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雁;刘海艳;袁冰
肺癌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一的恶性肿瘤,很多肿瘤在被临床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
作者:曹向明;赵韬;魏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护理中,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将6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骨盆骨折的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并发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有并发症4例,对照组并发症19例,经χ2处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黎裕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重度窒息新生儿的预后与血糖浓度的关系,为调节血糖浓度及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9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在治疗前后测定其血糖浓度,根据不同的血糖浓度将治疗前后的血糖分为低值组、正常组和高值组,分析各组的后遗症及死亡数,统计其差异性.结果 重度窒息新生儿在治疗前血糖与预后关系上总的构成比上存在差异,低值组与正常组、低值组与高值组间有显著差异,而正常组与高值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糖与预后关系上总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低值组与正常组间、正常组与高值组间有显著差异;低值组与高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低值组、正常组、高值组三组间的治愈人数比较:治疗前后低值组间及高值组间治愈人数与未治愈人数间有显著差异而正常组间治愈人数与未治愈人数比较无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无论治疗前后低血糖都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而治疗前高血糖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无影响,治疗后血糖仍高者对预后有不良影响;治疗前后的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有差异性.新生儿重度窒息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注,并随时监测血糖,以免血耱异常的发生特别是治疗后引起的高血糖.
作者:陈国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阿普唑仑),B组(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76.9%,B组优良率达86.7%,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德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导致精神疾病的复发而反复住院,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加大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秩序等.作者就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谌霞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18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原因中官缩乏力占56.28%.胎盘因素占25.68%,软产道损伤占16.94%.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工流产引产史.结论 产后出血由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传统方法是采用硬直食管镜法直接钳取,但有较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损伤、充血、肿胀、裂伤,甚至可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穿孔、大出血等,还可引起呼吸道机械压迫致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等.奉新县人民医院于2005~2007年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乳胶导尿管(简称Fo-ley管)取外形规则、平滑的食管异物可避免上述并发症.
作者:张祖玲;夏良勇;徐义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锁骨骨折手术是骨科常见的小手术,以克氏针或钢板行内固定,患者通常为青壮年,手术时间短,肌松要求不高,没有牵拉反射,术后切口疼痛不剧烈,但因手术部位靠近头面部,对术中呼吸的观察和管理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推荐一种既简便又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丽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偶联印迹杂交和酶联放大(PCR-BHEL)技术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结果.方法 采用PCR-BHEL技术和RT-PCR对65例血清标本的HCV RNA进行检测,并将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PCR-BHEL技术在检测HCV RNA中的高敏感性.结果 38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经PCR-BHEL技术和RT-PcR检澍HCVRNA的检出率分别为84.21%(32/38)和55.26%(21/38);27例抗-HCV阴性血清标本经PCR-BHEL技术检测HCV RNA的检出率为11.11%(3/27);而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HCV RNA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BHEL技术较RT-PCR的灵敏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HCV RNA的检出率.
作者:于晓芳;许晏;刘漪;王松;鄢新民;毛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采用以病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即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病理改变与正常形态相比较,能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作者:沈晓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医疗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医疗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护理文件作为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在责任判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使其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现对随机抽查护理文件405份,对病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冉小青;何俊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阴性结石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T扫描未诊断结石,但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证实有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资料.结果 3例能发现比较肯定的胆总管结石征象,4例可作出提示性诊断,仅1例只见胆总管扩张而无其他发现.结论 使用窄窗观察薄层靶重建图像有利于发现胆总管阴性结石.
作者:阳明;储松;彭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成为重要的致残疾病,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首位,农村居于第2位.已成为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约有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健康指导、肢体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慢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随机挑选的15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5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者76例,发生率为47.8%.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室肥厚的发生与收缩压(P<0.01)、年龄(P<0.05)、脂蛋白(a)(P<0.05)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浓度(P<0.05)、血红蛋白(P<0.05)、红细胞压积(P<0.01)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肥厚与收缩压、年龄、脂蛋白(a)、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因素相关.
作者:唐开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肤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我院住院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静点.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在降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增加尿量,提高氧饱和度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对照组4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艳霞;刘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外伤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了204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年龄、脑疝3个因素在统计学上对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从主到次分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年龄、脑疝.
作者:王远传;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段均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侧脑室外引流治疗28例小脑出血,均采用经侧脑室前角外引流.结果 28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4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小脑出血的方法.
作者:张冬子;杨震;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oprosp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以其创伤少,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为广大医患所接受.我院1999~2007年共完成LC 1 329例.现回顾总结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并报告如下.
作者:靳林上;邱福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麻杏石甘汤为我国传统古方之一,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临床应用的有效方剂.因其组方精当,疗效显著,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麻杏石甘汤由灸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
作者:王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式鞘膜内子宫切除与腹式全子宫切除两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有子宫切除适应证的病人88例,腹式鞘膜内子宫切除36例,腹式全子宫切除5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88例患者均I期愈合,腹式鞘膜内子宫切除手术时间上长于腹式全子宫切除,但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腹式鞘膜内子宫切除优于腹式全子宫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匡贵榕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