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诗淼;吴永坚;黄曦
目的 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缺氧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提取并鉴定胎盘间充质干细胞,ELISA法检测缺氧时p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台盼蓝染色及划痕实验检测pMSCs条件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成功提取pMSCs,该细胞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1、CD34、CD45及HLA-DR.缺氧pMSCs分泌IGF-1增加.pMSCs缺氧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快于pMSCs常氧培养液(P<0.05).加入IGF-1Ab后,细胞增殖减慢(P<0.05).pMSCs缺氧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迁移快于pMSCs常氧培养液(P<0.05).加入IGF-1Ab后,细胞迁移减慢(P<0.05).结论 pMSCs缺氧培养液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巨噬细胞迁移.其可能与pMSCs在缺氧培养液中分泌IGF-1增多相关.
作者:杜莉莉;吕润潇;杨晓漪;许静;于艳秋;马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中山市坦洲医院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左旋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共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oo%)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发烧、咳嗽有痰、扁桃体肿大、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咪唑联合参苓白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莉;贺越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异常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门诊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27例RSA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7例RSA患者中,子宫腔粘连51例(22.47%),子宫内膜息肉12例(5.29%),子宫腔畸形7例(3.08%),子宫内膜炎3例(1.32%),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0.44%).RSA患者流产后月经量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5,P<o.05).RSA清宫次数增加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78,P<0.05).关联分析提示宫腔粘连程度与月经前后量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11),与清宫术次数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361).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及早发现RSA患者宫腔病变,可作为RSA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刘明星;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C57BL/6小鼠抵御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方法 实验组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感染约氏疟原虫,对照组单纯感染约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生存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Real-Time PCR法检测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并未发生改变.实验组小鼠于感染后3d,CD4+IFN-γ+T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FN-γ,转录因子T-bet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毛形线虫预感染1周可增强C57BL/6小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的早期抗感染能力.
作者:杨洋;季楠;赵娜;曹雅明;王继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对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AOPPs对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进行研究,共设立5个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白蛋白(MSA)组、不同浓度的AOPPs (50、100、200μmol/L)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足细胞内MCP-1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培养足细胞上清中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及MSA组相比,AOPPs诱导足细胞24h后,上清MCP-1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并且随AOPPs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及MSA组相比,AOPPs诱导足细胞24 h后,细胞内MCP-1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并且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结论 AOPPs可诱导肾小球足细胞MCP-1表达升高,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升高的MCP-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
作者:王育娴;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3种肝细胞系(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Yes相关蛋白(YAP)和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的表达,并探讨经脂多糖(LPS)刺激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取3种不同肝细胞系(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培养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YAP1/2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YAP/p-YAP蛋白的表达;用不同浓度LPS分别刺激上述3种肝细胞系12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对YAP/p-YAP表达的影响.结果 YAP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L02细胞中的表达(P<0.05),且在HepG2.2.15细胞中增加的幅度更为显著(P<0.05);p-YAP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L02细胞中的表达(P<0.05).LPS处理3种肝细胞系后,与对照组相比,YAP/p-YAP的表达在L02细胞中明显增加(P<0.05),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 YA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细胞,LPS刺激对L02、HepG2和HepG2.2.15 3种肝细胞系中YAP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贾灿灿;黄飞;王远志;刘晓聪;陈琰琰;郭利萍;沈关心;朱慧芬;姜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标本前处理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及第2、4、6、8次循环冻融后的HBV-DNA含量变化和各循环冻融提取核酸后置4℃冰箱24 h后检测其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112份血清标本中,65例冻融后HBV-DNA含量较未冻融标本轻度升高(P>0.05),占58.04%.线性回归显示HBV-DNA含量在每次冻融后较基线水平升高约8.91%,血清标本冻融对不同水平的HBV-DNA拷贝数影响不显著;血清标本提取核酸后4℃冰箱静置24 h后上机检测,其HBV-DNA含量较直接上机法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血清标本经过2~8次冻融后,其HBV-DNA水平基本稳定;血清HBV-DNA提取核酸后4℃冰箱长时间保存会导致DNA的降解.
作者:朱锦宏;李伟强;吴晓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本次学校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病例,健康人对照和外环境进行采样,用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病毒检测;SPSS 20.0软件进行差异性统计,不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生是高危人群(RR=29.84,95%CI:7.44~119.63);实验室病毒学检测在291份样本中分离到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45份,其中病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x2=10.811,P=0.001),提示诺如GⅡ型病毒为本次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外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提示同宿舍居住为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疫情为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学生是高危人群,同宿舍居住为危险因素.
