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李晓恒;张仁利
目的 研究检测生化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MYO、cTnI、CK-MB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CRP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MYO、cTuI、CK-MB和CRP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83例)和溶栓未通组(44例)上述指标的连续、动态演变.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1).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峰值时间出现更早,分别为(6.1±2.4)h、(13-8±3.5)h、(14.4±3.8)h和(25.2±5.7)h(P<0.01);再通组MYO和CRP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MYO、cTnI、CK-MB和CRP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YO、cTnI、CK-MB和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能更早期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CRP对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判断也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挺;伍华;黄杰雄;何慧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方法.方法 选择脐静脉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预先包埋了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用加入生长因子VEGF165和bFGF的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EGM-2MV培养细胞,3 d后,洗掉非贴壁细胞,换培养液继续培养至7 d,收集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细胞功能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测定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系标志,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经过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能特异性吸附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l-acLDL,祖细胞标志CD133及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KDR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27.05±2.94)%、(16.37±2.69)%和(56.67±7.29)%;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增殖活性.结论 人脐静脉血中可以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为内皮祖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熊石龙;王前;郑磊;包杰;曾方银;裘宇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HBV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凋亡诱导效果.方法 应用MTT法了解TRAIL对HepG2.2.15细胞的诱导效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Caspase-3酶活性分析TRAIL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过程.结果 TRAIL(0.1μg/mL)作用于HepG2.2.15细胞株12、24、36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91%、41.26%、59.85%;PI单染亚二倍体含量12 h后为21.8%,高于对照组的8.7%;24 h后DNA电泳20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6 h后Caspase-3酶活性为对照组的4.76倍.结论 TRAIL诱导后,HBV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发生凋仁.
作者:唐永玮;吴晓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感染标本的病原学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诱导并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其感染豚鼠后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PCR方法检测稳定L型培养物的IS986序列并鉴定其性质.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查中不能发现或鉴定,但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能够检出,5例动物病变组织有4例检测出稳定L型,PCR直接扩增动物病变组织有3例呈阳性反应.结论 采用以非高渗分离培养和基因检测为主要内容的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能够快速的检测出样品中潜伏存在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
作者:罗振华;王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人血红蛋白δ(delta)链蛋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经纯化与鉴定,获得δ链蛋白,为建立β-地中海贫血的免疫学筛查方法提供特异性抗原.方法 从K562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获得目的 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ET-32a及pET43.1a载体中,经PCR、酶切及测序验证,以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后以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可溶性蛋白直接以Ni2+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成功构建两种融合表达载体pET32-Hbδ及pET43.1.Hbδ,分别为包涵体表达和可溶性表达,纯化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和ELISA鉴定均为δ链蛋白.结论 克隆表达并获得了纯化的人血红蛋白δ链,为后续的抗体制备及地中海贫血的免疫筛选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抗原.
作者:卢晓;蒋小滔;朱平;富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结合电视教材<登革热及其防治>的创作过程,从选题、总体设计、稿本编写、素材收集和整理、动画制作、前期拍摄,以及后期编辑等各方面阐述了制作体会,同时探讨了如何促进和完善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创作.
作者:吴煙;陈晓光;林立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3-2008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伤8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 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抗结核药物占首位,其次为抗甲状腺药物和解热镇痛药.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正规的治疗后大多数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也有极少数出现肝衰竭.结论 肝损伤的致病原因繁多,临床表现未发现特异性,也可导致严重后果,临床医师临床用药时应该注意监测肝功能.
作者:李德昌;朱现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该县疟疾基本控制在1/万以后8年血检阳性的疟疾病人的来源、疟原虫种类和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0-2007年全县疟疾血检阳性病人资料进行收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发现该县8年所检查出的疟疾病人中,本地感染病人仅占12.50%(11/88),无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占87.50%(77/8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疟疾病人多数在海南省感染后带回本地,占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比例的90.91%(70/77),并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的病人占9.09%(7/77).结论 该县当地居民疟疾病人的发病率从原来的1/万控制到现在的1/10万以下,但是目前该县疟区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90年代前以本地感染性疟疾病人为主到本世纪转变为以输入性疟疾病人为主.
