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燕;王群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CA的发生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HPV感染组织细胞免疫的识别阶段和效应阶段,特别是T细胞的产生及各种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玉燕;王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突变状态.方法 采用富集PCR配对测序法检测46例(男35例,女1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状态,其中结肠癌肝转移21例(45.7%),直肠癌肝转移25例(54.3%).结果 46例中有18例(39.1%)原发灶K-ras 基因为突变型,其中17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1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野生型.28例(60.9%)原发灶K-ras基因为野生型者中,26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野生型,2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统计分析表明,原发灶与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廖旺军;孙季萍;谢剑明;申鹏;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某区淡水鱼养殖场的淡水鱼肝吸虫感染和环境卫生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江门市某区选取5个镇的6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制定统一的调查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养殖场基本情况、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情况等;采取部分养殖场的淡水鱼进行肝吸虫囊蚴检验.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Epiinfo3.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了67间淡水鱼养殖场,16间塘基建有厕所,占被调查养殖场总数的23.88%(16/67);48间塘基建有家禽或家畜栏,占被调查总数的71.64%(48/67).抽样检测了10间养殖场的淡水鱼,共有6间养殖场淡水鱼中检出肝吸虫囊蚴,占受检总数的60%(6/10),各村均有受肝吸虫感染的养殖场.共采集了156条淡水鱼,囊蚴总阳性率为15.38%(24/156).鲩鱼的感染率高(5/10),其次为鳙鱼(11/47).结论 江门市某区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淡水鱼养殖场水质的情况较为普遍,淡水鱼感染肝吸虫囊蚴的情况仍然严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卫生,降低淡水鱼肝吸虫感染率,以制止肝吸虫病的流行.
作者:晁斌;张贤昌;林荣幸;杨杏芬;裴福全;卢文成;王金龙;岑咏珍;林卫光;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变化.方法 对18例健康人、18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6例气滞血瘀证、6例心血瘀阻证、6例气虚血瘀证)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 NMR)检测.通过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各组之间的血浆代谢产物谱差异.结果 各组血浆1H NMR谱的PLS-DA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相比,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浆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乙酰糖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3-羟基丁酸、谷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苏氨酸、组氨酸含量较低.气虚血瘀证组与其他两个血瘀证组差别较大,而气滞血瘀证与心血瘀阻证差别不明显.与其他血瘀证相比,气虚血瘀证组血浆柠檬酸、3-羟基丁酸、丙酮、氧化三甲胺含量较高,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含量较低.结论 血浆1H NMR代谢谱差异能明显区分健康人与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不能区分心绞痛气滞血瘀证与心血瘀阻证: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气虚血瘀证与其他血瘀证.代谢组学方法对于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华何与;贾钰华;张红栓;曹世平;崔凯;关山越;万中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荔湾区自来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评价卫生监测的效果.方法 对广州市荔湾区芳村2004-2008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按照<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卫生部(2001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地区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为91.30%,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95.17%高于二次供水的合格率85.88%,而铅合格率前者的98.53%明显高于后者的88.53%(P<0.001).第四季度水质合格率低,分别为86.90%、76.67%.结论 荔湾区芳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广州市水质总体合格率高,但二次供水水质较差.不同季节水质变化较大.今后要加强生活饮水尤其是二次供水的管理,提高出厂水的消毒质量,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作者:张建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霍乱监测结果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6-2008年霍乱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各类标本89 017宗,霍乱弧菌阳性40宗,其中病例10例,外环境16宗,水产品14宗,阳性率分别为0.02%、0.15%和0.12%.外环境中珠江水体霍乱弧菌共检出11宗,占阳性标本68.75%(11/16).病人为流行株,其它均为非流行株或非毒力株.结论 重点加强珠江水体和水产品的监测,了解其携带毒力的变化情况,防止霍乱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魏跃红;李美霞;康燕;罗雷;杨智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心、肝、肾功能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酶法分别检测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24 h)入院时心肌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检查胸片;统计患者中毒剂量和中毒时间,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依据临床结局分为猝死组(生存时间≤24 h组)和非猝死组(生存时间>24 h组).结果 中毒患者猝死组与非猝死组的中毒时间、中毒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猝死组心肌酶、血清ALT、TBil、Cr均显著升高,与非猝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草枯中毒猝死患者早期出现严重的中毒性心、肝、肾损害,救治过程中应强调重要器官保护并及早干预;中毒后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显著升高可能是发生猝死的一个预警指标.
