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PCR-SSCP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揭示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 采集了中国部分城市,即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cd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等.用PCR.SSCP分析我国不同嗜尸蝇类的rDNA-ITS2基因片段.结果 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Chrysomya megacephata,Aldrichina grahami(巨尾阿丽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Muscdomestica,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DNA-ITS2基因的单链DNA(ssDNA)迁移率均有明显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种类rDNA-ITS2基因单链DNA迁移图型呈现多态性.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种类的rDNA-ITS2基因存在种内、种间及地理的基因多态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肺孢子虫肺炎是由肺孢子虫引起的主要寄生于肺脏的一种致命性肺炎,常见于肿瘤放化疗者、器官移植术者或长期应用激素.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随着肺孢子虫肺炎发病机制的逐步阐明.我国部分中药用于该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几种主要的抗肺孢子虫肺炎中药在防治肺孢子虫肺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吸血媒介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还能传播各种虫媒疾病,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吸血媒介在公共卫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如何控制吸血媒介以及其对病原体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要介绍RNA干扰(RNAi)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吸血媒介基因功能研究、保护性抗原筛选及鉴定、抑制病原体感染吸血媒介及其在吸血媒介中的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脉导管相关性柄稻黄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临床怀疑导管相关性脓毒症时,即采外周血和导管内血液行细菌培养,拔除静脉导管时送导管内容物及导管尖端行细菌培养.结果 15例患者导管人口处均无红肿、疼痛、分泌物,临床表现为突然不规则发热、寒战,体温37.8~40℃.11例(73.3%)超过38.5℃,2例伴(13.3%)咳嗽、咳黏液脓性痰;栖稻黄单胞菌在15例患者外周血、导管内血液培养中均为优势生长菌,7例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5株栖稻黄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敏感,均对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唑林、氨曲南耐药.3株对阿莫西林耐药,2株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耐药.15例患者中,12例痊愈,3例死亡.结论 导管相关性栖稻黄单胞菌脓毒症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对Ⅰ代、Ⅱ代头孢霉素、氨曲南耐药性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解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尤其是机会性致病原虫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林州地区8个乡镇进行了调查.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林州地区23个调查点的1949名1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检测.结果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33%(26/1949).共查出6种肠道寄生虫,其中原虫和蠕虫均为3种,感染率分别为0.72%和0.62%.男女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27%(14/1103)和1.42%(12/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姚村镇、城郊乡、茶店乡、临淇镇、五龙镇、东姚镇、横水镇和采桑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1.76%、1.42%、0.83%、2.71%、0.00%、0.74%、1.45%、0.75%和1.33%,各个乡镇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摸清了林州地区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状况.感染率为0.15%.对分离到的1例等孢球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雀类的一种球虫Atoxoplasma sp.(AY331571)为接近,同源性达99.4%,表明可能为鸟类粪便污染所致.结论 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心功能、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将64例65岁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d),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与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与BNP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CO与血浆BNP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苜蓿进行开发和改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病毒、细菌、寄生虫、抗逆基因、品质改良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单克隆抗体和工业原料等转基因苜蓿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探讨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力度.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收集2002-2008年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监测的数据,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8年惠州市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品总数依次为3270、2399、3861、5206、5054、5267、4584份,合格率依次为87.40%、93.25%、89.48%、90.34%、87.73%、87.98%、91.19%,总合格率为89.41%.二级以上、一级和社会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1.13%、88.05%、87.74%,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P<0.01).监测样品中病房物体表面合格率高(97.07%),低为空气中细菌含量(70.42%).结论 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低,因此,一级和社会医疗机构是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各大医科大学的调查,了解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当场问卷的方式实施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听说过实验室生物安全(69.4%),但是对其具体内容如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37.9%).结论 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引起我国首起甲型H1N1流感本地感染病例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对感染的环境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结果感染的环境主要为通风换气不良,无新风补给.为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结论与传染源在同一个相对密闭、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内密切接触是引起此起甲型H1N1流感本地感染疫情的主要原因.公共场所的通风设施不健全应纳入公共场所管理的卫生问题范围中,并应引起卫生监管部门重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目前已知重要且有高度选择性、能量依赖性的细胞内非溶酶体途径降解蛋白质的系统,是机体调节细胞内蛋白水平与功能的一个重要机制.