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基因差异表达

刘江金;王启燕;张红玲;任峥;刘玉波;王杰;黄江

关键词:丝光绿蝇卵, 基因差异表达, 发育时间
摘要:目的 研究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的基因差异表达规律.方法 丝光绿蝇成虫产卵开始记为0 h,每隔2 h收集1次卵,直至有幼虫孵出.提取0、2、4、6、8 h的蝇卵RNA,应用Real-time PCR比较循环阈值(CT值)法测定bicoid、slalom、chitin synthase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发育时间与CT值进行曲线拟合.结果 丝光绿蝇卵中bicoid基因在0~4 h呈升高趋势,4 h处于高表达水平,CT值为(3.04±0.66),6~8 h表达量逐渐下降;slalom基因表达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基因升高到6 h处于高表达水平,CT值为(4.97±0.01),8 h CT值降为(3.90±0.01);chitin synthase基因在2 h处于高表达水平,CT值为(6.74±0.01),后面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时间点各基因CT值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bicoid、slalom、chitin syn-thase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可用于蝇卵发育时间推断.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镇痛效果、Narcotrend指数(NTI)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观察组患者给予羟考酮0.1 mg/kg、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丙泊酚2 mg/(kg·h)进行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NTI的变化、心率(HR)的变化进行评价,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0 min、术后1 h、术后2 h VA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镇痛满意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前与用药后5、10、15 min时NT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后5、10、15 min时候的NT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患者的心率有加快的趋势,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率在手术结束时(T 5)、手术后苏醒时(T 6)分别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的麻醉用药方式用于宫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松涛;朱丽娇;周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分别用1、2、3、4、5 mmol/L的丙戊酸钠孵育人喉癌Hep-2细胞,经过不同时间(12、24、36、48、72 h)孵育后,利用MTT方法检测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活性,利用RT-PCR方法检测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0、24、48、72 h后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生长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F值分别为10.621、21.196、32.945、42.864、60.236,P值均<0.01)和时间依赖性(F值分别为10.966、14.053、31.725、45.131、50.777,P值均<0.01);用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检测发现随作用时间延长,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为诱导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下调.

    作者:周烈伟;罗宇鸿;赵玉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0-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院感染(HAI)现患率及其变化,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年6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2012年9月27日、2013年12月25日、2014年9月24日、2015年11月10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将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现患率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为3.05%(196/6419)、例次现患率为3.43%(220/6419).现患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ICU)、肾内科、神经外科、肿瘤血液科、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共检出病原体94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7.66%(1776/6419).结论 通过现患率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的重点科室及部位的监测,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任思思;万丽;傅启会;何雄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免疫荧光层析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血清淀粉样蛋白A免疫荧光层析定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以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研制出血清淀粉样蛋白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检测其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评估其分析性能,并选取418例血清样本与同类试剂比对,评估临床应用性能.结果 血清淀粉样蛋白A免疫荧光层析定量测定试剂线性范围为5~200 mg/L,检测限为3 mg/L,批次内与批次间测值变异系数(CV)均<10%,测试的相对偏差<±5%;与同类试剂检测临床样本的总符合率为97.13%,Kappa值为0.937,相关系数为r=0.966(P<0.01),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血清淀粉样蛋白A免疫荧光层析试剂,操作简便,测值准确,各项分析性能指标均可满足要求,可广泛用于临床快速检测.

    作者:李启欣;梁指荣;汤永平;李之华;周剑青;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UAE联合清宫术在宫颈妊娠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清宫术在宫颈妊娠(CP)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宫颈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UAE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UAE组患者在刮宫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刮宫等常规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病症.结果UAE组患者刮宫时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组患者术后输血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组术后个别患者会出现尿路感染、臀部淤血、小阴唇溃疡、卵巢囊肿继发感染等引起的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在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朱玉胜;田德名;沈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IMI、NT-proBNP等临床因素对AMI患者急性期MACE发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性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及预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0例,根据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是否发生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不发生组,分析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他临床因素对MACE发生与否的影响,进一步将发生过MACE的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MACE发生组196例,不发生组104例,其中纳入生存组的患者有150例,纳入死亡组的有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年龄、TIMI危险评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值、高血压在MACE发生组与不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因素,年龄、TIMI危险评分、血清NT-proBNP、高血压为MACE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值大于4200 pg/mL及TIMI危险评分>9分患者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TIMI评分和血清心肌标记物等临床因素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越高、血清NT-proBNP值越大,其发生MACE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张宏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血液指标和炎性因子变化

    目的 探讨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血液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42例作为肥胖哮喘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44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儿童40例作为正常组,对比三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糖膜蛋白CD62p]、凝血指标[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水平.结果 肥胖哮喘组的PLT、CD62p指标均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DW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哮喘组的Fbg、D-D以及TT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水平低于哮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哮喘组炎性因子IL-4、IL-6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血液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异常.

