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毅;朱燕珊;郭中敏;钱云锋;吴军;邵玉
目的 分析佛山地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点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15867例标本,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3种亚型的分型检测.结果 15867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26.82%(4256/15867),以高危型为主18.71%(2969/15867).HPV高危型感染率较高的亚型依次为HPV 52(7.13%)、HPV 16(3.55%)、HPV 58(2.53%),低危型感染率较高的是HPV 6(2.52%).在感染型别中,单一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率分别是18.68%(2964/15867)、5.29%(840/15867)和2.85%(452/15867).<20岁年龄段为HPV感染的高峰期,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4,P<0.01).结论 佛山地区女性HPV的感染主要以单一型、高危型为主,常见的HPV亚型依次是52、16、58.
作者:周成;郭晓玲;刘正平;巫福娟;陈淑芬;刘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常用临床指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01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资料,按照MRC UKALLⅫ/ECOG2993研究标准的危险度分级将其分为标危组(n=34)和高危组(n=67),分析其免疫表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免疫表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细胞遗传学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标危组总生存率(OS)优于高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病生存率(DFS)优于高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阳性ALL的OS及DFS较阴性者好,不伴髓系抗原表达ALL的OS及DFS较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改善ALL患者OS及DFS(P<0.05),其中对标危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危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常用的临床指标对于ALL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尚存在一定局限性,ALL的预后指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作者:黄玉玲;周振海;李娟;童秀珍;苏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Ubiquitin和Caspase?3在烧死尸体脑组织中的表达,寻找烧死与其他死因鉴别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已鉴定案例49例,烧死组(F1组)16例,对照组(C1组)33例,其中包括CO中毒组(T1组)13例;选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烧死组(F2组)、勒死后焚尸组(BS2组)、勒死组(S2组)和直接断颈组(C2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biquitin和Caspase?3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Ubiquitin染色显示,F1组呈强阳性表达,而C1组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P<0.01);F2组和BS2组的SD大鼠脑组织各区域均呈强阳性表达,而S2组和C2组呈少量弱阳性表达(P<0.01);而F2组与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染色,F1组为弱阳性表达,而T1组为强阳性表达(P<0.01).结论 Ubiquitin和Caspase?3指标可作为烧死与其他死因鉴别诊断的有利依据.
作者:巩庆进;张志勇;张东川;冯雪英;李朝晖;权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新疆铁路机车乘务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乘务人员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务段239名乘务人员,通过血压测量,计算其高血压患病情况,并运用单因素分析,观察年龄、工作时间、工龄、个人习惯等一般资料对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影响,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疆铁路机车乘务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 239名受试者中,共有57名(23.85%)检出高血压,其中1级(轻度)高血压29例(50.88%),2级(中度)高血压25例(43.86%),3级(重度)高血压3例(5.2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劳动强度、职业紧张评分是影响新疆铁路机车乘务人员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长度、工作中按时饮食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新疆铁路机车乘务人员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以轻、中度高血压为主,其患病危险因素与生活习惯不佳有关.
作者:盛博;陈炜;甄洁;赵磊;刘阳;赵国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联合吸气平台压力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PETCO2联合平台压监测指导ARDS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对照组应用6 ml/kg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治疗7 d后,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3、7、14 d时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体征改善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3.33%、53.33%,对照组仅为33.33%、16.67%(P<0.05);治疗组的死亡率为3.33%,而对照组高达20.00%(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平均花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PETCO2联合吸气平台压力监测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军;蔡英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血清脑钠肽(BNP)、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心内科住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清脑钠肽、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19例)、心功能Ⅲ级(28例)、心功能Ⅳ级(33例),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非心血管事件组(n=26)和心血管事件组(n=54),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Ⅲ级、Ⅳ级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T3、FT3、FT4、LVEF明显降低(P<0.05);与心功能Ⅲ级组比较,Ⅳ级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T3、FT3、FT4、LVEF明显降低(P<0.05);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BNP水平显著低于心血管事件组,T3、FT3水平显著高于心血管事件组(P<0.05);LVEF与BNP呈负相关(r=-0.512,P<0.05),与T3、FT3呈正相关(r=0.422、0.231,P<0.05).结论 血清脑钠肽、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
作者:曲迪;姚琪;陶袁;邱樑;全军民;周林丽;俞林;陈浩;吕锋;潘金安;吕杰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营养状态和肠粘膜屏障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15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N组和全肠外营养(PN)组,每组44例,观察两组术前1 d、术后8 d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乳果糖(L)/甘露醇(M)比值、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8 d ALB、TP、Hb与同组术前1 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组间同时点ALB、TP、Hb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两组CD4+、CD4+/CD8+、内毒素、DAO、L/M较术前1 d升高(P<0.05),且EN组PA、CD4+、CD4+/CD8+高于PN组,CD8+、内毒素、DAO、L/M低于PN组(P<0.05),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5).结论 EN能够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肠粘膜屏障.
