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COPD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呼吸功能的相关性

杨妍;陈如华;王岑;马秀琴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因子,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呼出气中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症状态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5月期间诊断为COPD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e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FeNO与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FcNO为(126.62±52.32) ppb、TNF-α为(3.31±0.55)μg/L、IL-6为(17.79±3.25)ng/L、IL-8为(0.56±0.07)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OLD分期COPD患者的一秒率(FEVI/FVC)、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大呼气中段流量(MEF2575)均有差异,GOLD分期越高,FEV1/FVC、MEF25、MEF50、MEF2575均越低,FeNO、TNF-α、IL-6、IL-8含量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与FEV1/FVC、MEF25、MEF50、MEF2575成负相关(r=-0.425、-0.321、-0.354、-0.267),与TNF-α、IL-6、IL-8、症状评分成正相关(r=0.453、0.385、0.237、0.325),P<0.05.结论 COPD患者FeNO水平与患者炎症状态及肺功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患者病情.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5-2015年重庆市疟疾流行特征

    目的 通过疟疾监测和个案资料的分析,了解重庆市近年来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2005-2015年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对发病趋势、疟疾诊断及分型,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疟疾病例445例,死亡4例,病死率0.9%,年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疟疾各月均有发病,以5-8月病例多,占47.9%.病例报告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多,病例来源以非洲的输入性病例为主.发病以男性居多,占83.8%,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发病年龄以30~ 39岁组多,占30.3%;职业以农民多,占37.3%.病例诊断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占55.3%;从分型来看,间日疟占总病例的38.0%.结论 重庆市疟疾发病率逐年降低,恶性疟疾比例升高,疟疾分型呈现多样性.应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返乡人员的监测,强化感染疟疾高危人群的防治培训.

    作者:周春碚;李勤;程颖;申涛;罗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COS患者睡眠情况对发病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究育龄期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孕症患者确认发病前1月内的睡眠情况对PCOS发病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1-6月首次因不孕症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的25~ 40岁患者资料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COS患者103例,并按照年龄1∶1匹配,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非PCOS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收集其发病前1月内睡眠情况自评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OS发病与自由职业、睡眠障碍及抑郁症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OR=1.686,95%C1 1.117~2.545,P<0.05)、睡眠障碍(OR=3.118,95%CI 1.740~5.588,P<0.05)和自由职业(OR=0.308,95%C1 0.095~0.998,P<0.05)是影响PCOS患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不孕的育龄期妇女,从事白由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PCOS的风险.BMI值越大合并有睡眠障碍者具有更高的PCOS发病风险.

    作者:苏念军;庄宝鼎;张力佳;张月美;江泽昆;周嘉青;尼博伟;陈婷;杜重洋;刘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新生24 h内的大鼠,分离大脑皮层,消化后接种于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细胞培养瓶内,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为种植液,24 h后换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的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皮层神经元纯度.结果 接种后2h,皮层神经元开始贴壁;随着时间延长,贴壁细胞增多,细胞长出突起,神经元突起间逐渐开始交织成网.接种后7d神经元胞体丰满,突起明显延长,相互间形成了明显的神经网络.经NSE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纯度为(93.57±3.9)%.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可获得高纯度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作者:张忠胜;余炳坚;梅元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基层综合医院10年医院感染流行趋势

    目的 了解某基层医院10年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规律,分析其流行特征与发生趋势.方法 通过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基层医院10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医院感染平均例次率为2.05%,漏报平均例次率为23.90%.前三位高发科室依次为ICU、神经内科和肾内科,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0年间医院感染例次率呈现先下降后平稳趋势,漏报例次率则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该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发生总体水平不高,但漏报较高,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曹钰芹;骆福添;伦演荭;李丽英;梁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常见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防制现况

    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通过动物或动物产品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宠物数量猛增.而宠物对于城市人来说,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宿主和传播媒介,因此宠物疫病的控制也成为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

    作者:潘莹;陆家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差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差异的原因.方法 选取155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又分为G-细菌感染组(n=75)和G+细菌感染组(n=80)]、非脓毒血症患者56例及非感染对照43例,检测三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及Bcl-xl蛋白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PLT、Bcl-xl指标低于非脓毒症组和非感染对照组(P<0.05),而PCT、CRP、WBC计数、NE高于非脓毒症组和非感染对照组(P<0.05).脓毒症G细菌感染组PLT、Bcl-xl水平低于G+细菌感染组(P<0.05),而PCT水平高于G+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出现PLT降低、PCT升高现象,与Bcl-xl启动PLT凋亡程序有关;且革兰阳性菌更容易启动PLT凋亡,危险性更高.

