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FU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钱雅丽;史慧星;张永存

关键词:高强度聚合超声, GnRHa, 子宫腺肌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合超声(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AM患者105例为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策略不同随机分为GnRHa组、HIFU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各35例.GnRHa组采用皮下组织注射GnRHa方式治疗,HIFU组治疗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方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HIFU与GnRHa联合应用的方式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子宫体积、病灶大小、痛经评分、血清血红蛋白(Hb)四项指标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子宫体积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体积缩小程度迅速,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小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三组患者病灶大小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病灶缩小多,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均明显小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三组患者痛经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及HIFU组病灶缩小痛经评分下降明显,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小于GnRHa组(P<0.05).三组患者血清Hb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Hb水平上升程度迅速,在12个月时明显高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方法治疗AM较单纯应用GnRHa和HIFU治疗在缩小子宫体积、减小病灶大小、改善痛经情况及升高血清Hb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标本前处理对HBV-DNA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前处理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及第2、4、6、8次循环冻融后的HBV-DNA含量变化和各循环冻融提取核酸后置4℃冰箱24 h后检测其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112份血清标本中,65例冻融后HBV-DNA含量较未冻融标本轻度升高(P>0.05),占58.04%.线性回归显示HBV-DNA含量在每次冻融后较基线水平升高约8.91%,血清标本冻融对不同水平的HBV-DNA拷贝数影响不显著;血清标本提取核酸后4℃冰箱静置24 h后上机检测,其HBV-DNA含量较直接上机法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血清标本经过2~8次冻融后,其HBV-DNA水平基本稳定;血清HBV-DNA提取核酸后4℃冰箱长时间保存会导致DNA的降解.

    作者:朱锦宏;李伟强;吴晓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替加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PDRAB)的疗效差异,了解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36例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病例,根据替加环素联合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替加环素,n=12)和观察A组(替加环素+亚胺培南,n=12)、观察B组(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n=12).分别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前后各种临床参数(血常规、肝肾功能、呼吸道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和分析替加环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A和B的治愈率分别为25.0% 、58.3%,高于对照组的16.7%;观察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41.7%、83.3%,高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A和B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8.3%、83.4%,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病死率分别为25.0%,22.2%,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为25.0%.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PDRAB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使用替加环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作者:王娟;李德宪;俞朝贤;黄苏;梁燕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REM-2在DSS诱导小鼠肠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对小鼠肠炎模型肠道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构建葡萄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M-2在炎症肠道细胞的表达,采用TREM-2敲除小鼠构建小鼠肠炎模型,检测体重、临床评分以及结肠长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SPs)和肠系膜淋巴(MLNs)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肠炎小鼠肠道TREM-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TREM-2基因敲除肠炎小鼠体重以及结肠长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组,疾病临床评分(DAI)以及肠道病理评分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FN-y和IL-17a)表达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 TREM-2增强肠道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增强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调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TREM-2有望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一个有效靶点.

    作者:陆诗淼;吴永坚;黄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AOPPs对肾小球足细胞MCP-1表达及合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对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AOPPs对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进行研究,共设立5个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白蛋白(MSA)组、不同浓度的AOPPs (50、100、200μmol/L)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足细胞内MCP-1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培养足细胞上清中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及MSA组相比,AOPPs诱导足细胞24h后,上清MCP-1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并且随AOPPs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及MSA组相比,AOPPs诱导足细胞24 h后,细胞内MCP-1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并且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结论 AOPPs可诱导肾小球足细胞MCP-1表达升高,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升高的MCP-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