作为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TGF-β家族诱导造血细胞的存活、增生、分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Smads是介导TGF-β家族上述功能的胞内关键信号分子,而泛素蛋白酶可调控Smads蛋白的活性,从而参与对机体造血功能的调控,本文仅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所介导Smads活性调控参与造血的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以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M2-3EELISA)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体在原发性胆汁化肝硬化(PBC)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L)、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PDC ELISA)、以三联体(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3E ELISA)、以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M2-3E ELISA)检测107例PBC、167例疾病对照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AMA-M2抗体.结果 107例PBC患者用抗-M2-3E ELISA、抗-3E ELISA、抗-PDC ELISA和IFL 4种方法检测AMA-M2的检出率(敏感性)分别为99/107(92.5%)、94/107(87.9%)、78/107(72.9%)、87/107(81.3%),特异性分别为97.3%、98.5%、98.5%、97.3%.抗-M2-3E EUSA法AMA-M2的检出率(92.5%)显著高于抗-PDC ELISA法(72.9%)(P<0.001)、IFL法(81.3%,P<0.001),高于抗-3E ELISA(87.9%).在20例IFL检测AMA-M2为阴性的PBC患者中,用抗-M2-3E ELISA法AMA-M2的检出率为11/20(55%).抗-M2-3E ELISA和IFL的重叠度为85.0%(91/107).结论 抗-M2-3E ELISA法具有比IFL、抗-PDC ELISA法和抗-3E ELISA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达97.3%.因此.抗-M2-3E ELISA法可作为第一轮AMA-M2的筛查,但不可以单独用于诊断PBC的标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分析36例经肾活检确诊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病理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患者以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腰痛、咽干咽痛、疲劳者较多.病理特征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Lee病理分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 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患病率较高,全身症状较轻,易被忽视,容易造成漏诊,应引起临床诊治的足够重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短穗鱼尾葵花粉粗浸液的主要变应原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通过SDS-PAGE分析短穗鱼尾葵花粉蛋白质组份.采用Westem blotting鉴定主要变应原,以短穗鱼尾葵花粉粗浸液包板,摸索出其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和酶结合物浓度.采用BSA-ELISA法对短穗鱼尾葵花粉过敏患者血清进行初步检测,并与皮肤挑刺试验比较.结果 短穗鱼尾葵花粉粗浸液SDS-PAGE显示有30余条蛋白条带,其中主要蛋白条带有10条.Western blotting显示5例短穗鱼尾葵花粉过敏患者的混合血清能与其中3条蛋白条带起反应,分子量分别是26000、14000和12000Mr.BSA-ELISA检测短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IgE,适粗浸液稀释度为1:100,血清稀释倍数为1:5,生物素化抗体为1:10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HRP)为1:1000.在此条件下BSA-ELISA与浸液皮试比较.检出结果与皮试阳性患者血清符合率为90%,与皮试阴性患者符合率为80%,与健康人对照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 本实验对短穗鱼尾葵花粉主要变应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BSA-ELISA法测定结果与皮肤挑刺试验初步比较符合率较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其血浆TXA2/PGI2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中共收入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及治疗组,以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TXA2与PGI2的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4周厄贝沙坦治疗后其血浆TXA:水平(319.65±38.7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342.12±48.22)pg/mL(P<0.01),而PGI2水平(40.04±4.95)pg/mL则显著高于治疗前(32.13±4.47)pg/mL(P<0.01),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治疗后(36.42±4.95)mg/Lv.s.治疗前(43.99±11.27)mg/L,P<0.01];对照组中患者的TXA2/PGI2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后血浆TXA2/PGI2水平产生变化,同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下降,提示TXA2/PGI2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而厄贝沙坦则可能阻断此过程并产生肾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PLUNC的调控元件.方法 采用进化足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PLUNC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结果 预测的PLUNC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1~+10 bp区域间、-29 bp存在TATA盒子,启动子集中在-490 bp~+89 bp内,在人和小鼠PLUNC基因的启动子保守区内存在29个共同的转录因子结合部位及5个增强子.结论 PLUNC基因调控元件的分析可为探讨上呼吸道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调控机制提供模型.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进化足迹法,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以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日1次静脉输入,疗程7 d;治疗组给予炎琥宁10 mg/kg·d,每日1次静脉输入,疗程7 d,并对临床有效率及有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72例,治愈42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69例,治愈32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5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热、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热退时间为(2.23+1.22)d,皮疹消退时间为(3.31±1.35)d;对照组热退时间为(4.98±1.82)d,皮疹消退时间为(5.84±1.93)d,经统计学处理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组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时需注意炎琥宁注射液本身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等,一般疗程应<1周,每1 ml溶媒中使用炎琥宁≤1 mg,连续使用>1周的患者,应注意密切观察加强监测,避免超剂量及高浓度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探讨了收治甲型H1N1流感的管理模式.方法 应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法建立收治甲型H1N1流感管理制度,根据疫情收集资料、分析原因、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管理.结果 依照我国卫生部政策.完善甲型H1N1流感管理制度,做好消毒隔离,保证医疗质量,人性化管理隔离病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流行.结论 导入PDCA循环法,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是收治新发传染病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采用Family APGAR问卷和患者行为方式调查表调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功能与行为方式的关系.结果 45.0%为功能良好家庭,41.0%为中度障碍家庭,14.0%为严重障碍家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良好家庭和障碍家庭行为方式积极组及消极组各项目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为方式与家庭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