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619
  • 国内刊号:44-1503/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热带医学杂志   2014年08期文献
  • 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891例孕妇外周血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活动性感染组,随机抽取200名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弓形虫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4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 在3 891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感染353例,其中急性感染51例、既往感染197例、活动性感染105例,总感染率为9.07%(353/3 891);对应各感染组及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2.03%(4/197)、6.67%(7/105)和1.50%(3/200).急性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孕妇弓形虫阳性率高于市区妇女,农民阳性率高于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者,有动物密切接触史和喜食生食者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感染和活动性感染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建议孕妇加强弓形虫筛查工作,以便及早诊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水源、粪便等卫生管理.

    作者:赵聪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综合治疗后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及被动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病例,其中综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孕激素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综合治疗组孕前及孕早期给予丈夫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孕早期给予孕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孕激素治疗组孕早期仅给予孕激素.追踪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给予综合治疗患者妊娠成功率达96.2%(50/52),单纯补充孕激素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40.0%(20/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2).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6.0%(8/50),对照组为25.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观察组分娩后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95.0%(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新生儿男女比例观察组为1.27∶1,对照组为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结论 给予孕激素、主动免疫治疗及被动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于URSA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董涛威;肖青;钟卓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8-2012年某三甲医院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辽西地区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 974例标本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采用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专用血培养瓶,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974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7株,阳性率为17.1%.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头孢他定较敏感.结论 ICU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差异大.对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早期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牛继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娠妇女尿碘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妊娠早期妇女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为指导孕期妇女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产前检查的1 851例妊娠早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尿液和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标本中碘含量,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结果 1 851例妊娠早期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9μg/L,其中60.72%的孕妇处于碘缺乏状态,28.09%的孕妇处于碘适量,2.32%的孕妇碘过量.本组孕妇甲状腺异常总患病率为29.39%,其中低甲状腺素血症、甲减、亚临床甲减、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TPOAb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24.37%、0.70%、0.81%、0.92%、2.59%、11.02%.尿碘水平异常与碘足量水平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总患病率分别为30.73%和2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5,P=0.043),而二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个体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碘水平异常与尿碘足量水平孕妇的TPOAb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1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早期妇女60%以上存在碘摄入不足,尿碘水平异常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总患病率明显高于碘足量水平孕妇.

    作者:林清兰;徐灼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凯纷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全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凯纷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全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采用静脉自控镇痛,A组:凯纷复合舒芬太尼100 mg+ 0.04μg/(kg·h);B组:凯纷复合喷他佐辛100 mg+ 0.04 mg/(kg·h);所用药物为等浓度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和记录术后第1、2、4、8、16及24小时的静息疼痛及动态疼痛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0)及实际有效次数(D1)、改良Bromage分级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静态疼痛镇痛效果,两组患者24h内各时点的动态疼痛评分,在第8、16及24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2~4 h,4~8 h,8~16 h时间段的PCA泵的按压次数及实际有效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amesay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凯纷复合舒芬太尼、凯纷复合喷他佐辛均可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凯纷复合舒芬太尼在同等浓度下在动态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胡洪涛;刘丹姝;戴载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部队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部队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 选择部队老年住院患者203例,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20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总发生率较低为29.56%(60/203),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9.90%(81/203),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营养支持率为38.92%,营养状况良好组的营养支持率为19.36%.结论 MNA-SF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队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合理.