    作者:田锋;戴银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广州市番禺区基层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以及常见基因型检测

    目的 了解本地区基层医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性和基因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基层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菌株,通过全自动细菌药敏仪检测实验菌株的药敏结果,PCR法检测blaCTX-M-1、blaCTX-M-2、blaCTX-M-9和blaSHV基因.结果各类临床标本共分离到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50株,阳性率为43.9%(50/114).5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100%耐药;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82%、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6%、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70%、对氨曲南耐药率为50%、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耐药率分别为70%和80%.其中33株(66%)携带blaCTX-M-9亚群基因,19株(38%)携带blaCTX-M-1亚群基因,6株同时含上述2种基因.未检测出blaCTX-M-2、blaSHV型基因.结论 基层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其基因型以携带blaCTX-M-9亚群基因为主.

    作者:何倚力;吴爱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4年深圳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深圳市某哨点医院2014年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并分型.结果 2014年深圳市某哨点医院共检测845例手足口病例,阳性数717例,总阳性率为84.85%(717/845).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196例,阳性率为23.20%(196/84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阳性144例,阳性率为17.04%(144/845),其他肠道病毒(EV)阳性376例,阳性率为44.50%(376/845),EV71和CA16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0.12%(1/845).5月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不同病原的阳性检出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分布特征:EV71在5-6月份检出率高,CVA16在6-7月份检出率高,EV分别在2和10月份有2个检出高峰.在实验室检测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98.61%%(707/717);重症患者中,EV71阳性率为73.12%(68/93);死亡患者中,EV71阳性率为87.50%(7/8).结论 2014年深圳市手足口病主要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EV71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李枫;张仁利;杨洪;汪东篱;李燕;李攀;张胜;宾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甘肃省会宁县兔弓形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兔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酚试剂方法提取家兔血液中总DNA,将弓形虫529 bp多拷贝片段基因作为待检弓形虫序列,通过单管一步法巢式PCR技术检测兔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检测117份兔血液样本,弓形虫阳性13份,阳性率为11.11%(13/117).散养兔(在兔圈中散养)阳性率为11.63%(5/43),笼养兔(单只笼养)阳性率为10.81%(8/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兔阳性率为8.70%(6/69),雄兔阳性率为14.58%(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獭兔阳性率为11.39%(9/79),长耳兔阳性率为10.35%(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省会宁县农村兔弓形虫感染较为普遍,其感染率与兔的饲养方式、雌雄以及品种无关.

    作者:王苏康;党耀宏;邓家荣;王伟峰;张露文;马静波;刘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HPV亚型对喉磷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与喉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喉鳞状细胞癌39例,癌前病变48例(包括声带白斑22例和喉乳头状瘤2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石蜡切片,以38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CR基因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DNA芯片技术,检测样本中HPV DNA表达及分型.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HPV感染率高于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喉乳头状瘤组HPV感染率高于喉鳞状细胞组、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HPV阳性患者其高危亚型HPV1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喉乳头状瘤,其低危亚型HPV6型发生率显著低于喉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PV33型和HPV11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和喉乳头状瘤组男性和女性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喉乳头状瘤患者HPV感染率(73.33%)高于男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喉乳头状瘤患者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显著相关,检测HPV亚型分布对喉癌的针对性防治及特定疫苗研发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闵小玲;刘晓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E.coli)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是临床治疗E.coli为有效的抗生素之一.但是,临床上对该类药物的滥用情况严重,导致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速上升.目前,全球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紧迫.E.coli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的水解作用;外排转运系统的增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膜孔蛋白缺失合并高产Ampc酶或ESBLs.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作者:尹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基因差异表达

    目的 研究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的基因差异表达规律.方法 丝光绿蝇成虫产卵开始记为0 h,每隔2 h收集1次卵,直至有幼虫孵出.提取0、2、4、6、8 h的蝇卵RNA,应用Real-time PCR比较循环阈值(CT值)法测定bicoid、slalom、chitin synthase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发育时间与CT值进行曲线拟合.结果 丝光绿蝇卵中bicoid基因在0~4 h呈升高趋势,4 h处于高表达水平,CT值为(3.04±0.66),6~8 h表达量逐渐下降;slalom基因表达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基因升高到6 h处于高表达水平,CT值为(4.97±0.01),8 h CT值降为(3.90±0.01);chitin synthase基因在2 h处于高表达水平,CT值为(6.74±0.01),后面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时间点各基因CT值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bicoid、slalom、chitin syn-thase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可用于蝇卵发育时间推断.

