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冰;熊明媚;周嘉敏;李仕成;黄东健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并与常规PCR方法作比较.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Mg2+浓度、dNTPs浓度、Bst DNA聚合酶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以及设计引物缺省试验.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133份患者血样,以显微镜检方法为金标准,比较LAMP和多重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LAMP法检测重组质粒DNA(Pv-rDNA)的灵敏度达到10-10,为传统PCR方法的100倍.镜检确诊的68例间日疟、43例恶性疟和22例非疟疾患者中,LAMP法和多重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为98.53%和97.06%,两法基本相当(x2=0.34,P>0.05);特异性为86.15%和100%,LAMP法低于多重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5).LAMP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6%和98.25%,多重PCR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7.01%.结论 LAMP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真瑜;江莉;蔡黎;王文静;张耀光;洪国宝;张小萍;卢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育龄妇女产前TORCH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产前筛查的3 640名育龄妇女进行孕妇致畸八项(TORCH-IgM及IgG抗体)或优生四项(TORCH-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孕妇致畸八项中TORCH-IgM阳性率为2.29%,优生四项中TORCH-IgM阳性率为1.59%,TORCH-IgM总阳性率为2.03%.孕妇致畸八项中Tox-IgG、RV-IgG、CMV-IgG及HSV-Ⅱ-IgG分别为3.49%、69.60%、83.30%和71.00%.结论 广州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G阳性率较低,而相应的IgM水平也较文献报道低,表明产妇TORCH既往感染和当前感染率均较低,可能与当前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关.
作者:李珉珉;曾正坤;朱勤爱;朱穗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涂片染色检测方法.方法 对常规的抗酸染色法进行方法学改良,以特异性基因扩增诊断法为标准,分析评价改良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总有效检出率等统计学指标;分别采用本改良抗酸染色法(以下简称本改良法)、常规抗酸染色法和改良IK抗酸染色法检测468例临床标本,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本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与特异性基因扩增诊断法、改良IK抗酸染色法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0.25,P=0.6171;U=0.155,P=0.4404),但明显高于常规抗酸染色法(U=3.713,P<0.0010);本改良法灵敏度、特异性和总有效检出率与改良IK抗酸染色法相似,但高于常规抗酸染色法.同时,本改良法所需时间少于改良IK抗酸染色法(5 min vs 24 h).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涂片染色检测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陈倩瑜;江雄飞;张兴树;殷玲丽;郭春江;杨小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平顶山市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7例,发病率为1.34/10万.2-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1岁组儿童发病率高,共发病26例,占病例总数的38.8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的83.58%.在≥8月龄的5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1次免疫史、2次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5.52%、17.24%、24.14%、43.10%.结论 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麻疹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
作者:杨秋峰;张俊杰;杨恒丹;王轶;魏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发生率、急性发作指数(FUI)及相关因素.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204例在湖南旺旺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例患牙采用双敞法制备根管;B组103例患牙采用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记录相关数据,如患者年龄、性别、牙位、患牙治疗前状况(包括牙髓及根尖周状况、治疗前疼痛、窦道)及根管器械制备后1周内出现的症状.结果 204例患牙EIAE的发生率为13.24%(27/204),FUI值为3.51±1.36.双敞法组EIAE的发生率(21.78%)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4.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敞法组FUI值(5.53±1.09)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1.79±0.76)(P<0.01).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根尖X线正常者(P<0.05);治疗前有疼痛和无窦道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无症状者(P<0.05);EIAE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牙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能显著降低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治疗前疼痛和根尖无窦道的患牙能增加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
作者:张颖;潘倩茹;黄绮凌;郑耀斌;黄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临床肺结核病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1年间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临床确诊的结核病人中共分离出结核菌以外的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占44.1%(94/213),革兰阴性杆菌占45.5%(97/213),革兰阳性球菌仅占10.3%(22/213).肺结核病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多数耐多种抗生素.结论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与普通住院病人不同,以白假丝酵母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耐多种抗生素条件致病菌为主.
作者:陈建波;麦艳媚;陈郁筠;肖颜玉;罗凯;单万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 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 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 200 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 200 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 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 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高,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作者:池沛冬;罗耀凌;邝妙欢;钟义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小鼠脾脏中的募集情况,以探讨诱导MDSCs募集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LPS反复腹腔注射的方法使小鼠产生内毒素耐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小鼠和LPS注射小鼠第5、10天脾脏中CD11b+Gr-1+双阳性细胞,即MDSCs的比例.结果 经LPS处理后第5、10天脾脏MDSCs的比例分别为( 17.99±1.66)%和(27.37±6.62)%,较正常小鼠(4.53±3.0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在短期内诱导大量MDSCs在小鼠脾脏中聚集.
