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与耐药的相关性

蒋月婷;欧阳浩新;吴爱武;陈定强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菌, Ⅲ型分泌系统, 毒力基因
摘要: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U、exoS、exoT和exoY的携带情况及耐药相关性.方法 收集2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50株、非多重耐药株50株,回顾性分析两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exoS、exoT和exoY的携带情况及基因型别,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株中exoT基因阳性的占100%(50/50)、exoU基因阳性的占34%(17/50)、exoS基因阳性的占56%(28/50)、exoY基因阳性的占90%(45/50);非多重耐药株中exoT、exoU、exoS、exoY基因的阳性率分别是100%(50/50)、36%(18/50)、62%(31/50)和86%(43/50);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7%(57/100)为exoU-/exoS+/exoT+/exoY+型,有30%(30/100)为exoU+ /exoS-/exoT+ /exoY+型,未检出exoU和exoS同时为阳性或阴性的菌株.结论 exoT和exoY基因普遍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株中,多重耐药株和非多重耐药株的exoU、exoS、exoT及exoY基因携带率无明显差异.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对β2-球蛋白和甲状腺激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测甲巯咪唑在治疗甲亢患者过程中β2-球蛋白含量与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及甲巯咪唑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7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并且随机调取在本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70名健康人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给予73例患者甲巯咪唑作为甲亢治疗方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使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各组β2-球蛋白水平,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结果 在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过程中,T4和T3水平升高组患者血清中β2-球蛋白水平(2764.15±179.67)明显高于对照组(1838.82±155.29).在治疗过程中甲巯咪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对β2-球蛋白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中β2-球蛋白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密切关系,β2-球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甲巯咪唑的药理学作用及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指标.

    作者:侯波;肖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腺癌患者血浆miR-744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R-744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作为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胰腺癌患者、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中血浆miR-74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744与胰腺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以判定血浆miR-744是否能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结果 miR-744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12.5±6.3 vs1.4±2.6,P<0.01)及正常对照组(12.5±6.3 vs 1.0±1.7,P<0.01),胰腺癌患者血浆miR-744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744水平可有效地从胰腺癌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诊断出胰腺癌患者(AUC=0.8,95%CI:0.7~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62.2%.miR-744、CA199、CEA联合诊断(AUC=0.9,95% CI:0.7~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93.3%.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R-744表达明显上调,表明miR-744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作者:吴学朕;刘露;王春晖;罗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海南季节性移居的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效果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海南季节性移居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效果相关因素,为气候、地域及生活习性所致的血压影响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高血压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期间居住177例作为A组,另外151例为2013年5月到9月在黑龙江生活期间的高血压患者作为B组.收集入选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影响季节性移居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效果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年龄、体重指数、居住地、病程、饮酒、吸烟、并发症、家族史、每周运动时间等血压控制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性别、居住地、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并发症、有家族史、每周运动时间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相同药物治疗作用下,A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居住地、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并发症、有家族史、每周运动时间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蒲宏伟;陈漠水;刘文举;许云;李文霞;陈世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应用

    目的 评价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孕11~13+6周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孕早期唐氏筛查孕妇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接受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 β-hCG)、胎盘生长因子(PLGF)检测.结果 唐氏综合征胎儿孕妇血清中PAPPA和PLGF的中位数倍数值分别比对照组低59.5%和35.1%,freeβ-hCG的中位数倍数值比对照组高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270作为高风险截断值,血清三联筛查(游离hCGβ +PAPP-A +PIGF)和二联筛查(游离hCGβ+PAPP-A)的检出率(DR)分别为85.7%和81.0%.血清三联筛查检出率高于二联筛查.结论 孕妇PLGF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包括PIGF的血清三联标志物筛查有利于提高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

    作者:许遵鹏;韩瑾;李蓓;陈儒香;孙茜;李东至;廖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河南省某高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调查本次学校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病例,健康人对照和外环境进行采样,用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病毒检测;SPSS 20.0软件进行差异性统计,不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生是高危人群(RR=29.84,95%CI:7.44~119.63);实验室病毒学检测在291份样本中分离到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45份,其中病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x2=10.811,P=0.001),提示诺如GⅡ型病毒为本次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外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提示同宿舍居住为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疫情为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学生是高危人群,同宿舍居住为危险因素.

    作者:张小敏;卢千超;李士正;史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周血miRNA表达改变是苯暴露致遗传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

    目的 探究miR-34a与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苯暴露工人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80名苯暴露组工人及91名非暴露组工人,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集工人血、尿样本,以HPLC-MS/MS检测尿的苯代谢产物苯巯基尿酸(SPMA)反映苯暴露水平,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RT-PCR方法检测miR-34a和miR-146a的表达.结果 暴露组工人外周血彗星实验tail DNA%、tail moment、olive tail moment结果均高于非苯暴露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苯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工人的miR-34a表达量上调,miR-146a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iR-34a的表达与DNA损伤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miR-146a的表达与tail DNA%、tail moment、olive tail moment均存在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接触会导致工人外周血中miR-34a和miR-146a表达水平的改变,是苯暴露致DNA损伤潜在的早期效应标志物.

