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树珍;尚彦彦;闵玲;李娟;席红利;张其超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七氟醚预处理,于诱导后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吸入;对照组不给予七氟醚预处理,泵注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于不同时刻抽取动脉血测定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转流前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机后6 h和24 h 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0.16)vs.(0.85±0.42)μg/L、(0.26±0.24)vs.(0.42±0.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精神状况检查评分(MM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 MMSE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S100β蛋白水平降低,具有脑保护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林伟雄;曾志文;张岳农;廖亿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孕妇梅毒患病率,并探讨苄星青霉素预防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APO)的作用.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知情同意后采集孕妇血清,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和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血清抗体,同时填写结构式问卷,将梅毒孕妇依据是否在孕期进行驱梅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随访至产后6个月.统计两组孕妇的APO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出生儿中,APO 18例,其中4例合并胎传梅毒(CS).干预组及对照组APO率分别为2.38%、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94,95%CI:2.49~32.01),苄星青霉素治疗可将APO减少88.14%.产前TRUST≥1:16(OR=5.03,95%CI:1.18~21.47)、没有产前保健(OR=10.2,95%CI:1.33~78.34)、孕晚期干预或不干预(OR=5.58,95%CI:1.56~19.91)、临产才确诊梅毒(OR=3.49,95%CI:1.25~9.73)是发生APO的4个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梅毒晚期才干预是APO的高危因素(Wald=7.22,P=0.007,OR=5.74,95%CI:1.60~20.54).结论 梅毒孕妇APO的表现主要是早产、低体重以及发生CS,孕期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可以大大减少APO发生率,尽早对梅毒孕妇驱梅干预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叶兴东;伍军平;张金陶;戴向农;汤少开;何婉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未合并脂肪肝组和合并脂肪肝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奥曲肽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尿淀粉酶和免疫功能的差别.结果 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合并脂肪肝组(χ2=5.165,P=0.023);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合并脂肪肝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9、4.73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和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IL-6、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合并脂肪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较明显的负性影响,应作为临床治疗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施英瑛;王伟岸;王文静;贺春燕;曹金华;王寰;吴丽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动态地掌握慢病及其危险因素、主要慢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和评价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的效果奠定基础.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54个调查户,按社区数量和人口规模,以等概率抽样原则分配到辖区街道社区;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表方法,随机抽取18~69岁常住居民1人,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53.1%的监测人群有1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人群中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21.72%、20.33%、8.62%、16.57%、5.3%、32.92%.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4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各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罗湖区慢性病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谢奎;付莹;黄文婷;刘旭霞;王瑞;蔡鹏飞;邓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71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化分为前列地尔组20例(A组),无创通气组21例(B组),前列地尔联合无创通气组30例(C组),观察各组治疗后在PaO2、PaCO2、肺动脉压(mPAP)、肺功能(FEV1/FVC)方面的变化.结果 各组经过治疗后,在血气、肺动脉压、肺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前列地尔联合无创通气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无创呼吸机在对慢性肺疾病治疗方面有良好效果.
