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川;冯雪英;李朝晖;权力
目的 探讨标本前处理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及第2、4、6、8次循环冻融后的HBV-DNA含量变化和各循环冻融提取核酸后置4℃冰箱24 h后检测其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112份血清标本中,65例冻融后HBV-DNA含量较未冻融标本轻度升高(P>0.05),占58.04%.线性回归显示HBV-DNA含量在每次冻融后较基线水平升高约8.91%,血清标本冻融对不同水平的HBV-DNA拷贝数影响不显著;血清标本提取核酸后4℃冰箱静置24 h后上机检测,其HBV-DNA含量较直接上机法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血清标本经过2~8次冻融后,其HBV-DNA水平基本稳定;血清HBV-DNA提取核酸后4℃冰箱长时间保存会导致DNA的降解.
作者:朱锦宏;李伟强;吴晓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中山市坦洲医院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左旋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共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oo%)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发烧、咳嗽有痰、扁桃体肿大、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咪唑联合参苓白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莉;贺越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测甲巯咪唑在治疗甲亢患者过程中β2-球蛋白含量与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及甲巯咪唑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7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并且随机调取在本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70名健康人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给予73例患者甲巯咪唑作为甲亢治疗方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使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各组β2-球蛋白水平,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结果 在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过程中,T4和T3水平升高组患者血清中β2-球蛋白水平(2764.15±179.67)明显高于对照组(1838.82±155.29).在治疗过程中甲巯咪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对β2-球蛋白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中β2-球蛋白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密切关系,β2-球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甲巯咪唑的药理学作用及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指标.
作者:侯波;肖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PDRAB)的疗效差异,了解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36例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病例,根据替加环素联合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替加环素,n=12)和观察A组(替加环素+亚胺培南,n=12)、观察B组(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n=12).分别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前后各种临床参数(血常规、肝肾功能、呼吸道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和分析替加环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A和B的治愈率分别为25.0% 、58.3%,高于对照组的16.7%;观察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41.7%、83.3%,高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A和B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8.3%、83.4%,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病死率分别为25.0%,22.2%,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为25.0%.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PDRAB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使用替加环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作者:王娟;李德宪;俞朝贤;黄苏;梁燕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 选取监测食品、食物中毒、散发病例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151株菌株中,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03∶K6.监测食品、食物中毒和散发病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嘧啶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监测食品分离株99.18%(121/122)为tdh-trh-菌株,l株tdh+trh+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tdh+trh-菌株占69.23%(9/13),30.77% (4/13) tdh-trh-菌株;散发病例分离株均为tdh+trh-菌株.151株菌株共获得13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带型相对比较集中.结论 佛山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作者:骆艳婷;梁景涛;陈爱贞;廖华乐;何秀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医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头颈部鳞癌组(19例)、乳腺癌组(30例)和肺癌组(23例),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ISH)法检测三组患者HPV及EGFR阳性表达情况,并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头颈部鳞癌组HPV阳性率47.4%,主要为HPV16、HPV18及HPV33型,但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HPV阳性率46.4%,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1);肺癌组HPV阳性率21.4%,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阳性率(P<0.05);头颈部鳞癌HPV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组和肺癌组(P<0.01);头颈部鳞癌组、乳腺癌组及肺癌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68.4%、70%和78.3%,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1).Pearson分析显示,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患者中HPV表达与EGFR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头颈部鳞癌、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基因HPV感染与EGFR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刘爱华;何安兵;童文先;王虎;田倩;彭秀兰;李晓光;徐慧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过去的数十年中见证了在自噬研究方面的巨大进步.作为细胞中的质量控制机制,自噬的主要作用是清除胞内损坏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适当的自噬活性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非常重要,但自噬活性的失调却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除了将自噬仅仅当做是细胞内物质循环的机制,自噬在心脏代谢问题中的调节和变化亟需大量的研究和关注.因为心肌细胞的舒张和收缩耗费大量的能量,所以心脏功能紊乱多数以底物代谢产能与细胞能量消耗的协调问题为特征.对自噬在心肌代谢的调控与作用方面深入的认识将有希望把自噬作为治疗靶点.这篇综述探讨了在心肌代谢中自噬的角色和作用,同时发掘了自噬与心肌代谢失调中的关系.
