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果;罗兴建;罗飞;李珊珊;肖邦忠;蒋诗国
目的 观察三金汤防治SD大鼠三聚氰胺尿结石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预防组(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组、空白对照1、2组、模型对照1、2组.0.4 g/kg化学纯三聚氰胺给药20 d诱导SD大鼠尿结石,三金汤预防高、中、低剂量组28.4 g/kg、14.2 g/kg、7.1 g/kg连续灌胃三金汤35 d;治疗组在造模20 d后给予28.4 g/kg 三金汤15 d,模型2组在造模20 d后灌胃无菌水1ml/只/d,共15d,空白对照1、2组灌胃无菌水1ml/只/d,分别20d和35 d,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结石及形态改变,比较各组肾脏、膀胱的质量和脏器指数,观察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含量的变化.结果 预防高、中剂组结石少,均为1例,预防低剂组2例,治疗组3例,模型2组5例,模型1组6例,空白对照1、2组未见结石形成;血清CREA、BUN预防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REA治疗组[(35.10+2.81)μmol/L]比预防高剂量组[(28.40+3.27)mmol/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2组血清CREA[(38.3±10.14) μmol/L]比空白对照1、2组[(31.20±3.26)、(31.5±4.30) μmol/L]、预防中剂量组[(32.20 ±5.88) μmol/L]高(P<0.05),比模型1组[(29.10±5.76)μmol/L]、预防高、低剂量组[(28.40±3.27)、(29.80±7.55) μmol/L]高(P<0.01);模型2组血清BUN[(6.26±0.78)mmol/L]比空白对照1、2组[(5.06±1.21)、(5.46±0.75) mmol/L]、预防组[( 5.40±076)、(5.08±1.31)、( 5.17 ±-0.65) mmol/L]高(P<0.05).结论 三金汤具有预防、治疗三聚氰胺尿结石的作用;三聚氰胺沉淀自行排出缓慢,停止造模后其对肾组织所引起的炎性刺激尚未消除,对大鼠肾功能有蓄积性、迟发性损害;同时三金汤能有效预防三聚氰胺在肾组织中的积聚、沉淀以及对肾功能的损害,预防作用比治疗作用效果好.
作者:张薇;邹移海;陈嘉;张钟广;黎福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学科分类与文献分类的面向对象、作用及应用目的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医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医学文献分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其他学科领域不同,医学关乎人类生命,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研究过程极其复杂,研究时间相对较长,研究成果的发布相对滞后,从而对医学文献分类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国内应用为广泛的文献分类体系《中图法》R类(医药、卫生类)自建立以来不断修订更新,以满足医药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
作者:阮学平;刘妮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统计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9-201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危害程度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等,评价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减少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根据历史资料,在感染率相近的两个镇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健康教育,但观察组除健康教育外还对感染人群进行群体性服药,观察组人群不服药.干预前后分别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并对部分人群进行B超、肝功能及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等的检查和调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规范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人群干预前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63.0%下降至32.2% (x2=165.64,P<0.05);B超检查肝胆异常率由85.5%下降至62.8%(x2=17.58,P<0.05);肝功能异常率由22.7%下降为12.0% (x2=4.33,P<o.05),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人群上述检测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群防治知识和行为水平,若结合药物化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真正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少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作者:谭覃;余卓文;马健强;唐弦;宫斐;曾富鹏;卓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RL-3的过表达或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应用运动小室实验检测PRL-3对结直肠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细胞粘附实验测定细胞在Ⅰ型胶原上的粘附性.结果 粘附实验结果表明,与SW480/EGFP/mock和SW480/EGFP细胞相比,SW480- EGFP- PRL-3细胞的粘附能力增强,而SW480-PRL-3-KDI细胞的粘附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013,P<0.01).运动小室实验证明,SW480/EGFP、SW480-EGFP-PRL-3、SW480/EGFP/mock及SW480-PRL-3-KD1细胞的运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68,P<0.01),说明PRL-3与结直肠癌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有关.结论 PRL-3基因是结直肠癌细胞粘附、迁移的促进基因.
