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琪;郑明慧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滥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日后加强药物和毒品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于2016年1月对广东省药物滥用监测机构的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327名吸毒人员,其中以男性、已婚/再婚、无业、汉族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年龄集中在26~40岁;有139人(42.5%)联合使用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226人(69.1%)复吸过毒品.有109人(33.3%)曾因非医疗目的使用过精神活性药物,使用人数多的药物是地西泮/三唑仑,其中有81人(74.3%)吸毒时同时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越高、复吸过毒品、联合使用两种类型毒品是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毒人员滥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比较严重,应继续加大对精神活性药物的监管力度,以减少吸毒人员复吸和联合使用多种毒品和药品的现象.
作者:黎明;高雪;李武权;潘丝媛;黄国良;卢次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Carba NP试验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2013年59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并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用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用PCR法确定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59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71%、61.02%和64.41%.Carba NP试验确定33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分别为A类酶12株、B类酶21株,PCR法检出多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KPC(12株)、IMP(7株)、NDM(12株)、VIM(3株).与PCR法比较,Carba NP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6%、100%.结论 Carba NP试验能简单快速地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结果与金标准的PCR法有高度一致性,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使用.
作者:唐海玲;陈定强;黄丽燕;吴爱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及验证荧光素酶标记ROP18过表达弓形虫ROP18?Ty1?LUC RH株,为研究弓形虫毒力及相关宿主免疫调控机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目的片段ROP18?Ty1和带ROP18?Ty1同源序列接头的质粒骨架,通过重组克隆系统构建既能表达ROP18?Ty1又含荧光素酶标记的质粒P?ROP18?Ty1?LUC.将质粒P?ROP18?Ty1?LUC和筛选质粒P?TUB?CAT?SAG1通过电转染的方法转染到RH株弓形虫,经过氯霉素筛选和极限稀释得到目的弓形虫ROP18?Ty1?LUC RH株.构建成功的弓形虫ROP18?Ty1?LUC RH株在基因、蛋白、动物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利用重组克隆系统成功构建了质粒P?ROP18?Ty1?LUC,利用双酶切实验和测序验证了序列的正确性.以弓形虫ROP18?Ty1?LUC RH株基因组为模板,用特异引物能PCR扩增出1704 bp大小的ROP18?Ty1和1644 bp大小的LUC基因;用特异抗体anti?Ty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外源蛋白ROP18?Ty1的表达,在56000 Mr处有单一条带;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LUC的表达,利用多标记酶标仪检测到荧光的发射;通过活体成像系统检测ROP18?Ty1?LUC RH弓形虫株在小鼠体内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感染了ROP18?Ty1?LUC RH弓形虫株的小鼠体内photon值明显更多(P<0.05);后小鼠毒力实验也验证了ROP18?Ty1?LUC RH弓形虫毒力比RH?LUC弓形虫的毒力强(P<0.05).结论 成功构建和验证荧光素酶标记的ROP18过表达弓形虫ROP18?Ty1?LUC RH株,可以在动物个体水平更客观统计ROP18对弓形虫增殖速率的影响.
作者:郝桃方;李文洁;杨子帆;杨兆收;周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外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实验室特征,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供临床医师参考.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所确诊的10例肺外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 肺外并殖吸虫病累及的脏器主要是脑组织(40%)、肝脏(20%)及皮下组织(40%).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80%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肺吸虫IgG抗体阳性,70%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所有患者的CD3+T、CD4+T及CD8+T细胞基本在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均提示病灶呈多发性,累及皮下组织者伴有游走性寄生的特点.结论 肺外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提高鉴别诊断意识,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李小丽;王磊;王非;齐志群;李威;田小军;安亦君;郑晓燕;黄敏君;邹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的表达,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的组织分布进行定位检查.结果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不同分期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组织1μg总蛋白中平均含量分别为Ⅰ期(1039.82±248.89)pg/mL,Ⅱ期(1173.57±184.60)pg/mL,Ⅲ期及以上(1344.69±225.47)pg/mL,对照组为(742.15±443.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18,P=0.000);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分别为高分化(1008.18±148.20)pg/mL,中分化(1126.52±218.38)pg/mL,低分化(1414.96±311.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68,P=0.000).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肝癌细胞中有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的表达,且其含量与肝癌细胞的病理分化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随着肝癌细胞由高分化向低分化发展,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的表达也逐渐增加.结论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中表达存在差异,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表达越多.