作者:董世荣;李进;刘红红;张永红;李爱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甲型流感是世界上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其频繁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危害.流感病毒跨宿主感染,首先需要在受体结合特异性上发生改变.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与宿主表面特异性唾液酸糖受体结合,在病毒致病力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流感病毒与受体结合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雪;陆家海;房师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FLD组、HP组及NAFLD+HP组.构建NAFLD模型、HP模型和NAFLD+HP模型,饲养满12周.之后处死所有大鼠,四组大鼠分别抽取外周血,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2(IL-22)进行检测.NAFLD+HP组大鼠抗HP治疗后,外周血再行上述检测.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四组胃黏膜组织的HP判定,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TNF-α、IFN-γ、IL-10、IL-22水平及组织中分布.结果 ALT、AST、CRP、TG、TNF-α、IFN-γ和IL-22水平,NAFLD+HP组、HP组和NAFLD组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升高,NAFLD+H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P治疗后NAFLD+HP组CRP、ALT、AST、TNF-α、IFN-γ、IL-22水平比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对照组的胃粘膜完整,上皮固有层内的腺体排列紧凑,有少量的淋巴细胞,NAFLD+HP组大鼠固有层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胃部炎症严重,而HP组和NAFLD组比NAFLD+HP组相对较轻.肝组织中的TNF-α、IFN-γ、IL-10和IL-2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4组细胞因子的表达在NAFLD+HP组、HP组和NAFLD组与对照组比较均高.结论NAFLD与HP有相关性,且HP感染会通过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促进及加重NAFLD,抗HP治疗不但有利于消除HP,而且对治疗NAFLD也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何周桃;孙晓宁;韩向阳;蓝程;邓桃枝;赵蜀崖;蔡曼妮;陈翩;黄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室间比对指标评价本实验室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方法 每日测定两个水平的质控物,定时将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平台.用Unity Real Time?软件计算的数据包括:本实验室测定的均值(xmea)、标准差(smea)、变异系数(CVmea)和总误差(TE);对等组的均值(xpe r)、标准差(spe r)和变异系数(CVpe r);与对等组比对的偏倚(bias)、标准差指数(SDI)、变异系数指数(CVI).将本实验室数据与对等组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所有测定项目的smea和CVmea低于对等组,CVI<1.0,提示精密度良好;-2.0
作者:刘运双;张彬;张亚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转录调控因子甲状腺特异增强子结合蛋白(Nkx2.1)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ANCI在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模型肺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高氧诱导构建模型,利用Western blot与Real-time PCR技术检测Nkx2.1蛋白与lncRNA NANCI在正常小鼠肺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变化,统计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氧21 d,成功构建BPD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kx2.1蛋白与lncRNA NANCI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kx2.1蛋白与lncRNA NANCI二者正相关(R2=0.2516,P<0.05).结论 转录调控因子Nkx2.1与lncRNA NANCI参与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春梅;王彪;邹博;刘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E.cloa)耐药的危险因素,为干预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132株,查阅患者病历相关数据做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对测出的产ESBLs-E.cloa行确证试验,统计分析产ESBLs-E.clo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2株E.cloa中产ESBLs-E.cloa菌株占27.3%;分离的产ESBLs-E.cloa标本主要为肺泡灌洗液、胆汁、咽拭子、血液、胸腹水、尿液和引流物,其中肺泡灌洗液占58.3%、胆汁占8.3%,病区分布主要以结核病区、儿科、外科、肝病区、感染科、综合ICU和内科为主,其中结核区占41.7%、儿科占22.2%和外科占11.1%;男性、侵入性操作、使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耐头孢吡肟是产ESBLs-E.cloa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男性、侵入性操作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其耐药机制检测报告选药,特别对使用过抗生素并有过侵入性操作的男性患者,限制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减少产ESBLs-E.cloa的发生和院内传播.
作者:张秋萍;叶飞娣;张仲明;赖文杰;黄莎莎;张文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血脂异常者患病知晓及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家庭为调查单位,从深圳市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199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 深圳市血脂异常者患病知晓率为25.04%,男性患者知晓率(21.25%)显著低于女性患者(29.32%)(P=0.015);患病知晓影响因素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状态、就业情况和家庭年人均收入.20.98%的血脂异常者存在自我管理行为,其中采取服用降脂药、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控制血脂水平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1.00%、17.66%和15.63%;知晓病情患者中采取服用降脂药、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控制血脂水平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47%、70.52%和62.43%.患者是否存在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状态和就业情况.结论 深圳市血脂异常患病知晓率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提高,应在预防、筛查和治疗血脂异常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控制其流行,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负担.