作者:柳玉红;陈蕾;邱立;温寿青;曹亚平;邹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腹腔接种1×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天开始每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片,Giemsa染色,计数血虫率.感染后第4天开始经肛门测小鼠体温.小鼠临死时取脑、肺、肝和脾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后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疟原虫后的生存时间为8~21 d;小鼠感染后第2天外周血可检出疟原虫,小鼠临死前血虫率达高峰;肉眼观察肝、脾体积增大,颜色变深,显微镜下见大量疟色素沉着,肝实质组织可见少量灶性炎性细胞聚集;脑和肺组织见感染疟原虫红细胞沉积在微血管壁,引起脑血管堵塞、大脑皮层出血灶和肺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结论 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易感性较高,脑、肺、肝和脾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疟疾病理特征,可作为研究疟原虫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作者:刘曼;陈莹;赵莹;黄世光;郭虹;吕芳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匹罗卡品致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 将制备成功的48只SD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丙戊酸钠组(C)、柴胡皂苷a低剂量组(D)和高剂量组(E)4组,每组各12只,另有空白对照组(A)12只.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H用量为200 mg/kg,D、E组用药浓度依次为1.09 mg/kg、2.18 mg/kg,A、B、C组灌胃给药,D、E组腹腔注射给药.分别观察给药4周、8周后痫性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及发作级别的变化.结果 痫性发作方面,A组无痫性发作,B组大鼠痫性发作明显(P>0.05),C、D、E组大鼠痫性发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E组大鼠痫性发作减轻明显.结论 柴胡皂苷a能减轻难治性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谢炜;孟春想;史国军;范穗强;洪雨;陈伟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因素、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活动率、受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0年收治的677对病人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受精次数,将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7组,即A:(4~9)×106,B:( 10~12)×106,C:(13~15)×1 06,D:(16~20)×106,E:(21~25)×106,F:(26~30)×106,G:>30×106,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活动率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677个周期共获得88例生化妊娠,79例临床妊娠,平均生化妊娠率为13.15%,临床妊娠率为11.81%.促排卵方案以HMG组好,子宫内膜类型为三线征及内膜厚度大干8 mm是妊娠达到10%以上的必要条件.双次人工授精妊娠率(15.27%)明显高于单次(7.57%).各活动精子数量组妊娠率分别为0、14.37%、1 1.92%、15.09%、8.33%、20.34%、6.06%,A组临床妊娠率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活动率和妊娠率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促排卵方案以HMG组好;三线征子宫内膜且厚度大于8 mm、(26~30)×106精子密度和84%以上的活动率是获得高妊娠率的先决条件;双次人工授精优于单次.
作者:杨旭辉;杨少芬;钟跃思;黄志承;殷潜生;陈创奇;黄郁强;何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 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 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 105/241)、11.2%(27/241)、7.9%( 19/241)、6.6%( 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 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 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作者:冀新凤;罗灿;胡婷婷;罗敏红;李美青;刘颖;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国产培养14型肺炎链球菌的培养基,然后制备和纯化该菌的荚膜多糖,并对其全过程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测试添加不同种血清、培养基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进口培养基和本实验自制培养基培养细菌的效果.测试不同裂解细菌方案对获得荚膜多糖多少的影响,并比较DNA酶和RNA酶酶解方法和常规乙醇沉淀方法去除残留核酸的效果.结果 实验室自配培养基与进口培养基均能使肺炎链球菌较好生长.用1%NP40加胰酶的裂解方法可使多糖从细菌菌体更好的释放,使用DNA酶和RNA酶去除残留核酸,在多糖产量和核酸去除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再进一步纯化后可以得到较纯的多糖.结论 本文在培养基国产化、菌体裂解后多糖释放和核酸去除三大方面为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提取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案.
作者:姬泽薇;陈守义;毕晓云;胡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探讨二者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治疗(53例)和替比夫定治疗(31例)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84例,观察治疗后48周内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和无HBeAg血清转换者不同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其转阴率、血清HBV DNA载量与HBeAg水平的关联.结果 HBV DNA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早期迅速下降;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幅度大,HBV DNA转阴率高;基线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48周后相关性消失;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血清HBV DNA、HBeAg定量以及治疗12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有关.结论 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速度快,病毒转阴率高,基线HBeAg、HBV DNA载量低,可通过观察HBV DNA下降水平和转阴率预测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小珊;张烨琼;洪晓绿;孙海霞;陈甜;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蓬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高峰期的集中时间,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圆形分布法将数据进行三角函数转换,求平均角α、角离差s,并进行假设检验和均数比较.结果 集中度值M=0.3685;圆形分布法分析显示,r =0.3472,α=90.40°,s=83.34,高峰期(α±s)=(7.06,173.74),Z值37.3719≥6.907(0.001,∝)(查Z界值表),即P<0,001.结论 蓬莱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高峰期为1月上旬至6月下旬,此前,开展防鼠灭鼠、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等措施意义重大.
