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贵榕
异位妊娠(宫外孕)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国内外报告此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医疗体制完善,诊断及治疗技术进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陆小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与其有关调控因子C-myc、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85例甲状腺癌中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突变型p53的表达.结果 ①hTERTmRNA、C-mye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突变型p5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②hTERTmRNA与C-myc、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与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与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激活了hTERTmRNA,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作者:焦龙华;马小娟;徐正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5例小儿行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手术、非手术治疗临床经验.结果 5例均治愈,治愈率100%.其中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4例.1例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同时使用奥曲肽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小儿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保守治疗或外科微创治疗已成为近年发展的趋势,是一种无创或创伤小、恢复快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经治疗无效的可考虑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
作者:王平纲;张小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晕厥为突然发生、短暂性的意识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常见的是由于注射某种药物引起的过敏或因患者注射时疼痛及见到血液等现象所引起.
作者:曲锦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病区护理工作的风险之一,对化疗药物外渗存在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意识和措施,才能保证病人化疗期间的安全,减少护理事故及纠纷.
作者:于伟;李世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要机械通气时,均采用BIPAP模式,设计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低PEEP、高PEEP持续时间、压力支持(PSV)、呼吸频率(f)、吸氧浓度(FiO2),当低 PEEP≤6 cmH2O、高PEEP≤10 cmH2O、PSV≤5 cmH2O、f≤4次/min、FiO2≤0.4时即可脱机.结果 采用BIPAP模式治疗后患者症状、氧合指数、PaO2明显改善,经机械通气3~14 d后一次性成功脱机,无一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结论 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采用BIPAP模式治疗能起到胸廓内固定,同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共同作用,阻止ARDS的发生,是一种很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作者:邵仁德;鲁厚清;吴忠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求重用桑枝加葛根汤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6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使用桑枝加葛根汤内服外热敷治疗.结果 经治疗1.5~2.0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3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重用桑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有消除或缓解神经受压,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罗英;李运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环磷酰胺是临床常用的氮芥类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进一步扩大,主要用于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和同种异体移植等.本文意在综述环磷酰胺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王聪;王一腾;魏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2.0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组:用2%安氟醚吸入;R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丙泊酚注射液400 mg+瑞芬太尼1 mg按75滴/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C组病人切皮后、术毕的MAP、HR升高的程度比R组病人明显.两组病人切皮后和术毕的MAP分别与诱导前的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下LC比较,人工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时,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作者:杜良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及针头固定,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的病例数.结果 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例数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例数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试验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蔡秀乔;何雪;杨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生理过程,在胚胎发育、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作者就机体免疫过程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一些疾病发生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屈二军;胡建业;陈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辅助心理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疗效.方法 对52例IBS患者随机分组,24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为对照组,28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辅助心理治疗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有效的病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3个月随访,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适当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使患者减少不良心理因素,调整情绪状态,对IBS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通过对64例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作者体会此类患者的急救护理定位以症状诊断、对症护理和生命支持为基础,迅速患者评估伤情、确保急救ABC、正确止血固定和安全转运.本组车祸伤患者中,颅脑损伤占41.8%,解除其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车祸伤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彦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方法 将门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液氮冷冻治疗后静点更昔洛韦;对照组单纯液氮冷冻治疗,疗程多3周.末次治疗后第4、8、12周观察复发率.结果 入组尖锐湿疣患者217例,19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随访,试验组138例,对照组55例.试验组复发率14.5%,对照组复发率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液氯冷冻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肖立新;韩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方法 对120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的患儿行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120例HIE中,轻度78例,中度30例,重度12例.结论 CT能直接地反映缺氧缺性脑病的改变,有助于明确HIE的诊断及分度,对于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阳光;李道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是一种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创伤性疾病.高位截瘫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这些并发症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因病情加重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萍;钱忆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青年人(<45岁)确诊冠心病及脑血管的患者,其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早期中青年人防治冠心病及脑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年轻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患者[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CT)证实,脑血管病则经头部CT或MR检查确诊,而年龄<45岁]80例作为疾病组,并以年龄匹配的正常年轻人60例(冠脉造影正常或心脏ECT正常及经头部CT或MR检查头部正常)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浆总高胆固醇、吸烟、家族史)在两组间的差别及分布特点.结果 在危险因素中,疾病组的三酰甘油(TC)、血浆总胆固醇(TCH)、血糖(GLU)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中一项及二项以上危险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高血压、吸烟、高TG、高GLU、高TCH危险因素的聚集可能是中青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原因.
作者:宋宏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CD5+B细胞和CIM/CD8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前后周围血中CD4/CD8比例和CD5+B细胞的百分率和3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高峰期周围血CD4/CD8比例显著低于病情恢复期,且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CD5+B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高峰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相关,而CD5+B可能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瞿志军;李国航;黄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PDCA循环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特点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1].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2].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低场开放式磁共振仪外周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成像方法的改进;评价其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同时接受低场MRA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1例病例共观察了148支血管,MRA发现37支血管狭窄或闭塞,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检查共发现33支血管狭窄或闭塞.与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对照,MRA检查对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3.0%.经统计学分析MRA检查与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检查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场MRA能了解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程度、位置,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杨泽年;林建勤;刘勤发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