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捷;陈殿学
目的 探讨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中的表达,提高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微转移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检查法(HE染色)和定量RT-PCR法检测了40例乳腺癌患者SLN的CK19的表达量,同时选取10例来源于胃肠道的良性病变淋巴结作为定量RT-PCR检测的对照组.结果 CK19在良性病变的淋巴结中没有表达.常规病理检查的敏感度为42.9%(9/21),假阴性为57.1%(12/21),准确率为70.0%(28/40).定量RT-PCR法检测出常规病理未检出的微小转移病例12例,敏感度为95.2%(20/21),假阴性为4.8%(1/21),准确率为97.5%(39/40).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CK19在SLN中的表达,可提高敏感度及准确率.
作者:梁志东;庄亚强;廖启洪;戴文斌;莫军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索多表位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Ni-NTA Agarose和割胶电渗两步纯化法,获取弓彤虫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产物rMAG,以适宜浓度的rMAG包被ELISA微孔板,分别检测弓形虫急性和慢性感染血清,评价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经Ni-NTA Agarose和割胶纯化,得到了纯度为95.86%的弓形虫多表位重组可溶性抗原.以3 μg/ml的抗原浓度包被ELISA微孔板,对兔和小鼠的急慢性弓形虫感染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 检测小鼠血清141份.其中慢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117份、正常小鼠血清24份,检测体系的敏感性为88.88%,特异性为91.67%,一致性为89.36%.检测兔血清24份,其中急性感染弓形虫兔血清18份,正常兔血清6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94.4%.总一致性为91.5%.结论 以弓形虫多表位重组抗原构建的ELISA试剂盒既可以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血清,又可以检测弓形虫慢性感染血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培梁;李华;周晓红;彭鸿娟;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疗效.方法 按国内公认的PCP造模方法,建立大鼠PCP动物模型.设中药治疗组和预防组,同时建立西药对照组、PCP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通过观察各组大鼠存活率、体重、肺内肺孢子虫包囊的数量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考核药物疗效.结果 中药组大鼠存活率高于PCP模型组.但低于正常组;中药治疗组和预防组大鼠平均体重高于PCP模型组,包囊数低于PCP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预防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PCP模型对照组.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兆捷;陈殿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对细胞p21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HCV 1b来源的F基因,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F基因质粒转染HepG2细胞,48 h后抽提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2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CV F蛋白在HepG2细胞内瞬时表达,相对于空载体对照(目标基因表达量为1),HCV F基因质粒转染细胞的p21转录水平为3.2,蛋白表达水平为1.4.结论 HCV F蛋白增加p21转录和表达,其生物学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武文斌;邵圣文;于建国;戚中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的不同起始应用时间与早产儿贫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小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1 800 g)41例随机分为早应用组(A组)(21例)和晚应用组(B组)(20例).早应用组于生后7 d内开始给rHu EPO 200 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晚应用组于早产儿血红蛋白<140 g/L时开始给rHu EPO 200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早产儿生后Hb、Hct均逐渐下降,但早应用组下降明显小于晚应用组,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早应用组两周后Ret升高较晚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晚应用组有4例输血,早应用组无一例输血,经精确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血红蛋白正常时应用rHu EPO效果好,即早产儿早用rHu EPO对预防贫血有积极意义,出现贫血后再用可能意义不大.
作者:乔萍;严越秀;莫伟雄;汤鸣;汪江萍;梁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对血吸虫病流行村按人群感染率进行分类,统计各类频数.方法 采用EXCEL中IF及FREQUENCY函数,对453个村分类并统计各类频数.结果 按感染率高低用IF嵌套函数对每个疫区村分类;用FREQUENCY函数分别计算各类村的频数;用FREQUENCY函数,按感染率高低分组,直接计算各组频数.结论 采用EXCEL中的IF和FREQUENCY甬数,能高效、便捷的对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频数.
