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疫情分析

孔敏玲

关键词:登革热, MAC-ELISA, ELISA
摘要:目的 分析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对登革热的病例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番禺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6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6例,临床诊断20例.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全区病例以钟村街为主(占全区病例的28%).男性12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2.职业以家务待业为主.常规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高为9月.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对蚊虫及疫情的监测,控制登革热暴发.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EB病毒抗体水平相关性及其年龄分布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成年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抗EB病毒VCA/EBNA1IgA和IgG抗体的年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市309例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血清样本,分别采用比浊法和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抗EB病毒VCA/EBNA1IgA和IgG抗体水平.结果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抗EB病毒VCA-IgA、抗VCA-IgG及抗EBNA1-IgA、抗EBNA1-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4.6%、92.2%、3.2%、99.7%.抗VCA-IgA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3,P=0.004);抗EBNA1-IgG O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8,P=0.020).各抗体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抗EBNA1-IgA与血清总IgG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154,P=0.008);抗VCA-IgA与抗EBNA1-IgA、抗EBNA1-IgA与抗EBNA1-IgG、血清总IgA与抗VCA-IgA、总IgG与抗VCA-IgG、总IgA与总IgG、总IgM与总IgG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113、0.241、0.228、0.228、0.433和0.362,P<0.05).结论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99.7%存在EB病毒既往感染.随着年龄增长,抗VCA-IgA阳性率逐渐增高,而抗EBNA1-IgG OD值则逐渐下降.抗EB病毒抗体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鼻咽癌等疾病筛检时联合指标的选择.

    作者:席静;张薇;任泽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891例孕妇外周血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活动性感染组,随机抽取200名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弓形虫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4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 在3 891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感染353例,其中急性感染51例、既往感染197例、活动性感染105例,总感染率为9.07%(353/3 891);对应各感染组及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2.03%(4/197)、6.67%(7/105)和1.50%(3/200).急性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孕妇弓形虫阳性率高于市区妇女,农民阳性率高于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者,有动物密切接触史和喜食生食者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感染和活动性感染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建议孕妇加强弓形虫筛查工作,以便及早诊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水源、粪便等卫生管理.

    作者:赵聪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0-2012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因慢性病死亡71 466人,占全死因86.53%,慢性病死亡率为604.78/10万,3年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慢性病死亡率(664.00/10万)明显高于女性(544.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71,P<0.01).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3.40%.男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先天异常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慢性病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居民死亡率,须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作者:莫兆波;许坚锋;黄艳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与外源性MMPs对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外源性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在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MMPs组,每组16只,前者手术造成大鼠肾性高血压,后者应用外源性MMP-2、MMP-9干预,分别于术后1、3和5周采集标本,观察脑动脉瘤形成情况,并应用ELISA、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MMPs及其表达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在术后3周血压达稳定峰值,病理学观察见5只大鼠的脑底动脉环分叉部有明显动脉瘤形成,MMPs组脑底动脉环结构基本正常.高血压组血浆MMP-2、MMP-9浓度在术后逐渐增高,且在术后3、5周,与MM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见高血压组在术后3周脑动脉壁胞浆中MMP-2和MMP-9表达明显增加,持续至第5周,而MMPs组仅有弱阳性表达.RT-PCR检测显示高血压组在术后3周脑动脉壁MMP-2和MMP-9基因表达增加,持续至第5周,而MMPs组仅有较弱的基因表达.结论 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是MMPs被异常激活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机制较为复杂;单纯外源性MMPs在脑动脉瘤形成中可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作者:左右;李雪松;杜娟;刘斌;赵庆锁;张少伟;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甲型H1N1病毒感染早期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儿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点,为初步诊断儿童甲流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05例甲流患儿、135例普通流感患儿和60名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全血CRP水平.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甲流组、普通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WBC均值分别为(6.83±2.80)×109、(8.61±4.07)×109、(8.13±1.99)×109,PLT总数均值分别为(242.44±85.70)×109、(326.74±116.03)×109、(248.67士42.16)×109,MPV均值分别为(8.62±0.95)fl、(8.40±0.78)fl、(9.41±0.61)fl.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P>0.05),PLT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0,P<0.05),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P<0.05).甲流组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7、2.06,P值均>0.05),但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8.17、5.39,P值均<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儿童血常规WBC无显著变化,单核细胞比例和CRP水平增高,而PLT总数低于普通流感患儿,可为鉴别普通流感和甲流提供参考.