作者:周淑琴;孟淑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当地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重庆市5个区县,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每乡调查中学和小学各1所,每校调查60名学生;每乡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5岁以上居民200名.采取统一的问卷进行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疟疾严重危害、发生疟疾找医生、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53.48%、62.55%、42.02%、83.71%、27.69%,5项指标不同区县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调查对象除对“发生疟疾找医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性别人群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疟疾严重危害、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严重危害、发生疟疾找医生、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高于居民(P<0.05),且以7岁组高,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罗飞;李珊珊;肖邦忠;蒋诗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 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症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DSC组.ADSC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0.5 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半暗带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DSC移植后可见 PKH26标记的ADSC在半暗带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文媛;王莹;刘艳翠;丁利;赵斯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胃癌干细胞亚群的筛选方法,探讨建立胃癌干细胞稳定亚群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从MKN45、MKN25、SGC7901细胞株和人胃癌组织中分选出不同CD44和CD133表型的亚群,比较不同亚群和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成瘤能力.结果 不同细胞的CD44+和CD133+亚群在低数量级时几乎不具有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在高数量级接种时成瘤能力与母系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在各数量级下的成瘤能力、瘤体积和生瘤速度均显著高于母系细胞.结论 与CD44和CD133等细胞表面标志物筛选法相比,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可更好的作为胃癌干细胞研究的细胞学基础.
作者:王宏伟;李国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细胞的PD-1表达,并对其表型进行分析.方法 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CD45RA、CD27和PD-1等表面分子的表达;通过对比分析,了解PD-1+T细胞表型与记忆T细胞的关系.结果 正常成年人周围血中CD4+ PD-1+T细胞和CD8+PD-1+T细胞的平均表达水平为(8.71±3.97)%,CD8+ PD-1+T细胞的频率为(2.44±0.76)%.正常人外周血CD4+PD-1+T细胞可分成3个亚群,即初始T细胞(CD45RA+CD27+T细胞)、中央记忆型( CD45RA- CD27+)T细胞和效应记忆型( CD45RA- CD27-)T细胞,其比例分别为(18.5±8.79)%、(65.0±13.84)%和(15.5±5.12)%,而在CD4+PD-1-T细胞中3种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8.25±10.33)%、(27.75±9.04)%和(3.0± 1.22)%.结论 正常人周围血中存在CD4+ PD-1+T细胞,并且多为中央记忆T细胞,而CD4+ PD-1-T细胞则多为初始T细胞.
作者:彭辉;乔丹;李琴;吴长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对照组),其中AMI组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为AMI急诊组,其他AMI患者(AMI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择期PCI,两组合称为非急诊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急诊组PCI即刻成功率(72.2%)低于非急诊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MI急诊组并发症比非急诊组和AMI择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9),AMI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老老年AMI患者中,急诊与择期PCI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两者在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瑞环;李公信;申健;何阳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补中益气汤加味改善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5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A组先行运动疗法后服用中药,B组先服用中药后行运动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怀孕生育次数及经产史、Gullen分度、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治疗后,运动组的失禁程度、ICI-Q-SF、I-QOL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频率和夜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中药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两组的失禁频率、失禁程度、夜尿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方法间ICI-Q-SF、I-QO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与盆底肌运动法都是治疗SUI的有效方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SUI较盆底肌运动法疗效更佳,并且能更好的改善SUI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美施;周迎春;曾文璧;刘彬;李杏;黄佳城;臧书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分别运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和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网织红细胞(RET)参数、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和CRP.结果 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CRP、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和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和MFR能够敏感反映透析后患者的贫血改善程度,可作为患者透析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C反应蛋白的浓度测定对透析疗效观察及预示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丹;蒋莉;甘萍;高旭红;蔡安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6种中药单体野黄芩苷、丹皮酚、芍药苷、甘草苷、黄芪甲苷以及黄芩素是否可以通过诱导孕烷X受体(PXR)介导细胞色素酶P450 3A4(CYP3A4)转录表达.方法 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将人PXR表达质粒、CYP3A4报告质粒以及内参质粒转入LS174T细胞中,建立报告基因体系,与不同浓度及不同给药时间的中药单体共同孵育,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 黄芩素(20 μmol/L、40μmol/L和80 μmol/L)分别诱导PXR介导CYP3A4表达(1.49±0.23)倍(P<0.05)、(2.45±0.56)倍(P<0.01)和(5.27±0.40)倍(P<0.01),野黄芩苷、丹皮酚、芍药苷、甘草苷和黄芪甲苷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不能明显诱导LS174T细胞中PXR介导CYP3A4表达.在不同给药时间实验中,20μmol/L、40 μmol/L和80 μmol/L的黄芩素在12~48 h能诱导PXR介导CYP3A4表达,诱导能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强的趋势,各浓度的大诱导倍数均在48 h出现.结论 黄芩素在LS174T细胞系中可以通过诱导PXR介导CYP3A4转录表达,而野黄芩苷、丹皮酚、芍药苷、甘草苷或黄芪甲苷无此作用.
作者:夏延哲;陈杰;潘裕华;陈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G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 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 263例和22 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 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 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作者:熊劲光;刘艳璋;曾耀明;钟新光;张巧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