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明;孟宪平;张怡璐;王旭;郑勇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钟爱,野生蘑菇因味美无污染而颇受青睐.但由于人们对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缺乏辨别能力,而频频出现中毒事件,其中危及生命者不在少数.重症中毒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1].我院于2007年4月至5月共收住毒草中毒患者12例,其中1例重度中毒并肺水肿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护理而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少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用两种根管封闭荆充填根管后短期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根尖炎需要行根管治疗的恒牙44颗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氧化锌丁香油为封闭剂,B组以Cortisomol为封闭剂,分别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对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及1周的疼痛发生情况用视觉模拟标尺(VAS)评价标尺记录.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ortisomol组术后反应较轻,氧化锌丁香油组术后反应较重.结论 以Cor-tisomol为封闭剂进行根管充填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
作者:岳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近年来志贺菌的菌型分布与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20株志贺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20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62株占51.7%(包括福氏变异株7株,占总数的5.8%),宋内志贺菌58株占48.3%.志贺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且多为多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其次为氟喹诺酮类.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上海地区检出的志贺菌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中以福氏2型居多(占67.7%),其次为福氏1型(占14.5%);志贺菌尤其是福氏志贺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施苗盛;陈文雨;沈嘉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工作能力.方法 理论教学采用整体护理病案为引导的对话式情景教学.结果 对话式情景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评价良好.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在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作者:邢国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常见膝关节急性损伤之一,其发生率高于单纯的后十字韧带断裂.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因骨折块与骨床之间软组织嵌夹.保守治疗几乎无复位的可能,或采用保守治疗,至出现后十字韧带功能不全时再行后十字韧带重建.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膝关节后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明;吕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导致精神疾病的复发而反复住院,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加大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秩序等.作者就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谌霞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甲苯属于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主要用作油漆、涂料和胶水等的有机溶剂.若防护不当,污染皮肤或吸入呼吸道,容易引起中毒,对中枢神经、肝、肾等脏器损伤严重[1].急性甲苯中毒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将危及生命.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甲苯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慢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随机挑选的15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5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者76例,发生率为47.8%.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室肥厚的发生与收缩压(P<0.01)、年龄(P<0.05)、脂蛋白(a)(P<0.05)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浓度(P<0.05)、血红蛋白(P<0.05)、红细胞压积(P<0.01)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肥厚与收缩压、年龄、脂蛋白(a)、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因素相关.
作者:唐开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病理组织制片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HE染色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其中用于细胞核染色的苏木素染液是决定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在长期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在常规病理组织制片中一直使用的经典Harris苏木素液配方有下列弊端,如染液配制步骤复杂、某种试剂用量不合理产生沉淀、易形成氧化膜、染液有效期短等,其严重影响切片质量及病理诊断的质量.
作者:李纪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急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情变化迅速,短期内可危急生命,死亡率高.近年来我院儿科使用酚妥拉明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雪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心理压力也叫做心理应激,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和不利因素使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的紧张和不适[1].压力发生在我们调整或适应环境的任何时候,不愉快的事件如考试失败、失业、失恋等,这些能产生压力,同样,旅游、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得到提升等愉快事件也能产生压力.心理压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作者:刘晓红;李黎;韩瑞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42例原发性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根治手术(BCS),选取同期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全切除根治术(MRM).两组术后随访期为0.5~1.0年.结果 BCS组42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83.3%(35/42),优于MRM组的60.0%(30/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保留乳房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单树国;佟冬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以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对本院1 436份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轮状病毒是致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对病人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收治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6例,对其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伤椎高度由术前的56.3%恢复至术后的90.2%,水平移位由术前的17.6%至完全恢复,Cobbs 角由术前的28.6°恢复至4.4°.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B、C、D、E级分别为5、4、9、8、10例.并发症分别为椎体复位不良2例,椎弓根钉位置不良2例,椎弓根钉折断2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提高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
作者:何方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膀胱进入疝囊成为滑动性斜疝,临床上术前难以确诊,大多在手术中才发现.我院在2005~2007年收治此类患者25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修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爽;黄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良好控制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等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腔径、室壁厚度、瓣膜功能等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螺内酯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6.9±5.8 ml/m2和收缩期末客积指数29.3±5.2 ml/m2与常规治疗组64.8±6.2ml/m2、35.7±6.5 ml/m2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二尖辩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射血分数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螺内酯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翟胜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供皮(瓣)区皮肤护理、术前心理行为辅导.术后护理包括患肢制动、皮瓣移植区及供皮区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愈合良好.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是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雁;刘海艳;袁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寻找抗癫痫作用强.毒性更低的新抗癫痫药物.方法 本文设计了以取代苯胺为原料,经酰化、缩合、氯代、环合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7-取代-5-苯基-[1,2,4]三氮唑[4,3-a]喹啉衍生物.结果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学结构.结论 此方法合成路线简单,产物易分离.
作者: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居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的10例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许文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 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 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惠儿意识消失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异丙酚组35.5±11.7 8;七氟烷组38.5±11.4 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异丙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发生躁动率46.7%显著高于异丙酚组的20.0%(P<0.05).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异丙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作者:陈健;周春晶;岳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