作者:倪文庆;刘小立;卓志鹏;袁雪丽;宋金萍;池洪珊;徐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预后情况,探索影响CH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上海浦东新区2013-2014年间首次确诊的CHC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收集患者的血生化指标(ALT、HCV RNA等),3次随访结束后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 共纳入CHC患者142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4.59±12.63)岁;随访结束后HCV RNA阴性91例(64.08%),阳性51例(35.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为农民(OR=2.509,95%CI:1.106~5.694)、嗜酒(OR=2.612,95%CI:1.047~6.514)、有静脉注射吸毒史(OR=3.257,95%CI:1.315~8.067)、治疗前高病毒载量(OR=2.565,95%CI:1.098~5.995)等因素对CHC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嗜酒、有静脉注射吸毒史、治疗前高病毒载量、职业为农民是影响浦东新区CH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及早进行干预.
作者:万千;赵希畅;肖绍坦;吴红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32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数据,并与其他部分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提高MHD质量.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病、并发症、生存情况等资料,计算尿素下降率(URR)、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和生存率等指标,并与其他中心比较.结果 本中心MHD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新增MHD患者平均年龄(51.0±16.6)岁;糖尿病肾病(DN)是ESRD和MHD的主要原因(22.1%),肾小球肾炎位居第二(20.5%),梗阻性肾病第三(13.0%);血红蛋白、透析前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的达标率分别为33.5%、42.7%、25.3%和19.7%;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0%、78.0%、69.0%和57.0%,心脏疾病为首位死因.结论 本中心患者在发病年龄、原发病构成方面有特点,生存率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当,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控制方面仍有欠缺.
作者:池小铿;郭颖;谭艺真;陈毅华;牛红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不同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甲状腺癌术后甲减患者甲状腺水平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甲减患者,分别应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系统与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对入选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水平进行检测.记录两种检测系统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两种检测系统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TSH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结果 两种检测系统所得血清T3、FT4水平均低于各自检测方法的正常下限值,血清T4、TSH、TGA与TPO水平均高于各自检测方法的上限值,FT3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两种免疫检测系统的T3、T4、FT4、TSH、TGA、TPO检测结果均有良好一致性(Kappa=0.687,0.829,0.829,0.940,0.687,0.829),FT3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66).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所得TSH检测值在0.50μIU/mL、13.00μIU/mL处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7.53%和0.82%,均在20%以内,证实对血清TSH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佳.结论 直接化学发光与电化学发光法对甲状腺癌术后甲减患者甲状腺水平的检测具有较高一致性,二者的相对偏差对甲减辅助诊断结果影响甚微,均可作为甲状腺功能的有效检测手段.
作者:杜波;白雪梅;苏英;朱江;宋炳荣;赵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深圳市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引起疟疾暴发流行的方法和策略,为我国制订控制输入性疟疾暴发流行的方法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0-2016年深圳市疟疾发病、防制方法和策略等资料,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进行描述.结果 1980-2016年深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41851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约1131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25.38/10万;1984年年发病率高,达1833.37/10万;2006年年发病率低,为0.24/10万.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市的宝安区和龙岗区,两区共报告26782例,占总病例数的63.99%(26782/4185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13.0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疟疾病例比例占前三位职业为建筑工、烧砖工和采石工.结论 通过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积极的防治,证明深圳市所采取方法和策略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李晓恒;高世同;谢旭;梅树江;黄达娜;潘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慢性肝衰竭(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收住本院的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测定入院时(0 h)及12 h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价系统(MELD)评分,分析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MELD评分和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本次研究中,28 d病死率为43.4%.死亡组患者0、12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及肌酐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2 h动脉血乳酸值是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入院时(0 h)动脉血乳酸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以6.85 mmol/L为优截断点,0 h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慢性肝衰竭患者入院后28 d死亡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93.0%;12 h动脉血乳酸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以5.05 mmol/L为优截断点,12 h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慢性肝衰竭患者入院后28 d死亡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97.7%;而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46,无临床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将0、12 h动脉血乳酸水平作为评估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依据,其评估价值高于MELD评分系统.
