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2015年江门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与防制对策

陈阿群;陈茂余;王立华

关键词:登革热, 流行病学特征, 防制对策
摘要:目的 了解江门市登革热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了解疫点人群登革热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防制对策.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疫情信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人群血清学监测、蚊媒监测和孳生地类型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门市近3年登革热发病率以2014年(13.26/10万)高,地区分布以蓬江区和江海区为主,发病高峰为9-11月;暴发疫情报告5宗,报告病例数126例,罹患率为0.32%;疫点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为24.49%,阳性率以0~岁年龄组高,不同性别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蚊媒孳生地类型,蓬江区城区以花卉型为主,江海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以花卉型和废瓶罐两型容器为主,鹤山市农村以废瓶罐型为主.结论 江门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仍以输入引起,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是防控重点区域,同时对登革热旧疫点血清学监测的重点人群加强个体防护,并针对不同蚊媒孳生地类型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16S rRNA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16S核糖体RNA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采用RTFQ?PCR测定肺炎支原体16S核糖体rRNA的表达并比较痰液及咽拭子标本阳性率的差异.对检测阳性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用药疗程复查,分析RTFQ?PCR定量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痰液MP RTFQ?PCR阳性率高于咽拭子(92.86%vs.54.29%),支原体肺炎轻症组MP RTFQ?PCR转阴时间短于重症组[(2.78±0.42)周vs.(5.34±1.0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定量指标可以指导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减少副作用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杨晓菲;赵翠芬;孔清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监测PDW、MPV、PLT水平变化对AMI患者1年内MACE的预测价值

    目的 监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为AMI患者预后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7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PDW、MPV、PLT等血小板参数差异.对AMI患者实施1年随访,记录其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并按照MACE发生情况,分别纳入发生MACE组、未发生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差异,分析血小板参数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3 d PDW、MPV高于对照组,其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7 d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9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33.33%.发生MACE组术前PDW、MPV高于未发生MACE组,其PLT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PDW、MPV均较治疗前下降,PLT均较治疗前升高,未发生MACE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治疗前、治疗后7 d PDW、MPV、PLT对预测患者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具有较高价值(P<0.05).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体积增加及计数减少可能与AMI发生发展及预后变化具有密切关联,密切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可有效预测患者1年内MACE发生风险,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布伦;丁仲如;朱海龙;袁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寨卡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展及流行风险预测

    寨卡作为新发传染病在2015年引起了广泛重视,了解其分子结构、系统发生以及流行历史,有助于理解寨卡病毒(ZIKV)暴发的原因.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DENV)在流行病学上有诸多的相似性,登革热疫情对预测寨卡病毒的流行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对寨卡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和风险预测做一综述.

    作者:刘荣飞;肖琴;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五种方法筛查的HIV抗体阳性样品复检和确证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五种方法筛查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样品与复检和确证试验结果的符合情况,为临床和自检选择筛查方法提供建议.方法 将3278份经ELISA、胶体金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硒法筛查的阳性样品采用两种ELISA试剂复检和进行确证试验,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样品总体和不同初筛方法的复检和确证阳性率分别为:总体(90.1%、79.2%),ELISA(90.4%、78.0%)、胶体金法(95.3%、86.0%)、化学发光法(77.6%、68.8%)、电化学发光法(78.0%、68.5%)和胶体硒法(84.2%、76.3%).复检后结果为双阳的样品,确证阳性率为92.6%;复检结果为单阳的样品,97.5%为确证不确定和阴性.ELISA和胶体金法筛查的自愿检测咨询(VCT)人群阳性样品的复检和确证阳性率分别超过92%和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在临床筛查和自我检测中推广使用胶体金试剂,复检使用两种试剂提高确证阳性符合率.

    作者:吴昊;高凯;韩志刚;麦惠霞;蔡衍珊;梁彩云;黎庆梅;徐慧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重组乙脑抗原对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反应活性的研究

    目的 对克隆表达的乙脑重组抗原反应原性、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优化,用于乙脑血清IgG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方法 基于乙脑病毒(JEV)SA14-14-2株的抗原蛋白经克隆表达,灭活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利用ELISA方法对其佳包被浓度,稳定性,反应活性以及特异性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结果 重组抗原在1:500的稀释条件下,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值大为6.647,具有佳反应原性,因此此稀释度为佳;在1:500稀释条件下,能准确地反映出乙脑病人血清IgG的变化.重组抗原37℃保存6 d活性仍保持75%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市售同类型试剂盒比较,符合率达到95%.重组乙脑抗原与27份人正常血清和31份登革热病毒IgG抗体阳性而乙脑病毒IgG抗体阴性的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重组乙脑抗原蛋白稳定性好,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血清学检测价值.