作者:张小敏;卢千超;李士正;史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烧死尸体脑组织中的表达,寻找烧死尸体鉴定的新方法.方法 取本鉴定中心已鉴定案例36例的脑组织中央后回,其中烧死组(F1组)16例,对照组(C1组)20例;并取SD雄性大鼠40只,根据死因随机均分为烧死组(F2组)、勒死后焚尸组(BS2组)、勒死组(S2组)和颈椎脱臼组(C2组),通过HE染色来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GRP78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人和大鼠的烧死组和其他各组的脑组织HE染色未见明显差异;F1组可见GRP78蛋白阳性细胞数目为(7.63±1.31),而C1组则为(16.45±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的SD大鼠脑组织皮质、海马和基底部的GRP78表达量分别为[(2.69±0.64)、(23.97±2.36)、(5.33±1.26)],而在C2组、S2组和BS2组相应的位置分别为[(39.32±2.06)、(50.56±2.34)、(40.01±1.85)]、[(40.02±3.03)、(51.34±2.01)、(39.35±2.60)]、[(36.68±2.33)、(4 6.68±1.99)、(35.98±2.68)],与F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P78的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在烧死与勒死后焚尸的鉴别诊断中提供有力证据.
作者:张东川;冯雪英;李朝晖;权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R-744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作为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胰腺癌患者、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中血浆miR-74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744与胰腺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以判定血浆miR-744是否能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结果 miR-744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12.5±6.3 vs1.4±2.6,P<0.01)及正常对照组(12.5±6.3 vs 1.0±1.7,P<0.01),胰腺癌患者血浆miR-744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744水平可有效地从胰腺癌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诊断出胰腺癌患者(AUC=0.8,95%CI:0.7~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62.2%.miR-744、CA199、CEA联合诊断(AUC=0.9,95% CI:0.7~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93.3%.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R-744表达明显上调,表明miR-744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作者:吴学朕;刘露;王春晖;罗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登革热IgM/IgG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特异性的抗体.每个样品做3个复孔,取平均值后使用试剂盒公式算出Panbio Units值.依据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二次感染判定,并与常用的依据IgM/IgG比值判定方法比较.结果 观察到5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特异IgM和IgG抗体反应趋势.依据IgG反应趋势可区分成2组.一组IgG在病程的第4-5天可检测到,呈现快速上升.另一组在病程的第7天可检测到,一直维持在低的水平.依据IgM和IgG抗体反应趋势判定轻症样品中初次感染11例(29.7%);轻症样品中二次感染9例(24.4%);重症样品中初次感染7例(18.9%);重症样品中二次感染10例(2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gM/IgG一个时点比值法判定会出现将二次感染误判为初次感染的情况.结论 依据IgG反应趋势可以明确初次/二次感染的判定.2014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二次感染可能不是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茜茜;雷杨;赵令斋;温莺芬;王信;张复春;庾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PDRAB)的疗效差异,了解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36例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病例,根据替加环素联合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替加环素,n=12)和观察A组(替加环素+亚胺培南,n=12)、观察B组(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n=12).分别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前后各种临床参数(血常规、肝肾功能、呼吸道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和分析替加环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A和B的治愈率分别为25.0% 、58.3%,高于对照组的16.7%;观察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41.7%、83.3%,高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A和B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8.3%、83.4%,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病死率分别为25.0%,22.2%,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为25.0%.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PDRAB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使用替加环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作者:王娟;李德宪;俞朝贤;黄苏;梁燕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射血分数(LVEF)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小板吸附蛋白2(TSP-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LVEF正常(LVEF≥ 50%)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8例为CHF组,另选取30名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和CHF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统计其1年的生存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分析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与其1年生存率的关系及两者联合预测其1年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治疗前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CHF组治疗3d、7d和10d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降低(P<0.05).CHF组1年生存率为82.35%,且存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与其1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r=-0.752,-0.76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联合预测其1年生存率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1.67%、97.06%、98.21%和91.67%,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较高.结论 血清Lp(a)和TSP-2水平联合预测LVEF正常性CHF患者预后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永华;谷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医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头颈部鳞癌组(19例)、乳腺癌组(30例)和肺癌组(23例),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ISH)法检测三组患者HPV及EGFR阳性表达情况,并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头颈部鳞癌组HPV阳性率47.4%,主要为HPV16、HPV18及HPV33型,但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HPV阳性率46.4%,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1);肺癌组HPV阳性率21.4%,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5);头颈部鳞癌HPV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组和肺癌组(P<0.01);头颈部鳞癌组、乳腺癌组及肺癌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68.4%、70%和78.3%,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1).Pearson分析显示,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患者中HPV表达与EGFR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基因HPV感染与EGFR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刘爱华;何安兵;童文先;王虎;田倩;彭秀兰;李晓光;徐慧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A)在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CYP2D6基因在阿托伐他汀代谢过程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胆手术患者手术旁正常肝组织样本,并提取人肝微粒体(HLM)及肝组织DNA.