作者:李方;史萍慧;王燕飞;潘蔚竑;李黎;刘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本院遗传室遗传咨询检出的371例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病类型分布及携带者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导遗传咨询工作.方法 采用家系谱分析、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对咨询者进行检测与分析,确定遗传病种类,检出携带者.结果 1314例咨询者,检出遗传病患者371例,其中基因病88例,染色体异常283例,染色体异常中智力低下108例,不良生育史及其他症142例,染色体平衡改变携带者33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14种49例患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5种9例患者,X连锁隐性遗传病(XR)1种13例患者,多基因遗传病4种5例患者.通过染色体检查,确定智力低下患儿中有先天愚型患儿47,XY,+2140例,47,XX,+2127例,嵌合型4例,罗氏易位型5例,共76例.其他各种染色体异常32例.在不良生育史咨询者中,检出罗氏易位携带者、平衡易位携带者、Turner′s、小睾丸症、超雌综合症、XYY综合征、倒位携带者、脆性X染色体携带者共62例.结论 智力低下和不良生育史是染色体病再发的高危因素,必须重视并做好产前诊断.
作者:卜晓波;邓代千;张书捷;韩彦龙;王春涛;孙凯;徐晓炎;高晓虹;李秀芝;宋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和6项凝血指标在肺癌诊断的应用,并选择理想的检测指标组合.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60例肺癌初治患者,3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人、50例肠癌、50例食管癌血清中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的水平含量;应用化学底物发光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肺癌患者的CEA、NSE、CYFRA21-1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正常组、肠癌组、食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水平显著高于腺癌及鳞癌(P<0.05);CEA在腺癌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鳞癌患者的SCC显著高于腺癌和小细胞癌患者(P<0.05),肺癌组的TT显著少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鳞癌、小细胞癌患者的FIB显著高于腺癌和良性疾病组患者(P<0.05);NSE、CYFRA21-1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随肺癌临床分期升高逐渐升高,肺癌 Ⅲ、Ⅳ期患者的PT、APTT、FIB、D-dimer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Ⅰ期肺癌患者(P<0.05),其中FIB和D-dimer在肺癌Ⅱ、Ⅲ、Ⅳ期组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肺癌Ⅰ期组(P<0.05);早期和晚期肺癌的诊断中,CYFRA21-1的灵敏度高,NSE的特异度高;联合检测FIB、D-dimer、NSE、CYFRA21-1、CEA五种项目,能使早期肺癌的诊断灵敏度达到51.85%,晚期肺癌的诊断灵敏度达85.47%.结论 联合检测FIB、D-dimer、NSE、CYFRA21-1、CEA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并对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型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树珍;尚彦彦;闵玲;李娟;席红利;张其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炎症因子TNF-αG-308A的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随机原则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在航天中心医院住院并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13例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健康个体108例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测标本D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的三种基因型GG、GA、AA,检测患者临床指标: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以及24 h尿蛋白含量.结果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进行检测后发现,DN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样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所选的样本是能代表群体性的.DN组BMI、SBP、BUN、TG、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N组GG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DN组的基因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正常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38.10%,而DN组为5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了TNF-αG-308A基因多态性以及24 h尿蛋白含量.结论炎症因子TNF-αG-308A的基因多态性不仅作用于2型糖尿病,而且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发现DN的遗传易感基因中很可能有G等位基因.
作者:张丽;李燕;贾鹏娟;杜继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模型中芳香烃受体(AhR)的变化及其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33 mmol/L)处理HUVECs诱导内皮细胞衰老,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AhR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Matrigel小管生成实验评估小管生成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AhR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而HIF-1α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的VEGF蛋白含量表达和NO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平均小管生成长度和细胞迁移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在高浓度葡萄糖下培养的HUVECs中Ah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IF-1α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减少.
作者:谢一英;李瑞琳;逯朝阳;苏志晓;祁佳;段俊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