    作者:张艳;陈怡;黄蕾;时皎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发病至高压氧介入的不同时机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HBO超早期治疗组(发病~6 h)、HBO早期治疗组(发病6h~7d)、HBO晚期治疗组(发病8~14 d)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脑梗死常规药物+康复治疗,HB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HBO治疗,观察治疗后2个月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均较自身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NFD评分比较,HBO超早期治疗组(10.10±8.473) <HBO早期治疗组(14.66±7.650) <HBO晚期治疗组(18.92±6.471)<对照组(22.28±5.9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超早期治疗组、HBO早期治疗组、HBO晚期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4.80%、74.21%、6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超早期组、早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达标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雷达图分析法、多因素分析等相结合方法,分析、评估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在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等方面面临的达标风险.结果 2009-2011年湖北省达标风险村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病情是今后主要的达标风险因素.在疫情控制地区3 459个流行村中,高度达标风险村占1.01%,中度达标风险村占13.70%,低度达标风险村占26.97%.结论 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达标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但要确保全省在2013年底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必须以1 442个达标风险村为重点,制定并有效实施“一村一策”防治方案.

    作者:朱红;刘建兵;蔡顺祥;黄希宝;肖瑛;涂祖武;周晓蓉;陈艳艳;夏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对登革热的病例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番禺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6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6例,临床诊断20例.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全区病例以钟村街为主(占全区病例的28%).男性12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2.职业以家务待业为主.常规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高为9月.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对蚊虫及疫情的监测,控制登革热暴发.

    作者:孔敏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9-2013年重庆市开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开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开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县2009-2013年共发生手足口病3 753例,年均发病率为61.05/10万,主要集中在4-7月,男女性别比为1.60∶1.5岁以下病例占总报告数的94.33%.实验室诊断病例265例,其中EV71型95例、CoxA16型63例,其他肠道病毒107例.结论 开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及防治工作.

    作者:谭毅;王丹;邱博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的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共报告麻疹122例,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分别为0.07/10万、1.82/10万和5.34/10万.5-8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54.1%.发病率呈北部高发的态势,大石街、洛浦街、钟村街和南村镇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发病主体,占病例总数的59.02%.所有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110例,占病例总数的90.16%.结论 番禺区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降低麻疹发病率.

    作者:苏宁;邢启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9-2012年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做好乡镇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以来清远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清城区石角镇共有手足口病1 601例,聚集性疫情2起,发生在本镇的两间幼儿园.2012年出现重症5例,死亡1例.2009-2012年病例数分别为80、458、541和522例.2010年发病率为633.78/10万,较2009年上升了572.50%.5-6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91.88%.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76%.临床诊断病例1 589例(99.25%),实验室诊断12例(0.75%).结论 由于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存在漏洞,导致了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5-6月份,5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监测工作.

    作者:廖耀荣;何锦军;李楚仁;阳俐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0-2012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因慢性病死亡71 466人,占全死因86.53%,慢性病死亡率为604.78/10万,3年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慢性病死亡率(664.00/10万)明显高于女性(544.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71,P<0.01).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3.40%.男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先天异常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慢性病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居民死亡率,须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作者:莫兆波;许坚锋;黄艳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衡水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对衡水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采用ELISA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筛查.抗-TP阳性检测结果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年份、职业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毒阳性感染者有370人份,女性的梅毒阳性率(0.42%)明显高于男性(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9,P<0.05).梅毒感染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高达到0.45%,不同年份间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3,P<0.05).自由职业、工人、农民是梅毒感染的主要群体.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31~40岁.结论 梅毒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扩大低危献血人群,把梅毒的金标试剂列为血站采血前初筛常规检测项目,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

    作者:房金娟;高文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1-2012年深圳市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的病原学类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2年深圳市各医院送检的2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粪便样本,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N).结果 2011-2012年深圳市共发现22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HFMD重症患者数量为2011年的32.53%.22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型占80.45%,CA16型占5.00%,其他肠道病毒则占13.19%.2011年5、6月为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的高发月份,而2012年5月和7月为高发月份.1岁组重症病例多有82人,占重症病例总数的37.27%.重症病例人群男性多于女性(1.62∶1).结论 EV71是引起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原因,其他肠道病毒比CA16更容易引起手足口病重症.