    作者:曹楠楠;欧阳芬;黄宪章;柯培锋;司徒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达标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雷达图分析法、多因素分析等相结合方法,分析、评估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在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等方面面临的达标风险.结果 2009-2011年湖北省达标风险村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病情是今后主要的达标风险因素.在疫情控制地区3 459个流行村中,高度达标风险村占1.01%,中度达标风险村占13.70%,低度达标风险村占26.97%.结论 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达标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但要确保全省在2013年底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必须以1 442个达标风险村为重点,制定并有效实施“一村一策”防治方案.

    作者:朱红;刘建兵;蔡顺祥;黄希宝;肖瑛;涂祖武;周晓蓉;陈艳艳;夏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3基因免疫学特性分析及组织定位

    目的 对重组表达的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3(Annexins B3)基因得到的蛋白进行免疫学初步研究及组织定位.方法 将构建在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的Annexins B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荧光显微镜下曝光观察结果.结果 诱导表达并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可被亚洲带绦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感染的病人血清识别.免疫组化显示,该基因的组织定位在亚洲带绦虫成虫的表膜.结论 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组织定位于表膜,说明该基因是维持成虫在宿主消化道厌氧环境中能量代谢平衡的关键分子和介导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潜在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作者:戴佳琳;蓝磊;黄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层析和荧光PCR联合检测方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 DNA定性检测技术的肺结核多重诊断模式.方法 以208例疑似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结核抗体,同时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其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显示,16份血清标本呈阳性,阳性率为7.7%;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14份痰液标本呈阳性,阳性率为6.7%.两种检测方法协同诊断率为100.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法相结合的实验室诊断模式有助于肺结核的快速诊断和传染风险性评估.

    作者:王佃鹏;董瑞玲;武学成;朱玉兰;张艳芳;李智民;惠长野;杨祥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发病至高压氧介入的不同时机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HBO超早期治疗组(发病~6 h)、HBO早期治疗组(发病6h~7d)、HBO晚期治疗组(发病8~14 d)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脑梗死常规药物+康复治疗,HB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HBO治疗,观察治疗后2个月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均较自身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NFD评分比较,HBO超早期治疗组(10.10±8.473) <HBO早期治疗组(14.66±7.650) <HBO晚期治疗组(18.92±6.471)<对照组(22.28±5.9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超早期治疗组、HBO早期治疗组、HBO晚期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4.80%、74.21%、6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超早期组、早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三种典型形态涎石唾液流场仿真模型研究

    目的 研究唾液流场对涎石形态的影响,为腮腺导管内涎石形成机制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正常腮腺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腮腺导管系统三维重建,分别构建圆形、卵圆形、流线型三种典型形态的涎石唾液流场仿真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不同形态涎石与唾液流场变化关系,并通过病例和文献回顾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静息状态与刺激状态下阻塞区域三种不同形态涎石的唾液流速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卵圆形涎石的低流速区域(流速<0.1 mm/s)大于其他两种涎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状态下圆形与卵圆形涎石涡流区域面积分别为0.092 mm2跟0.087 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线型涎石无涡流区域.结论 导管内涎石的形态会导致病变周围区域唾液流速的不同,而唾液流体力学特性的改变同样会影响矿物质的沉积而影响涎石终的形态.

    作者:阎梦蝶;蔡斌;朱双林;卢新华;林仪;许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9-2012年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做好乡镇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以来清远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清城区石角镇共有手足口病1 601例,聚集性疫情2起,发生在本镇的两间幼儿园.2012年出现重症5例,死亡1例.2009-2012年病例数分别为80、458、541和522例.2010年发病率为633.78/10万,较2009年上升了572.50%.5-6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91.88%.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76%.临床诊断病例1 589例(99.25%),实验室诊断12例(0.75%).结论 由于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存在漏洞,导致了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5-6月份,5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监测工作.

    作者:廖耀荣;何锦军;李楚仁;阳俐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黄芩苷联合顺铂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0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芩苷联合顺铂是否能诱导HepG2.0细胞凋亡及探讨其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别用黄芩苷、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干预HepG2.0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HepG2.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药物组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各药物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各药物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c-myc和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 黄芩苷、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均能诱导HepG2.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c-myc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林艳芬;刘荣静;林梅双;朱锦宏;吴晓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广州市荔湾区肝吸虫感染情况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人群肝吸虫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镜检法对本辖区人群粪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18份粪标本,阳性率为5.60%(57/1 018),感染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女性阳性率3.30%(16/486)远低于男性阳性率7.71%(4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9,P<0.05).原芳村区域人群感染肝吸虫明显高于原荔湾区域人群(x2=6.344,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吸虫感染主要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结论 荔湾区肝吸虫感染较高,食品卫生亟待加强,需政府及多部门联防联控.

