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彭福华;朱灿胜;李敏;黎洁洁;胡学强
目的 探讨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5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予以口服和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78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的疗效、症状和体征、胸膜的厚度、胸穿次数、胸腔积液中的hs-CRP和ADA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2%,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痛消退时间和盗汗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胸穿<3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胸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用药3d和用药后7d,观察组的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胸腔局部的hs-CRP和ADA表达.
作者:顾浏樱;薛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血清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的变化规律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98例IHS患儿的血清PA、ADA、TBA,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IHS组PA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5);IHS组ADA、TB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17,8.753,P均<0.05).单项检测时IHS患儿PA的阳性率为90.4%,ADA的阳性率为92.4%,TBA的阳性率为96.0%,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阳性率可高达100%.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ADA、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IHS的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小娟;曾兰兰;李娟;高飞;郑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酸及白细胞计数与代谢综合征(MS)及MS亚组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59岁潮汕地区5家电厂958名职工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白细胞计数等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尿酸和白细胞计数与MS及MS亚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MS的发生率为3.03%.MS亚组分中,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偏高的发生率较大,分别为25.68%和20.36%,MS组尿酸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亚组分与尿酸密切程度大小依次为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收缩压,均为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9.17、7.01、1.31,葡萄糖为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20.90,拟合的方程为Y=94.44+9.17X1+7.01X6+1.31X4-20.90X3,F=34.76,P=0.00;MS亚组分与白细胞计数密切程度大小依次为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均为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04,葡萄糖为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6,拟合的方程为Y=3.75+0.20X1+0.04X6-0.16X3,F=12.76,P=0.00.MS与尿酸及年龄密切相关,尿酸的回归系数为0.01(P<0.05),OR值为1.01[95% CI(1,1.01)];年龄的回归系数为1.1(P<0.05),OR值为1.10[95% CI (1.05,1.16)].结论 尿酸及白细胞计数与MS及其亚组分关系密切,尿酸和白细胞计数可能可以作为MS的组成成分.
作者:熊建平;欧利民;谭学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干扰素-γ(IFN-γ)和内皮素1(ET-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发作期83例、缓解期37例,另选3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将83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20例)、中度(47例)和重度(16例).应用ELISA法对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eotaxin、INF-γ和ET-1水平测定.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中eotaxin和ET-1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0.01),缓解期血清eotaxin和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水平INF-γ在发作期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哮喘患者的血清中eotaxin和ET-1浓度升高,INF-γ水平出现明显降低.重度哮喘与中、轻度哮喘比较,eotaxin、ET-1和INF-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otaxin、IFN-γ和ET-1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鹏;李星晶;王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和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G1896A点突变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经测序验证HBV DNA G1896A未突变的野生型样本150例和已发生突变的突变型样本58例,在突变区域设计分子信标探针,点突变处进行锁核酸处理,利用荧光PCR方法检测HBV前C区G1896A点突变;再从临床标本中随机抽取18例、8例和19例荧光PCR结果分别显示为G1896A突变的标本、杂合的标本以及野生型的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的检测灵敏度均可以达到100 copies/ml;突变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的野生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野生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突变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突变型模板在总杂合模板中的比例达到5%时则都可以将突变型检测出来;序列测定的8例G1896A突变标本、6例杂合标本和19例野生型标本的PCR产物结果和荧光PCR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HBV DNA G1896A点突变,是检测点突变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红;郑欣;宋庆涛;蔡剑英;王大明;曾劲峰;叶贤林;熊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感染卡介苗(BCG)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方法 PBMCs体外感染BCG后,分别于3、6、8、24 h收集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IL-10和TNF-α的mRNA含量;此外,分别于8、20、32、48 h加入anti-IL-10的抗体孵育,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0和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 PBMCs体外感染BCG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IL-10和TNF-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量呈现负相关趋势;当加入anti-IL-10的抗体后,TNF-α的蛋白表达量要高于未加抗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和TNF-α在人PBMCs体外感染卡介苗中的表达量增加,IL-10对TNF-α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佳;彭福华;朱灿胜;李敏;黎洁洁;胡学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用17β-雌二醇和孕酮构建小鼠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实验前14 d摘除雌性BALB/c小鼠卵巢,并经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长效孕酮)、孕酮或雌孕激素联合预处理,以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2)攻击小鼠生殖道,监测小鼠生殖周期、外阴病变和病毒滴度.结果 孕酮预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间期并对HSV-2易感,长效孕酮可延长小鼠的动情间期至30d;雌二醇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期并对HSV-2不易感染;雌孕激素联合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期-动情间期,并对HSV-2易感染,表现明显的生殖器疱疹症状;雌孕激素剂量不影响易感性,也不影响小鼠感染程度和存活率.结论 孕酮联合雌激素预处理,用低滴度HSV-2 (333)感染,可以构建易感稳定的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
作者:蔡恒玲;刘应辉;刘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韶关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防制措施效果.方法 依据《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现场考核抽查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资料考核根据《综合指标考评计分表》查阅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防治和健康教育按百分制计算.结果 各县(市、区)8~10岁学生尿碘含量中位数为204.74 μg/L,<50 μg/L的比例为4.70%,校正的甲肿率为3.4%,碘盐覆盖率为99.83%,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87%.1 604名5年级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2.16%.管理指标与技术指标综合得分95.43分.结论 韶关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巩固,如期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作者:倪秀锋;卢志坚;邓俊兴;苏少芳;卢学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瞬时波强(WI)在动脉硬化早期改变的特点、诊断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颈总动脉的WI、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指标、血生化指标等的相关关系.建立IMT增厚诊断的ROC曲线.根据瞬时波强等指标,建立IMT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IMT与W1、β、Ep、PWV3显著相关(P<0.01).IMT增厚组的W1、β、Ep、PWVβ、PWV_W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MT增厚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W1、β、PWVβ分别为0.875、0.723、0.763;WI、IMT和动脉硬化指标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P<0.05).IMT预测的回归方程为Y(IMT)=-0.246+0.024* W1+0.297*年龄+0.010*Apo B(P<0.01).结论 WI能敏感反映动脉硬化早期改变,能较好地诊断和预测动脉硬化,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黄志勇;郭丽英;周凤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在新乡地区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G(HL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4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食管正常组织中HPV亚型感染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HLA-G的表达.结果 114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食管正常组织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3.2%和6.0%,HLA-G的检出率分别为5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存在HPV16、18和52三种亚型感染,其中HPV16感染率高,HPV52感染率低.结论 新乡地区食管鳞癌组织以HPV16、18和52亚型感染为主;HPV感染和HLA-G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正相关;HPV感染食管鳞癌组织与HLA-G蛋白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提示与食管鳞癌发生有较密切关系.