作者:陈忆宁;杨祥敏;贾绍明;路改元;韦海艳;林康明;贺颖;黄亚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RGZ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0、24、48及72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对细胞凋亡前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RGZ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细胞凋亡的同时,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PPARγ激动剂RGZ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升高促凋亡蛋白P53的表达水平可能是RGZ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丽;林东军;肖若芝;刘加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继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查阅2000-2008年因AECOPD入院继发肺真菌感染病例,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者,调阅CT及X档案,记录住院期间抗生素和皮质激素使用史、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基础病等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25例,死亡4例.其病原学分析显示:白假丝酵母菌16例(64%),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16%),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8%),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4%),曲霉菌2例(8%).胸部CT改变以结节影、结节晕轮征、团块影以及空洞为主,分别为:20、17、14和8例次,其中结节晕轮征具有特征性;X线胸片以支气管肺炎样改变、团块影、空洞和支气管炎改变为主,分别为16、14、5、5例次.预后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时间超过7 d、同时使用抗生素种类超过3种、大剂量激素和合并呼吸衰竭等基础病是AECOPD继发肺侵袭性真菌感染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AECOPD继发肺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16%),早期胸部CT以及痰检对及早发现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有价值.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AECOPD使用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蒋文中;马洪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寻找及分析因井水亚硝酸盐污染自来水管网导致中毒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现场调查资料和水质检验结果分析事故.结果 事故工厂生产工艺需用大量亚硝酸钠和水,生产区有一工业用井水,生产区内井水亚硝酸钠严重超标,井水管道与镇自来水管网相通,事故原因是井水亚硝酸钠污染自来水引起的19例人员亚硝酸盐中毒.结论 工厂违反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擅自将井水管道与镇自来水管网相连接,有关部门缺乏对工厂饮用水安全的检查.
作者:钟嶷;孙兰;景钦隆;石同幸;黄汝明;王德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AIDS知识和相关危险行为,为AIDS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国家综合监测点方案抽样方法抽取4个区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413名,采用一对一匿名的问卷式调查和采血.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2.4±4)岁,性服务小姐AIDS知识较缺乏,蚊虫钉咬会感染艾滋病全对率50%、同桌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全对率64.6%、不共用注射器能预防艾滋病全对率95.4%、AIDS传播途径全对率69.1%.安全套使用率低.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只有75.9%的性服务小姐使用安全套.性服务小姐感染艾滋病的有1例,占0.24%;感染梅毒的有18例,占4.4%.结论 多数暗娼对艾滋病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卖淫活动中未能100%地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存在着感染与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性,应加强综合监测与科学防控.
作者:陈琳;谭京广;罗贤如;石向东;甘永霞;张燕;赵锦;蔡文德;宋俊敏;王晓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2F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4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P<0.05),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而相应增高(P<0.05).结论 E2F3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李锦秀;李家兵;张盼;姚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余干县驾湖村2007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方法 人群以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免疫学筛查,阳性者再以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家畜以顶管孵化法检测;4月上旬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全部用压碎法检查是否阳性.结果 共检查常住人口906人,阳性155人,阳性率17.11%;粪检阳性9人,阳性率5.92%,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01%.耕牛粪检60头,阳性2头,阳性率为3.33%.共查螺238只,无阳性钉螺.结论 江西省余干县驾湖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人、牛感染率和螺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作者:高波;黄兴华;李子圣;方助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育龄青年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表型特征,探讨表型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血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17例经基因诊断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佛山地区育龄青年进行MCV、MCH和HbA2等指标的检测,并对其均值及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17例静止型仅α-地中海贫血中,MCV、MCH和HbA2分别为(83.55±5.60)fl、(26.10±1.03)pg和(2.84±0.29)%;其中MCV、MCH和HbA2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分别占52.99%(62/117)、59.83%(70/117)和92.30%(108/117).右缺失组的MCV及MCH均值分别比左缺失组的高,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17 vs 82.02,t=-2.180,P=0.032;27.06 vs 26.10,t=-3.642,P=0.000).结论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表型特征不明显,应用表型特征进行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初筛存在较高的漏检风险.右缺失的表型特征比左缺失更轻微,其筛查漏检的风险更高.
