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邓长柏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环氧化酶同工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了解COX-2及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入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以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COX-2与VEGF的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尿蛋白水平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COX-2水平(55.58±8.84)ng/mL及VEGF水平(377.59±38.60)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X-2(0.89±0.27)ng/mL,VEGF(43.51±8.61)pg/mL](P均<0.01);COX-2与VEGF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83,P<0.01),COX-2及VEGF与患者尿蛋白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与尿蛋白r=0.728,P<0.01;VEGF与尿蛋白r=0.769,P<0.01);COX-2及VEGF与患者血肌酐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与血肌酐r=0.649,P<0.01;VEGF与血肌酐r=0.619,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存在明显升高的COX-2及VEGF,并与患者尿蛋白水平及血肌酐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COX-2及VEGF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
作者:夏碧文;刘雪芳;胡绍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作者:张冬莹;叶杰;李木燕;易成龙;陈代雄;张赟;李小敏;詹希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山稔子提取物对原代体外培养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24 h的脾淋巴细胞悬液,随机分为7组,其中5组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山稔子提取物溶液预先处理60 min,再加入50 μmol/L的H2O2,H2O2染毒组直接加入相同浓度的H2O2,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溶液,7组细胞共同在4℃下染毒20 min,收获细胞同时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计算DNA迁移的细胞率和总彗星长度.结果 H2O2可致原代培养脾淋巴细胞的DNA严重损伤,而山稔子提取物能不同程度地降低H2O2诱导产生的DNA损伤,在10、50、100 μg/mL的浓度下.彗星细胞出现率从阳性对照组的100%分别降低为85%、65%和30%(P分别<0.05、0.01、0.01),总彗星长度也从对照组的(52.82±6.42)μm,逐渐降低为(43.68±5.59)μm、(35.80±8.75)μm、(25.35±4.32)μm(P分别<0.05、0.01、0.01).结论 山稔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护细胞显著降低氧自由基对DNA的氧化损伤.
作者:张慧敏;柯跃斌;黄永霞;周丽;耿艺介;皮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实验观察比较10种不同驱蚊配方的自制驱蚊贴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 利用DEET(N,N-diethyl-m-toluamide)、驱蚊植物精油、香精和无水乙醇配伍制成10种配方,加载在自行研制的驱蚊贴载药层上,在实验室进行对白纹伊蚊的驱避试验,并对驱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0种配方2 h内的有效保护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号配方效果好,2 h内平均有效保护率为(96.27±1.14)%,随之依次为10号(95.62±0.94)%、5号(95.30±0.64)%、6号(94.42±1.06)%、3号(93.69±1.82)%、2号(91.88±1.87)%、1号(89.47±2.34)%、8号(88.99±1.70)%、4号(85.52±1.98)%、7号(85.32±3.09)%.结论 10种配方的自制驱蚊贴在驱蚊试验中有效保护率均达到80%以上,证明新剂型驱蚊贴为良好驱避剂剂型.
作者:周珊宇;张祝平;麦晓丹;李荣忠;李乐;何彦;王春梅;陈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广州市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及探讨麻疹防治对策.方法 调查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385例,收集病例就诊情况、乘坐交通工具情况、免疫史及相关信息,与麻疹个案调查表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8个月~4岁麻疹病例23.1%发病前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7.22%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MV接种史,30.13%麻疹病例发病前3周(长潜伏期)内有就诊史,29.16%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乘坐交通工具史,6.23%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现症麻疹病人接触史.结论 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表现出医院聚集性,存在院内感染的可能;≤4岁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还可能与发病前3周内乘坐过交通工具及接触过麻疹现症病人有关.
作者:叶浩风;周勇;叶双岚;虞华珍;李小向;陈英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RNA干扰方法下调EB病毒潜伏膜蛋白1(1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的表达,探讨LMP1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分子干扰片段转染EB病毒阳性淋巴瘤B95.8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MP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结果 干扰LMP1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被阻滞在C0/G1期;并且细胞对顺铂的IC<,50>明显降低.结论 干扰LMP1提高了B95.8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揭示LM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
作者:李燕飞;梅玉屏;朱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的变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28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28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组PAC-1、CD62p、hs-CRP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老年健康对照组PAC-1、CD62p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PAC-1、CD62的变化与hs-CRP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hs-CRP关系密切.