作者:袁梅枝;王加松;董娟;彭孝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涂阴肺结核诊断记分系统,并研究其诊断性能.方法 利用建模样本筛选出对诊断涂阴肺结核有意义的单项参数指标,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独立预告因素的β系数建立诊断记分系统.然后通过测试样本做诊断记分系统的诊断性能评价.结果 体重下降、盗汗、乏力、胸闷、胸片异常表现的部位及胸膜粘连等6个变量终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β系数研制的记分系统得分范围为-3至13.得分小于4的患者,为涂阴肺结核的可能性小;得分大于等于4是涂阴肺结核的可能性大.建模样本和测试样本诊断的正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4%和86.6%,91.3%和84.8%,86.4%和89.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0.017和0.870±0.037.结论 记分系统可作为涂阴肺结核的诊断预测工具,有良好的诊断预测性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本付;宋红梅;宋烨;孔令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揭阳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6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 ml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监测1 460名吸毒者.HIV阳性率为0.48%.梅毒感染率为10.55%;有43.84%注射毒品行为,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有38.60%承认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28.22%吸毒者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16.26%的吸毒者每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揭阳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但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干预等工作,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林伟波;林宏波;池建源;许妙姗;李惠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克隆和表达弓形虫虎源分离株(HT株)ROP5蛋白基因.方法 运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HT株中扩增出ROP5基因,将其克隆入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 该基因全长1 650 bp,编码549个氨基酸.其中前24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有12个核苷酸有差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两者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8.9%.转化重组质粒pETROP5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64 800的重组蛋白,并且能与弓形虫抗体发生血清学反应,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5.6%.结论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弓形虫HT株ROP5蛋白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作者:乔军;杨松涛;高玉伟;秦川;华育平;王立刚;刘丹;王玮;周明;夏咸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BacT/Alert3D 全自动快速血液细菌培养系统培养的2 138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离所得菌株用VI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152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13.97%.革兰阴性杆菌103株,占67.3%;革兰阳球菌34株,占22.2%;真菌15株,占9.8%.血中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2.5%和32.5%.在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CN和MRSA分别是85.7%和55.0%.结论 目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菌血症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血培养中分离的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很有必要,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艾辉;徐小平;李卓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辖区内的增城、花都原血吸虫病区在阻断流行后的疫情动态.方法 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 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检测1 021人,结果为阴性,检查外来人员356人,阳性者17人(4.7%),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结论 广州市血吸虫防治成果是巩同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货物流动大,而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好转,外出旅游人员增多,接触疫区疫水机会亦不断增大,随时会威胁广州市.因而提示,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特别是输人性外来人员的监测.
作者:高雨藩;任文锋;郭荣同;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和Wistar大鼠组血管外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改变,了解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RAS系统激活的情况及与胶原代谢的关系,探讨外膜在血管重塑及功能调控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0只(雄性,20周龄),为实验组.正常wistar大鼠10只(雄性,20周龄,为对照组.每周采用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测定大鼠安静清醒状态下鼠尾动脉收缩压.取胸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其外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胶原含量和ACE酶活性.结果 发现在高血压大鼠的外膜中的ACE酶活性较正常的Wistat大鼠活性明显升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外膜ACE酶活性与血管外膜胶原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r=0.65).结论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外膜RAS系统激活.ACE酶活性升高,与血管的胶原增生有明显关系,血管外膜RAS在高血压血管重塑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万新红;陈金龙;陈朝霞;罗玉梅;郭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拟初步了解NVs感染在我国是否普遍存在,以丰富NVs感染的流行病学信息.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省份学员血清中的诺如病毒rNV、rMX和r387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来自于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学员血清中均检出rNV、rMX和r387 IgG抗体.不同地域学员rNV、rMX和r387 IgG抗体阳性率,仅rMX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地域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我国在广泛的空间存在NVs的感染,NVs抗体阳性率与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活卫生条件有关,不同的基因型的NVs可能在我国的分布有所不同.
作者:戴迎春;聂军;詹惠春;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顺德区孕产妇艾滋病感染情况,探索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艾滋病监测网络,对孕产妇实施产前HIV筛查,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药物干预.结果 监测30 672人次,发现阳性感染者6例,阳性率为1.96/万,并对阳性者采取了相关的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71.0%~81.7%上升到95.7%~100.0%.结论 佛山市顺德区孕产妇的HIV感染率低于云南等地,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立监测网络,对首次孕期检查的孕产妇作HIV检测并实施预防性干预,以阻断HIV垂直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马健强;周艺枝;宫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地下仓库一年中蚊虫的消长情况.方法 应用诱蚊灯每周定时收集地库中的蚊虫样本.结果 共收集致倦库蚊38 808只,白纹伊蚊711只.蚊的数量高峰期分布于夏秋季节.蚊数量变化与其环境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2006年多次台风的影响使广州夏季没有出现高温,蚊虫活动适温期延长,没有明显的双高峰期.