    作者:谭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TKA患者出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出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TKA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于止血带松开前用注射器将TXA注射液0.5 g均匀洒于关节腔内;对照组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两组于手术后12 h内口服利伐沙班.记录和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同时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不良事件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老年TKA患者出血量,同时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樊艳梅;杨建祥;赵杰;郭焕来;吴宏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蠕虫感染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调控

    免疫相关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过敏性疾病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研究认为蠕虫感染率的下降很可能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增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蠕虫感染对哮喘、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和Ⅰ型糖尿病等的免疫保护机制,包括Th1转为Th2表型的改变及上调T型和B型调节性细胞表型的表达等,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黄杰;黄炎;刘宇翀;吕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分为血液稀释组(n=50)和库血输注组(n=46).血液稀释组在术前进行ANH,库血输注组术前不进行ANH,按照输血指南适当输入库存血.测定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10天T细胞亚群与NK细胞含量.记录血液稀释组血液采集和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 血液稀释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10天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库血输注组术后第3天、第10天与术前比较,CD3+、CD4+、NK细胞含量明显下降(P<0.05),CD8+明显上升(P<0.05);血液稀释组术后第3天、第10天CD3+、CD4+、CD8+、NK细胞含量与库血输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稀释组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库血输注组(P<0.05).结论 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红梅;汪福珍;赵芳;王美娜;佟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依折麦布对冠心病调脂不佳患者脂糖代谢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依折麦布对冠心病(CHD)调脂不佳患者脂糖代谢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5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伴血脂超标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作调脂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代谢水平的变化,统计两组血脂达标率,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等糖代谢指标的变化,治疗期间均监测肝肾功能,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脂代谢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ApoB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达标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42.86% (P<0.05).治疗前,两组糖代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bA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BUN、Cr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调脂不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干预,可提高血脂达标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寰;何晓青;张慧敏;刘佳;陈晞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SR反应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采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方法,探讨临床中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长期透析伴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患者230例,将其分为血液普通透析(HD)组102例、血液滤过透析(HDF)组60例、血液灌流加透析(HD+HP)组44例、腹膜透析(PD)组24例,均采用SSR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经对症治疗后,SSR改善率依次为PD组100.00%、HDF组100.00%、HD+HP组66.68%、HD组11.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PD及HDF治疗尿毒症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HD治疗无明显临床效果.

    作者:丘宝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产前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快速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临产急诊入院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以及追踪母婴结局,研究其应用于孕晚期GBS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免疫层析法筛查出GBS阳性54例为研究组,GBS阴性414例为对照组.通过与微生物鉴定培养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并观察孕妇GBS感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结果 免疫层析法检测GBS感染阳性率为11.54%,高于培养法的6.20% (P<0.05),其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4.66%.GBS阳性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63%、14.81%、7.41%、18.52%,明显高于GBS阴性组(P<0.05),而早产、胎儿窘迫、产褥感染以及剖宫产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免疫层析法可成为检测孕晚期GBS感染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且简便、灵敏,尤其适合在临产前的快速诊断,为及时预防用药提供时机.

    作者:欧阳才颜;郭跃文;叶桂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链甘油三酯对模拟高热高湿环境下小鼠抗疲劳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在高热高湿条件下抗疲劳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CC组)、高温对照组(GC组)、运动对照组(SC组)、MCT对照组(MC组)和MCT训练组(MS组).GC、SC、MC、MS各组每日在温度(36±2)℃,湿度(60±3)%的环境下进行热习服30 min,习服后在相同环境下进行转棒训练30 min.21 d后,各组取6只小鼠在温度(38±2)℃,湿度(60±3)%)环境下,测定转棒力竭时间.SC组、MS组取其余6只小鼠转棒运动30 min后,取血、肝脏、骨骼肌,CC组、SC组、MC组直接取材,并测定血糖、甘油三酯、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肝脏糖原、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股四头肌PGC-1α.的表达.结果 MCT和运动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转棒力竭时间(P<0.01),与SC组相比,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血糖和游离脂肪酸(JP<0.05),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上调PCG-1α(P<0.05).结论 MCT可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抗疲劳能力,其机制与MCT增加骨骼肌代谢调节因子表达,调节糖脂代谢,从而提高运动耐力有关.

