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孙丽芳;杨方华;邓芳梅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抗体, 患儿, 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 在5 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 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4qL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I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 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日月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 h和48 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 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吴福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007年茂名地区霍乱弧菌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掌握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霍乱日常临测标本和霍乱疫情标本,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和菌型鉴定,并利用伞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获得的霍乱弧菌菌株进行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 共采集各类标本334份,检出12株01群埃尔托型(El 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 d).12株霍乱弧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敏感抗生素有菌必治、庆大霉素等11种,占55%(11/20);中敏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等8种,占40%(8/20);100%耐药的抗生素为复方新诺明1种,占5%(1/20).结论 2007年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型(El 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 d);该流行菌型的菌株除对1种抗生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外,对其余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或中敏),没有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作者:廖国东;麦充志;许桂锋;何展;龙彩云;陈家图;张力;李柏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罗湖区学校麻疹爆发成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罗湖区学校麻疹爆发疫情的回顾性调查,了解校际麻疹爆发的成因,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几年来学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7年间共发生6起学校麻疹爆发疫情,均为外来工子弟学校,主要集中发生于3~6月,爆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7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为27.27%和50.00%.结论 学校学生中的免疫接种空白是麻疹爆发疫情发生的关键.应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免疫接种管理工作.

    作者:刘卫民;何梅英;卓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蚊浓核病毒的研究进展

    蚊浓核病毒是一类可以特异性感染蚊类的病原体,感染蚊类后可引起宿主特征性的细胞核致密增生病变,并可终导致宿主发病或死亡.本文对近年蚊浓核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为蚊类生物杀虫剂用于蚊媒防治进行展望.

    作者:顾金保;陈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例RA患者,2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埘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结果 70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01±1.01)μg/mL,2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41±0.18)μg/mL,30例健康对照组为(0.090±0.03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93.3%.结论 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赵可伟;司徒儒如;巫剑雄;梁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 在5 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 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4qL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孙丽芳;杨方华;邓芳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红霉素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价值

    目的 观察红霉素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价值.方法 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红霉素到胸膜腔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28例为治疗组,以同期28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以红霉素为硬化剂的胸膜粘连术治疗方法的治疗组28例复发3例,复发率约为10%.对照组28例复发11例,复发率约为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胸腔引流管注入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是简便易行,安全、费用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州老年人恙虫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临床特点,以期降低老年人恙虫病的误诊率、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 将1983年5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仍具有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但皮疹少见,外周血白细胞数多升高,血小板降低多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多脏器损害多见,易发生误诊、漏诊,病死率达14%.结论 老年人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趋向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且病死率高,尤其是对病程超过两周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冯婥;杜宇;周宇辰;何纬;叶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东莞市常平镇2005-2007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东莞市常平镇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 收集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年均发病率外来暂住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10.354,P<0.01);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3~8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87.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2005年以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为90.2%,本地儿童高于外来流动儿童.结论 外来暂住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员工是东莞市常平镇麻疹发病的主要对象,外来暂住人口数影响当地麻疹发病率.建议采取以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外来青工麻疹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单金华;袁满;袁钦发;肖满华;梁国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26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6(IL-26)是新近发现与白细胞介素10密切相关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记忆性T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其受体IL-26R是由白细胞介素20受体R1(IL-20R1)和白细胞介素10受体R2(IL-10R2)组成的异二聚体.近年来,IL-26和IL-26R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与关注.现对IL-26及IL-26R的基因表达、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与临床疾病的联系等做一综述.

    作者:袁运生;马中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吸虫病流行地区人群相关生活习惯及健康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人群日常生活中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生活饮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杏坛海凌村和勒流龙眼村生活>5年,年龄>6岁的人群进行问卷凋查,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虫卵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合计粪检2 440人,肝吸虫虫卵阳性率为60.7%.对部分中重度患者进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结果B超异常占83.3%,肝功能检查异常占15.9%.检验当地淡水鱼2种,草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0.42个;鳙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1.2个.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8份,其中有84.3%调查者表示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有49培%调查者曾经进食鱼生;有71.8%的调查者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调查中表示既往有肝胆道疾病的有39例,其中31例检出有感染肝吸虫.本次调查中有8.2%调查者曾接受肝吸虫病检查.有14.0%调查者曾接受驱虫治疗.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方面:传播肝吸虫病危险食物的知晓率为23.2%:肝吸虫在人体寄生部位知晓率为8.2%;肝吸虫保虫宿主知晓率为25.5%;肝吸虫病临床症状知晓率为39.1%.结论 顺德区人群肝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仍是肝吸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人群对肝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肝吸虫病危害重视不足.今后应该加大防制肝吸虫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对肝吸虫病危害的认识.建议政府为群众提供免费药物治疗,通过普及治疗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