作者:许建功;蔡瑞君;熊刚;王武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平顶山市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7例,发病率为1.34/10万.2-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1岁组儿童发病率高,共发病26例,占病例总数的38.8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的83.58%.在≥8月龄的5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1次免疫史、2次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5.52%、17.24%、24.14%、43.10%.结论 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麻疹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
作者:杨秋峰;张俊杰;杨恒丹;王轶;魏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 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 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 200 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 200 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 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 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高,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作者:池沛冬;罗耀凌;邝妙欢;钟义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发生率、急性发作指数(FUI)及相关因素.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204例在湖南旺旺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例患牙采用双敞法制备根管;B组103例患牙采用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记录相关数据,如患者年龄、性别、牙位、患牙治疗前状况(包括牙髓及根尖周状况、治疗前疼痛、窦道)及根管器械制备后1周内出现的症状.结果 204例患牙EIAE的发生率为13.24%(27/204),FUI值为3.51±1.36.双敞法组EIAE的发生率(21.78%)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4.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敞法组FUI值(5.53±1.09)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1.79±0.76)(P<0.01).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根尖X线正常者(P<0.05);治疗前有疼痛和无窦道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无症状者(P<0.05);EIAE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牙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能显著降低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治疗前疼痛和根尖无窦道的患牙能增加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
作者:张颖;潘倩茹;黄绮凌;郑耀斌;黄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小鼠脾脏中的募集情况,以探讨诱导MDSCs募集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LPS反复腹腔注射的方法使小鼠产生内毒素耐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小鼠和LPS注射小鼠第5、10天脾脏中CD11b+Gr-1+双阳性细胞,即MDSCs的比例.结果 经LPS处理后第5、10天脾脏MDSCs的比例分别为( 17.99±1.66)%和(27.37±6.62)%,较正常小鼠(4.53±3.0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在短期内诱导大量MDSCs在小鼠脾脏中聚集.
作者:郑燕妮;于化鹏;陈新;龚雨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 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 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 vs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 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 vs 0.26%)(x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 vs 1.32%)(x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 875、545 530 m2,未发现钉螺.结论 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作者:吴成果;肖邦忠;李珊珊;罗兴建;罗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育龄妇女产前TORCH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产前筛查的3 640名育龄妇女进行孕妇致畸八项(TORCH-IgM及IgG抗体)或优生四项(TORCH-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孕妇致畸八项中TORCH-IgM阳性率为2.29%,优生四项中TORCH-IgM阳性率为1.59%,TORCH-IgM总阳性率为2.03%.孕妇致畸八项中Tox-IgG、RV-IgG、CMV-IgG及HSV-Ⅱ-IgG分别为3.49%、69.60%、83.30%和71.00%.结论 广州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G阳性率较低,而相应的IgM水平也较文献报道低,表明产妇TORCH既往感染和当前感染率均较低,可能与当前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关.
作者:李珉珉;曾正坤;朱勤爱;朱穗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涂片染色检测方法.方法 对常规的抗酸染色法进行方法学改良,以特异性基因扩增诊断法为标准,分析评价改良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总有效检出率等统计学指标;分别采用本改良抗酸染色法(以下简称本改良法)、常规抗酸染色法和改良IK抗酸染色法检测468例临床标本,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本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与特异性基因扩增诊断法、改良IK抗酸染色法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0.25,P=0.6171;U=0.155,P=0.4404),但明显高于常规抗酸染色法(U=3.713,P<0.0010);本改良法灵敏度、特异性和总有效检出率与改良IK抗酸染色法相似,但高于常规抗酸染色法.同时,本改良法所需时间少于改良IK抗酸染色法(5 min vs 24 h).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涂片染色检测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陈倩瑜;江雄飞;张兴树;殷玲丽;郭春江;杨小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G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口服安神方和地西泮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A分值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神方治疗GAD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雪;黄仕营;谭为;张燊;王洋;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实时PCR检测方法.结果 检测体系灵敏度高,纯DNA和菌液的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fg和20 CFU/反应体系;特异性好,对71株细菌的检测符合率达100%.20株沙门菌采取盲号模拟血培养标本进行血培养检测及鉴定,检出5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4株猪霍乱沙门菌,与试验的菌株相符.70份食品中用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阴性,而用传统方法分离培养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实时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
作者:林一曼;石晓路;朱玉梅;邱亚群;李迎慧;吕东月;扈庆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妊娠及分娩后妇女和正常妇女的盆底肌力,了解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力的短期影响.方法 将183例在本院就诊的孕产妇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使用盆底肌电生理仪分别检测其产前及产后盆底肌肌力,并与166例正常妇女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妊娠组盆底肌力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正常组中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顺产组盆底肌力较剖宫产组肌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顺产组盆底肌力与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产及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在产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芬;陈敦金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