    作者:王莹;齐阳;刘桢桢;韩易;王苏苏;李桂香;黄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于鼻部置入导管实施供氧处理,实验组采用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H值、氧供值(DO2)、氧耗值(VO2)、动脉氧分压(PaO2)、Tei指数、左心室射血的评估分数(LVEF)、每次搏动输出量(SV)、血浆脑钠肽(BNP)、K+浓度、Na+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RR、SBP、DBP、pH值、DO2、VO2、PaO2、Tei指数、LVEF、SV、BNP、K+浓度、Na+浓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转归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开展抢救治疗,既能改善病人的各项指标情况,又能显著提升预后质量.

    作者:刘艳;马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染色体核型动态监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对92例CML患者进行动态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92例患者初诊时均为Ph染色体阳性(Ph+),在监测过程中,有18例(19.7%)患者发生核型演变,出现了额外的染色体.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出现新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9%(2/69)、50.0%(1/2)和71.4%(15/21).8例急变期病人进行了积极化疗,其中2例附加单纯的结构或数目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附加3条以上染色体复杂异常的6例患者只有1例获得CR,3例无效,2例在半年内死亡.结论 Ph+ CML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提示病情进展,尤其是附加的染色体越复杂,预后越差.在CML病程中密切监测染色体核型动态变化有助于临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及时调整治疗.

    作者:王述文;饶若;吴莉芳;姚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弓形虫感染引起精神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细胞内寄生原虫.人因食入含有包囊或卵囊的食物或水而感染,亦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刚地弓形虫感染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可以表现为各种精神异常,比如参与人自杀倾向的形成;同时也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如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阅读,综述刚地弓形虫感染与自杀倾向、精神分裂症、狂躁症、自闭症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几种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病分子机制,呈现刚地弓形虫与几项主要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

    作者:郑维泓;窦宁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托品治疗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析阿托品治疗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屈光不正儿童患者80例.采取抽样法,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托品疗法,治疗周期为6个月,收集患儿6个月内验光屈光度检查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屈光不正后,屈光度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给予阿托品治疗后,屈光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品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可有效改善患者屈光不正情况,缓解患者近视,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关注.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POCD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100例测试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丙泊酚组(Prop组),每组50例.DEX组给予七氟醚+右美托咪定麻醉,Prop组给予七氟醚+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值变化;于术前1d、术后1d和3d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采用ELISA及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DEX组患者MAP、HR值较Prop组更为稳定,术后1d、3 d POCD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L-6、TNF-α、S100 β值降低(P<0.05),SOD值升高(P<0.05).结论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缓解了老年患者POCD.

    作者:吴兆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47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1 476株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2 Compact鉴定,使用AST-GN16药敏卡进行MIC药敏试验,结合医院病案系统,对菌株及耐药菌株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8.10%菌株来自住院病人,男性病人占69.11%.儿科、烧伤科、神经外科、ICU、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是检出鲍曼不动杆菌较多的科室.ICU是检出耐药菌株数比例高科室,其对泰能耐药率上升快;儿科耐药菌检出数很少,耐药率持续在低水平.年龄≤50岁检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烧伤科、神经外科和ICU,年龄>50岁检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和ICU,不同年龄组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52,P<0.05).结论 年龄和疾病对医院内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影响,环境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污染导致耐药率增加的情况不容忽视.

    作者:刘延媛;张瑞凌;曹海燕;刘汉冕;叶初阳;张扣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ILAC技术研究DNP对鼻咽癌细胞株6-10B蛋白质组的影响

    目的 应用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结合生物质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二亚硝基哌嗪(DNP)对6-10B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鉴定与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利用SILAC标记6-10B细胞,得到“重标”的6-10B细胞,经DNP处理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与未经DNP处理的“轻标”细胞中提取的总蛋白等量混合,酶解肽段,经正交反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鉴定,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共鉴定到2 853个蛋白质,其中172个表达上调,199个表达下调.筛选其中5个与肿瘤转移相关的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证明SILAC定量结果的正确性.通过GO进行分析,从生物过程、细胞定位和分子功能3个方面对差异蛋白进行注释.结论 建立了利用SILAC技术研究宿主细胞-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发现了DNP处理细胞的关键蛋白质,为探索DNP致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巍巍;陈婵;周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