    作者:姚相杰;何雅青;蔡春林;罗敏;杨洪;冼慧霞;张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20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 20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焦虑发生率为70.4%、抑郁发生率为69.4%、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为58.3%.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05),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低于常模(P<0.05),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晚期血吸虫病分型、文化程度是影响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住院次数、晚期血吸虫病手术史是影响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程度高、有晚期血吸虫病手术史为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生活质量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潘洁;周瑞红;刘科丰;肖水源;邵志伟;来如意;余慧琼;罗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广州市荔湾区肝吸虫感染情况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人群肝吸虫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镜检法对本辖区人群粪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18份粪标本,阳性率为5.60%(57/1 018),感染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女性阳性率3.30%(16/486)远低于男性阳性率7.71%(4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9,P<0.05).原芳村区域人群感染肝吸虫明显高于原荔湾区域人群(x2=6.344,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吸虫感染主要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结论 荔湾区肝吸虫感染较高,食品卫生亟待加强,需政府及多部门联防联控.

    作者:黄嘉盈;谭志熹;蔡明伟;杨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5-2012年新疆疏附县黑热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新疆疏附县黑热病监测结果,为制定黑热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12年疏附县黑热病网络报告发病资料和主动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疏附县共报告黑热病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发病地区集中在东部3乡,高发月份为2-7月.发病人群集中在<15岁儿童,职业以学生和农民为主.8年共普查33 375名学生和农民,确诊并治疗黑热病病例32例.结论 疏附县黑热病疾病负担较重,建议持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吴德平;王玉忠;魏艳;阿布都艾尼;薛振香;卡伊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4种评价方法对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可靠性的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常规免疫数据报告质量,为指导今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和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2010-2012年儿童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脑疫苗(JE)、A群流脑疫苗(MenA)和甲肝疫苗(HepA)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采用D值法、R值法、脱漏率以及与疫苗用量比较法对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广东省8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1.31%~99.71%之间,估算接种率在39.38%~106.18%之间.各年HepB、PV、DPT、MCV的D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D值评价均为不可信,JE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2011、2012年BCG和MenA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HepB、PV和JE的R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R值评价均为不可信,2011、2012年BCG和MenA的R值评价为可疑.各年流动儿童HepB和MenA的脱漏率,以及2010年本地儿童MenA的脱漏率均超过10%.DPT和JE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较为接近,而HepA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有较大差别.结论 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存在漏报和虚报情况,报告接种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接种情况,数据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谢莘;刘宇;吴承刚;林永杰;邱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细胞周期蛋白USP37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USP37作为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确定USP37在非小细胞肺癌新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17例非小细胞肺癌蜡块标本USP37的表达并评分.用ROC的方法确定USP37表达的cut-off point;检测USP37表达的情况与病人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SP3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比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明显高表达.USP37的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和Ki67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表明USP37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USP3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且过表达USP37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陈树鹏;吴少云;李耀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ROC曲线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利用ROC曲线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试验对侵袭性曲霉菌病(IA)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并提供合理的阳性界值.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回顾性地将576例患者分为IA非感染组和IA感染组,其中IA感染组又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确诊+临床诊断、确诊+临床诊断+拟诊5组,分别作ROC曲线,分析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ROC曲线下面积,确定阳性界值.结果 576例患者中IA非感染组336例,IA感染组240例,包括确诊4例、临床诊断30例、拟诊206例.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确诊+临床诊断组、确诊+临床诊断+拟诊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0.797、0.757、0.817、0.765,阳性界值分别为0.9、0.5、0.6、0.5、0.6,NPV分别为100.0%、98.6%、79.3%、98.6%、77.5%,PPV分别为9.3%、18.0%、60.1%、20.1%、64.2%.结论 血清GM抗原检测试验对IA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合理运用不同的GM阳性界值有助于临床IA分型诊断.

