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广大患者用药安全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作者:苏华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水平.结果 急性期FT3、T3降低且与病情轻重明显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FT3、T3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作者:许光芬;包忠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POEMS综合征是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受到损害的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
作者:王新仁;谭细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本院近8年发生的118例ICP病例分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4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ICP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国产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肖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定向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间3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钻孔引流,观察疗效,总结优点.结果 28例逐渐恢复好转,2周后复查头颅CT血肿基本消失.3例死亡.2例死于多器管功能衰竭,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CT定向血肿引流,并应用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明显.
作者:林绍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剖析初产妇精神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12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精神状态,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是否有产后出血分产后出血组及产后无出血组.结果 12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5.83%,抑郁发生率25.83%,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9.17%.剖宫产组、钳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钳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 产妇焦虑与抑郁可能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因素.
作者:肖毅;王海燕;谭丽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第2 d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 4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病例,存活31例(77.5%),死亡9例(22.5%).结论 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承军;徐彬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早孕与异位妊娠鉴别诊断的特征性依据,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份至2005年12月份共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的12例早早孕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误诊病例中10例为宫内早早孕,2例为宫内孕流产型,诊断明确后,或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或行诊刮术,愈后均良好.结论 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或尿HCG只能确定妊娠,但难以鉴别异位妊娠和尚未形成宫内孕囊的早早孕及早孕流产,若结合子宫内膜测定,血清孕酮值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值测定,则可为防止误诊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临床早期诊断标准.
作者:陈涛;王健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0年来消化性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12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两组进行分析.A组为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共78例,B组为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共50例.结果 A组术前确诊75例,误诊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66例.单纯修补术1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4例.B组术前确诊49例,误诊1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单纯修补术47例.修补术后行内科正规治疗3个月后复查溃疡愈合率96.6%.结论 消化道水荆造影行上腹部CT检查可提高临床诊断率,临床治疗以单纯修补术为主,术后抗溃疡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邓人健;张祖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脑电图中未见异常者有7例(14.0%),边缘性脑电图4例(8.0%),异常脑电图39例(78.0%),脑电图无异常及轻度异常者痛程短,恢复良好.中、重度异常者痛程长,有后遗症发生可能.结论 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和主干课程之一,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乐;李玉云;郝艳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膀胱进入疝囊成为滑动性斜疝,临床上术前难以确诊,大多在手术中才发现.我院在2005~2007年收治此类患者25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修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爽;黄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目前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及方式方法.方法 和结果转变无偿献血传统工作模式,顺应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细化管理规则.结论 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是趋势,应该积极发展.
作者:李明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并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穿孔所致的腹膜炎有时很难鉴别,术前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手术探查后才能诊断.我院1997~2007年共手术治疗女性化脓性输卵管炎9例,其中未婚6例,术前均误诊为穿孔性阑尾炎.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王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收治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6例,对其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伤椎高度由术前的56.3%恢复至术后的90.2%,水平移位由术前的17.6%至完全恢复,Cobbs 角由术前的28.6°恢复至4.4°.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B、C、D、E级分别为5、4、9、8、10例.并发症分别为椎体复位不良2例,椎弓根钉位置不良2例,椎弓根钉折断2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提高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
作者:何方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更高,因而对人群的健康威胁较大,目前对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很多,但确实高效、满意的药物尚少.我科使用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及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现将临床观察结如下.
作者:张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综合应用了先进的流式细胞仪原理、电阻抗法及荧光染色技术,能够全自动定量检测非离心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还能给出红细胞、白细胞散射光分布直方图,并给出红细胞提示信息,更准确的鉴别血尿来源,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但我们发现结晶、酵母样菌、上皮细胞、黏液丝等均可导致UF-100出现测定错误[1].这时必须用显微镜镜检确认.
作者:居瑞雪;郎晓东;常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Barton骨折脱位是指通过桡骨远端部分关节面的边缘骨折,且腕关节伴随楔形骨折块向掌侧或背侧产生脱位或半脱位分别称为掌侧或背侧Barton骨折脱位.Barton骨折是骨伤科临床上较少见的关节内骨折,如早期处理不当,将造成患腕功能的永久性障碍.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共收治Barton骨折掌侧型12例,经随访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永中;侯忠诚;许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5-氟脲嘧啶(5-FU)缓释剂在直肠癌术中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1例直肠癌拟手术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两组,缓释亮剂组85例,患者于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5-FU缓释剂局部植入化疗;普通化疗组76列,于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其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 与普通化疗组患者相比,缓释剂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肿瘤复发少,患者死亡率低.结论 术中植入5-FU缓释剂效果明显,能减少复发和转移,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望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
作者:李志群;唐廷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治的经济效果,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合理诊治.方法 4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均进行了抗感染治疗,B组增加了抑制胰液分泌治疗.对两组诊治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两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4564.74元、5039.19元,有效率分别为81.6%、94.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593元、5330元,A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530.B组方案为较佳方案.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在住院期间进行合理的抑制胰腺分泌的治疗,这对降低成本-效果比,真正为患者治疗疾病、节约成本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王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