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后实验指标的变化

苏文芳;郑振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的疾病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发地区,而且他易转化为慢性.在日常工作检测中,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有不少合并其他肝炎病毒的感染[2,3].我们从临床检测中筛选出51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对其肝功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分级0~4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托烷司琼组),每组2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毕试验组静脉滴注托烷司琼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毕至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评估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可以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唐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固位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效果.方法 采用铸接法设置根面衔铁,对使用磁性附着体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12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定期观察.结果 7例采用了3~4枚磁体,固位效果满意;3例采用了2枚磁体,固位效果良好;2例采用了1枚磁体,固位得到改善.结论 磁性附着体能够显著改善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作者:姚治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DNA的关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有多篇文章论述了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关系[1-3].共同结论是前S1抗原与HBV-DNA高度相关,前S1抗原阳性是提示乙肝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无资格开展PCR技术的医院可以通过检测前S1抗原来判断病毒是否复制.众所周知,HBV-DNA定量数值的增减是判断抗乙肝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但是,无资格检测HBV-DNA的医院是否可以通过检测前S1抗原,依靠前S1抗原数值的增减来判断抗乙肝治疗是否有效呢?这些问题在上述文章均无论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立础;王文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癔症患者城乡差别对比研究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城乡癔症患者之间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因素的差异.方法 将82例癔症患者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以主要症状群、性格、文化程度、发病年龄等方面计数统计并卡方检验.结果 城乡癔症患者在人格障碍症状群、幻觉妄想症状群及性格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对策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以药物护理.

    作者:李小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弱视双眼Ⅲ级视功能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弱视的Ⅲ级视功能异常的观察,强调在弱视的诊治中,不仅注意视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视建立双眼Ⅲ级视功能.方法 通过扩瞳、检影、验光确诊为弱视患者324例,用同视机检查Ⅲ级视功能.结果 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占84.62%,出现交叉抑制点15.38%.在斜视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20%,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Ⅲ级视功能正常者占56.25%.在形觉剥夺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11.11%.结论 不同类型的弱视因其发病原因不同,Ⅲ级视功能异常情况各不相同.

    作者:任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17例外科治疗体会

    2000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共对17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姜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 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1],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治疗1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杜贵忠;杨希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展望

    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其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新技术.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又一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基因治疗,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大多集中在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领域.

    作者:侯立男;何向辉;章志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外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每日30 ml,连用14 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心电图的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较对照组5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贾晓伟;刘克成;李一代;于震;刘静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混合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农药中毒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近几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农药中毒病人当中,混合农药中毒的比例越来越大.临床工作中,我们把2002~2006年收治的40例急性混合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杜艳红;林琳;谭艳梅;刘艳华;雷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制癫康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120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例,运用自制单纯癫康胶囊进行系统治疗,并在每周进行简明量表(BPR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 近期疗效:痊愈加显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7%,BPRS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自制癫康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疗效理想,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显效,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

    作者:李存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不断深入的研究,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肠道功能不健全的特点,如何更好的保护胃肠道黏膜功能,更科学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鲍春红;黑静;黄峰;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贲门溃疡198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贲门溃疡患者198例,对其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福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1,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加之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科学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人文关怀作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不断发展起来.

    作者:曹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药房质量管理与优质窗口服务

    药剂科是医院重要职能部门,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窗口.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采取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管理、改变服务态度和观念、提高药剂人员素质、加强窗口服务功能等措施来保证药房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窗口服务.

    作者:周群;张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能力的评价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患者的MSCT图像,进行成像质量评价.其中3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评价MS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血管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对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成像质量相对差,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55%~75%,总的可评价的血管比例为83.6%.②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尤其对近段血管的准确率达90%以上;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结论 MS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钱云霞;杨向军;张卫国;周亚峰;李勋;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异种肾移植的免疫适应机制研究

    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临床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已成为治疗患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迄今许多患者通过移植同种异体器官获得新生.然而同种组织与器官的供体数量短缺明显限制了临床移植术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供体组织与器官短缺问题,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异种肾移植猪-人模型,并探讨其中的免疫适应机制.

    作者:屈小勇;王毅;罗志刚;秦国庆;李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癌性不全肠梗阻灌肠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传统灌肠法与改进灌肠法对癌性不全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对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采取禁食、药物治疗、鼻胃管吸引的同时采用改进法灌肠;对照组在治疗上与观察组相同条件下,采用传统法灌肠.结果 两组不全肠梗阻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7.1%,对照组73.5%,观察组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组患者在禁食、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相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法灌肠,能有效缓解或解除肠梗阻症状.

    作者:戴文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1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吸烟人群的增加和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而作为条件性致病菌的肺部真菌感染则多发于老年人,长期应用抗肿瘤药、广谱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毛霉菌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且死亡率甚高,本文对我院2007年5月收治的1例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孙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沐舒坦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沐舒坦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106例早产儿随机分组,观察组53例应用沐舒坦10 mg/(kg·d),4次/d.对照组53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NRDS发生率,发生NRDS后肺部X线分级.结果 观察组发生NRDS 6例,占11.32%,对照组发生 NRDS 16例,占30.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生NRDS后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程度、肺部X线分级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5).结论 沐舒坦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张素芬;唐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