    作者:王育娴;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实施前(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干预措施实施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6.25%)明显少于对照组(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23.75%,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把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疗程(7.68±0.23)d明显少于对照组(2.41±0.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同时缩短用药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张蔚翔;王启雄;陈运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登革热血清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在初次/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登革热IgM/IgG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特异性的抗体.每个样品做3个复孔,取平均值后使用试剂盒公式算出Panbio Units值.依据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二次感染判定,并与常用的依据IgM/IgG比值判定方法比较.结果 观察到5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特异IgM和IgG抗体反应趋势.依据IgG反应趋势可区分成2组.一组IgG在病程的第4-5天可检测到,呈现快速上升.另一组在病程的第7天可检测到,一直维持在低的水平.依据IgM和IgG抗体反应趋势判定轻症样品中初次感染11例(29.7%);轻症样品中二次感染9例(24.4%);重症样品中初次感染7例(18.9%);重症样品中二次感染10例(2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gM/IgG一个时点比值法判定会出现将二次感染误判为初次感染的情况.结论 依据IgG反应趋势可以明确初次/二次感染的判定.2014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二次感染可能不是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茜茜;雷杨;赵令斋;温莺芬;王信;张复春;庾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YP2D6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代谢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A)在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CYP2D6基因在阿托伐他汀代谢过程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胆手术患者手术旁正常肝组织样本,并提取人肝微粒体(HLM)及肝组织DNA.使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测定CYP2D6*3、*4、*5、*6、*9、*10和*41这7个位点多态性.采用HLM孵育A使其代谢,并用LC-MS/MS方法测定A及其代谢产物2-羟基阿托伐他汀(2A)和4-羟基阿托伐他汀(4A)的浓度,分析CYP2D6基因多态性对A体外代谢的影响.按照相关文献及分型结果将样本的CYP2D6代谢表型分为强代谢型(EMs)和中等代谢型(IMs)表现型.结果 A在人肝微粒体中生成2A和4A的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3.7及48.5 μmol/L;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40.2及181.7 pmol/(mg· min).A在55例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呈现多态性,小和大速率分别为109.9和9.3 pmol/(mg· min).本研究中CYP2D6*3、*4、*5、*6、*9、*10、* 41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82%、2.73%、0%、0%、69.09%、2.73%.CYP2D6*4、*5、*10、*41等位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的代谢无明显影响.A的减少速率在EMs组比在IMs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的生成速率在EMs和IMs组分别为(14.68±7.62) vs.(8.70±3.50) pmol/(mg·min),P=0.06.4A的生成速率在EMs和IMs组分别为(20.32±13.10) vs.(11.04±4.88)pmol/(mg· min),P=0.07.结论 CYP2D6*4、*5、* 10、*41等位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代谢影响较小,而CYP2D6*4、*5、*10、* 41多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代谢表型的差异对阿托伐他汀体外代谢生成2-羟基阿托伐他汀、4-羟基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菊娥;钟诗龙;林浩铭;钟婉平;唐斓;任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IFU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合超声(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AM患者105例为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策略不同随机分为GnRHa组、HIFU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各35例.GnRHa组采用皮下组织注射GnRHa方式治疗,HIFU组治疗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方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HIFU与GnRHa联合应用的方式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子宫体积、病灶大小、痛经评分、血清血红蛋白(Hb)四项指标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子宫体积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体积缩小程度迅速,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小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三组患者病灶大小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病灶缩小多,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均明显小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三组患者痛经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及HIFU组病灶缩小痛经评分下降明显,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小于GnRHa组(P<0.05).三组患者血清Hb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Hb水平上升程度迅速,在12个月时明显高于GnRHa组和HIFU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方法治疗AM较单纯应用GnRHa和HIFU治疗在缩小子宫体积、减小病灶大小、改善痛经情况及升高血清Hb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钱雅丽;史慧星;张永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调强放疗单用与联合化疗对不同亚组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单用、联合化疗对不同亚组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调强放疗,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结果 Ⅰ期、Ⅱa期、Ⅱb期鼻咽癌亚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以及血清VEGF、PD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a期、Ⅳb期鼻咽癌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PD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与单纯调强放疗相当,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调强放疗,能够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血管新生因子含量.

    作者:刘珍;苏小岩;胡艳;周福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09-2013年广东省连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广东省连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动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9-2013年连平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连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65例,年均发病率为43.4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4-6月(606例,占70.06%).上坪镇发病率高,为84.48/10万,不同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06,P<0.01).男性536例,女性329例,性别比为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8,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805例,占93.06%),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772例,占80.08%).结论 连平县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期在4-6月份,做好5岁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是当前防控任务的重中之重,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作者:何智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发性流产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异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异常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门诊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27例RSA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7例RSA患者中,子宫腔粘连51例(22.47%),子宫内膜息肉12例(5.29%),子宫腔畸形7例(3.08%),子宫内膜炎3例(1.32%),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0.44%).RSA患者流产后月经量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5,P<o.05).RSA清宫次数增加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78,P<0.05).关联分析提示宫腔粘连程度与月经前后量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11),与清宫术次数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361).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及早发现RSA患者宫腔病变,可作为RSA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刘明星;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中HPV感染与EGFR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医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头颈部鳞癌组(19例)、乳腺癌组(30例)和肺癌组(23例),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ISH)法检测三组患者HPV及EGFR阳性表达情况,并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头颈部鳞癌组HPV阳性率47.4%,主要为HPV16、HPV18及HPV33型,但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HPV阳性率46.4%,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1);肺癌组HPV阳性率21.4%,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5);头颈部鳞癌HPV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组和肺癌组(P<0.01);头颈部鳞癌组、乳腺癌组及肺癌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68.4%、70%和78.3%,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1).Pearson分析显示,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患者中HPV表达与EGFR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基因HPV感染与EGFR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刘爱华;何安兵;童文先;王虎;田倩;彭秀兰;李晓光;徐慧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Neuregulin1加剧大鼠疼痛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神经调节因子(NRG1)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NRG1诱发大鼠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HRG1β组:鞘内注入外源性NRG1(HRG 1β),生理盐水稀释,0.4 ng/μl,10μl,每日1次,连续3 d;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每日1次,连续3d;HRG1β+ 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后1h,经鞘内注入HRG1β 4 ng,每日1次,连续3d.不同时点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磷酸化AKT(p-AKT)的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给予外源性HRG1β后脊髓组织中p-AKT的水平显著增高,缩足潜伏期(PWL)、机械性痛阈(PW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能显著降低p-AKT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PWL、P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预处理后明显减轻HRG1β诱发的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P<0.05),明显抑制p-AKT表达升高.结论 NRG1能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增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在NRG1诱发的大鼠疼痛中,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感受作用.

