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遗传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324例PCOS患者及其家系进行调查,同时结合临床检查.应用SPSS 13.0软件、Falconer公式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PCOS患者的月经稀发发生率为74.23%,高雄激素血症者占52.71%,卵巢多囊样改变者占93.27%;PCOS组及对照组一级亲属女性月经稀发发生率分别为17.81%和7.70%.男性早秃发生率为别为11.15%和5.33%,先证者家系的月经稀发和男性早秃患病率高于对照者家系:先证者一级亲属遗传度为44.91%.结论 遗传因素在PCO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可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各大医科大学的调查,了解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当场问卷的方式实施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听说过实验室生物安全(69.4%),但是对其具体内容如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37.9%).结论 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以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M2-3EELISA)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体在原发性胆汁化肝硬化(PBC)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L)、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PDC ELISA)、以三联体(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3E ELISA)、以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M2-3E ELISA)检测107例PBC、167例疾病对照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AMA-M2抗体.结果 107例PBC患者用抗-M2-3E ELISA、抗-3E ELISA、抗-PDC ELISA和IFL 4种方法检测AMA-M2的检出率(敏感性)分别为99/107(92.5%)、94/107(87.9%)、78/107(72.9%)、87/107(81.3%),特异性分别为97.3%、98.5%、98.5%、97.3%.抗-M2-3E EUSA法AMA-M2的检出率(92.5%)显著高于抗-PDC ELISA法(72.9%)(P<0.001)、IFL法(81.3%,P<0.001),高于抗-3E ELISA(87.9%).在20例IFL检测AMA-M2为阴性的PBC患者中,用抗-M2-3E ELISA法AMA-M2的检出率为11/20(55%).抗-M2-3E ELISA和IFL的重叠度为85.0%(91/107).结论 抗-M2-3E ELISA法具有比IFL、抗-PDC ELISA法和抗-3E ELISA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达97.3%.因此.抗-M2-3E ELISA法可作为第一轮AMA-M2的筛查,但不可以单独用于诊断PBC的标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苜蓿进行开发和改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病毒、细菌、寄生虫、抗逆基因、品质改良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单克隆抗体和工业原料等转基因苜蓿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以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日1次静脉输入,疗程7 d;治疗组给予炎琥宁10 mg/kg·d,每日1次静脉输入,疗程7 d,并对临床有效率及有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72例,治愈42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69例,治愈32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5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热、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热退时间为(2.23+1.22)d,皮疹消退时间为(3.31±1.35)d;对照组热退时间为(4.98±1.82)d,皮疹消退时间为(5.84±1.93)d,经统计学处理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组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时需注意炎琥宁注射液本身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等,一般疗程应<1周,每1 ml溶媒中使用炎琥宁≤1 mg,连续使用>1周的患者,应注意密切观察加强监测,避免超剂量及高浓度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采用Family APGAR问卷和患者行为方式调查表调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功能与行为方式的关系.结果 45.0%为功能良好家庭,41.0%为中度障碍家庭,14.0%为严重障碍家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良好家庭和障碍家庭行为方式积极组及消极组各项目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为方式与家庭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生物信息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利用各种数据库来分析这些数据的意义.所以生物信息学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它可以用来对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破译遗传密码,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可以筛选、鉴定、发现和预测免疫基因以及新的药物靶点,为免疫产品和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蛋白质研究、免疫学、药物研发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并计算鼠密度、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601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451只,食虫目动物150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2.09%,鼠密度(捕获率)为11.50%;在242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9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猫栉首蚤、缓慢细蚤、适存病蚤;鼠染蚤率为19.01%,总蚤指数为0.38;黄胸鼠蚤指数为0.63;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本院2008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药敏结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大多数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379株细菌念珠菌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0.2%)、铜绿假单胞菌(9.4%)、金黄色葡萄球菌(7.7%)、鲍曼不动杆菌(7.7%)、白色念珠菌(7.0%)和肺炎克雷伯菌(6.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分别为47.8%和41.3%.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8.1%、82.8%、83.6%和73.1%.G-杆菌中耐药率较低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G+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0%,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为氯霉素.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0%.结论 本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水平、非发酵G+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和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居高不下,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09年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二代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检查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甲型H1Nl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患者与甲型H1N1流感输入病例接触1天后发病.以发热、咽痛、咳嗽起病,白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无肺炎等并发症.多级机构检测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甲型H1N1流感.RT-PCR测序证实其病毒核苷酸序列与一代输入病例的一致,同源性为100%.经奥司他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本病例的传染源明确,为我国首例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二代确诊病例,其临床表现轻,病情恢复快.未发生院内感染,早隔离早诊断等防控措施有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其血浆TXA2/PGI2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中共收入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及治疗组,以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TXA2与PGI2的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4周厄贝沙坦治疗后其血浆TXA:水平(319.65±38.7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342.12±48.22)pg/mL(P<0.01),而PGI2水平(40.04±4.95)pg/mL则显著高于治疗前(32.13±4.47)pg/mL(P<0.01),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治疗后(36.42±4.95)mg/Lv.s.