    作者:张凤川;黎结霞;王露霞;石凌波;成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吡格列酮对KKAy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抵抗状态KKAy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6只8周龄的雄性KKAy小鼠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和Pio干预组,每组8只,另以8只同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为模型对照组,3组小鼠均饲喂AIN93G饲料,Pio组在饲料中添加Pio,干预12周,测定Pio对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ELISA实验测定Pio对小鼠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通过Real time PCR实验测定Pio对小鼠附睾脂肪组织的脂联素和瘦素mRNA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定Pio对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及蛋白激酶B(PKB/AKT)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Pio干预可降低KKAy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耐量和葡萄糖耐量,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同时增加附睾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水平.Pio干预可使KKAy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PPARγ蛋白、IRS1和AKT磷酸化水平均升高.结论 Pio可改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增加小鼠胰岛素敏感性,这些作用可能与Pio增加肝脏及附睾脂肪组织的PPARγ蛋白表达,从而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有关.

    作者:吴锦银;陈思凡;李文学;陈建玲;朱伟;冯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层析和荧光PCR联合检测方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 DNA定性检测技术的肺结核多重诊断模式.方法 以208例疑似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结核抗体,同时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其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显示,16份血清标本呈阳性,阳性率为7.7%;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14份痰液标本呈阳性,阳性率为6.7%.两种检测方法协同诊断率为100.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法相结合的实验室诊断模式有助于肺结核的快速诊断和传染风险性评估.

    作者:王佃鹏;董瑞玲;武学成;朱玉兰;张艳芳;李智民;惠长野;杨祥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联合应用抗原递呈分子HSP70C基因的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nS0.7、 GcS0.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含有抗原加工递呈分子基因HSP70C的HTNV嵌合基因GnS0.7、GcS0.7重组腺病毒.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HSP70C基因,分别克隆入本室已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pShuttle-pCAG-GnS0.7及pShuttle-pCAG-GcS0.7中,进而构建新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pShuttle-pCAG-GnS0.7-HSP70C及pShuttle-pCAG-GcS0.7-HSP70C.进一步通过双酶切将转移载体中的目的嵌合基因再分别克隆入腺病毒载体,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rAd-pCAG-GnS0.7-HSP70C、rAd-pCAG-GcS0.7-HSP70C,使用Pac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后获得重组腺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经过酶切、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及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正确.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到各重组腺病毒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制备了含抗原递呈分子HSP70C基因的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nS0.7、GcS0.7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构建的汉滩病毒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亮;程林峰;于澜;刘梓谕;李璞媛;徐志凯;张芳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和hs-CRP,并与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hs-CRP在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350.98±82.52)U/L、(177.36±130.29)U/L、(40.74±9.91)U/L、(281.14±68.05)U/L和(23.74±22.65)mg/L,异常率分别为52.0%、14.0%、56.0%、24.0%和76.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和hs-CRP能尽早发现其心肌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曾兰兰;顾晓琼;刘非;陈小娟;黄玉开;梁肖云;龙海锋;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痰液标本分离出236株,比例高,占81.6%;病区中,以呼吸内科检出高,标本分布以痰及肺泡灌洗液为主,占35.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稳定外,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都明显升高(P<0.01),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和左氧氟沙星对其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蔡兰兰;谭萍;祝玲玲;黄晶;郭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电化学发光法与ELISA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结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中的应用.方法 用E411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原装试剂,对180例患者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 HBsAb浓度达到100 IU/L以上时ELISA法阳性结果与ECLIA法定量结果基本相符,阳性率达95.8%以上.HBsAb浓度为10.1~100.0 IU/L时ELISA的阳性率为21.2%.结论 低度感染时ELISA法检测HBsAb的灵敏度较低,特异性高.中、高度感染时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相近.