    作者:张欣洁;肖勇梅;魏青;陈丽萍;何志妮;王庆;张波;孙清;陈韵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 选取监测食品、食物中毒、散发病例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151株菌株中,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03∶K6.监测食品、食物中毒和散发病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嘧啶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监测食品分离株99.18%(121/122)为tdh-trh-菌株,l株tdh+trh+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tdh+trh-菌株占69.23%(9/13),30.77% (4/13) tdh-trh-菌株;散发病例分离株均为tdh+trh-菌株.151株菌株共获得13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带型相对比较集中.结论 佛山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作者:骆艳婷;梁景涛;陈爱贞;廖华乐;何秀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登革热血清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在初次/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登革热IgM/IgG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特异性的抗体.每个样品做3个复孔,取平均值后使用试剂盒公式算出Panbio Units值.依据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二次感染判定,并与常用的依据IgM/IgG比值判定方法比较.结果 观察到5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特异IgM和IgG抗体反应趋势.依据IgG反应趋势可区分成2组.一组IgG在病程的第4-5天可检测到,呈现快速上升.另一组在病程的第7天可检测到,一直维持在低的水平.依据IgM和IgG抗体反应趋势判定轻症样品中初次感染11例(29.7%);轻症样品中二次感染9例(24.4%);重症样品中初次感染7例(18.9%);重症样品中二次感染10例(2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gM/IgG一个时点比值法判定会出现将二次感染误判为初次感染的情况.结论 依据IgG反应趋势可以明确初次/二次感染的判定.2014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二次感染可能不是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茜茜;雷杨;赵令斋;温莺芬;王信;张复春;庾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监测对心脏术后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监测对心脏术后预防性及治疗性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直视手术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7人随机分为2组:A组62人为PCT监测指导使用抗生素组,B组65人为常规使用抗生素组.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及术后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平均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96 d,发生院内感染7例,平均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14 d;A组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1.58 d,术后住院时间8.56 d,无死亡病例.B组平均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36 d,发生院内感染6例,平均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86 d;B组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1.47d,术后住院时间8.87 d,无死亡病例;A组预防性及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院内感染率、ICU时间及术后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钙素原监测指导心脏术后抗生素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小芳;曹永科;程国栋;朱春磊;黄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AOPPs对肾小球足细胞MCP-1表达及合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对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AOPPs对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进行研究,共设立5个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白蛋白(MSA)组、不同浓度的AOPPs (50、100、200μmol/L)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足细胞内MCP-1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培养足细胞上清中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及MSA组相比,AOPPs诱导足细胞24h后,上清MCP-1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并且随AOPPs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及MSA组相比,AOPPs诱导足细胞24 h后,细胞内MCP-1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并且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结论 AOPPs可诱导肾小球足细胞MCP-1表达升高,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升高的MCP-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

    作者:王育娴;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IFU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合超声(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AM患者105例为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策略不同随机分为GnRHa组、HIFU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各35例.GnRHa组采用皮下组织注射GnRHa方式治疗,HIFU组治疗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方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HIFU与GnRHa联合应用的方式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子宫体积、病灶大小、痛经评分、血清血红蛋白(Hb)四项指标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子宫体积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体积缩小程度迅速,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小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三组患者病灶大小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病灶缩小多,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均明显小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三组患者痛经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及HIFU组病灶缩小痛经评分下降明显,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小于GnRHa组(P<0.05).三组患者血清Hb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Hb水平上升程度迅速,在12个月时明显高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方法治疗AM较单纯应用GnRHa和HIFU治疗在缩小子宫体积、减小病灶大小、改善痛经情况及升高血清Hb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钱雅丽;史慧星;张永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率大剂量特点

    目的 初步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T2DM)的基础率及大剂量的特点.方法 112例T2DM,根据手指血糖分为空腹血糖高组(A组)和餐后血糖高组(B组),胰岛素泵(CSII)治疗8d,比较血糖及胰岛素剂量变化,及2组间异同.结果 治疗8d,A、B组每天8次指血糖均显著降低(P<0.01).A、B组基础率,每天的基础总量(TBD),3餐前剂量,以及进餐大剂量总和(DD)显著增加(P<0.01).A、B组8dTBD、DD及TBD/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病人,基础用量和进餐用量的分布无差异.