    作者:蒋晶晶;姚鹏;张锦;吴秀英;田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中山市坦洲医院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左旋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共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oo%)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发烧、咳嗽有痰、扁桃体肿大、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咪唑联合参苓白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莉;贺越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与耐药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U、exoS、exoT和exoY的携带情况及耐药相关性.方法 收集2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50株、非多重耐药株50株,回顾性分析两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exoS、exoT和exoY的携带情况及基因型别,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株中exoT基因阳性的占100%(50/50)、exoU基因阳性的占34%(17/50)、exoS基因阳性的占56%(28/50)、exoY基因阳性的占90%(45/50);非多重耐药株中exoT、exoU、exoS、exoY基因的阳性率分别是100%(50/50)、36%(18/50)、62%(31/50)和86%(43/50);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7%(57/100)为exoU-/exoS+/exoT+/exoY+型,有30%(30/100)为exoU+ /exoS-/exoT+ /exoY+型,未检出exoU和exoS同时为阳性或阴性的菌株.结论 exoT和exoY基因普遍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株中,多重耐药株和非多重耐药株的exoU、exoS、exoT及exoY基因携带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蒋月婷;欧阳浩新;吴爱武;陈定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

    目的 分析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做透析治疗的164名老年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维持透析过程中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资料、血常规、血生化检测结果以及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 发生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为常见;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血球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罹患糖尿病是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64例老年肾衰竭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92例患者发生了106例次感染,感染率为56.09%,检出真菌24株、检出革兰氏阳性菌38株、检出革兰氏阴性菌60株,其中分别以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较为常见.结论 老年肾衰竭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为常见,年龄、透析时间、血球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罹患糖尿病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较为常见.

    作者:陈葶;陈茂杰;吴岭;王惠新;汪秀英;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 选取监测食品、食物中毒、散发病例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151株菌株中,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03∶K6.监测食品、食物中毒和散发病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嘧啶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监测食品分离株99.18%(121/122)为tdh-trh-菌株,l株tdh+trh+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tdh+trh-菌株占69.23%(9/13),30.77% (4/13) tdh-trh-菌株;散发病例分离株均为tdh+trh-菌株.151株菌株共获得13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带型相对比较集中.结论 佛山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作者:骆艳婷;梁景涛;陈爱贞;廖华乐;何秀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缺氧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提取并鉴定胎盘间充质干细胞,ELISA法检测缺氧时p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台盼蓝染色及划痕实验检测pMSCs条件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成功提取pMSCs,该细胞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1、CD34、CD45及HLA-DR.缺氧pMSCs分泌IGF-1增加.pMSCs缺氧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快于pMSCs常氧培养液(P<0.05).加入IGF-1Ab后,细胞增殖减慢(P<0.05).pMSCs缺氧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迁移快于pMSCs常氧培养液(P<0.05).加入IGF-1Ab后,细胞迁移减慢(P<0.05).结论 pMSCs缺氧培养液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巨噬细胞迁移.其可能与pMSCs在缺氧培养液中分泌IGF-1增多相关.

    作者:杜莉莉;吕润潇;杨晓漪;许静;于艳秋;马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PS刺激对肝细胞YAP和p-YA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3种肝细胞系(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Yes相关蛋白(YAP)和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的表达,并探讨经脂多糖(LPS)刺激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取3种不同肝细胞系(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培养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YAP1/2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YAP/p-YAP蛋白的表达;用不同浓度LPS分别刺激上述3种肝细胞系12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对YAP/p-YAP表达的影响.结果 YAP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L02细胞中的表达(P<0.05),且在HepG2.2.15细胞中增加的幅度更为显著(P<0.05);p-YAP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L02细胞中的表达(P<0.05).LPS处理3种肝细胞系后,与对照组相比,YAP/p-YAP的表达在L02细胞中明显增加(P<0.05),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 YA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细胞,LPS刺激对L02、HepG2和HepG2.2.15 3种肝细胞系中YAP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贾灿灿;黄飞;王远志;刘晓聪;陈琰琰;郭利萍;沈关心;朱慧芬;姜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腺癌患者血浆miR-744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R-744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作为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胰腺癌患者、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中血浆miR-74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744与胰腺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以判定血浆miR-744是否能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结果 miR-744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12.5±6.3 vs1.4±2.6,P<0.01)及正常对照组(12.5±6.3 vs 1.0±1.7,P<0.01),胰腺癌患者血浆miR-744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744水平可有效地从胰腺癌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诊断出胰腺癌患者(AUC=0.8,95%CI:0.7~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62.2%.miR-744、CA199、CEA联合诊断(AUC=0.9,95% CI:0.7~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93.3%.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R-744表达明显上调,表明miR-744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作者:吴学朕;刘露;王春晖;罗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