作者:吴军;阴伟雄;潘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明汉坦病毒HTN型与SEO型、HTN型与PHV型之间基因重排的频率和特点.方法 分别用相同滴度的汉坦病毒HTN型与SEO型(76-118株与SR-11株),及汉坦病毒HTN型与PHV型(76-118株与PHV株)毒株分别混合感染Vero E6细胞,用空斑形成试验挑选子代病毒克隆,挑得的单个病毒克隆在Vero E6细胞上扩增.分别用分型引物对子代病毒进行RT-PCR实验,以确定子代病毒L、M、S片段核酸的来源,鉴定子代病毒基因型.结果 发现76-118株与SR-11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基因30/44株来源于亲代病毒,9/44株子代病毒发生了基因片段重排.76-118株与PHV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基因26/36株来源于亲代病毒,3/36株子代病毒发生了基因片段重排.76-118株与SR-11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的基因重排率(20.45%)明显高于76-118株与PHV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8.33%).结论 这种重排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HTN型与SEO型HV基因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高,而更容易发生基因重排.而HTN型与PHV型HV基因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低,发生基因重排的机会显著降低.
作者:康文臻;黄长形;白雪帆;杨为松;李光玉;李谨革;谢玉梅;张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疫区不同人群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村民小组座谈会和班级提问等方式,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岗下村等862人的血防知识、态度以及生产、生活行为进行定性调查.结果 862人血吸虫病的知晓率达85%,血防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在校教育和血防人员的宣传教育.结论 疫区人群个体及社会生活中以文字、语音、声像等方式进行血防知识的传播,是有效改善人群健康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者:陈莉;代凌峰;蒋湧;周晓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多酚氧化酶(PPO)处理的德国小蠊低致敏变应原疫苗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机理.方法 提取新鲜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将德国小蠊变应原粗浸液与PPO溶液按1:2混合制备低致敏变应原疫苗.动物实验取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低致敏变应原疫苗治疗组)、C组(PPO治疗对照组)和D组(正常对照组).D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经腹部皮下注射致敏、治疗和滴鼻激发.激发结束后第2天进行气道高反应检测.第3天剖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细胞总数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肺组织炎症、支气管黏液分泌HE染色观察.结果 气道高反应检测中A组Penh值随雾化乙酰甲胆碱(Mch)浓度增加变化明显,B组Penh值曲线增幅相对平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Penh值随Mch浓度增加变化小.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比D组明显增多,分类细胞以中性和嗜酸粒细胞为主.B组较A组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肺部组织呈明显的变态反应性炎症,B组低致敏变应原疫苗治疗的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比A、C组明显减少.结论 德国小蠊变应原粗浸液与PPO共同作用后变应原性降低.该方法制备的低致敏变应原疫苗治疗可抑制小鼠肺部过敏炎症.
作者:王勤;刘志刚;马慧;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模拟现场采样检测评价液体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采样效能.方法 使用液体微生物样器和固体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对模拟现场空气微生物进行采样检测,分析不同污染状态和采样时间等因素对采样效果及稳定度的影响.结果 不同污染状态和不同采样时间,SAS-pcr液体采样器法的采样效率及稳定度均较MAS-100固体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佳.结论 液体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文如;徐巧兰;刘世强;龚玉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特异的mecA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快速鉴定.方法 以煮沸法快速制备DNA模板,采用SYBR Green I随机参入法,建立mec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检测体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本法对纯菌落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5%和96.9%,检测灵敏度可达101CFU/ml,小检菌量约为3个菌/反应体系.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MRS的检测具有快捷、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适用于MRS的快速检测.
作者:江凌晓;刘思平;龙军;钟慧;彭永正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