作者:曾劲伟;杨光;崔金环;区丽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清新县2006-2007年麻疹的发病情况分析,了解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pi Info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6-2007年清新县共报告253例麻疹病例,确诊190例,临床诊断63例,麻疹平均发病率22.14/10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占全年病例的67.19%.发病年龄分布呈现<8月龄的婴儿和>20岁年龄组的成人发病增高的现象.56.13%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32.80%的病例接种史不详.病例呈现全县散发流行及局部地区聚集的现象,乡镇发病率高的达138.72/10万.结论 麻疹的发病水平与其疫苗的初免和复种工作落实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免疫接种是目前麻疹防控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志珊;李初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与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者组CD3+、CD3+CD4-CD8+、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8、0.050、0.025),CD3+CD4+CD8+、CD3+CD4+CD8-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775、0.149),以上各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在年龄与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足口病患者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CD3+、CD3+CD4-CD8+异常变化提示其免疫功能异常.
作者:裘宇容;何宗忠;孙德华;王强;杨春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胰腺组织的移植,包括胰腺器官(胰腺)和胰岛细胞(胰岛)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一个临床选择.成功的胰腺或胰岛移植相对于传统的外源性胰岛素注射疗法来说,可以达到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且还不会出现胰岛素疗法经常出现的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两种类型胰腺组织的移植,都可以有效的降低严重低血糖的事件发生.而且胰腺移植已经被证实可以长时间使血糖保持一种持续正常稳定的状态.对于接受胰腺移植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血糖可以很好的得到控制;但同时也面临着出现手术以及移植后并发症的风险.与胰腺移植相比,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更加安全,手术简捷,并发症极少.并可多次重复进行;其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创伤性更小.而且,通过移植前的特殊培养,未来有望实现脱离免疫抑制剂的胰岛移植.不足之一是胰岛移植往往不能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一点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又是必须的.另外,胰岛移植又使接受移植的患者不得不承受免疫抑制治疗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尽管新近的发展已使胰岛移植后脱离胰岛素治疗的比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使移植物保持更长时间的活力和功能以更好的控制血糖,今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我们去做.本文将就近些年胰岛移植的一些相关内容做一简要综述,以期能给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作者:马广念;贺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将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量变与质变、认识论与方法论等唯物辩证法哲学范畴和观点应用于医学检验形态学实验教学中,融知识传授与哲学观渗透于一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辩证思维,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工作、学习,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
作者:张继瑜;裘宇容;李海侠;包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症恙虫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 60例重症恙虫病合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MARS治疗组、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组和常规综合治疗组.观察并比较组间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呼吸功能、炎症介质以及Marshall评分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3组患者60 d内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MARS治疗后平均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升高.总胆红素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一氧化氮、TNF-α、IL-6、IL-8、IL-10、IL-13和LBP水平明显降低,Pa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显著提高,气道峰压明显降低,Marshall值降低,均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和CRRT组(P<0.05).MARS治疗后呼吸频率和肌酐水平降低、SaO2和白蛋白水平升高,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60 d的生存概率分析,MARS组存活率90%(18/20),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存活率45%(9/20)(P=0.001),优于CRRT组60%(12/20)(P=0.031).结论 MARS治疗重症恙虫病合并MODS疗效良好,优于常规综合治疗和CRRT治疗.
作者:罗红涛;谭家驹;叶一农;刘全妹;龙辉;严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