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监护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王宇

关键词:心电监护, 干扰因素, 心律失常
摘要:心电监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通过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尤其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多种干扰因素导致急诊病人心电监护波形不能真实地反映病人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正确地判断病情[1].护士是心电监护的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除了要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熟练地操作心电监护仪.如何为监护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测电极位置、合适的振幅,排除人为、仪器等干扰因素,提高心电监护的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健康指导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者:杨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找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发病率、再住院率、病死率.方法 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法.结果 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占60%.说明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普遍较差.记忆力减退、用药品种和频率较高、认识不足、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自认为不需要服药、看不到疗效、经济困难等为其原因.结论 充分发挥家属的支持与监督作用,加强健康教育,简化治疗方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张凤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 对我科2005~2006年急救高血压危象患者13例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高血压危象全部缓解,血压控制在160~180/100~110 mmHg,平均住院10 d,12例好转出院,死亡1例.结论 正确判断病情、迅速合理的救治和严密的护理配合是高血压危象急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邓凤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类ABO血型探秘

    自20世纪奥地利生理学家Landesteiner发现人类ABO血型以来,ABO血型系统就因为其在临床输血上的重要指导作用,成为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本文综述了人类血型研究的历史起源、血型变异与各种疾病,以及通过某些方法转变血型,为解决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排斥、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临床输血反应甚至异种输血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预防剖宫产患者CSEA后头痛的临床防治

    目的 以探讨一种用于预防硬-脊联合麻醉(CSEA)后头痛的简便、经济、安全和效果确切的方法.方法 将2000例拟行剖官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 000例,A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为观察组,B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观察其预防头痛的效果.结果 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和较理想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宝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AMI患者50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50例AMI患者中47例PCI均获成功,死亡3例,成功率为94.0%.结论 急诊PCI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AMI患者的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建榜;杨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8例,给予UAP一般治疗.他汀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20 mg,共4 d.治疗前、治疗4 d后采取两组患者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他汀治疗组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UAP患者能使CRP下降,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作者:黄晨;刘克成;于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6月在我科收治的8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产后出血发生在2 h以内,占75.28%(67/89).孕周在37~40周,胎儿体质量在2 500~4 000 g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低,发病率分别为6.46%(40/619)、6.38%(54/847).有多次分娩史、双胎、胎盘因素者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1.25%(5/16)、44.44%(4/9)、74.19%(23/31).结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周、胎儿体质量、分娩方式、流产史、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

    作者:彭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对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并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优点、禁忌证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方法 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或深静脉穿刺管进行腰椎穿刺,接无菌引流袋,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每天约150~350 ml,留置时间约6~14 d.结果 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0.4%.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一项在颅脑损伤治疗中较为成熟的临床技术,简单易行、经济、创伤小,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传勇;赵坤;郭鹏;刘海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其心功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CHF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分为4个亚组,另选19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BNP浓度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血浆BNP浓度与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结论 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评价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作者:张星;李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8例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是胆道急性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国内报道可高达30%[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较为常见,多由胆总管梗阻引起.可出现严重的休克、败血症、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极为棘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良性胆道疾病主要、直接的死亡原因,国内报道其死亡率高达13.7%[2].近年来,我院通过采取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2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并配合适当、及时的手术措施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成功救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40例临床观察

    我院对确诊输卵管妊娠,无内出血征象,包块直径<5 cm的40例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MTX)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富晓敏;韩翠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临床中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症,以憋喘、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又称之为憋喘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解除气道梗阻、改善通气,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我们用盐酸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莉;朱富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反复发作的短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包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性休克63例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对挽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及伤情预后的重要意义 .方法 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急诊手术室护士配合抢救的6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 d,痊愈6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5.24%.结论 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势复杂,死亡率高,伤后手术室的有效救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烧伤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老年烧伤患者因其年龄特点,身体的生理状况,合并其他多种疾病等不同因素,在烧伤治疗上同普通的烧伤患者有很大的不同.我院烧伤科从1992年3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人烧伤患者39例,现就其临床治疗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赵云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沈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与疾病谱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种肝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于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247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均为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病毒DNA提取,根据HBV S基因及P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自行设计内外引物对HBV DNA片段进行两次扩增,在基因测序仪上测序得出分析结果获得基因型.结果 247例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果主要为B基因型(13.7%)和C型(86.3%).未见有其他型分布.各肝炎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差异比较中,e抗原(eAg)阳性与eAg阴性的慢性乙肝(CHB)所占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而C、B型中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P>0.05),基因B、C型的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红素(TBil)和HBV DN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型构成,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在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携带者(ASC)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而在CHB中,e抗原阳性和阴性之间在B型和C型存在着差异提示基因型的差异与HBV感染、肝脏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而HBV DNA含量与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吴云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前列腺炎94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9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94例患者,痊愈17例,显效24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0.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荣芳;彭伟雄;王心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龄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30例围术期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高龄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3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评估病情,针对不同的精神状态,给予心理护理,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正常范围.结果 23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中,10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及术后精心全面的观察与护理,尽早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能为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提供大的安全保障.

    作者:陈慕卿;罗红艳;伍雪娥;潘旭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显示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症状,AMI病人发病急,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溶栓、抗凝、活血等对症治疗.现将我院今年来在AMI护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于晓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