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毛滴虫的研究进展

徐曙光;吕向辉;牛卫兵

关键词:齿龈阿米巴, 口腔毛滴虫, 口腔疾病
摘要:齿龈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与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tenax)是寄居人体口腔龈沟、龋齿和牙垢内的原虫.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都间接或直接的证明了两种原虫与口腔疾病的密切关系.本文重点综述两种口腔原虫的形态学观察、人群中感染情况、致病机制、病原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臭氧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2例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接受达克宁硝酸咪康唑栓治疗.两组于治疗后第3天进行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3天,观察组治愈42例(82.3%)、显效6例(11.8%)、有效3例(5.3%),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8例(55.0%)、显效12例(23.5%)、有效6例(11.8%)、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谭川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延安市286例呼吸科患者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的检测

    目的 了解延安市嗜肺军团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微量凝集法对286份呼吸科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嗜肺军团菌Lp1型军团菌抗体测定.结果 抗体阳性率为17.13%,其中男为18.56%,女为15.13%;在各年龄组均有嗜肺军团菌Lp1型抗体阳性者,其中4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26.09%)高;呼吸科疾病中肺结核患者合并嗜肺军团菌LP1感染率较高,为26.56%,各疾病类型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安市存在一定的嗜肺军团菌感染,需加强对军团病血清学的监测工作.

    作者:景彩霞;薛亚娟;陈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促进HeLa宫颈癌细胞粘着斑激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促宫颈癌恶性进展的作用.方法 提取不同病理分期的宫颈癌组织标本蛋白,采用Western-blot检测VEGF-C及FAK蛋白的表达情况.在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采用Western-blot测定VEGF-C对FAK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的调控作用.结果 随着宫颈癌恶性程度的增高,VEGF-C、FAK蛋白及磷酸化FAK蛋白表达水平均随之增加.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原位癌(CIN)组织中VEGF-C、FAK、磷酸化FAK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48±10)%、(78±14)%、(83±15)%,P<0.05;宫颈鳞癌Ⅰ期各蛋白增高幅度分别为(104±22)%、(121±28)%、(143±30)%(P<0.01);宫颈鳞癌Ⅱ期(未放疗、化疗)各蛋白表达增高更为显著,其幅度分别为(195±28)%、(186±22)%、(204±31)%,P<0.001.在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上,VEGF-C(100μg/L)处理24 h后,可显著增高FAK蛋白、磷酸化FAK蛋白的表达,该作用可被VEGF-C单克隆抗体明显抑制.结论 VEGF-C、FAK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VEGF-C可能通过上调FAK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而促进宫颈癌的恶性进展.

    作者:王书刚;程杨;陈华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江门市居民全死因分析

    目的 探讨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江门市居民死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08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报告死亡23 734例,死亡率为70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衰老、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不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系统疾病,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疾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开展伤害监测.

    作者:莫兆波;周悦亮;黄艳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术后近期再手术分析

    目的 分析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术后近期再手术原因,探讨控制再手术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救助期间23例近期再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手术589例,近期再手术23例,再手术率为3.9%.其中2次手术16例,3次手术6例,4次手术1例.再手术原因有腹腔大出血、消化道穿孔、胰尾部损伤、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膈下脓肿.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5~20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术后近期再次手术原因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过失及术后处理不到位有关.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质量和疗效、控制再手术率的关键.

    作者:邓维成;丁国建;王鹏;李紫成;潘舸;陈学金;刘佳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佛山市2005-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目的 分析佛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控制对策.方法 对2005-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佛山市2005-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7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顺德区、南海区和禅城区,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94.97%;4~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7.53%;小于15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0.36%;散居儿童病例占51.49%;流动人口病例占62.00%;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占88.33%.结论 佛山市近年麻疹发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动儿童为重点的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的监测和控制,适时对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孙宝志;黄祖星;杨泽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利巴韦林对肠道病毒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体外抗肠道病毒(EV)的效果.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和MTT分析法,观察利巴韦林对肠道病毒(EV71、CAV16、CBV3、ECHO11、EV84)的抑制作用.结果 利巴韦林对Vero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_(50))为2.09 mg/mL,0.2 mg/mL浓度的利巴韦林对5种肠道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CAV16、EV71、ECHo11、EV84、CBV3的抑制率分别为13%、27%、36%、23%、58%.对EV84、EV71病毒,利巴韦林浓度为0.1 mg/mL时其抑制率为16.5%、29.5%;对CBV3病毒,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半数有效浓度(IC_(50))为0.125 mg/mL,治疗指数(TI)为16.72.结论 利巴韦林在体外对肠道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不同的肠道病毒其抑制效率不同,对CVB3的抑制率较高.