    作者:马健强;陈国雄;唐弦;左志华;曹富鹏;宫斐;梁展华;周艺枝;吴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SARS疫苗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GoV)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虽然SARS的流行已经被有效控制,但很可能因实验室样本外泄或动物宿主中南类SARS-CoV演化而来的病毒的分离株导致再次爆发,阻止SARS再次流行有效的方法就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所以,SARS疫苗的研究仍然是目前SARS相关研究的重点.不同类型SARS疫苗的研究已经迅速展开,并且有些疫苗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在SARS疫苗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SARS-CoV病毒变异快、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等.本文对SARS疫苗的研究、疫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代娟;陆家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脂汤对四环素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消脂汤对四环素所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消脂汤高剂量组,消脂汤中剂量组,消脂汤低剂量组,非诺贝特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四环素腹腔注射建成小鼠脂肪肝模型,测定肝组织TC、TG含量,计算肝指数,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消脂汤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 中药复方消脂汤可以降低由四环素引起的脂肪肝小鼠肝指数以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消脂汤对四环素所致小鼠脂肪肝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石磊;袁冬生;朱彩平;黄惠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脐带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脐带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正常阴道分娩、剖宫产非窒息、异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宫内窒息4个组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异常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宫内窒息组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非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阴道分娩组与刮宫产非窒息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的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作者:曾鸿毅;邹劲涛;苏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设计性实验模式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设计性实验新模式.方法 设计性实验的课时安排采用设计性实验与其他实验穿插的形式进行;采用课堂辅导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和基于多项综合指标的课程考核方法.结果 设计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本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为实验教学改革作出了初步探索.

    作者:黄丽霞;张慧;胡松;张泽华;宋文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衣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 采用Taqman探针技术,组建肺炎支原体荧光PCR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对GenBank登录的肺炎衣原体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组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来自本院的560份临床咽拭子样本和肺泡冲洗液样本进行检测.采用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进行特异性评价.结果 本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甲型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腺病毒无特异性反应.本院的临床样本检出26份,其中咽拭子9份,肺泡冲洗液17份.结论 肺炎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可用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

    作者:籍会彩;温淑娟;林斌;向春艳;崔红;王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州市一起水禽H5N1疫情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一起水禽H5N1疫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毒株序列间的关系.方法 自疫点采集97份咽拭子标本及84份环境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H5核酸,从阳性标本中扩增全长HA基因并作序列测定,同2006年广州市及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比较并作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从一份环境拭子中扩增获得一株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HA序列一致性较高,且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H5NI病毒HA基因属于同一组;从基因序列推导出HA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其受体特异性为禽源的,蛋白酶水解位点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结论 引发此次禽间禽流感的为高致病性H5N1病毒,和广州市人禽流感的H5N1病毒在遗传上有紧密的亲缘关系.禽源性的H5N1病毒仍存在感染人类的可能性,禽类从业人员目前处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状态,进一步加强对活禽市场和禽类从业人员的监测,对于预防禽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新伟;李向忠;王玉林;伍业健;蒋力云;岳锦亚;柳洋;刘于飞;王鸣;杨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种同有耐药基因,同时亦易获得外来耐药基因.本文就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革;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紫红笛鲷过敏原的提取、分离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目的 对紫红笛鲷过敏原进行提取、分离及免疫学特性鉴定.方法 新鲜紫红笛鲷经预处理后用PBS缓冲液制备总蛋白粗浸液,SDS-PAGE分析紫红笛鲷总蛋白的组成,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紫红笛鲷过敏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总蛋白粗浸液进行分离并鉴定不同组份的免疫学特性.结果 紫红笛鲷可溶性蛋白粗提液SDS-PAGE显示有20条蛋白条带,对鱼过敏病人的阳性混合血清能与其中7个条带反应,分子量分别是42 000,36 000,30 000,27 000,25 000,17 000和12 000 Mr.离子交换层析后分子量为42 000、36 000、12 000 Mr的阳性过敏原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 本实验对紫红笛鲷过敏原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免疫学特性鉴定,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可以用于紫红笛鲷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为紫红笛鲷过敏原的进一步研究和鱼类食品过敏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荔;吴曾闵;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OSAH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方法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NF-α基因的表达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OSAHS患者组TNF-α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42.75±20.00)%vs(28.16±12.49)%](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TNF-α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52,P均<0.05),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炎症因子TNF-α可能参与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陈晓辉;刘世明;李艳玲;江中喜;毕晓锋;陈晓军;张永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