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全;欧阳文博;冯肇洪
目的探讨 SAR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登记 122例 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及其动态变化,建立数据库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为主, 42例( 34.4%)有明确的 SARS患者接触史,其中以医院和家庭接触为主.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发热 (116例, 95.1% )、寒颤 (37例, 30.3% )、咳嗽 (90例, 73.8% )、咳痰 (78例, 63.9% )、全身酸痛 (33例, 27% )和呼吸困难 (14例, 11.5% ).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有 81例 (66.4% ),低于正常上限者 35例 (28.7% ),高于正常上限者 6例,其中 61例 (50% )的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在住院过程中,共有 34例 (27.9% )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上限 ( >10 000/mm3);入院时 91例 (74.6% )胸片病灶为云雾状, 76例 (62.3% )有致密阴影, 7 例有肺实变,所有病例无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气肿, 82.8%的病例于入院后平均 (9.17± 5.05)d病灶开始吸收; 47例应用过糖皮质激素; 34人接受无创通气, 8例接受有创通气; 32例次出现肝、肾、心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和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6例死亡. 结论 SARS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和呼吸困难,易出现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
作者:罗一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南汇地区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方法选择 5个点,以整群抽样的常住人群为调查对象,粪便检查肠道寄生虫、以血清学检测绦囊虫、特殊人群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对 424人进行绦囊虫调查,阳性率 0.24%;弓形虫血清学检测 117人,阳性率 1.71%;肠道寄生虫调查人数为 1 719人,感染人数 62人,感染率为 3.61%,其中蛔虫的感染率为 0.58%,鞭虫为 2.50%, 钩虫为 0.12%, 蓝氏贾第鞭毛虫为 0.64%,蛲虫为 0; 男女性别的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别 (χ 2=1.68, P >0.05);年龄组感染率以 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为高,达 6.67%;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以农民为高;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以文盲的感染率为高,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结论经过反复防治,人体寄生虫感染率有了明显的下降,防治的重点人群已由学生转为农业人群,年龄组由低龄转向 50岁以上人群.寄生虫感染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有关,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卫生意识、改变生活习惯等以控制寄生虫的感染.
作者:宋海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初步评价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酶联荧光免疫定量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颁布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 (EP10-A)>提供的方法,按特定的顺序连续 5d测定高、中、低浓度标准品中的 cTnI,对 MINI VIDAS测定 cTnI的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当标准品中的 cTnI浓度为 0.602μ g/L、 7.911μ g/L、 15.22μ g/L时, cTnI测定的回归方程为 Y=1.02X-0.12,相关系数 r2=0.9999;绝对偏差分别是-0.06μ g/L、-0.09μ g/L、 0.18μ g/L;总不精密度分别是 7.22%、 2.17%、 1.62%.结论 MINI VIDAS酶联荧光免疫定量测定 cTnI方法的检测性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忠民;高国贞;高月亭;黄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异常妊娠及自然流产次数与风疹病毒 (R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 ELISA法检测 749例有异常妊娠史的育龄妇女和 305例正常对照组妇女 RV抗体 RV-IgM、 IgG,同时检测其中 361例自然流产少于 3次和 52例自然流产 3次以上的育龄妇女,并结合 RT-PCR技术对 12例 IgM阳性的自然流产组织进行检测,数据行卡方统计. 结果有异常妊娠史妇女与正常对照组妇女 RV的原发感染率分别为 2.267%、 0.656% (P< 0.001),复发感染率分别为 8.545%、 1.693% (P< 0.001).自然流产少于 3次组妇女与 3次以上组妇女 RV的原发感染率分别为 2.214%、 7.692% (P< 0.05);复发感染率分别为 6.648%、 15.38% (P< 0.05); 12例 IgM阳性自然流产组织 RT-PCR检测 RV-RNA阳性为 9例,感染率为 75.0% (9/12).结论异常妊娠与风疹病毒感染有相关性,自然流产次数与风疹病毒感染呈正相关.
作者:熊锦文;曾万江;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SE-选择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141例临床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血清的 SE-selectin水平.结果对照组 E-选择素含量为 (23.85± 3.18)ng/ml; 各病理组血清 SE-selec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组的血清 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01). 结论 SE-选择素检测可为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观察和判断炎症的轻重、病程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诊断指标,尤其对动态观察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时更有价值.