    作者:田新贵;李翔;周荣;彭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IL-17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中FT3、FT4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及其FT3、FT4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0例甲亢患者血清中IL-17的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并分析IL-17与FT3、FT4的相关性.结果 甲亢组血清中的IL-17(1089.5±101.9)pg/L与正常对照组(725.4±94.6)pg/L比较明显升高(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甲亢患者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与FT3、FT4的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FT3)=0.68,r(FT4)=0.56,P<0.05].结论 甲亢患者血清中IL-17的高表达可能与FT3、FT4激素分泌有关.

    作者:蔡安季;郝建华;张建华;张庆侠;苏卓娃;谢忠奎;李江;胡峰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近3年内的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2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28/10万.2006与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3~8月为高发月,占全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59.87%;病例主要为学生(38.84%)、幼托儿童(20.71%)、散居儿童(15.09%);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别比为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作者:肖骞;司徒潮满;黄慈林;石向辉;范苏云;段丽娜;牛姬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AFP联合CA19-9检查对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APP(甲胎蛋白)联合CA19-9(糖链抗原)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系统对300例各类肝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FP和CA19-9检查.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值(838.5±175.4)μg/L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而肝硬化患者AFP中度升高,病毒性肝炎和转移性肝癌患者AFP仅轻度升高.当以AFP>500 μg/L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界值时,其灵敏度为70.3%,特异性为98.8%.转移性肝癌患者CA19-9值(1265.8±113.4)U/ml较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明显增高.结论 AFP联合CA19-9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以及对其他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

    作者:钟永根;古旭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湘潭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了解湘潭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对HBV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评价.方法 用HBV基因分型试剂对湘潭地区95例HBV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HB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结果与测序的符合率为100%,湘潭地区HBV各种基因型分布比例:B型占74.74%,C型占11.58%,B、C型混合感染占13.68%.无症状携带者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之间HBV B型和C型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C型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HB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是准确、简便的,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湘潭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优势基因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段建平;朱坤;吴薇佳;张太松;易红根;李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TD-PCR技术用于肠道病毒71的检测

    目的 评价降落聚合酶链反应(touchdown PCR,TD-PCR)检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效能和敏感性.方法 根据touchdown原理设计TD-PCR程序,试验选择PCR佳反应条件,分别与普通PCR及TD-PCR、普通Taq酶与热启动酶扩增效果进行比较,并利用10倍稀释法检验了TD-PCR方法的灵敏度.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扩增产物,纯化后DNA产物测序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TD-PCR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检测效果明显优于普通PCR,使用普通Taq酶的TD-PCR比使用热启动酶有更优的性价比,测序证实了此组片段的特异性,cDNA的低检测浓度为1.03.μg/mL.结论 成功建立TD-PCR检测EV71的方法,使用普通Taq酶获得理想的检测结果,为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作者:高璐璐;陈清;郭江;陈志永;俞守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牛胚胎干细胞建系的现状与展望

    胚胎干细胞是能在体外培养中保持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因此,牛胚胎干细胞系是基因工程、治疗性克隆、发育生物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良好实验载体.公认的胚胎干细胞系已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中建立.虽然关于牛类胚胎干细胞的报道也已有不少,但是真正的牛胚胎干细胞建系尚未获得成功.本文将综述当前牛胚胎干细胞建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胚胎分离胎龄、牛胚胎干细胞识别与鉴定、培养条件和与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能采取的解决办法.

    作者:卢安尚;胡海勋;张薇;郭中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延安地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的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 assay,ELISA)对180例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1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抗弓形虫抗体(antitxoplasma antibody,ATAb)的检测.结果 研究组ATAb的阳性率为28.89%(52/180),对照组为9.63%(13/135).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脑型28.05%(23/82)、癫痫型44.44%(4/9)、精神病型32.14%(9/28)、神经衰弱型26.23%(16/61).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47.62%(30/63),无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18.80%(22/117).结论 研究组AT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接触史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TOX感染与接触宠物有关.

    作者:张晓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分析

    目的 分析一起甲肝的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 经过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在SPSS13.0软件上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21名甲肝患者,其中19例有饮用生水史,2例未有饮用生水史(P<0.001).结论 饮用水污染是本次甲肝暴发的原因,应该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检测,防止污染.