    作者:洛佩;龚敏;牛晶晶;陈丽华;贺艳菊;陈隶华;周里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中HPV感染与EGFR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医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头颈部鳞癌组(19例)、乳腺癌组(30例)和肺癌组(23例),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ISH)法检测三组患者HPV及EGFR阳性表达情况,并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头颈部鳞癌组HPV阳性率47.4%,主要为HPV16、HPV18及HPV33型,但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HPV阳性率46.4%,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1);肺癌组HPV阳性率21.4%,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5);头颈部鳞癌HPV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组和肺癌组(P<0.01);头颈部鳞癌组、乳腺癌组及肺癌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68.4%、70%和78.3%,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1).Pearson分析显示,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患者中HPV表达与EGFR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基因HPV感染与EGFR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刘爱华;何安兵;童文先;王虎;田倩;彭秀兰;李晓光;徐慧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PS刺激对肝细胞YAP和p-YA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3种肝细胞系(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Yes相关蛋白(YAP)和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的表达,并探讨经脂多糖(LPS)刺激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取3种不同肝细胞系(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培养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YAP1/2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YAP/p-YAP蛋白的表达;用不同浓度LPS分别刺激上述3种肝细胞系12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对YAP/p-YAP表达的影响.结果 YAP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L02细胞中的表达(P<0.05),且在HepG2.2.15细胞中增加的幅度更为显著(P<0.05);p-YAP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L02细胞中的表达(P<0.05).LPS处理3种肝细胞系后,与对照组相比,YAP/p-YAP的表达在L02细胞中明显增加(P<0.05),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 YA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细胞,LPS刺激对L02、HepG2和HepG2.2.15 3种肝细胞系中YAP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贾灿灿;黄飞;王远志;刘晓聪;陈琰琰;郭利萍;沈关心;朱慧芬;姜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雷公藤甲素抑制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以雷公藤甲素处理FRO细胞,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雷公藤甲素对FRO细胞的activated 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探针-2’,7’-二氯氢化荧光素-二乙酸酯测定雷公藤甲素对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酶标仪检测胞内谷胱甘肽(GSH)和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FRO细胞增殖,IC50为22.8 nmol/L;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雷公藤甲素给药处理12h后,其activated 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雷公藤甲素作用2h后,能显著增加FRO细胞ROS水平(P<0.01);雷公藤甲素能显著降低FRO细胞内GSH水平,作用48 h胞内GSH降为对照组的(21.07±1.29)%(P<0.05),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胞内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剑敏;张耕;蒋捷;张韶辉;邓体瑛;郭珩;任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本研究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髓系抗原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初诊的ALL患者免疫表型,其中Ph+ ALL 28例,Ph-ALL 65例,并分析其髓系抗原表达和临床意义.结果 Ph+ ALL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髓系抗原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其CD13、CD33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髓系表达的抗原主要为CD13和CD33.Ph+ ALL患者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Ph+ ALL组首疗程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Ph-ALL组(P<0.05).结论 Ph+ ALL患者CD13、CD33、CD34表达增高,可能与其诱导化疗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低有关,提示未来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监测,同时为潜在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玲;王晓珍;赖文兴;龙冰;陈禹欣;林东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噬在心肌重构和衰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过去的数十年中见证了在自噬研究方面的巨大进步.作为细胞中的质量控制机制,自噬的主要作用是清除胞内损坏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适当的自噬活性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非常重要,但自噬活性的失调却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除了将自噬仅仅当做是细胞内物质循环的机制,自噬在心脏代谢问题中的调节和变化亟需大量的研究和关注.因为心肌细胞的舒张和收缩耗费大量的能量,所以心脏功能紊乱多数以底物代谢产能与细胞能量消耗的协调问题为特征.对自噬在心肌代谢的调控与作用方面深入的认识将有希望把自噬作为治疗靶点.这篇综述探讨了在心肌代谢中自噬的角色和作用,同时发掘了自噬与心肌代谢失调中的关系.

    作者:赵丛;杨羽菲;杨平珍;王先宝;王丽姿;陈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妇科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妇科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0.4 μg/(kg·h)剂量组(B组)、0.8 μg/(kg·h)剂量组(C组),每组20例.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时间(T0),静脉泵注研究药物前(T1),给药后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拔后5 min (T4)及10 min(T5)的动脉压(SBP、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值.患者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出现躁动的例数等资料.结果 拔管后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拔后5 min(T4)及10 min(TS)C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拔管后出现躁动的例数等指标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8μg/(kg·h)剂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妇科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陈桂霞;李政玲;陈芹;李正艳;赵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活化ERK1/2上调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以HepG2、HepG2/EGFP及HepG2/EGFP-HBx细胞作为实验细胞,采用Real-time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不同剂量的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HepG2/EGFP-HBx细胞,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总ERK1/2、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pG2/EGFP-HBx细胞的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平均值为9.464±0.22,明显高于HepG2细胞(1.00±0.0)(t=60.64,P=0.0002)及HepG2/EGFP细胞(0.9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11).与HepG2、HepG2/EGFP细胞相比,HepG2/EGFP-HBx细胞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升高;而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细胞后,磷酸化ERK1/2磷酸化水平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HBx可通过活化ERK1/2信号通路上调DNMT1的表达,这可能是HBx调控细胞基因甲基化及参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英杰;杨林;朱建芸;康艳红;胡朝霞;高志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09-2013年广东省连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广东省连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动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9-2013年连平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连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65例,年均发病率为43.4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4-6月(606例,占70.06%).上坪镇发病率高,为84.48/10万,不同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06,P<0.01).男性536例,女性329例,性别比为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8,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805例,占93.06%),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772例,占80.08%).结论 连平县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期在4-6月份,做好5岁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是当前防控任务的重中之重,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作者:何智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