作者:张烨琼;张卡;孙海霞;舒欣;曹红;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一种青钱柳叶组方(QQ?1)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高脂饲料合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5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5组,连续6周分别给予蒸馏水、青钱柳叶组方低、中、高剂量[58.5、117、234 mg/(kg·d)]和吡格列酮口服,观察青钱柳叶组方对模型大鼠的体重、血糖值、胰岛素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耐量、胰岛组织的影响.结果 连续6周口服给予青钱柳叶组方后,与模型组比较,青钱柳叶组方中剂量组、青钱柳叶组方高剂量组的体重增加,血糖分别下降至(17.22±2.46)和(16.85±1.93)mmol/L,血清胰岛素含量升高至(11.55±2.58)和(12.55±1.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至(7.67±1.54)和(7.38±1.34)g/mL,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至(33.69±6.33)和(29.74±5.80),胰岛组织损伤减轻.吡格列酮组糖尿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青钱柳叶组方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糖耐量受损,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薛照芸;郭键;黄光业;李承;王权;何贡云;陈健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16S核糖体RNA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采用RTFQ?PCR测定肺炎支原体16S核糖体rRNA的表达并比较痰液及咽拭子标本阳性率的差异.对检测阳性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用药疗程复查,分析RTFQ?PCR定量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痰液MP RTFQ?PCR阳性率高于咽拭子(92.86%vs.54.29%),支原体肺炎轻症组MP RTFQ?PCR转阴时间短于重症组[(2.78±0.42)周vs.(5.34±1.0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定量指标可以指导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减少副作用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杨晓菲;赵翠芬;孔清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内降钙素原(PC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危重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心脏科重症监护病房(CCU)发生HA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HAP组,另选50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HAP患者于确诊当天与治疗1周后检测PCT、NT?proBNP与CPR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HAP患者随访28 d,根据生存情况将所有HAP患者分为好转组(n=42)和死亡组(n=8),比较3种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HAP组患者的PCT、NT?proBNP及CRP水平初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对HAP诊断的ROC AUC为(0.797±0.045)(95%CI:0.798~0.954,P=0.001),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0.8%;NT?proBNP水平对HAP诊断的ROC AUC为(0.896±0.037)(95%CI:0.841~0.961,P=0.004),灵敏度为71.9%,特异度为93.1%;CRP水平对HAP诊断的ROC AUC为(0.639±0.047)(95%CI:0.509~0.751,P=0.039),灵敏度为66.2%,特异度为68.4%.治疗后,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的PCT、NT?proBNP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内PCT、NT?proBNP与CRP的水平对危重患者HAP的诊断及预后预测有一定作用.
作者:狄勇;白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对甲型流感病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入,病毒的增殖和致病机制已逐渐被阐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UTR可变区具有片段特异性,被认为与病毒的转录、复制及包装功能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综述甲型流感病毒UTR可变区碱基多样性与病毒的转录、复制及包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UTR可变区碱基多态性与流感病毒重配的分子机制两者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陈燕慈;郑青;房师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刚地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GRA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耻垢分枝杆菌、卡介苗、流产布鲁菌、根癌农杆菌、腺病毒血清型5和牛痘病毒等载体介导的刚地弓形虫GRA疫苗的研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200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身体检测.结果九龙坡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58%、10.00%、27.25%、28.75%;现在吸烟率23.42%,过量饮酒率4.88%,奶豆制品与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8.58%、53.25%,红肉、盐、食用油摄入超标的比例分别为51.83%、59.42%、90.99%,有无休闲性身体活动的比例为30.58%.结论 九龙坡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不合理、吸烟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加强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
作者:谭学筠;秦军;杨敏;廖怀平;梁艳;汤成;王丽;陈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患者预后视力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MBRVO患者200例,分为试验组(n=87)常规药物加激光治疗,对照组(n=113)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MBRVO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阻塞支别情况为:黄斑第一分支185例(92.50%);黄斑第二分支15例(7.50%);黄斑第三分支例数为0.88例患者出现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和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部分破坏,比例为44%;70例患者有侧支循环形成,比例为35%;18例患者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比例为9%.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力恢复临床有效率(50眼,57.47%)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38眼,3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2,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激光术对MBRVO患者预后视力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黄斑水肿,同时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浦利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到监测医院就诊的伤害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登记.结果 2013-2016共报告病例5837例,男女性别比为1.7:1;以15~岁组居多(79.0%),平均年龄(29.9±13.2)岁;以商业/服务业(33.7%)、工人(25.4%);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机动车车祸(40.47%)、跌落(19.19%)、钝器伤(11.60%);伤害发生时活动状态以驾乘交通工具(40.50%)和休闲活动(33.56%)为主;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65.58%);伤害发生主要在头部(29.31%)、下肢(27.21%);伤害程度以轻伤为主(81.57%).结论 青少年和劳动力人口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交通伤害开展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马万成;王瑞;付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运动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C57/BL6小鼠,探讨运动对肥胖病理变化影响中的miRNA?33调控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个组,对照组(6只)喂养普通饲料16周,肥胖组(8只)喂养高脂饲料16周,运动组(8只)在喂养高脂饲料8周后开始跑步8周.每周监测体重变化.三组动物处死后取血清和肝组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qPCR检测肝组织miRNAs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记(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肥胖组总胆固醇为(2.26±0.28)mmol/L,高于对照组的(1.52±0.05)mmol/L和运动组的(1.87±0.2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甘油三酯为(5.38±1.07)mmol/L,高于对照组的(4.15±0.64)mmol/L和运动组的(4.38±0.4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6、0.0288);与对照组和运动组相比,肥胖组肝组织miRNA?33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8、0.0259),ABCAl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在运动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中,miRNA?33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李明锐;何劲松;吴让兵;杜小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氧化还原指示剂(CRI)法检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效能.方法 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菌株库中抽取复苏成功的155株结核分枝杆菌,使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法和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以固体比例法药敏为标准,比较计算CRI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1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耐多药为42株,广泛耐药为15株;CRI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菌47株,符合率为94.2%,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3.8%;CRI法检测广泛耐药菌16株,符合率为98.1%,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8.6%.CRI检测方法相对于固体比例法,药敏、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值均>0.75,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氧化还原指示剂法与固体比例法比较有很好的符合率,且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检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方法.