    作者:王方;景尉;石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附睾蛋白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 建立人附睾蛋白4(HE4)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HE4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和初步应用,为HE4的功能研究和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pcDNA3.0-HE4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采用PEG融合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法、有限稀释法及金标斑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及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结果 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HE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C5和1C8,均为IgMK类.2株单抗能够与表达HE4蛋白的卵巢癌细胞发生反应,而不与Sp2/0细胞、CHO细胞等发生交叉反应.杂交瘤细胞株1C5培养上清效价为1∶160,腹水效价为1∶1 280,而杂交瘤细胞株1C8培养上清效价为1∶128,腹水效价为1∶1 024.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两株抗HE4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HE4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娟;唐林国;叶倩;张文茜;徐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CV慢性感染和自发清除感染者的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表型差异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和自发清除后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表型分析.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CV慢性感染者、HCV自发清除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外周血Treg细胞的频率及其分化状态,统计学分析HCV慢性感染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自发清除组间的差异.结果 HCV慢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自发清除组相比,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频率比CD4+ CD25+ Treg细胞频率差异更明显.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更多呈现为中心记忆型,HCV慢性感染组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和自发清除组(P=0.044,t=-2.163;P=0.002,t=-3.517).效应Treg细胞表型则呈现HCV慢性感染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t=7.538; P<0.001,t=9.696).其他表型在三组间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CD4+ CD25+Foxp3+ Treg细胞抑制免疫反应的强弱与HCV的自然转归相关,这种关联有可能与Foxp3+ Treg细胞由中心记忆型向效应型转化程度有关.

    作者:熊华平;陈秋宇;王敏;廖峭;黄杰庭;黄珂;许茹;戎霞;付涌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LAMP技术检测弓形虫感染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弓形虫感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 根据弓形虫RH株SAGI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扩增体系与参数.通过与常规PCR方法的比较,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利用建立的LAMP初步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4d后白兔与大鼠的肌肉组织.结果 LAMP法检测弓形虫基因组DNA的灵敏度是传统PCR方法的100倍.LAMP法检测与其他常见寄生原虫、寄生虫无非特异性阳性结果.LAMP法检测人工接种动物的肌肉组织,阳性率达到100%,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MP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赖植发;黄慧萍;顾金保;司徒潮满;陈润莉;钟剑明;陈晓光;曾胜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中IL-17、TGF-β1、IL-10水平与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关系

    目的 检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中IL-17、TGF-β1、IL-10的水平,探讨其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与肺功能、生活质量(CAT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4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诱导痰中IL-17、TGF-β1、IL-10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查、CA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和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诱导痰IL-17和TGF-β1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OR=-0.557和-0.323,P=0.000和0.042),而与CAT评分呈正相关(OR=0.837和0.51,P=0.000和0.001).其中IL-17与FEV1/FVC呈负相关(OR=-0.566,P=0.000),而TGF-β1与FEV1/FVC无相关性(OR=-0.25,P=0.12);诱导痰IL-10水平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OR=0.755和0.633,P=0.00),而与CAT呈负相关(OR=-0.456,P=0.003).结论 IL-17、TGF-β1、IL-10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气道炎症因子IL-17、TGF-β1可能与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而IL-10水平的升高则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蔡婷婷;许浦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3基因免疫学特性分析及组织定位