作者:刘凌;陈晓红;梁莉红;李结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阳山县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对随机抽定的调查点人群进行检查.结果高峰、七拱、岭背 3个调查点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 1.2%、 17.9%和 0.4%,平均为 6.48%.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 51.5%、 17.5%和 49.12%,平均为 39.38%.结论阳山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第一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有地区性、食鱼生习惯、男性感染率高的特点.
作者:黄新华;钟文钊;黄安;刘狄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粘膜内注射联合奥曲肽序贯治疗 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均经内镜确诊 dieulafoy病,先以高渗盐水、肾上腺素 (HSE)液行病灶粘膜内注射,再以 50μ g/h的剂量持续静滴 7d.结果 14例经该方法治疗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 93.3%, 1例再发出血,再出血率为 6.7%.结论内镜下粘膜内注射联合奥曲肽的序贯疗法能有效永久性地控制 dieulafoy病,并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李明;黄仕洲;甘少光;严衍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证明白蚊伊蚊亲代能够经卵传递登革 2型病毒给子代,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病毒毒力呈逐渐增强趋 势.方法采用套式 PCR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一代至子四代卵内登革病毒结合 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及 TCID50法滴定病毒滴度.结果白蚊伊蚊能经卵传递 DEN-2, 至少可传四代以上;且在传代中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结论实验证明白蚊伊蚊对登革 2型病毒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在维持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秀玲;黄炯烈;郑小英;吴瑜;王玲;潘实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迄今,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分子生物学观点,一些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中基因突变,移位和调控异常是普遍的机制.基因治疗则有可能成为根治这部分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心血管病发病机制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应用病毒载体从基因水平治疗心血管病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目前暂时无法克服的问题.
作者:谢宝丽;张丽娜;夏琦;陈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回顾和展望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鸭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地区差异与鸭种属间差异,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DHBV传染性质粒等方面.
作者:谈博;张奉学;操红缨;郭兴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切片结合印片病理诊断.方法对 168例送检组织在冷冻切片同时,在同一部位印片, 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与石蜡切片对照.结果 168例良性冷冻切片 93例,印片 95例;恶性冷冻切片 67例,印片 62例.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 95.24%,印片诊断准确率 93.45%.可疑冷冻切片、印片均为 5例,占 2.98%;良恶难定冷冻切片 3例,占 1.78%,印片 6例,占 3.57%.误诊 2例都为印片良性肿瘤,占 1.19%.结论在冷冻切片同时采用印片方法进行病理诊断,有提高对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雷伟华;刘自光;刘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合成的 ICAM- 1模拟肽 P1(KLYLIAEGSVAA) 的抗原性及生物活性进行鉴定. 方法化学合成 ICAM- 1模拟肽 KLYLIAEGSVAA,以间接 ELISA及竞争抑制试验鉴定合成肽的抗原性,以玻片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合成肽的生物活性.结果合成肽能与抗 ICAM- 1单抗 15.2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能够竞争抑制 ICAM- 1分子及相应的阳性噬菌体克隆与单抗 15.2的结合作用.玻片免疫组化显示合成肽及 ICAM- 1分子均能有效抑制相应的阳性噬菌体展示肽与白细胞的结合.结论合成的短肽具有 ICAM- 1与 15.2抗体结合的抗原性,并能有效模拟 ICAM- 1分子与白细胞结合的功能.
作者:郝文波;徐伟文;李明;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细菌致病岛是指病原菌染色体上编码许多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子量较大 (通常为 20~ 100kb)的外源性 DNA片段,其两侧往往含有重复序列或插入序列.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岛 cag,可能是由水平转移的方式来自于质粒或噬菌体. cagA基因是 cag致病岛的标志,具有多态性.表达细胞相关抗原 CagA的 HP菌株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炎、胃癌等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文超;陈红庆;郭英;陈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深圳市石岩地区 1991~ 2003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石岩地区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控制流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1998~ 2003年发病率控制在 0.30/万以下.结论在疟疾流行期间,应采取部门协作和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疟疾流行.