作者:高渝峰;史晶;刘青;廖晓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PCR-RFLP)对广州地区汉族8例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及50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研究分析.结果 58例研究对象中未发现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结论 FVL突变作为广州地区汉族妇女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可能性较小,广州地区汉族妇女FVL突变率较低.
作者:刘子凡;许治强;陈敦金;林永强;翁惠南;李斯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广州铁路中老年职工(年龄≥45岁)脂肪肝(FLO)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8月,选择广州铁路地区中老年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 4 974例受检人员中,共检出FLD患者1 473人,FLD患病率为29.6%,男性FLD患病率为29.4%,女性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男性及女性均在55~65岁达到峰值.55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28),55岁后两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5.4%,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为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肥胖、高尿酸血症是广州铁路中老年职工FL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铁路中老年职工FLD患病率高,主要为NAFLD.饮酒、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肥胖、高血尿酸等为FLD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dx鼠后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表达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MyoD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成功检测到micro-dystrophin,其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移植时间延长MyoD阳性肌纤维比例增加,分别达到9%(4周时)、15%(8周时)、28%(12周时).RT-PCR和Western blot也发现,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MyoD表达增加.结论 自体mMSCs可携带外源性micro-dystrophin基因在受体鼠体内分化为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细胞,移植入的干细胞向肌细胞的分化是一个持久的、连续的过程,成肌调节因子在调节其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于美娟;张雅妮;冯善伟;王淑辉;熊符;张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重叠延伸PCR技术的改进,建立一种可用于多DNA片段连接的SOE-PCR方法 .方法 扩增获得相互重叠的1.8、1.1、1.3 kb的短片段,以之作为亚片段模板.在SOE-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数量用于重叠的亚片段模板及延伸所得目的 长片段扩增所需的外引物,同时加入了稀释100倍的内引物,使得亚片段模板在扩增过程中能动态达到佳重叠延伸浓度.结果 获得了特异性强、丰度高的两段连接产物,与原有的SOE-PCR方法相比,大大减小了反应的非特异性条带扩增,产物丰度也优于传统的扩增方法 .采用同样方法尝试了单管反应对三个片段进行连接,获得了总长度为4.2 kb的长片段,且实验重复性、特异性好.结论 本研究以相互重叠的多个短片段为模板,实现多片段的连接和扩增,可降低受模板浓度条件的影响的实验操作难度.多片段连接时减少了操作步骤和突变几率,可广泛用于多DNA片段连接操作.
作者:钟志成;黎诚耀;朱利;张玲;万成松;马丹娟;杨瑜;熊建英;赵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PBL教学法是我国教学发展改革的方向之一,为了探索八年制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 ,从2007年起我们将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新模式应用于我院2004和2005级八年制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教学中.先以传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基础知识,然后安排PBL讨论课,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教师从旁引导;通过课堂反应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徐霖;何军芳;黄俊琪;彭延文;范艳莹;吴长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淫羊藿甙对新生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了解其对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淫羊藿甙对出生后1~8 d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d),分别取出生后2、4、8 d龄卵巢,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xin,HE)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卵泡比例,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切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荧光染色检测卵巢内卵母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在淫羊藿甙腹腔注射组的新生的鼠中,1、2 d龄卵巢内未装配卵泡比例及4、8 d龄卵巢内原始卵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各日龄组卵巢中卵母细胞TUNEL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淫羊藿甙可能通过延缓卵母细胞巢破裂,抑制原始卵泡的发育启动,减少卵母细胞凋亡从而增加新生大鼠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储备量.
作者:黄菊;傅玉才;许锦阶;罗丽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永川农村地区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与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农村地区1个村1 003人开展土源性线虫调查,在10户农户的庭院、客厅、厕所、菜园等地区采集土壤进行蛔虫虫卵检测.结果 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2.43%(225/1003),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67%(3/45).中老年农民是感染土源性线虫的高危人群(χ2=40.28,P<0.01),无明显家庭聚集性(χ2=3.54,P>0.05).土壤中蛔虫卵阳性率为20%(8/40),土壤阳性户家庭成员感染率高于阴性户家庭成员感染率(χ2=8.11,P<0.01).结论 与永川区2000年土源性线虫分布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率虽有所下降,但感染率依然较高,仍是永川区的主要寄生虫病.
