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载体与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

谢宝丽;张丽娜;夏琦;陈瑛

关键词:病毒载体, 心血管病, 基因治疗
摘要:迄今,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分子生物学观点,一些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中基因突变,移位和调控异常是普遍的机制.基因治疗则有可能成为根治这部分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心血管病发病机制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应用病毒载体从基因水平治疗心血管病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目前暂时无法克服的问题.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会市1996~2003年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四会市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6~ 2003年共查螺 182.7万 m2,均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 948人次;检查外来人口 112人,阳性者 4人 (3.57 % );调查低年龄组的中小学生 1 617人,皮试阳性者 106人 (6.55% ).阳性者经粪检复查均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解剖野鼠 339只,检查耕牛 1 339头次, 没有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野鼠和牛只.结论四会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仍必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作者:赖军伟;李俊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蚊伊蚊经卵传递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证明白蚊伊蚊亲代能够经卵传递登革 2型病毒给子代,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病毒毒力呈逐渐增强趋 势.方法采用套式 PCR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一代至子四代卵内登革病毒结合 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及 TCID50法滴定病毒滴度.结果白蚊伊蚊能经卵传递 DEN-2, 至少可传四代以上;且在传代中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结论实验证明白蚊伊蚊对登革 2型病毒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在维持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秀玲;黄炯烈;郑小英;吴瑜;王玲;潘实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测定结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结果判断标准.方法对餐 (饮 )具消毒效果监测的大肠菌群检测纸片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将纸片以无菌状态转入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发酵法来证实其大肠菌群的阴阳性.结果按 GB14934-94判断纸片法大肠菌群的阴阳性,其灵敏度为 73.6%,特异度为 98.8%;若按作者提出的标准进行判断,其灵敏度为 98.2%,特异度为 89.8%.结论二者比较灵敏度有显著性差异.消毒剂的残留可能是导致结果判断出偏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完善纸片法测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大肠菌群的真实情况.

    作者:卢崇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病毒载体与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

    迄今,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分子生物学观点,一些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中基因突变,移位和调控异常是普遍的机制.基因治疗则有可能成为根治这部分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心血管病发病机制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应用病毒载体从基因水平治疗心血管病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目前暂时无法克服的问题.

    作者:谢宝丽;张丽娜;夏琦;陈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68例术中冷冻切片与印片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切片结合印片病理诊断.方法对 168例送检组织在冷冻切片同时,在同一部位印片, 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与石蜡切片对照.结果 168例良性冷冻切片 93例,印片 95例;恶性冷冻切片 67例,印片 62例.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 95.24%,印片诊断准确率 93.45%.可疑冷冻切片、印片均为 5例,占 2.98%;良恶难定冷冻切片 3例,占 1.78%,印片 6例,占 3.57%.误诊 2例都为印片良性肿瘤,占 1.19%.结论在冷冻切片同时采用印片方法进行病理诊断,有提高对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雷伟华;刘自光;刘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州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尘埃粒子的特征

    目的探索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尘埃粒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和不同生产车间的分布情况,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 GMP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州市采用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的化妆品厂 11家 (以下简称净化厂 )和非采用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的化妆品厂 13家 (以下简称非净化厂 ),分别在不同生产时间、不同季节和不同生产车间的情况下,分析车间空气中 0.3、 0.5、 1、 2、 3、 5μ m尘埃粒子数的分布情况,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净化厂和非净化厂在生产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尘埃粒子污染 ;净化厂空气中尘埃粒子在季节上基本无统计学意义,非净化厂季节上主要以中、大颗粒粒径尘埃粒子 (1、 2、 3、 5μ m)有统计学意义,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生产车间中净化厂以配制间、配料间和分装间产生的尘埃粒子浓度相对较高,非净化厂以配制、卫生通道、更衣室产生的尘埃粒子浓度相对较高.结论加强配制间、分装间和卫生通道的卫生管理,注意产品制作过程的密封工作,并改善制作和灌装设备;加强非净化厂生产过程的通风排气;制订洁净度标准,应不需考虑季节之分.