    作者:张磊;许瑛;周惠琼;纪洵敏;赖文辉;唐芮;彭拓华;张吉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SPARC标签SNP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和临床表型关联分析

    目的 以能代表80%以上基因变异状态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为基础,探讨骨连接蛋白(SPARC)tagSNP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及并发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KASP基因分型平台对107例冠心病患者及12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分型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和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5个SPARC tagSNP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RC rs1054204 GC和rs3549 GC杂合型冠心病患者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是野生型携带个体的3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和P=0.029).携带CCTAC单体型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大幅度升高,是未携带个体的10.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34×10-4).rs1054204、rs3210714、rs3549变异等位基因型数目均与冠心病患者受累的冠状动脉数目成正相关(P<0.05).结论 携带SPARC rs1054204 GC、rs3549 GC杂合型或CCTAC单体型的冠心病个体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增高;同时rs1054204、rs3210714、rs3549与受累的冠状动脉数目成正相关,更容易发展为严重性冠心病.

    作者:揭英纯;刘映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ys C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4期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患者(A/C组)46例、稳定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KD组)患者32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Scr)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 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伴急性肾损伤组及不伴急性肾损伤组,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3,P=0.017);血清胱抑素C和肌酐水平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伴急性肾损伤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0.783,血清胱抑素C和肌酐水平在不伴急性肾损伤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602,因此两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血清胱抑素C,Scr的AUCROC关系为血清胱抑素C>Scr,并且胱抑素C的AUCROC=0.984,Scr的AUCROC=0.9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4,P=0.041).结论 血清胱抑素C在诊断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作为其诊断指标.

    作者:陈红;高正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5-2016年阜阳市柯萨奇病毒A16型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阜阳市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将2015-2016年阜阳市手足口病患儿CVA16核酸阳性咽拭子标本,接种RD细胞分离病毒,出现细胞病变后用荧光定量PCR鉴定,鉴定阳性标本用RT?PCR扩增VP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采用Mega 6.06生物软件与国内外CVA16毒株参考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VP1区基因特征.结果 26份CVA16核酸阳性的咽拭子合格标本分离出10株CVA16毒株,阳性率为38.46%;10株病毒VP1区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表明:2株CVA16毒株为B1a亚型,8株为B1b亚型;B1a亚型毒株和广州2012年的CVA16分离株同源性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8.0%,B1b亚型毒株和深圳2013、2014年的分离株同源性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9.0%.结论 2015-2016年阜阳市分离的CVA16流行毒株株为B1a亚型、B1b亚型,以B1b亚型为主.

    作者:卜戈;史永林;赵蕾;孟昭倩;张威;郭国侠;李国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龙岗区平湖街道登革热防控知识应急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社区居民在发生登革热疫情后,接受的登革热知识应急健康教育对居民认知水平的影响,为制定今后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平湖街道发生登革热疫情的社区居民作为干预组,以未发生登革热疫情且基本情况相似的2个社区居民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居民的登革热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行为差异.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301份(干预组102份,对照组199份).干预组中知晓登革热有关知识的调查对象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6,P=0.047).干预组灭蚊行为(χ2=4.308,P=0.038)、怀疑登革热时的积极就医行为(χ2=4.155,P=0.042)和到国外登革热疫区前咨询行为率(χ2=6.557,P=0.010)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知晓蚊子活动高峰期的调查对象多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9,P=0.024).调查对象目前获取登革热防控知识主要通过宣传画/栏(60.1%)、传单/折页等(47.3%)、电视公益播报(39.9%).而调查对象认为理想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为手机短信(76.8%)、微信(76.8%)、电视公益播报(62.1%)、网络信息(56.4%).结论 尽管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对干预组进行多种形式的应急健康教育,部分知识的健教效果不明显.现有的登革热健教传播方式与居民所期望的健教传播方式不完全一致.后续应急健康教育方案需改进.

    作者:李水明;孙秀凤;邹幸;王开亮;黄振豪;谢仕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患者预后视力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MBRVO患者200例,分为试验组(n=87)常规药物加激光治疗,对照组(n=113)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MBRVO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阻塞支别情况为:黄斑第一分支185例(92.50%);黄斑第二分支15例(7.50%);黄斑第三分支例数为0.88例患者出现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和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部分破坏,比例为44%;70例患者有侧支循环形成,比例为35%;18例患者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比例为9%.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力恢复临床有效率(50眼,57.47%)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38眼,3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2,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激光术对MBRVO患者预后视力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黄斑水肿,同时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浦利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本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特征以及D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广东省2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70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设计合成D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热不对称PCR法检测侧翼序列.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在84.29%以上,共有3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OXA?58?like,60株检出OXA?51?like,23株检出OXA?23?like,4株检出OXA?24?like,另有1株检出了NDM?1基因;NDM?1上游存在ISAba125插入序列.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分布以OXA?23?like为主,同时检测出B类碳青霉烯酶NDM?1,需密切监测.