作者:蒋雪飞;熊鸿雁;肖邦忠;李琴;廖永贞;罗兴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清远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不同地理位置,选佛冈、连州和清新3个县进行调查,调查当地鼠类及螺类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检查鼠类387只,感染率9.56%,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总计139条,平均感染度为3.76条/只;共检查福寿螺223只,感染率为2.69%,平均感染度为241.17条/螺:检查褐云玛瑙螺102只,感染率为2.94%,平均感染度为1条/螺.结论 清远市鼠类和螺类中普遍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说明清远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的疫源地.
作者:林燕锋;杨普贤;徐国洪;刘晓明;林凤娣;曲振宇;詹希美;何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素C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多个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研究的总灵敏度、特异度及其它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探讨本试验的总体诊断特性.结果 按照选择标准终有9项独立研究纳入本次meta分析,合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和86%,合并阳性拟然比与阴性拟然比分别为6.23和0.17,合并诊断优势比为54.59,SROC曲线下面积0.9435,SE为0.0273.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慧;罗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携带人Oct4和E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FUOGW.方法 Sac Ⅱ线性化pLentiEF1a-Oct4-IRES-EGFP,回收片段并补平Sac Ⅱ切口,接着BamH Ⅰ酶切该片段,回收2.565 kb片段而获连接用Oct4-IRES-EGFP;EcoR Ⅰ线性化pFUGW,回收并补平EcoR Ⅰ切口,然后BamH Ⅰ酶切该片段,回收9.174 kb片段获连接用载体片段,后使用DNA连接试剂盒(TaKaRa)中的Solution Ⅰ将其与连接用Oct4-IRES-EGFP连接,连接产物转化,次日挑选单菌落,提取质粒并行酶切鉴定.所构建载体命名为pFUOGW.获pFUOGW后,按Invitrogen公司推荐的标准程序进行慢病毒包装和确认慢病毒是否成功生产;携带Oct4和E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293FF细胞和鼻咽癌细胞株C666-1、CNEI和6-10B以建立相应病毒感染体系.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pFUOGW,按标准程序生产的携带Oct4和EGFP基因的慢病毒上清高效率感染鼻咽癌细胞株C666-1、CNE1和6-10B.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人Oct4和E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FUOGW,为相关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肖高芳;姚志芳;贾俊双;李艳青;鄢文;肖东;姚开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一个由定植于肠道的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组成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它在人体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等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与肠道的关系极为密切,肝病病人由于胆汁分泌异常等等原因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或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肠道定植抗力(B/E比值)的降低,甚至发生菌群易位,由此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者:顾玉荣;高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RF),包括40例RA患者,45例其它风湿病患者,30名正常人;并分析抗CCP抗体与RF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4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80.0%,在其它风湿病人中的阳性率为7.0%,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96.0%,其敏感性高于RF,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明显高于RF(P<0.05).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二者均阳性时敏感性为65.0%,特异性为97.3%.抗CCP抗体与RF实验结果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可与RF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范婷婷;廖伟娇;欧阳立杰;韩秀晶;万舒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孕产妇评估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孕产妇共42例,其中子痫前期18例,心脏病7例,甲亢4例,双胎妊娠先兆早产用宫缩抑制剂安胎5例,三胎妊娠2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例,产后出血1例.每例病人均测定血清NT-proBNP值并按标准诊断程序检测,并规范治疗.结果 本组42例中12例(双胎妊娠先兆早产用宫缩抑制剂安胎5例,三胎妊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例,妊娠合并甲亢1例)NT-proBNP<500 pg/ml,临床排除心衰;余下30例(子痫前期1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7例,妊娠合并甲亢3例,三胎妊娠1例,产后出血1例)均NT-proBNP>500 pg/ml,行胸片示双肺肺水肿,经临床证实为妊娠合并急性心衰.NT-proBNP>3 000 pg/ml者7例,临床治疗困难,心衰反复发作,1例孕产妇死亡.NT-proBNP 1 000~3 000 pg/ml者21例,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NT-proBNP 500~1 000 pg/ml者2例,症状轻,治疗康复快.此外,其中2例患者治疗过程复查NT-proBNP下降,临床体现病情好转;1例NT-proBNP值增高,病情加重.结论 对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孕产妇NT-proBNP值>500 pg/ml可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并评估预后,NT-proBNP的改变较临床症状出现早,其值越高,心衰临床表现越明显,预后越差.
作者:李映桃;蔡玉宇;卢雄;陈希明;王天红;陈敦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