    目的 对重组表达的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3(Annexins B3)基因得到的蛋白进行免疫学初步研究及组织定位.方法 将构建在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的Annexins B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荧光显微镜下曝光观察结果.结果 诱导表达并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可被亚洲带绦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感染的病人血清识别.免疫组化显示,该基因的组织定位在亚洲带绦虫成虫的表膜.结论 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组织定位于表膜,说明该基因是维持成虫在宿主消化道厌氧环境中能量代谢平衡的关键分子和介导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潜在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作者:戴佳琳;蓝磊;黄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与外源性MMPs对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外源性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在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MMPs组,每组16只,前者手术造成大鼠肾性高血压,后者应用外源性MMP-2、MMP-9干预,分别于术后1、3和5周采集标本,观察脑动脉瘤形成情况,并应用ELISA、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MMPs及其表达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在术后3周血压达稳定峰值,病理学观察见5只大鼠的脑底动脉环分叉部有明显动脉瘤形成,MMPs组脑底动脉环结构基本正常.高血压组血浆MMP-2、MMP-9浓度在术后逐渐增高,且在术后3、5周,与MM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见高血压组在术后3周脑动脉壁胞浆中MMP-2和MMP-9表达明显增加,持续至第5周,而MMPs组仅有弱阳性表达.RT-PCR检测显示高血压组在术后3周脑动脉壁MMP-2和MMP-9基因表达增加,持续至第5周,而MMPs组仅有较弱的基因表达.结论 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是MMPs被异常激活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机制较为复杂;单纯外源性MMPs在脑动脉瘤形成中可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作者:左右;李雪松;杜娟;刘斌;赵庆锁;张少伟;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甲型H1N1病毒感染早期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儿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点,为初步诊断儿童甲流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05例甲流患儿、135例普通流感患儿和60名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全血CRP水平.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甲流组、普通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WBC均值分别为(6.83±2.80)×109、(8.61±4.07)×109、(8.13±1.99)×109,PLT总数均值分别为(242.44±85.70)×109、(326.74±116.03)×109、(248.67士42.16)×109,MPV均值分别为(8.62±0.95)fl、(8.40±0.78)fl、(9.41±0.61)fl.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P>0.05),PLT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0,P<0.05),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P<0.05).甲流组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7、2.06,P值均>0.05),但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8.17、5.39,P值均<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儿童血常规WBC无显著变化,单核细胞比例和CRP水平增高,而PLT总数低于普通流感患儿,可为鉴别普通流感和甲流提供参考.

    作者:曹楠楠;欧阳芬;黄宪章;柯培锋;司徒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三种典型形态涎石唾液流场仿真模型研究

    目的 研究唾液流场对涎石形态的影响,为腮腺导管内涎石形成机制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正常腮腺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腮腺导管系统三维重建,分别构建圆形、卵圆形、流线型三种典型形态的涎石唾液流场仿真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不同形态涎石与唾液流场变化关系,并通过病例和文献回顾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静息状态与刺激状态下阻塞区域三种不同形态涎石的唾液流速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卵圆形涎石的低流速区域(流速<0.1 mm/s)大于其他两种涎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状态下圆形与卵圆形涎石涡流区域面积分别为0.092 mm2跟0.087 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线型涎石无涡流区域.结论 导管内涎石的形态会导致病变周围区域唾液流速的不同,而唾液流体力学特性的改变同样会影响矿物质的沉积而影响涎石终的形态.

    作者:阎梦蝶;蔡斌;朱双林;卢新华;林仪;许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L-NAME调控EMT抑制卵巢癌细胞迁移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泛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利用L-NAME抑制卵巢癌SKOV3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功能,以L-NAME处理组为实验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为对照组,采用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L-NAME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间充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观察L-NAME对卵巢癌SKOV3细胞EMT标志物的调控作用.结果 CCK8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NAME抑制SKOV3细胞增殖功能(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L-NAME抑制SKOV3细胞迁移功能(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NAME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P<0.05).结论 L-NAME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功能,调节EMT标志物变化.

    作者:孙永亮;张千兵;钟灼;朱伶群;邹志伟;刘正军;刘求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定位及其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 克隆和表达有酶活性的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CsTPx),并进行组织定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华支睾吸虫基因组文库中识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基因,并对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相关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进行预测.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蛋白纯化,免疫印迹鉴定、组织定位及其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华支睾吸虫TPx基因全长2 175 bp,有一大一小的两个内含子,其编码区序列长度为636 bp,编码212个氨基酸;该蛋白第1~17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序列,第51~74位氨基酸为跨膜区,属于经典的2-Cys过氧化物还原酶.重组蛋白可被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血清识别,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成虫的皮层、肠支、卵黄腺、虫卵和囊蚴的体壁中.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sTPx还原H2O2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抗体对酶活性有影响,在合适的抗体水平可以促进酶活性.结论 CsTPx可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功能性表达,其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