作者:邬伟明;张群英;林子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拈抗剂(IL-IR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组中IL-IRA基因VNTR多态性的A2等位基因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组(PDD组)中IL-IRA基因A2等位基因频率较非痴呆组(PDND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且在PDD组中,IL-IRA基因A2/A2纯合子和A1/A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较PDND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IL-I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
作者: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彭英;陶恩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电力系统职工血吸虫病感染状况,为评价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血清免疫学方法,从34 051名受检者血清中筛查日本血吸虫病阳性病例;阳性者用B超检查肝脏病变.结果 34 051名受检者血清中筛查出日本血吸虫病阳性者775例,感染率为2.28%.其中,荆州地区的感染率高,为7.15%;除武汉市以外,其他接受调查的各地级市电力系统职工也有不同程度的血吸虫感染,但感染率均低于2%.对血清阳性者进一步作B超检查发现,血吸虫肝病者419人,占阳性人数的54.1%.与2004年的调杳结果相比,各地的血吸虫病感染率有明显下降.结论 湖北省电力系统职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效果明显,但还须加强.
作者:张冬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胰腺炎对肝衰竭患者血细胞、肝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例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并发胰腺炎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随机抽取同时期非并发胰腺炎的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发生急性胰腺炎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下降(t=4.088,P=0.000;t=3.419,P=0.002),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t=2.063,P=0.048),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t=3.172,P=0.004;t=3.183,P=0.004),发生急性胰腺炎增加了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39.4% vs 3.0%,t=13.055,P=0.000),以及病死率(69.7% vs 42.4%,t=4.982,P=0.026).结论 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使得病情严重,易发生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增高.
作者:石添元;左兴;谢俊强;许镇;严颖;林炳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天然分子疫苗相关靶基因的双价疫苗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并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分别以pcDNA3.0/SjRPS4、pcDNA3.0/SjCB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SjRPS4、SjCB,重叠PCR法将SjRPS4、SjCB拼接,扩增,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质粒载体pVAX1、pcDNA3.0连接,转化DH5α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双价蓖组质粒、空质粒及pVAX1/SjRPS4,经左腿股四头肌注射昆明小鼠,14d后取肌肉组织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及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双价重组质粒的表达;提取pVAX1/SjPS4·CB、pcDNA3.0/SjRPS4·CB、pcDNA3.0/SjRPS4、pcDNA3.0/SjCB及相应空载体,100 μg/只或等量PBS经左腿股四头肌注射昆明小鼠,4周后以(20±1)条尾蚴贴腹感染,6周后检测减虫率、减卵率.结果 PCR、EcoRⅠ/Xho Ⅰ双酶切及测序证实双价疫苗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构建成功;肌肉组织间接免疫荧光及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重组质粒能够在小鼠肌肉细胞内成功表达;与PBS组相比,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pcDNA3.0/SjRPS4、pcDNA3.0/SjCB免疫小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与相应的空质粒组相比各指标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载体构建的舣价疫苗之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双价重组质粒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二者免疫昆明小鼠均可以产生比单价疫苗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作者:罗四维;秦永华;汪希雅;高冬梅;何卓;周帅锋;陈秀春;余路新;汪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双环醇75 mg;对照组(38例)每日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病毒学指标、肝脏影像学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48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65.79%).HBV-DNA转阴率(64.10%)显著高于对照组(39.47%),影像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取得更好的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和影像学改善.
作者:孔霞;张锐;温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本组17例病例采用PQ-2000s单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显示肿块呈不规则形态(13例)或类圆形(4例),58.8%患者病灶呈低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尤明显强化或边缘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强化逐渐明显,部分病例有逐渐填充趋势;肿块多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肝门淋巴结肿大、附近肝叶萎缩等间接征象.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扫描有较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AFP等检查可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等肝内其他占位病变相鉴别.
