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羽;刘加军
目的 探讨血清miR-195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首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以及同期1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组,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95在乳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195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血清中miR-195上调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miR-195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83.9%,区别乳腺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70%.结论 血清miR-195可作为乳腺癌一项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并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提示作用.
作者:朱岩;王恩礼;李晖;钟春嫦;刘佳南;段桂开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2007-2011年韶关市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sM抗体捕获ELISA法对韶关市2007-2011年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n=345)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5年来韶关市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29.56%(102/345),风疹总阳性率17.39%(60/345).2007-2011年度麻疹阳性率分别为39.81%、52.44%、27.45%、6.2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6,P<0.01);风疹阳性率分别为0.97%、9.76%、29.41%、0.25%、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8,P<0.05).麻疹、风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8月龄到30岁,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风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结论 2007-2011年麻疹阳性率逐年降低,说明防控措施有力,而风疹阳性率有升高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徐亮;唐建红;邱灿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6614例高危孕产妇中219例发生院内感染的孕产妇的临床特征.结果 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3.31%)较同期普通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1.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孕产妇中,3年间非本地户籍人口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48%、3.96%、4.79%)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49%、2.16%、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间手术分娩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27%、3.72%和4.13%)均高于阴道分娩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9%、2.02%、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中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30.13%;其次为生殖道感染,占26.02%.结论 高危孕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妊娠孕产妇,且以上呼吸道感染及生殖道感染常见,非本地户籍人口及手术分娩可能是高危孕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
作者:黄蓓;李映桃;陈敦金;程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延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注射间隔期的治疗方案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r-AFS Ⅲ、Ⅳ期)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重度EM患者3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15)每隔6周皮下注射1次长效GnRHa制剂(曲普瑞林3.75 mg),共4次;对照组(n=17)每隔4周皮下注射1次长效GnRHa制剂,共6次;疗程均为24周.比较GnRHa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间性激素水平变化、绝经期症状出现情况及腰椎骨密度(DXA法,L2-L4)变化,评价两种GnRHa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患者至术后2年.结果 GnRHa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患者绝经期症状出现率(58.8%)显著高于观察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6,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EM复发率为6.7%(1例),对照组为11.8%(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4,P>o.05).对照组患者术后2年腰椎骨密度为(1.016±0.103)g/cm2,仍低于GnRHa治疗前的(1.058±0.120)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长GnRHa注射间隔期的治疗方案可适度缓解GnRHa对垂体和卵巢的过度抑制,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改善近期及远期治疗的安全性,且费用减少.
作者:苏念军;刘风华;唐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2007年临床分离到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aac(6')-Ib-cr和qepA,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8%(23/212)和19.3%(41/212).qnrB、qnrS和aac (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0.9% (2/212)、0.5%(1/212)和0.9%(2/212),qnrA、qnrC、qnrD、qepA未检出.4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仅1株对左氧氟沙星表现为耐药,其余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2005-2007年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已携带有PMQR基因,且敏感菌株中也有该类基因存在.
作者:蒋岗;徐霖;关琳琳;汪杨;罗燕芬;庹九玲;钟慧玲;曹开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乙型肝炎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医源性、母婴、性接触、父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本文就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研究现状及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冯玉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毒学及血清生化学特点.方法 以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8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血清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患者年龄偏大(t=9.359,P<0.01),病程偏长(t=6.784,P<0.01),男性患者所占比率高;血清HBV-DNA呈低水平复制状态(t=-13.085,P<0.01),ALT及AST水平低(t=6.053、6.656,P均<0.01),而TBIL水平高(t=3.129,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较隐匿,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严海明;申淑怡;叶一农;梁敏锋;李宗良;白红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障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294例,根据肺功能通气性质分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组(n=135)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组(n=159),采用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从评价肺功能的依据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的情况看,除肺总量(TLC)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评判标准混合性通气障碍组肺通气功能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为低,而肺气肿程度则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严重;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仅为5.2%,可疑率为14.8%,均显著低于混合性通气障碍组的13.8%和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患病时间比较长、病变程度比较严重有关;临床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随诊.