作者:苍玉珍;曾青山;黄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清脑钠肽水平对二尖瓣轻度狭窄患者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海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的二尖瓣轻度狭窄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确诊为房颤分为房颤组(n=22)和非房颤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并以血清脑钠肽水平对房颤诊断与否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房颤组的年龄、左房内径、血清脑钠肽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血压、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脑钠肽水平为二尖瓣轻度狭窄发生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脑钠肽水平诊断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00,0.802),P=0.003].结论 血清脑钠肽水平对二尖瓣轻度狭窄患者的房颤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关注.
作者:贲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灵敏的疟疾诊断方法 ,并能对疟原虫感染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运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胶体碳标记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和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Ⅱ(Pf?HRP2)特异抗体,与疟原虫相应抗原结合,胶体碳抗原抗体复合物被NC膜上包被的疟原虫特异性抗体捕获并显色.曲线拟合疟原虫抗原浓度与对应的检测带灰度值,选取相关系数高的拟合方程式.检测不同贮存条件的试纸条灵敏度稳定性,确定佳保存条件.检测疟疾病人及健康人全血,判断试纸条与镜检法相比较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结果 成功制作了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胶体碳标记特异抗体试纸条,灵敏度分别为5、2.5 ng/ml;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5~500 ng/ml、2.5~500 ng/ml.检测带灰度值与疟原虫抗原浓度呈正相关,可对疟原虫感染定量分析.4℃保存6个月后,灵敏度基本不变.与镜检法比较,试纸条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在95%以上.结论 疟原虫胶体碳试条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适合疟疾的快速定量诊断.
作者:何卓;李正祥;庄世锋;唐阳;王郭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痰真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并发持续喘息,分为持续喘息组(n=80)和非持续喘息组(n=80),对两组进行痰真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痰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痰培养阳性率.结果 持续喘息组患者的曲霉菌属的检出率和真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持续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真菌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进行提示和诊断,延缓肺功能下降,有效提高治疗预后.
作者:肖卿玉;焦继光;成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分离自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判断ICU是否存在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使用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自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ERIC?PCR)对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寻找导致院内感染暴发的原因.结果 从ICU患者及环境中共分离出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9株为多重耐药菌,1株为泛耐药菌.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3型(A-C型),其中17株属于C型.结论 本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由C型引起,含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气溶胶可能是引起此次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
作者:孙恒彪;陈佑明;肖刚;陈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5-2015年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控工作对策.方法 收集该区2005-2015年法定报告的梅毒、淋病和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感染的发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该区法定报告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26.29,P<0.05),AIDS/HIV感染尤为突出,女性患者占比逐年扩大;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10~19岁与50岁以上人群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患者职业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整体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面临挑战,应采取联合防控策略.
作者:高雅;陈少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T2DM患者合并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干预进行分析,以为T2DM患者合并发生DN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5例T2DM患者,其中DN患者(实验组)45例,非DN患者(对照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尿蛋白排泄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病程的差异.对比分析实验组内各临床因素.结果 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尿蛋白排泄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病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各临床因素对比发现: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病程是T2DM患者D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血脂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血脂是T2DM患者DN的发病危险因素,针对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个人生活方式干预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爽;梁琳琅;李萍;孔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500例哮喘患儿主要过敏原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500例哮喘患儿,其中男287例(57.4%),女213例(42.6%);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6.5±2.3)岁.采用体外检测免疫印迹方法 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过敏原检查,通过干预治疗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岁哮喘患儿的TIgE浓度高于>5岁哮喘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的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是屋尘螨、粉尘螨及屋尘等,食入性过敏原主要是牛奶、鸡蛋清/蛋等.≤5岁哮喘患儿食入性过敏原及牛奶的阳性率均高于>5岁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过敏原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和>5岁哮喘患儿特异性过敏原种类对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哮喘患儿干预前后年症状减少天数小于>5岁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鸡蛋清/蛋为主;≤5岁哮喘患儿的食入性过敏原比>5岁哮喘患儿常见;≤5岁哮喘患儿干预治疗后的效果优于>5岁哮喘患儿.