使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测定CYP2D6*3、*4、*5、*6、*9、*10和*41这7个位点多态性.采用HLM孵育A使其代谢,并用LC-MS/MS方法测定A及其代谢产物2-羟基阿托伐他汀(2A)和4-羟基阿托伐他汀(4A)的浓度,分析CYP2D6基因多态性对A体外代谢的影响.按照相关文献及分型结果将样本的CYP2D6代谢表型分为强代谢型(EMs)和中等代谢型(IMs)表现型.结果 A在人肝微粒体中生成2A和4A的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3.7及48.5 μmol/L;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40.2及181.7 pmol/(mg· min).A在55例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呈现多态性,小和大速率分别为109.9和9.3 pmol/(mg· min).本研究中CYP2D6*3、*4、*5、*6、*9、*10、* 41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82%、2.73%、0%、0%、69.09%、2.73%.CYP2D6*4、*5、*10、*41等位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的代谢无明显影响.A的减少速率在EMs组比在IMs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的生成速率在EMs和IMs组分别为(14.68±7.62) vs.(8.70±3.50) pmol/(mg·min),P=0.06.4A的生成速率在EMs和IMs组分别为(20.32±13.10) vs.(11.04±4.88)pmol/(mg· min),P=0.07.结论 CYP2D6*4、*5、* 10、*41等位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代谢影响较小,而CYP2D6*4、*5、*10、* 41多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代谢表型的差异对阿托伐他汀体外代谢生成2-羟基阿托伐他汀、4-羟基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菊娥;钟诗龙;林浩铭;钟婉平;唐斓;任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T2DM)的基础率及大剂量的特点.方法 112例T2DM,根据手指血糖分为空腹血糖高组(A组)和餐后血糖高组(B组),胰岛素泵(CSII)治疗8d,比较血糖及胰岛素剂量变化,及2组间异同.结果 治疗8d,A、B组每天8次指血糖均显著降低(P<0.01).A、B组基础率,每天的基础总量(TBD),3餐前剂量,以及进餐大剂量总和(DD)显著增加(P<0.01).A、B组8dTBD、DD及TBD/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病人,基础用量和进餐用量的分布无差异.
作者:洛佩;龚敏;牛晶晶;陈丽华;贺艳菊;陈隶华;周里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以HepG2、HepG2/EGFP及HepG2/EGFP-HBx细胞作为实验细胞,采用Real-time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不同剂量的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HepG2/EGFP-HBx细胞,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总ERK1/2、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pG2/EGFP-HBx细胞的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平均值为9.464±0.22,明显高于HepG2细胞(1.00±0.0)(t=60.64,P=0.0002)及HepG2/EGFP细胞(0.9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11).与HepG2、HepG2/EGFP细胞相比,HepG2/EGFP-HBx细胞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升高;而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细胞后,磷酸化ERK1/2磷酸化水平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HBx可通过活化ERK1/2信号通路上调DNMT1的表达,这可能是HBx调控细胞基因甲基化及参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英杰;杨林;朱建芸;康艳红;胡朝霞;高志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广东省连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动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9-2013年连平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连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65例,年均发病率为43.4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4-6月(606例,占70.06%).上坪镇发病率高,为84.48/10万,不同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06,P<0.01).男性536例,女性329例,性别比为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8,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805例,占93.06%),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772例,占80.08%).结论 连平县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期在4-6月份,做好5岁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是当前防控任务的重中之重,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作者:何智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单用、联合化疗对不同亚组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调强放疗,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结果 Ⅰ期、Ⅱa期、Ⅱb期鼻咽癌亚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以及血清VEGF、PD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a期、Ⅳb期鼻咽癌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PD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与单纯调强放疗相当,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调强放疗,能够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血管新生因子含量.
作者:刘珍;苏小岩;胡艳;周福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做透析治疗的164名老年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维持透析过程中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资料、血常规、血生化检测结果以及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 发生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为常见;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血球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罹患糖尿病是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64例老年肾衰竭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92例患者发生了106例次感染,感染率为56.09%,检出真菌24株、检出革兰氏阳性菌38株、检出革兰氏阴性菌60株,其中分别以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较为常见.结论 老年肾衰竭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为常见,年龄、透析时间、血球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罹患糖尿病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较为常见.
作者:陈葶;陈茂杰;吴岭;王惠新;汪秀英;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