    作者:李建勋;张胜勇;郝洪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纹伊蚊Rh类糖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方法获取白纹伊蚊Rh类糖蛋白(Aedes albopictus rhesus-like glycoprotein,AaRh)基因的全长cDNA.方法 根据冈比亚按蚊、埃及伊蚊等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的Rb类糖蛋白同源性分析结果,在氨基酸高度保守区域184/343和219/337氨基酸位点设计2对简并引物,以白纹伊蚊雌蚊总RNA为模板,应用巢式RT-PCR扩增AaRh的基因片段.根据获得的AaRh基因部分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AaRh GSP1、CSP2和AaRh GSP3、GSP4,应用5'RACE和3'RACE分别扩增AaRh基因的5'端和3'端cDNA片段,然后拼接出全长cDNA序列.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NCBI和Expasy),对目的 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应用2对简并引物进行巢式RT-PCR,获得379 bp AaRh基因片段.应用5'RACE和3'RACE方法,分别获得AaRh基因5'端1008 bp、3'端822 bp cDNA序列,根据两个片段的首/尾共同序列拼接为1717 bp的基因片段.该核苷酸序列经BLASTn分析显示,与埃及伊蚊Rh蛋白的一致性高达95%,鉴定其为白纹伊蚊Rh类糖蛋白基因.AaRh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ORF从第128位到1516位含1389bp,编码462个氨基酸.Expasy在线生物信息学程序分析显示,白纹伊蚊Rh类糖蛋白是一个整合膜蛋白,跨膜11次,58aa-446aa具有铵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域;理论等电点(pI)5.37,分子量49775.10 Mr,1aa-26aa可能为分泌信号肽序列;含有4个潜在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和17个线性抗原决定簇,翻译后可能进行糖基化修饰,提示其为糖蛋白.结论 成功获取AaRh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为AaRh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瑜;郑小英;张美春;何蔼;李卓雅;詹希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毛滴虫的研究进展

    齿龈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与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tenax)是寄居人体口腔龈沟、龋齿和牙垢内的原虫.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都间接或直接的证明了两种原虫与口腔疾病的密切关系.本文重点综述两种口腔原虫的形态学观察、人群中感染情况、致病机制、病原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作者:徐曙光;吕向辉;牛卫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广州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的正常参考值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为该群体提供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区1390例(男/女=701/689)18岁以下人群,根据年龄(每3岁为一年龄段)及性别分为12组(0~岁男女组,3~岁男女组,6~岁男女组,9~岁男女组,12~岁男女组,15~18岁男女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罗氏Integra400plus全自动生化仪,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采用美国儿童青少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推荐的取TC及LDL-C第75及第90百分位点作为临界脂蛋白水平及高脂蛋白浓度标准.并取TG第90百分位点作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浓度.取HDL-C第5百分位点作为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建立广州地区儿童血脂正常参考值.结果 0~岁组、3~岁组男女组间的血脂4项浓度无统计学差异;6~岁性别组间中,HDL-C男性高于女性,LDL-C及TG女性高于男性;9~岁性别组间中,HDL~C男性高于女性,LDL~C女性高于男性;12~岁性别组间,TC和LDL-C女性高于男性;15~18岁性别组间中,HDL-C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通过对1390名广州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血脂调查,为建立广州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正常值提供了数据,确立了临界高胆固醇和高胆固醇血症浓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浓度和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作者:徐建敏;罗不凡;曹毅敏;张旭;梁雪莹;李铁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动态观察

    目的 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转正Eg95-Eg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疫苗叶蛋白,配成浓度为20 μg/μL.8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用100 μl(约含1μg融合抗原)口服灌胃和10 μl(约含0.1μg融合抗原)鼻腔黏膜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天1次,连续免疫2月.在末次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体外经Eg粗抗原(EgAg)或刀豆素A(ConA)刺激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口服灌胃组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在末次免疫后4~10周升高,在末次免疫后6周达高水平;鼻腔黏膜接种组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在末次免疫后4~12周升高,在末次免疫后6周达高水平;鼻腔黏膜接种组脾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口服灌胃组.EgAg或ConA刺激组脾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相应原液组,且ConA刺激组高于相应EgAg刺激组(P<0.01或P<0.05).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转正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能诱导免疫鼠产生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鼻腔黏膜接种途径优于口服灌胃途径.

    作者:叶艳菊;李文桂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偶合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

    应用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是百余年来公共卫生措施中预防狂犬病的一种成功的方法[1,2].由于我市尚未将犬只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近年来各地犬患时有发生.2005年8月咸宁市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预防接种门诊报告1例犬伤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明原因死亡,此种情况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红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