作者:王根在;李恒涛;查建忠;朱洪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长正五聚蛋白3(PTX3)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血浆PTX3的三分位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低PTX3水平组(A组,PTX3<2.53,n=28),中PTX3水平组(B组,2.53≤PTX3<6.90,n=25),高PTX3水平组(C组,PTX3≥6.90,n=31).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I(cTnI)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并记录84例患者近3个月内是否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X3水平对STEMI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发生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随着PTX3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三组患者发生复合事件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2).PTX3预测STEMI患者3个月内发生复合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与cTnI、NT?proBNP相比,PTX3具有较高的敏感度(0.846),但特异度较低(0.786).B、C组近3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A组的3.17倍、8.31倍,且在校正cTnI、NT?proBNP后,其风险值分别为1.82倍、3.6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X3水平可作为STEMI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丘创华;李卓成;卢章;薛临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奇异变形杆菌感染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的细胞模型,比较不同来源奇异变形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致病性特征.方法 活细胞动态观察优化奇异变形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感染条件,采用台盼蓝细胞膜通透性检测、稀释平板计数、吉姆萨(Giemsa)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来源奇异变形杆菌感染Caco?2细胞后细胞形态学及胞内感染情况的变化,评价该模型中不同来源奇异变形杆菌侵入细胞的特点和病理损伤规律.结果 不同来源奇异变形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佳感染复数(MOI)均为100:1,感染时间均为2 h.致腹泻奇异变形杆菌C02011感染Caco?2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黏附率为(0.647±0.038)%,侵袭率为(0.261±0.005)%.健康人群体检株奇异变形杆菌B02005的细胞膜通透性出现轻微受损,黏附率为(0.975±0.030)%,侵袭率为(0.134±0.003)%.尿道分离奇异变形杆菌标准株ATCC29906的黏附率为(0.303±0.027)%,侵袭率为(0.104±0.003)%,并未发现Caco?2的细胞膜发生变化.吉姆萨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上述方法 结果 一致,说明了不同来源奇异变形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致病性不同(P<0.05);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也验证了细胞模型的成功建立.结论 成功构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Caco?2的细胞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来源奇异变形杆菌的致病性特征.
作者:白芳;龚泽龙;左乐;王淼;石晓路;袁建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受试者单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及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2016年3-9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受试者,分别在入组前(第0天)、入组后第3天和第7天计算和检测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和单核细胞CD86和PD?L1的表达量,同时观察28 d内入住ICU时间和器官功能支持时间.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集20例(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脓毒症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在入组前(第0天)的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第7天,实验组PD?L1平均荧光强度(MFI)表达低于对照组(2.2[1.5,3.0]vs.3.7[2.7,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组后28 d的生存和器官功能支持分析显示:实验组受试者继发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0/10)vs.30.00%(3/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入住ICU时间、28 d呼吸机使用时间、28 d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和28 d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通过抑制单核细胞PD?L1表达,有利于抗原提呈抑制状态的改善,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裴飞;聂垚;司向;江智毅;管向东;陈娟;陈敏英;刘勇军;刘紫锰;吴健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以了解A组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腹泻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 在829例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A阳性175例,阳性率为21.1%.全年均能检出RV?A阳性,以秋季阳性检出率高,占全年阳性率的81.7%.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以0.5~1岁和1~2岁组的阳性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以秋季高发,提示临床加强腹泻婴幼儿粪便中RV?A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文丽;郭予和;朱锦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虫种.方法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鉴定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虫种.采集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山溪中溪蟹并检获三种并殖吸虫囊蚴,分别人工感染家犬或家猫,饲养60~120 d后,剖杀检获成虫分别制成玻片大体标本.结果 三种不同并殖吸虫疫源地蟹体检获的囊蚴鉴定为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三种吸虫成虫样本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别与GenBank中检索的AY618799.1号基因、AF159594.1号基因、AY140693.1号基因、AY618733.1号基因、AF159602.1号基因和AB713404.1号基因序列比对,同源性分别在99%~100%之间.结论 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三种并殖吸虫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检获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100%之间,三种并殖吸虫与GenBank中检获虫种无明显差异性.
作者:陈少华;陆予云;朱福祺;李旭文;刘建军;黄志斌;蓝境文;饶鸿;林李丽;谭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寨卡病毒不同毒株分离的时间、地区以及基因型分布,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核苷酸的变异及遗传进化趋势,为寨卡的防控提供生物信息学方面的依据.方法 应用BioEdit Sequence Alignmemt Editor软件,DNAStar 7.1及Mega 7.0软件对NCBI-Nucleotide中收录的85条寨卡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遗传进化进行分析,探索寨卡的起源及传播过程.结果 寨卡病毒组内核苷酸序列低相似性为94.5%,高相似性为100%;65株全基因序列中,共有765处碱基发生变异,组内变异率在0.00%~24.44%;在所有的碱基突变中,碱基转换占84.32%,而碱基颠换占15.68%;分离时间、地区相近的菌株,其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寨卡病毒存在较高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在寨卡病毒本身的毒力、致病性及传播方式的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兰兰;郭小芹;吴建勇;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