作者:王少华;朱岩昆;郑丹薇;罗江卫;马晓光;石洁;邢进;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监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为AMI患者预后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7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PDW、MPV、PLT等血小板参数差异.对AMI患者实施1年随访,记录其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并按照MACE发生情况,分别纳入发生MACE组、未发生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差异,分析血小板参数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3 d PDW、MPV高于对照组,其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7 d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9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33.33%.发生MACE组术前PDW、MPV高于未发生MACE组,其PLT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PDW、MPV均较治疗前下降,PLT均较治疗前升高,未发生MACE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治疗前、治疗后7 d PDW、MPV、PLT对预测患者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具有较高价值(P<0.05).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体积增加及计数减少可能与AMI发生发展及预后变化具有密切关联,密切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可有效预测患者1年内MACE发生风险,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布伦;丁仲如;朱海龙;袁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9例急性白血病并发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并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组发热前粒细胞缺乏时间短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存活组与死亡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高值(CRP?MAX)、降钙素原高值(PCT?MAX)、1,3?β?D葡聚糖(BDG)?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8、0.005、0.015),在临床表现、真菌预防与否、治疗方法、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降率高值(ESR?MAX)、BDG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后出现念珠菌败血症、白色念珠菌感染、更高的PCT、PCT?MAX、CRP?MAX及BDG?MAX等是念珠菌败血症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刘小云;张扣兴;肖若芝;林东军;张永标;方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五种方法筛查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样品与复检和确证试验结果的符合情况,为临床和自检选择筛查方法提供建议.方法 将3278份经ELISA、胶体金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硒法筛查的阳性样品采用两种ELISA试剂复检和进行确证试验,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样品总体和不同初筛方法的复检和确证阳性率分别为:总体(90.1%、79.2%),ELISA(90.4%、78.0%)、胶体金法(95.3%、86.0%)、化学发光法(77.6%、68.8%)、电化学发光法(78.0%、68.5%)和胶体硒法(84.2%、76.3%).复检后结果为双阳的样品,确证阳性率为92.6%;复检结果为单阳的样品,97.5%为确证不确定和阴性.ELISA和胶体金法筛查的自愿检测咨询(VCT)人群阳性样品的复检和确证阳性率分别超过92%和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在临床筛查和自我检测中推广使用胶体金试剂,复检使用两种试剂提高确证阳性符合率.
作者:吴昊;高凯;韩志刚;麦惠霞;蔡衍珊;梁彩云;黎庆梅;徐慧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的实验条件.方法 从胎盘中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后的细胞采用激活素A、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在诱导过程中运用消化重悬、调节葡萄糖浓度等方法优化诱导方案,促进细胞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向胰岛β样细胞的分化;比较不同诱导条件下,诱导后的细胞在胰岛素、C肽分泌及胰岛素释放实验中的差异,筛选出佳方案.结果 经诱导后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能检测出PDX?1及胰岛素表达;优化方案3诱导后的细胞不仅胰岛素分泌量明显提高至(222.00±38.00)mU/L,还能分泌C肽至(0.45±0.22)ng/mL,而且对胰岛素释放实验敏感,胰岛素刺激释放指数为(5.93±0.79).结论 经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后,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胰岛样细胞团的形成有助于胰岛β样细胞的分化发育.
作者:陆琰;王娟;吴韶清;张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克隆表达的乙脑重组抗原反应原性、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优化,用于乙脑血清IgG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方法 基于乙脑病毒(JEV)SA14-14-2株的抗原蛋白经克隆表达,灭活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利用ELISA方法对其佳包被浓度,稳定性,反应活性以及特异性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结果 重组抗原在1:500的稀释条件下,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值大为6.647,具有佳反应原性,因此此稀释度为佳;在1:500稀释条件下,能准确地反映出乙脑病人血清IgG的变化.重组抗原37℃保存6 d活性仍保持75%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市售同类型试剂盒比较,符合率达到95%.重组乙脑抗原与27份人正常血清和31份登革热病毒IgG抗体阳性而乙脑病毒IgG抗体阴性的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重组乙脑抗原蛋白稳定性好,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血清学检测价值.
作者:张磊;许瑛;周惠琼;纪洵敏;赖文辉;唐芮;彭拓华;张吉凯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