作者:孔异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离自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点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过继转移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 5× 104个 /只或未感染,作为供体提供 IEL.同品系受体鼠分为实验组 (IEL7组、 IEL9组、 IEL11组、 IEL13组和 IEL15组 )和对照组 (IEL0组 ),每组 6只小鼠.受体鼠经尾静脉分别接受分离自供体鼠经速殖子感染后第 7、 9、 11、 13、 15天的致敏 IEL或未致敏的 IEL 3× 105 /0.2 ml只.各组小鼠过继转移后第 4天,用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攻击,攻击后第 13天分离纯化脑、肺、脾组织弓形虫速殖子并计数,测定肠液 IgA含量.结果致敏 IEL过继免疫可使受体鼠脑、肺、脾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显著减少,接受感染后第 13天 IEL的小鼠组织内速殖子数减少为显著 (P< 0.01)脑、肺和脾组织内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 81.13%, 58.43%和 70.97%.致敏 IEL过继转移使肠道 IgA水平升高, IEL11组和 IEL13组显著高于 IEL0组 (P< 0.01).结论致敏 IEL过继转移能上调肠道黏膜的免疫应答,导致黏膜特异性 IgA分泌增加,诱导黏膜抗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IEL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致敏的时间依赖性,感染后第 13天分离的致敏 IEL对弓形虫感染具有大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丽;殷国荣;沈嬿琼;元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不良影响,探讨三阶梯药物疗法是否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对 20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QOL)评分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调查;对癌痛患者分别给予三阶梯镇痛药物,观察镇痛疗法对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结果 200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 76.5%,其中轻度疼痛占 20.0%,中度疼痛占 23.0%,重度疼痛占 33.5%,疼痛程度越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而经镇痛治疗后,随着疼痛程度的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疼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镇痛治疗在改善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金莲;王增英;韦若梨;陈亦欣;卢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构建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Sj)Sj16基因重组杆状 病毒.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提取总 RNA,通过 RT- PCR扩增出 Sj16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到载体 pET30a(+ )中,通过 PCR将 Sj16基因连同 pET30a(+ )多克隆位点下游的 6× His· Tag一起扩增出来,插入 donor载体 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杆状病毒 donor载体 pFastBacHTa- Sj16- His,转化大肠杆菌 DH10Bac- GFP进行转座,提取重组 Bacmid,用 Lipofectin法转染昆虫细胞 Sf9使其包装成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结果构建了含日本血吸虫 Sj16基因的重组 Bacmid- GFP- Sj16- His,转染 Sf9细胞后,获得了有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 结论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 Sj16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重组 Sj16蛋白表达和 Sj16基因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胡少敏;王海;阮志燕;余新炳;吴忠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旋毛虫病在云南省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以往人体感染和动物感染程度确定轻、中、重流行区,采用 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共调查 10个县, 20个点的 10 109人份血清,血清阳性人数 852,阳性率 8.43%,以陇川县血清阳性率高 25.87%,文山县血清阳性率低 1.00%; 30~ 40岁中青年组阳性率较高 10.64%,血清学阳性率年龄大 79岁,小 2岁;血清学阳性与地区、年龄、居住地、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和用不洗砧板切熟食等生活、行为习惯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 (χ 2=767.64、χ 2=65.66、χ 2=9.435、χ 2=22.19, P< 0.005),男女性别与血清学阳性无统计学差异 (χ 2=0.851, P >0.005). 结论旋毛虫病为我省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卫生宣教,健全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作者:汪丽波;杜尊伟;王学忠;董莹;姜进勇;李菊升;刘慧;李春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对 35例妊高征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一系列救治措施:①有效防治子痫发作;②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消除因疼痛而引起血压继续升高;③合理降低高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避免术中发生高血压危象;④改善肾脏及子宫血流灌注;⑤避免或慎用对新生儿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结果全组病例经麻醉处理后,循环稳定,均无发生任何并发症,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充分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围术期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采取止惊、降压、强心、扩容等综合措施,是提高妊高征患者麻醉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坤全;欧阳文博;冯肇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结果判断标准.方法对餐 (饮 )具消毒效果监测的大肠菌群检测纸片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将纸片以无菌状态转入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发酵法来证实其大肠菌群的阴阳性.结果按 GB14934-94判断纸片法大肠菌群的阴阳性,其灵敏度为 73.6%,特异度为 98.8%;若按作者提出的标准进行判断,其灵敏度为 98.2%,特异度为 89.8%.结论二者比较灵敏度有显著性差异.消毒剂的残留可能是导致结果判断出偏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完善纸片法测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大肠菌群的真实情况.
作者:卢崇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