF50、MEF2575均越低,FeNO、TNF-α、IL-6、IL-8含量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与FEV1/FVC、MEF25、MEF50、MEF2575成负相关(r=-0.425、-0.321、-0.354、-0.267),与TNF-α、IL-6、IL-8、症状评分成正相关(r=0.453、0.385、0.237、0.325),P<0.05.结论 COPD患者FeNO水平与患者炎症状态及肺功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患者病情.
作者:杨妍;陈如华;王岑;马秀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FA-RNA/FB-RNA)阳性儿童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2013-2015年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提取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基因,同时采集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和CRP.结果 2 609例标本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24例,占4.7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72例,占2.76%,男女患儿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型流感组与乙型流感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在白细胞> 10×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CRP>5 mg/L各项中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型流感组与乙型流感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儿间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流感患儿的CRP和WBC水平,能较好地协助临床判断病情和指导用药.
作者:刘美玲;徐韫健;叶俊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免疫相关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过敏性疾病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研究认为蠕虫感染率的下降很可能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增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蠕虫感染对哮喘、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和Ⅰ型糖尿病等的免疫保护机制,包括Th1转为Th2表型的改变及上调T型和B型调节性细胞表型的表达等,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黄杰;黄炎;刘宇翀;吕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泄浊方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肾功能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健脾化湿泄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别嘌醇)组,每组10只.建立腺嘌呤+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连续给药30 d.在给药前及给药第30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和XOD活性,并取动物肾脏作HE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湿泄浊方高、中剂量组在给药30 d后可显著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UA水平、血清XOD活性(P<0.01);血清BUN、Cr的检测结果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健脾化湿泄浊方高、中剂量组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健脾化湿泄浊方具有良好的降尿酸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降尿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XOD活性有关.
作者:梁天文;胡黎平;黄锦桃;袁广明;黄小荣;严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基层医院10年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规律,分析其流行特征与发生趋势.方法 通过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基层医院10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医院感染平均例次率为2.05%,漏报平均例次率为23.90%.前三位高发科室依次为ICU、神经内科和肾内科,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0年间医院感染例次率呈现先下降后平稳趋势,漏报例次率则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该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发生总体水平不高,但漏报较高,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曹钰芹;骆福添;伦演荭;李丽英;梁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差异的原因.方法 选取155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又分为G-细菌感染组(n=75)和G+细菌感染组(n=80)]、非脓毒血症患者56例及非感染对照43例,检测三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及Bcl-xl蛋白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PLT、Bcl-xl指标低于非脓毒症组和非感染对照组(P<0.05),而PCT、CRP、WBC计数、NE高于非脓毒症组和非感染对照组(P<0.05).脓毒症G细菌感染组PLT、Bcl-xl水平低于G+细菌感染组(P<0.05),而PCT水平高于G+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出现PLT降低、PCT升高现象,与Bcl-xl启动PLT凋亡程序有关;且革兰阳性菌更容易启动PLT凋亡,危险性更高.
作者:谭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1 476株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2 Compact鉴定,使用AST-GN16药敏卡进行MIC药敏试验,结合医院病案系统,对菌株及耐药菌株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8.10%菌株来自住院病人,男性病人占69.11%.儿科、烧伤科、神经外科、ICU、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是检出鲍曼不动杆菌较多的科室.ICU是检出耐药菌株数比例高科室,其对泰能耐药率上升快;儿科耐药菌检出数很少,耐药率持续在低水平.年龄≤50岁检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烧伤科、神经外科和ICU,年龄>50岁检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和ICU,不同年龄组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52,P<0.05).结论 年龄和疾病对医院内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影响,环境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污染导致耐药率增加的情况不容忽视.
作者:刘延媛;张瑞凌;曹海燕;刘汉冕;叶初阳;张扣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新生24 h内的大鼠,分离大脑皮层,消化后接种于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细胞培养瓶内,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为种植液,24 h后换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的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皮层神经元纯度.结果 接种后2h,皮层神经元开始贴壁;随着时间延长,贴壁细胞增多,细胞长出突起,神经元突起间逐渐开始交织成网.接种后7d神经元胞体丰满,突起明显延长,相互间形成了明显的神经网络.经NSE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纯度为(93.57±3.9)%.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可获得高纯度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作者:张忠胜;余炳坚;梅元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州市食物中毒沙门菌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预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沙门菌检验,测定抗菌药的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耐药性研究,PCR扩增检测毒力基因.结果 18株不同来源的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15株,占83.3%,不同来源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株不同来源沙门菌多重耐药率为100.0%;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西丁耐药率均为100.0%,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的耐药率均超过5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种毒力因子(avrA、ssaQ、mgtC、siiD、sopB、spvC、bcfC)的携带率为100.0%,sod C1的携带率为94.4%,sop E1的携带率为88.9%.结论 福州市人源性和食源性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是主要血清型,分离株携带多种毒力因子,致病性强,多重耐药现象均普遍存在.
作者:叶海梅;刘红;齐文岚;王腾;林萍;潘洁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江苏省中医院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中局部植入混合化疗药物进行间质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单纯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常规化疗,且化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44.44%)明显高于实验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且不会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虞林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早期宫颈癌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90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90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Log_rank检验分析表明,年龄、肿瘤大小、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是否累及、是否复发等与预后有关(P<0.05);肿瘤大小、病情是否反复、肿瘤分期、病理类型以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范围的变化情况等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单个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疾病反复、肿瘤严重程度、宫颈癌分级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范围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单个因素.
作者:刘丹;程雪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