    作者:黄嘉盈;谭志熹;蔡明伟;杨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综合治疗后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及被动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病例,其中综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孕激素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综合治疗组孕前及孕早期给予丈夫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孕早期给予孕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孕激素治疗组孕早期仅给予孕激素.追踪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给予综合治疗患者妊娠成功率达96.2%(50/52),单纯补充孕激素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40.0%(20/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2).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6.0%(8/50),对照组为25.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观察组分娩后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95.0%(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新生儿男女比例观察组为1.27∶1,对照组为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结论 给予孕激素、主动免疫治疗及被动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于URSA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董涛威;肖青;钟卓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的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共报告麻疹122例,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分别为0.07/10万、1.82/10万和5.34/10万.5-8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54.1%.发病率呈北部高发的态势,大石街、洛浦街、钟村街和南村镇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发病主体,占病例总数的59.02%.所有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110例,占病例总数的90.16%.结论 番禺区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降低麻疹发病率.

    作者:苏宁;邢启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4种评价方法对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可靠性的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常规免疫数据报告质量,为指导今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和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2010-2012年儿童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脑疫苗(JE)、A群流脑疫苗(MenA)和甲肝疫苗(HepA)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采用D值法、R值法、脱漏率以及与疫苗用量比较法对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广东省8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1.31%~99.71%之间,估算接种率在39.38%~106.18%之间.各年HepB、PV、DPT、MCV的D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D值评价均为不可信,JE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2011、2012年BCG和MenA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HepB、PV和JE的R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R值评价均为不可信,2011、2012年BCG和MenA的R值评价为可疑.各年流动儿童HepB和MenA的脱漏率,以及2010年本地儿童MenA的脱漏率均超过10%.DPT和JE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较为接近,而HepA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有较大差别.结论 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存在漏报和虚报情况,报告接种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接种情况,数据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谢莘;刘宇;吴承刚;林永杰;邱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细胞周期蛋白USP37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USP37作为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确定USP37在非小细胞肺癌新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17例非小细胞肺癌蜡块标本USP37的表达并评分.用ROC的方法确定USP37表达的cut-off point;检测USP37表达的情况与病人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SP3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比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明显高表达.USP37的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和Ki67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表明USP37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USP3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且过表达USP37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陈树鹏;吴少云;李耀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联合应用抗原递呈分子HSP70C基因的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nS0.7、 GcS0.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含有抗原加工递呈分子基因HSP70C的HTNV嵌合基因GnS0.7、GcS0.7重组腺病毒.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HSP70C基因,分别克隆入本室已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pShuttle-pCAG-GnS0.7及pShuttle-pCAG-GcS0.7中,进而构建新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pShuttle-pCAG-GnS0.7-HSP70C及pShuttle-pCAG-GcS0.7-HSP70C.进一步通过双酶切将转移载体中的目的嵌合基因再分别克隆入腺病毒载体,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rAd-pCAG-GnS0.7-HSP70C、rAd-pCAG-GcS0.7-HSP70C,使用Pac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后获得重组腺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经过酶切、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及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正确.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到各重组腺病毒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制备了含抗原递呈分子HSP70C基因的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nS0.7、GcS0.7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构建的汉滩病毒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亮;程林峰;于澜;刘梓谕;李璞媛;徐志凯;张芳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和hs-CRP,并与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hs-CRP在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350.98±82.52)U/L、(177.36±130.29)U/L、(40.74±9.91)U/L、(281.14±68.05)U/L和(23.74±22.65)mg/L,异常率分别为52.0%、14.0%、56.0%、24.0%和76.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和hs-CRP能尽早发现其心肌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曾兰兰;顾晓琼;刘非;陈小娟;黄玉开;梁肖云;龙海锋;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德尔菲法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Delphi专家访谈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终确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36份,有效回收33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1.67%.第2轮共发放问卷33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87.88%.专家对一级指标的判断依据基本在0.7以上,熟悉程度全部在0.7以上,权威程度较高.经过两轮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的显著水平均小于0.05,提示专家对指标意见协调程度尚可.终建立39个三级指标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的基本指标,评分靠前的指标需要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和调整.

    作者:王金龙;黄静;巫小佳;凌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