    作者:李婷;杨梅;陈金桃;宋天章;余新炳;陈红武;胡旭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EB病毒抗体水平相关性及其年龄分布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成年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抗EB病毒VCA/EBNA1IgA和IgG抗体的年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市309例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血清样本,分别采用比浊法和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抗EB病毒VCA/EBNA1IgA和IgG抗体水平.结果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抗EB病毒VCA-IgA、抗VCA-IgG及抗EBNA1-IgA、抗EBNA1-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4.6%、92.2%、3.2%、99.7%.抗VCA-IgA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3,P=0.004);抗EBNA1-IgG O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8,P=0.020).各抗体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抗EBNA1-IgA与血清总IgG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154,P=0.008);抗VCA-IgA与抗EBNA1-IgA、抗EBNA1-IgA与抗EBNA1-IgG、血清总IgA与抗VCA-IgA、总IgG与抗VCA-IgG、总IgA与总IgG、总IgM与总IgG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113、0.241、0.228、0.228、0.433和0.362,P<0.05).结论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99.7%存在EB病毒既往感染.随着年龄增长,抗VCA-IgA阳性率逐渐增高,而抗EBNA1-IgG OD值则逐渐下降.抗EB病毒抗体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鼻咽癌等疾病筛检时联合指标的选择.

    作者:席静;张薇;任泽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依那普利对小鼠心肌梗死后Th1/Th2、 Treg/Th17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新方法诱导小鼠心肌梗死4周后Th1/Th2、Treg/Th17的平衡影响.方法 37只雄性C57BL/6小鼠用新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n=32),假手术组(n=5)不进行后的冠状动脉结扎.术后将模型组存活小鼠(n=25)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干预组(n=12)和心肌梗死组(n=13),依那普利干预组每日给予依那普利7.5 mg/kg灌胃,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 d后检查各组小鼠心脏彩超,称量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心脏采血并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Treg和Th17细胞比率.结果 依那普利干预组小鼠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小于心肌梗死组,且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心肌梗死组,且小于假手术组(P<0.05).依那普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Th2、Treg细胞比率高于心肌梗死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小鼠心肌梗死4周后外周血有Th1/Th2、Treg/Th17的失衡,依那普利可以调节Th1/Th2、Treg/Th17平衡,这可能与其抑制心梗后小鼠心室重构有关.

    作者:付珊珊;陈琳琳;傅强;李志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黄芩苷联合顺铂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0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芩苷联合顺铂是否能诱导HepG2.0细胞凋亡及探讨其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别用黄芩苷、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干预HepG2.0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HepG2.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药物组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各药物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各药物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c-myc和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 黄芩苷、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均能诱导HepG2.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c-myc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林艳芬;刘荣静;林梅双;朱锦宏;吴晓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德尔菲法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Delphi专家访谈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终确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36份,有效回收33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1.67%.第2轮共发放问卷33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87.88%.专家对一级指标的判断依据基本在0.7以上,熟悉程度全部在0.7以上,权威程度较高.经过两轮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的显著水平均小于0.05,提示专家对指标意见协调程度尚可.终建立39个三级指标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的基本指标,评分靠前的指标需要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和调整.

    作者:王金龙;黄静;巫小佳;凌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NF-α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个重要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因子,通过与其受体TNFR1和TNFR2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调节免疫,促进凋亡和诱导坏死等效应.寄生虫感染中,促炎因子TNF-α参与了宿主对寄生虫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作用:一方面发挥抗虫杀虫效应,另一方面介导宿主的病理进程.本文就TNF-α在利什曼原虫、锥虫、弓形虫、疟原虫、血吸虫等寄生性原虫和蠕虫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帆;龙尔平;姬鹏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