作者:赵丛;杨羽菲;杨平珍;王先宝;王丽姿;陈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疗效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网络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纳入对比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降低肝静脉压力疗效的临床研究.研究的质量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表进行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0R)和均差(MD),同时进行I2检验评价meta分析的异质性.结果 卡维地洛组比普萘洛尔组拥有更高的HVPG下降率(P<0.05)和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率(P<0.05),更低的治疗后肝静脉楔压(WHVP)水平(P<0.05),以及更少的HVPG无应答人数(P<0.05).而MAP下降率和治疗后WHVP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异质性.结论 卡维地洛降低HPVG的疗效优于普萘洛尔,而卡维地洛在降低MAP和WHVP方面的疗效是否优于普萘洛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思捷;林倍州;黄纯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实施前(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干预措施实施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6.25%)明显少于对照组(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23.75%,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把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疗程(7.68±0.23)d明显少于对照组(2.41±0.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同时缩短用药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张蔚翔;王启雄;陈运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妇科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妇科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0.4 μg/(kg·h)剂量组(B组)、0.8 μg/(kg·h)剂量组(C组),每组20例.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时间(T0),静脉泵注研究药物前(T1),给药后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拔后5 min (T4)及10 min(T5)的动脉压(SBP、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值.患者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出现躁动的例数等资料.结果 拔管后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拔后5 min(T4)及10 min(TS)C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拔管后出现躁动的例数等指标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8μg/(kg·h)剂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妇科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陈桂霞;李政玲;陈芹;李正艳;赵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神经调节因子(NRG1)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NRG1诱发大鼠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HRG1β组:鞘内注入外源性NRG1(HRG 1β),生理盐水稀释,0.4 ng/μl,10μl,每日1次,连续3 d;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每日1次,连续3d;HRG1β+ 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后1h,经鞘内注入HRG1β 4 ng,每日1次,连续3d.不同时点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磷酸化AKT(p-AKT)的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给予外源性HRG1β后脊髓组织中p-AKT的水平显著增高,缩足潜伏期(PWL)、机械性痛阈(PW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能显著降低p-AKT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PWL、P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预处理后明显减轻HRG1β诱发的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P<0.05),明显抑制p-AKT表达升高.结论 NRG1能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增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在NRG1诱发的大鼠疼痛中,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感受作用.
作者:蒋晶晶;姚鹏;张锦;吴秀英;田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C57BL/6小鼠抵御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方法 实验组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感染约氏疟原虫,对照组单纯感染约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生存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Real-Time PCR法检测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并未发生改变.实验组小鼠于感染后3d,CD4+IFN-γ+T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FN-γ,转录因子T-bet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毛形线虫预感染1周可增强C57BL/6小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的早期抗感染能力.
作者:杨洋;季楠;赵娜;曹雅明;王继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本次学校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病例,健康人对照和外环境进行采样,用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病毒检测;SPSS 20.0软件进行差异性统计,不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生是高危人群(RR=29.84,95%CI:7.44~119.63);实验室病毒学检测在291份样本中分离到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45份,其中病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x2=10.811,P=0.001),提示诺如GⅡ型病毒为本次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外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提示同宿舍居住为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疫情为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学生是高危人群,同宿舍居住为危险因素.
作者:张小敏;卢千超;李士正;史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缺氧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提取并鉴定胎盘间充质干细胞,ELISA法检测缺氧时p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台盼蓝染色及划痕实验检测pMSCs条件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成功提取pMSCs,该细胞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1、CD34、CD45及HLA-DR.缺氧pMSCs分泌IGF-1增加.pMSCs缺氧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快于pMSCs常氧培养液(P<0.05).加入IGF-1Ab后,细胞增殖减慢(P<0.05).pMSCs缺氧培养液中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迁移快于pMSCs常氧培养液(P<0.05).加入IGF-1Ab后,细胞迁移减慢(P<0.05).结论 pMSCs缺氧培养液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巨噬细胞迁移.其可能与pMSCs在缺氧培养液中分泌IGF-1增多相关.