作者:陈静波;钟晓春;赖彩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发生的早期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山市2009-2011年重症与轻症个案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与筛检,考虑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的均衡,轻症与重症采用1∶1配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原学的检测采用PCR方法进行确认.结果 单因素筛选分析显示:高热(OR=2.258,95%CI:1.260~4.049)、溃疡(OR=3.918,95%CI:1.892~8.113)、咳嗽(OR=5.516,95%CI:1.530~19.882)、呕吐(OR=5.185,95%CI:1.087~24.742)、颤抖(OR =8.972,95%CI:2.998~26.848)、呼吸过快(OR =9.702,95%CI:3.391 ~27.758)、心率过快(OR =4.029,95% CI:1.866~8.701)、外周血L%升高(OR=3.452,95%CI:1.577~7.559)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儿童患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59(95%CI:1.325~6.170)、4.332 (95%CI:1.752~10.712)、9.888(95%CI:2.801 ~34.900)、3.842(95%CI:1.535~9.619).结论 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鉴别高危患儿的能力.
作者:舒波;夏生林;彭青青;陈雪琴;罗乐;黄恩妙;付四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携带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毒整合位点1基因(Bmi1基因)的慢病毒pSin-Bmi1,并在人胚胎干细胞H1中过表达Bmi1基因和BMI1蛋白.方法 根据GeneBank提供的Bmi1基因序列,以H1来源的cDNA为模板扩增其cDNA序列,回收片段,Bmi1基因和pSin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连接后的质粒转化.经菌落PCR、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pSin-Bmi1阳性克隆.将阳性表达的pSin-Bmi1和包装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制备病毒液.将包装好的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H1细胞系并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BMI1的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 验证H1细胞中外源性BMI1蛋白表达.结果 经菌落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Bmi1序列正确.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感染重组Bmi1的慢病毒的细胞中有外源性BMI1蛋白的高表达,而未感染重组Bmi1的慢病毒的对照组未检测到BMI1表达.结论 成功制备了携带Bmi1基因的慢病毒,并得到了稳定高表达外源Bmi1的细胞株.
作者:赵羽;刘加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肺炎链球菌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广州市某综合医院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库,调取2011-2012年所有住院病例痰液标本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该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库,调取2011-2012年所有住院病人的基本资料,出院诊断包含“糖尿病(E10-E14)”的为糖尿病患者.将上述2个数据库的数据按住院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进行匹配、整合,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痰液标本肺炎链球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细菌1 440株,真菌480株.仅在7名非糖尿病患者中分离出7株肺炎链球菌,其中6株对红霉素耐药,2株对青霉素耐药,全部对左旋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敏感.结论 肺炎链球菌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痰液标本中的培养阳性率低.
作者:蔡衍珊;倪莉红;全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L-27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IL-27与DCM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DCM患者共28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Ⅳ级组;同时体检无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以心脏超声检测研究对象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和IL-27表达.结果 从对照组、NYHAⅡ级组、NYHA Ⅲ级组至NYHAⅣ级组,LVEDd、BNP浓度呈依次递增(P<0.05),LVEF和IL-27依次递减(P<0.05).外周血浆IL-27浓度与BNP浓度、LVEDd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27在DCM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与DCM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冬义;靳文;杜作义;刘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探讨漏报原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某市具有网络直报权限的44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2012年传染病上报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漏报率、报告及时率等,传染病例来自各医疗机构门诊部、住院部和检验科登记薄上的传染病个案.结果 2012年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1.42%(26/1 830);市区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低,为0.54% (4/743);省级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2.15% (19/885).漏报病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麻疹.报告及时率为99.33%(1 792/1 804).结论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自查、监督及奖惩制度,是防止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作者:谈民;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汁HBV-DNA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乳汁HBV-DNA阳性产妇117例(双胞2例),119例幼儿出生时均接受HBV主动+被动免疫,自由选择喂养方式,其中母乳喂养34例(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85例(人工喂养组),观察两组幼儿慢性感染HBV情况.结果 119例幼儿慢性感染HBV 34例,慢性感染率为28.57%;其中母乳喂养组幼儿慢性感染率为32.35%(11/34),人工喂养组为27.06%(2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幼儿HBV慢性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母亲乳汁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慢性感染HBV与产妇乳汁HBV-DNA载量有关,但母乳喂养并未增加感染HBV的风险.