作者:郑燕妮;于化鹏;陈新;龚雨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干扰素-γ(IFN-γ)和内皮素1(ET-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发作期83例、缓解期37例,另选3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将83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20例)、中度(47例)和重度(16例).应用ELISA法对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eotaxin、INF-γ和ET-1水平测定.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中eotaxin和ET-1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0.01),缓解期血清eotaxin和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水平INF-γ在发作期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哮喘患者的血清中eotaxin和ET-1浓度升高,INF-γ水平出现明显降低.重度哮喘与中、轻度哮喘比较,eotaxin、ET-1和INF-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otaxin、IFN-γ和ET-1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鹏;李星晶;王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幼虫移行是多数医学线虫生活史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线虫致病的重要阶段.不同种类的线虫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有其恒定的路线,或者具有趋向性.这种趋向性移行与线虫的头感器、酶、趋化因子、分子、遗传与免疫等因素相关.本文从上述方面对线虫的移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鑫;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 458例,每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报告,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 366例,输入性病例92例.年发病率在0/10万~20.14/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区县,主要集中在荔湾区(26.24%)、越秀区(25.65%)、天河区(14.41)、白云区(12.00%)和番禺区(8.77%).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为主的散发病例,6-12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12%,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中壮年和老年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暴发的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作者:宋韶芳;罗雷;景钦隆;杨智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用17β-雌二醇和孕酮构建小鼠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实验前14 d摘除雌性BALB/c小鼠卵巢,并经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长效孕酮)、孕酮或雌孕激素联合预处理,以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2)攻击小鼠生殖道,监测小鼠生殖周期、外阴病变和病毒滴度.结果 孕酮预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间期并对HSV-2易感,长效孕酮可延长小鼠的动情间期至30d;雌二醇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期并对HSV-2不易感染;雌孕激素联合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期-动情间期,并对HSV-2易感染,表现明显的生殖器疱疹症状;雌孕激素剂量不影响易感性,也不影响小鼠感染程度和存活率.结论 孕酮联合雌激素预处理,用低滴度HSV-2 (333)感染,可以构建易感稳定的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
作者:蔡恒玲;刘应辉;刘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 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 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 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江毅民;严子锵;胡志刚;李成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糖铁胶囊(商品名:红源达)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广州市内4家医院按入选标准选择48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给予多糖铁胶囊治疗(口服,150 mg/次,2次/d),同时服维生素C片0.3 g.治疗第2、4和8周后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比较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及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变化及安全性.结果 多糖铁胶囊治疗2周后SF、sTfR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4周后RBC计数、Hb、SF、sTf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8周后RBC计数、Hb、SF及sTfR较治疗前升高非常明显(P<0.01),但SI在各检测时间的复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发应.结论 多糖铁胶囊治疗妊娠合并IDA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苏春宏;何玉甜;陈敦金;张中芳;侯红英;秦亦伟;朱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东亚和南亚等地区.我国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吉林、云南、河南、河北、山东和广西等31个省市自治区.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60 kDa的重组抗原、酸性核糖体磷蛋白、Ts11蛋白、T24蛋白、小热休克蛋白、Ts8B1/Ts8B2蛋白、M13h蛋白、Ts1蛋白、Cy1蛋白、TSO10/CE10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腺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TSO31蛋白和钙网蛋白等抗原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G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口服安神方和地西泮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A分值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神方治疗GAD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雪;黄仕营;谭为;张燊;王洋;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 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邝西金;李初升;孙小康;卢文涛;黄伟芳;谭绍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和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并进行华支睾吸虫知晓和防治状况调查.结果 本次抽样调查斗门区5个乡镇共1 000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63人,以中年男性为主,总感染率为6.3%(63/1 000).被调查者对于肝吸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87.8%,生熟食品砧板分开成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保护性因素(OR=0.11,OR95% C.I.(0.02-0.62).结论 珠海市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肝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生熟食品砧板分开是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焦亮;陈斌;周伴群;罗志华;赵超敏;张恒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一起小学生群发性腮腺炎癔症进行调查,总结经验,为预防和处理癔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发病23人,罹患率为5.96%.发病的23名学生中有21人45 d前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91.30%,2名未接种疫苗的学生中有1人确诊为腮腺炎,其余学生无阳性体征.结论 对小学生应该加强基础免疫,积极进行查漏补种;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作者:张安柱;郑维斌;张腾;刘丙正;段生朝;林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妊娠及分娩后妇女和正常妇女的盆底肌力,了解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力的短期影响.方法 将183例在本院就诊的孕产妇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使用盆底肌电生理仪分别检测其产前及产后盆底肌肌力,并与166例正常妇女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妊娠组盆底肌力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正常组中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顺产组盆底肌力较剖宫产组肌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顺产组盆底肌力与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产及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在产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芬;陈敦金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