作者:杜莉莉;吕润潇;杨晓漪;许静;于艳秋;马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以HepG2、HepG2/EGFP及HepG2/EGFP-HBx细胞作为实验细胞,采用Real-time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不同剂量的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HepG2/EGFP-HBx细胞,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总ERK1/2、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pG2/EGFP-HBx细胞的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平均值为9.464±0.22,明显高于HepG2细胞(1.00±0.0)(t=60.64,P=0.0002)及HepG2/EGFP细胞(0.9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11).与HepG2、HepG2/EGFP细胞相比,HepG2/EGFP-HBx细胞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升高;而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细胞后,磷酸化ERK1/2磷酸化水平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HBx可通过活化ERK1/2信号通路上调DNMT1的表达,这可能是HBx调控细胞基因甲基化及参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英杰;杨林;朱建芸;康艳红;胡朝霞;高志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广东省连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动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9-2013年连平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连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65例,年均发病率为43.4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4-6月(606例,占70.06%).上坪镇发病率高,为84.48/10万,不同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06,P<0.01).男性536例,女性329例,性别比为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8,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805例,占93.06%),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772例,占80.08%).结论 连平县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期在4-6月份,做好5岁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是当前防控任务的重中之重,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作者:何智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髓系抗原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初诊的ALL患者免疫表型,其中Ph+ ALL 28例,Ph-ALL 65例,并分析其髓系抗原表达和临床意义.结果 Ph+ ALL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髓系抗原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其CD13、CD33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髓系表达的抗原主要为CD13和CD33.Ph+ ALL患者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Ph+ ALL组首疗程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Ph-ALL组(P<0.05).结论 Ph+ ALL患者CD13、CD33、CD34表达增高,可能与其诱导化疗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低有关,提示未来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监测,同时为潜在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玲;王晓珍;赖文兴;龙冰;陈禹欣;林东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射血分数(LVEF)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小板吸附蛋白2(TSP-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LVEF正常(LVEF≥ 50%)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8例为CHF组,另选取30名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和CHF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统计其1年的生存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分析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与其1年生存率的关系及两者联合预测其1年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治疗前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CHF组治疗3d、7d和10d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降低(P<0.05).CHF组1年生存率为82.35%,且存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和TSP-2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与其1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r=-0.752,-0.76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联合预测其1年生存率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1.67%、97.06%、98.21%和91.67%,LVEF正常性CHF患者血清Lp(a)和TSP-2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较高.结论 血清Lp(a)和TSP-2水平联合预测LVEF正常性CHF患者预后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永华;谷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对小鼠肠炎模型肠道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构建葡萄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M-2在炎症肠道细胞的表达,采用TREM-2敲除小鼠构建小鼠肠炎模型,检测体重、临床评分以及结肠长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SPs)和肠系膜淋巴(MLNs)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肠炎小鼠肠道TREM-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TREM-2基因敲除肠炎小鼠体重以及结肠长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组,疾病临床评分(DAI)以及肠道病理评分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FN-y和IL-17a)表达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 TREM-2增强肠道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增强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调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TREM-2有望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一个有效靶点.
作者:陆诗淼;吴永坚;黄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孕11~13+6周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孕早期唐氏筛查孕妇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接受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 β-hCG)、胎盘生长因子(PLGF)检测.结果 唐氏综合征胎儿孕妇血清中PAPPA和PLGF的中位数倍数值分别比对照组低59.5%和35.1%,freeβ-hCG的中位数倍数值比对照组高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270作为高风险截断值,血清三联筛查(游离hCGβ +PAPP-A +PIGF)和二联筛查(游离hCGβ+PAPP-A)的检出率(DR)分别为85.7%和81.0%.血清三联筛查检出率高于二联筛查.结论 孕妇PLGF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包括PIGF的血清三联标志物筛查有利于提高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
作者:许遵鹏;韩瑾;李蓓;陈儒香;孙茜;李东至;廖灿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