治疗前(43.99±11.27)mg/L,P<0.01];对照组中患者的TXA2/PGI2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后血浆TXA2/PGI2水平产生变化,同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下降,提示TXA2/PGI2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而厄贝沙坦则可能阻断此过程并产生肾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短穗鱼尾葵花粉粗浸液的主要变应原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通过SDS-PAGE分析短穗鱼尾葵花粉蛋白质组份.采用Westem blotting鉴定主要变应原,以短穗鱼尾葵花粉粗浸液包板,摸索出其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和酶结合物浓度.采用BSA-ELISA法对短穗鱼尾葵花粉过敏患者血清进行初步检测,并与皮肤挑刺试验比较.结果 短穗鱼尾葵花粉粗浸液SDS-PAGE显示有30余条蛋白条带,其中主要蛋白条带有10条.Western blotting显示5例短穗鱼尾葵花粉过敏患者的混合血清能与其中3条蛋白条带起反应,分子量分别是26000、14000和12000Mr.BSA-ELISA检测短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IgE,适粗浸液稀释度为1:100,血清稀释倍数为1:5,生物素化抗体为1:10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HRP)为1:1000.在此条件下BSA-ELISA与浸液皮试比较.检出结果与皮试阳性患者血清符合率为90%,与皮试阴性患者符合率为80%,与健康人对照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 本实验对短穗鱼尾葵花粉主要变应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BSA-ELISA法测定结果与皮肤挑刺试验初步比较符合率较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探讨了收治甲型H1N1流感的管理模式.方法 应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法建立收治甲型H1N1流感管理制度,根据疫情收集资料、分析原因、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管理.结果 依照我国卫生部政策.完善甲型H1N1流感管理制度,做好消毒隔离,保证医疗质量,人性化管理隔离病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流行.结论 导入PDCA循环法,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是收治新发传染病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解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尤其是机会性致病原虫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林州地区8个乡镇进行了调查.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林州地区23个调查点的1949名1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检测.结果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33%(26/1949).共查出6种肠道寄生虫,其中原虫和蠕虫均为3种,感染率分别为0.72%和0.62%.男女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27%(14/1103)和1.42%(12/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姚村镇、城郊乡、茶店乡、临淇镇、五龙镇、东姚镇、横水镇和采桑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1.76%、1.42%、0.83%、2.71%、0.00%、0.74%、1.45%、0.75%和1.33%,各个乡镇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摸清了林州地区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状况.感染率为0.15%.对分离到的1例等孢球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雀类的一种球虫Atoxoplasma sp.(AY331571)为接近,同源性达99.4%,表明可能为鸟类粪便污染所致.结论 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克隆表达粉尘螨第五组变应原(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5)基因,并鉴定纯化蛋白免疫原性.方法 提取活粉尘螨总RNA,扩增Der f5片段.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埃希菌JM109,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pMD18-Der f5阳性菌株,再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转化人大肠埃希菌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表达效果.Ni-ID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利用尘螨病人血清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 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Der f5和pET30a-Der f5,SDS-PAGE结果表明Der f5基因在BL21中获得良好的可溶性表达,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纯化的蛋白与病人血清有良好的IgE结合活性.结论 获得广州地区Der f5的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初步鉴定了该蛋白的免疫原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及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以34只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高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B组)及对照组(C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0条,感染后12~13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清肝口服液(DHT)进行干预治疗;感染后18周,按吡喹酮剂量300 mg/kg体重对3组动物进行杀虫治疗,以病理学和血清HYP、HA水平作为模型评估指标.结果 感染后第12~13周,肝纤维化模型形成,从病理学结果、生化指标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A组、B组干预治疗后血清中的HYP/HA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依次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P<0.01),且血清HYP、HA含量随着病理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升高.结论 检测血清HYP和HA水平是评价和考核肝纤维化治疗效果的简便、快速、可靠、又无损伤的指标,而且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各类公共场所使用中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检测,了解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情况.方法 抽取广州市35间公共场所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检测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微生物指标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微生物指标.结果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均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空调送风中可吸人颗粒物、细菌总数超标率高达54.6%和37.5%,而送风中真菌总数超标率为7.3%;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全部合格,真菌总数超标率只有1.9%,只有细菌总数超标率较高,为7.7%;各类公共场所中医院和图书馆卫生状况较好,商场、宾馆酒店和餐厅较差.结论 广州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卫生状况较好,空调送风可吸人颗粒物浓度较高,且存在微生物污染,而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较好可能与其使用了中效过滤器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肺孢子虫肺炎是由肺孢子虫引起的主要寄生于肺脏的一种致命性肺炎,常见于肿瘤放化疗者、器官移植术者或长期应用激素.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随着肺孢子虫肺炎发病机制的逐步阐明.我国部分中药用于该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几种主要的抗肺孢子虫肺炎中药在防治肺孢子虫肺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新型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及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特征.进一步认识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我院2009年5~7月收治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及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人院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平均血钾为(3.43±0.33)mmol/L,低于季节性流感组和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组,甲型H1N1流感中伴有低钾血症(血钾<3.5 mmol/L)者占60.22%,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但合并低钾血症者的血钾平均值在三组问并无明显差异;与另两组相比,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计数降低;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钠、血钙、血磷、LDH活性、CK活性等在三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检测特征包括血钾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减少.其中低钾血症是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一个显著实验室特征,其发生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