作者:易永忠;刘小明;徐雪峰;张友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91例依据GCS评分法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组的NPY、CGRP和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轻、中、重三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19.6±20.3)ng/L、(127.8±25.5)ng/L和(146.2±30.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2±1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患者血浆CGRP含量分别为(54.3±5.6)ng/L、(57.5±7.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8±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患者组的CGRP水平(44.6±5.3)ng/L与对照组(41.8±6.8)ng/L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PY及CGRP水平与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并对患者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曾鸿毅;覃江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韶关市近6年来新生儿先天件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筛查情况和发病率.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充分哺乳6次后足跟采血,滴在特殊的滤纸(美国S&S903滤纸)片上,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促甲状腺素浓度.TSH≥10.0 U/L,通知原采血单位立即召回再采血复杏.结果 仍超过10.0 U/L,由本院直接召同抽血确诊.结果 6年共筛查新生儿77 220例,可疑阳性患儿572例,确诊33例,发病率为1/2 340.结论 韶关市新生儿CH发病率高于全国统计率,可能与环境因素及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陈亚军;黄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临床收集的9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按法国生物学会(CASFM)推荐的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30μg低密度菌落法检测MRCNS,并与mecA基因PCR扩增法进行比较.结果 以mecA基因PCR扩增法为金标准,其中MRCNS 56株(阳性率60.2%),低密度菌落法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100%,拉氧头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3%.结论 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是鉴定异质性MRCNS的良好方法.
作者:唐晓华;潘树根;江镜全;安薇;徐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sAg阴转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探讨影响HBsAg阴转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年间收治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CHB患者61例,对其中发生HBsAg阴转的病例进行临床、实验室指标等分析.结果 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61例患者中,5例发生HBsAg阴转(占8.2%),56例未阴转(占91.8%);HBsAg阴转组平均年龄(26.5±7.5)岁,HBsAg阳性史平均(4.3±1.7)年;HBsAg未阴转组平均年龄(35.7±8.3)岁,HBsAg阳性史平均(6.7±2.8)年.阴转组基因分型均为B型,HBV DNA滴度治疗前较未阴转组低,未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乙肝家族史,既往未用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均为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CHB可以获得HBsAg的阴转,HBsAg的阴转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分型、HBV DNA滴度、年龄、HBsAg阳性史、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作者:卢建溪;李永伟;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克隆奶牛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BLG)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RT-PCR克隆奶牛主要过敏原BLG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奶牛BLG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 克隆了奶牛主要过敏原BLG基因,且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含有长度为5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8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 883,等电点为5.14(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EU883598).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BLG基因同源性很高.结论 成功克隆了奶牛主要过敏原BLG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奶牛主要过敏原BLG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等奠定基础.
作者:邬玉兰;刘志刚;陈小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辖区内住院病人疾病谱,了解居民患病的主要模式、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将辖区医院1996-2006年住院病历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1996-2006年辖区内医院住院人次数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2 232人次,上升至2006年的18 666人次,11年间增长736.29%.目前导致居民住院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损伤和中毒,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健康问题,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损伤和中毒类疾病中,手、腕损伤居首位,占该类疾病的44.46%,占所有住院人次的13.20%.结论 应根据住院病人疾病谱,针对性地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的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同时应进一步了解损伤类疾病的数量和构成比不断上升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作者:刘义;郑庆鸣;王铁强;詹劲基;邰昌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鼠肌成纤维细胞(C2C12细胞)分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5、10 ng/mL)干预C2C 12细胞5h,200 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 h,用West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方法测定MT1-MMP及其mRNA表达.结果 0、1、5、10 ng/m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5 h,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MT1-MMP的结果分别为2.86±0.28、2.05±0.31、1.60±0.21、1.02±0.24,F=224.9,P<0.01;Northern blot定性结果显示,mRNA条带显示逐渐变弱.5 ng/m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4、12、24 h,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02±0.29、0.80±0.21、0.4±0.12,各时间点值比较,均P<0.05.Northern blot定性结果显示,mRNA条带显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弱.200 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 h,再用5 ng/m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5 h,半定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内对照组0.82±0.12(siRNA-control+5 ng/mL TGF.131)、空白对照组1.61±O.21(siRNA-control)、实验组1.84±0.23(siRNA-Smad3+5 ng/mL TGF-β1),内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rthern blot定性结果显示:MT1-MMP mRNA表达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较强,而内对照组较弱.结论 TGF-β1抑制鼠C2C12细胞分泌MT1-MMP,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iRNA阻断Smad3表达可消除TGF-β1对MT1-MMP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萍;邓长柏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