    作者:黄小荣;梁昌盛;曹开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型流感病毒UTR可变区碱基多态性研究进展

    随着对甲型流感病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入,病毒的增殖和致病机制已逐渐被阐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UTR可变区具有片段特异性,被认为与病毒的转录、复制及包装功能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综述甲型流感病毒UTR可变区碱基多样性与病毒的转录、复制及包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UTR可变区碱基多态性与流感病毒重配的分子机制两者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陈燕慈;郑青;房师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肺外并殖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肺外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实验室特征,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供临床医师参考.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所确诊的10例肺外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 肺外并殖吸虫病累及的脏器主要是脑组织(40%)、肝脏(20%)及皮下组织(40%).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80%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肺吸虫IgG抗体阳性,70%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所有患者的CD3+T、CD4+T及CD8+T细胞基本在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均提示病灶呈多发性,累及皮下组织者伴有游走性寄生的特点.结论 肺外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提高鉴别诊断意识,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李小丽;王磊;王非;齐志群;李威;田小军;安亦君;郑晓燕;黄敏君;邹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氧化还原指示剂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菌株的研究

    目的 评价氧化还原指示剂(CRI)法检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效能.方法 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菌株库中抽取复苏成功的155株结核分枝杆菌,使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法和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以固体比例法药敏为标准,比较计算CRI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1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耐多药为42株,广泛耐药为15株;CRI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菌47株,符合率为94.2%,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3.8%;CRI法检测广泛耐药菌16株,符合率为98.1%,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8.6%.CRI检测方法相对于固体比例法,药敏、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值均>0.75,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氧化还原指示剂法与固体比例法比较有很好的符合率,且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检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方法.

    作者:王少华;朱岩昆;郑丹薇;罗江卫;马晓光;石洁;邢进;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9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并发念珠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9例急性白血病并发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并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组发热前粒细胞缺乏时间短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存活组与死亡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高值(CRP?MAX)、降钙素原高值(PCT?MAX)、1,3?β?D葡聚糖(BDG)?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8、0.005、0.015),在临床表现、真菌预防与否、治疗方法、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降率高值(ESR?MAX)、BDG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后出现念珠菌败血症、白色念珠菌感染、更高的PCT、PCT?MAX、CRP?MAX及BDG?MAX等是念珠菌败血症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刘小云;张扣兴;肖若芝;林东军;张永标;方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虫源性galectin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是一个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包括寄生虫)中的蛋白家族.随着后基因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作为寄生虫感染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虫源性分子,galectin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虫源性galectin及其在寄生虫入侵、移行、致病和免疫逃避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思琪;郑明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载体介导的刚地弓形虫GRA疫苗研制现状

    刚地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GRA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耻垢分枝杆菌、卡介苗、流产布鲁菌、根癌农杆菌、腺病毒血清型5和牛痘病毒等载体介导的刚地弓形虫GRA疫苗的研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产程标准第二产程时限延长的安全性探究

    目的 探究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产程标准试行以来,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分娩单胎足月头先露产妇,记录第二产程时长.根据新、旧产程标准,选择第二产程时长≥2 h的初产妇及≥1 h的经产妇共193例作为观察组(A组),并细分为A1、A2组.A1组(154例)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2 h且≤3 h,经产妇第二产程时长≥1 h且≤2 h,A2组(39例)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3 h,经产妇第二产程时长≥2 h.随机抽取195例同期分娩且第二产程时长<2 h的初产妇及第二产程时长<1h的经产妇作为对照组(B组).对上述两组产妇和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1组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会阴裂伤、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住院发生率(5.19%vs.3.08%,15.58%vs.10.77%,11.69%vs.13.33%,12.99%vs.10.77%,1.30%vs.1.03%,4.55%vs.3.07%,7.79%vs.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2组母婴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08%vs.3.08%,28.21%vs.10.77%,28.21%vs.13.33%,33.33%vs.10.77%,7.69%vs.1.03%,10.26%vs.3.07%,20.51%vs.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旧产程标准比较,新标准第二产程延长时限增加1 h内,可在不显著增加产妇和新生儿危险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顺产率,但当第二产程延长时限增加>1h时,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多.

    作者:徐燕媚;黄利川;陈逢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3-2015年江门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与防制对策

    目的 了解江门市登革热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了解疫点人群登革热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防制对策.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疫情信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人群血清学监测、蚊媒监测和孳生地类型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门市近3年登革热发病率以2014年(13.26/10万)高,地区分布以蓬江区和江海区为主,发病高峰为9-11月;暴发疫情报告5宗,报告病例数126例,罹患率为0.32%;疫点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为24.49%,阳性率以0~岁年龄组高,不同性别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蚊媒孳生地类型,蓬江区城区以花卉型为主,江海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以花卉型和废瓶罐两型容器为主,鹤山市农村以废瓶罐型为主.结论 江门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仍以输入引起,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是防控重点区域,同时对登革热旧疫点血清学监测的重点人群加强个体防护,并针对不同蚊媒孳生地类型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陈阿群;陈茂余;王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吸毒人员滥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滥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日后加强药物和毒品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于2016年1月对广东省药物滥用监测机构的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327名吸毒人员,其中以男性、已婚/再婚、无业、汉族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年龄集中在26~40岁;有139人(42.5%)联合使用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226人(69.1%)复吸过毒品.有109人(33.3%)曾因非医疗目的使用过精神活性药物,使用人数多的药物是地西泮/三唑仑,其中有81人(74.3%)吸毒时同时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越高、复吸过毒品、联合使用两种类型毒品是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毒人员滥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比较严重,应继续加大对精神活性药物的监管力度,以减少吸毒人员复吸和联合使用多种毒品和药品的现象.

    作者:黎明;高雪;李武权;潘丝媛;黄国良;卢次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