作者:周冬生;林秋香;蒋就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影响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 788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451%(184/40 788).其中男性、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20 d及既往有手术史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等措施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龚芸;罗碧芳;滕国召;刘莉;李阳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比较骨髓培养与血培养的阳性率.方法 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12月AID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进行骨髓培养及血培养,比较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共444例AIDS患者同时进行了骨髓培养及血培养,共141例患者骨髓培养和(或)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1.76%(141/444),其中骨髓培养阳性率为29.27%(130/444),高于血培养阳性率23.42%(1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253,P=0.000).130例骨髓培养阳性者在血培养中有37例阴性,104例血培养阳性者中有11例骨髓培养阴性;两种培养方法均为阳性者只有93例.141例阳性标本共培养出152株致病菌,分离的菌株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比例高,占71.71%(109/152);新型隐球菌次之,占8.55%(13/152);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次,占3.29(5/152).结论 AIDS患者的血培养特别是骨髓培养病原菌检出率高,广东地区AIDS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以马尔尼菲青霉菌占优势.
作者:卓丽;邓西龙;李粤平;关家龙;陈万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云霄县淡水蟹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情况.方法 选取不同地理方位为调查点,捕捉各调查点的淡水溪蟹进行分类和并殖吸虫囊蚴的检查.结果 全县共调查6个乡(镇)20个村,共捕捉230只蟹,查出漳州华溪蟹(n=136)、漳浦束腰蟹(n=63)和闽溪蟹(待定种)(n=31)3种;检出感染并殖吸虫蟹15只,阳性检出率为6.6%(15/230),蟹的感染指数为0.11,对福建华溪蟹和中华束腰蟹种类及分布作了修正.结论 云霄县并殖吸虫宿主淡水溪蟹有3种,蟹感染并殖吸虫呈下降趋势,但仍为中度并殖吸虫疫源地.
作者:吴文勇;林国华;庄培勇;郑瑞丹;陈韶红;程由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早产胎膜早破影响临产时限的相关因素,旨在确定影响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母儿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2011年住院分娩孕妇,以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n=1 399)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307人.研究临产时限超过24h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结果 羊水过少(OR值3.041,95%CI:1.43~6.45)、绒毛膜羊膜炎(OR值2.095,95% CI:1.44~3.04)、孕周小于34周(OR=2.402,95%CI:1.336~4.320)是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娩孕周与临产时限延长呈负相关(R2=0.096).结论 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孕周小于34周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俊;苏放明;王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对1~3个月的婴儿进行骶管阻滞,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9-2012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双侧马蹄足需行跟腱切断术的9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组,分别用0.5%、1%、1.5%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观察骶管阻滞前(T1)、骶管阻滞后10 min(T2)、切皮时(T3)、术毕时(T4)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心电图(ECG)变化及术后4、8h患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结果 切皮时,A组与B、C组比较HR、SBP、DBP、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ECG也未发现有异常改变,术后4、8h后双侧足趾疼痛刺激时双髋屈曲反应正常.A组患儿在切皮时有6例因体动需要静脉追加氯胺酮.结论 0.5%~1.5%利多卡因用于婴儿骶管阻滞安全有效,其中1%利多卡因更适合.
作者:王琼;谭永红;佘应军;毕小宝;张志意;张欢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组织柳州市县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进行一次室间比对,提高各个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减少其在日常检测中的差错.方法 通过下发盲样的方式,共36家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均采用ELISA的方法对考核标本(QC001、QC002、QC003、QC004、QC005)进行单独检测,并及时反馈结果.结果 36家实验室对5个盲样的检测结果显示,除了QC005的正确率为97.2%外,其他几个盲样的考评正确率均达100.0%,分析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V值波动较大,只有个别盲样CV值能控制在25%内.结论 全市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良好的检测能力,但质量控制仍需加强.
作者:陈威;潘洁;陈柳军;杨振兴;刘鑫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