    作者:刘江金;王启燕;张红玲;任峥;刘玉波;王杰;黄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周血Th9和IL-9水平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Th9比例及IL-9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7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不同分为COPD稳定期(n=73)和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n=103),并取健康非吸烟人群85例和健康吸烟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外周血Th9比例及IL-9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和AE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FEV1/FVC及6 min步行试验(6MW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非吸烟组及健康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COPD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9比例及IL-9水平高于COPD稳定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Th9比例及IL-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非吸烟组与健康吸烟组间Th9比例及IL-9水平无明显差别.AECOPD患者IL-9水平与Th9比例呈轻度正相关(r=0.578,P<0.05),COPD稳定期组两者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Th9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9在COPD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IL-9可以作为COPD呼吸道炎症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金文静;谢晓洪;朱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DH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肺组织、未经化疗和多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DH1的蛋白表达;构建稳定下调IDH1表达的肺癌细胞株A549,MTT法检测该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 在经多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D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shRNA构建稳定下调IDH1的细胞株,MTT显示A549细胞中下调IDH1表达后,顺铂和紫杉醇对其抑制能力增强,使得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敏感性升高.结论 IDH1在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导致肺癌对化疗耐受及差预后.

    作者:许俊;邓远;范国华;倪正义;周密;许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ARDSp与ARDSexp临床特征的差异

    目的 研究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p)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exp)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RDS患者共200例,其中ARDSp 116例,ARDSexp 84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慢性病史、入重症监护室原因等,危险重病学评分及患者化验指数,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源性组患者116例,其中肺部受到感染92例,肺部挫伤7例,溺水4例,误吸13例,肺部感染是肺源性组发病的主要因素;肺外源性组患者84例,其中脓毒症42例,休克8例,急性胰腺炎19例,神经源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输血关联性各5例,脓毒症是肺外源性组发病的主要因素.肺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的评分分别为(18.31±6.68)和(18.49±5.99),肺部损伤评分分别为(2.68±0.49)和(2.47±0.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患者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平均值分别为(12.35±5.19)和(9.01±4.02)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45).肺源性患者和肺外源性患者在治疗期间死因大多是人体器官功能的衰竭,其中肺源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7.41%,肺外源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6.90%.结论 两组患者在扭转体内氧合方面肺外源性组使用PEEP的效果更好,同时ARDSexp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几率也更低.

    作者:马和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抗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43例SLE患者和105例非SLE患者的抗SmD1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ds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AnuA和抗Sm抗体(殴蒙斑点法),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抗SmD1抗体阳性SLE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抗SmD1抗体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为68.53%,特异性为97.14%,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自身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D1抗体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689,P=0.027);抗SmD1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热、关节炎、狼疮肾炎、血液系统异常及雷诺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SmD1抗体检测在SLE患者的诊断及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钱丽丽;宋献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损伤后行为学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损伤后行为学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治疗组,每组20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Feeney法制作脑损伤动物模型,治疗组于脑损伤后给予川芎嗪治疗(120 mg/kg,1次/d),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第14天比较不同组大鼠原位细胞凋亡情况和水迷宫试验结果.结果 治疗组大鼠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为(5.86±0.94),低于损伤组的(8.0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水迷宫试验中第1次穿过平台时间为(7.68±1.09)s,低于损伤组的(10.15±2.35)s;在靶象限活动时间为(86.14±16.68)s,高于损伤组的(62.38±19.67)s;穿过平台次数为(6.4±2.3)次,亦高于损伤组的(3.8±1.6)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可改善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和行为学变化.

    作者:邢淑芳;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被发现已有20多年,人们对HCV的特性已有充分的认识,对HCV感染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预防HCV感染.HCV感染者中,有18%~34%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机体自发清除HCV与病毒和宿主的遗传特性有关.本文将从白细胞介素28B与干扰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多态性以及HCV基因型与进化动力学对HCV自发清除和抗病毒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霞;魏泉德;周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 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外周血,分别提取循环DNA,采用ARMS-PCR扩增EGFR基因的第18、19、20和2l外显子突变,并将部分病例结果与同时期组织或胸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浆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28.0%,主要以19-del突变为主,构成比占56.9%;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vs.6.7%,P<0.05),未发现血浆EGFR基因突变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64例血浆与组织检查结果比对一致率为71.9%,16例血浆与胸水检查结果比对一致率为75.0%,血浆与组织和胸水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的突变率比肿瘤组织和胸水标本低,肿瘤组织仍是佳的检测标本,实在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时血浆标本是有效的补充.

    作者:李歆;李志阳;徐韫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