    作者:钟嶷;马林;郭重山;李小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获取日本血吸虫(Sj)精氨酸酶(ARG)新基因的DNA编码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实验验证ARG基因编码序列的完整性.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成虫 DNA做模板,PCR扩增 ARG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并测序;根据Sj ARG基因已扩增的 DNA序列设计2条巢式引物,用TaKaRa LA Taq PCR Cloning in vitro Kit,扩增 Sj AR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对已扩增得到的序列进行 TATA盒的寻找以分析启动子序列的位置,实验验证我们曾获取的 Sj ARG新基因编码序列的完整性. 结果 扩增得到长约 1 000bp ARG基因 DNA序列 , Sj ARG基因 DNA序列内没有内含子,与 cDNA序列完全一致.对启动子序列扩增后,得到一略大于 250bp的序列,测序后分析发现其中有 36bp与 ARG基因 DNA序列的 5′端重叠.因此 ,将精氨酸酶基因的 DNA序列又向前延伸了 221bp,与前面得到的序列拼接后得到一条 1 486bp的总序列,将该序列在 NCBI上进行 ORF的寻找发现其长的 ORF达 1 164bp,起始密码子在第 156位,终止密码子在第 1 319位 ,该起始密码子前 32位为 TATA盒的位置.因此,确定该 Sj ARG基因全长 cDNA编码序列长应为 1 164bp.结论 成功扩增获得了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编码区的 DNA序列,其不含有内含子;并扩增得到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从而获得了 Sj ARG基因真正的全长 cDNA序列,为进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孜;余新炳;吴忠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村民中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以加藤氏法检查本地部分村民 506人份.结果检查总人数为 506人,寄生虫阳性数 16人,总感染率为 3.16%.共检出寄生虫 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 1.19%、蛔虫 0.99%、钩虫 0.59%、鞭虫 0.20%和蛲虫 0.20%. 结论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村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呈下降趋势,并将维持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马智超;黎建民;詹志强;刘益民;蔡日东;诸毕科;张小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SARS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 SAR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登记 122例 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及其动态变化,建立数据库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为主, 42例( 34.4%)有明确的 SARS患者接触史,其中以医院和家庭接触为主.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发热 (116例, 95.1% )、寒颤 (37例, 30.3% )、咳嗽 (90例, 73.8% )、咳痰 (78例, 63.9% )、全身酸痛 (33例, 27% )和呼吸困难 (14例, 11.5% ).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有 81例 (66.4% ),低于正常上限者 35例 (28.7% ),高于正常上限者 6例,其中 61例 (50% )的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在住院过程中,共有 34例 (27.9% )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上限 ( >10 000/mm3);入院时 91例 (74.6% )胸片病灶为云雾状, 76例 (62.3% )有致密阴影, 7 例有肺实变,所有病例无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气肿, 82.8%的病例于入院后平均 (9.17± 5.05)d病灶开始吸收; 47例应用过糖皮质激素; 34人接受无创通气, 8例接受有创通气; 32例次出现肝、肾、心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和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6例死亡. 结论 SARS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和呼吸困难,易出现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

    作者:罗一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鼠过继转移致敏小肠IEL抗弓形虫感染

    目的研究分离自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点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过继转移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 5× 104个 /只或未感染,作为供体提供 IEL.同品系受体鼠分为实验组 (IEL7组、 IEL9组、 IEL11组、 IEL13组和 IEL15组 )和对照组 (IEL0组 ),每组 6只小鼠.受体鼠经尾静脉分别接受分离自供体鼠经速殖子感染后第 7、 9、 11、 13、 15天的致敏 IEL或未致敏的 IEL 3× 105 /0.2 ml只.各组小鼠过继转移后第 4天,用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攻击,攻击后第 13天分离纯化脑、肺、脾组织弓形虫速殖子并计数,测定肠液 IgA含量.结果致敏 IEL过继免疫可使受体鼠脑、肺、脾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显著减少,接受感染后第 13天 IEL的小鼠组织内速殖子数减少为显著 (P< 0.01)脑、肺和脾组织内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 81.13%, 58.43%和 70.97%.致敏 IEL过继转移使肠道 IgA水平升高, IEL11组和 IEL13组显著高于 IEL0组 (P< 0.01).结论致敏 IEL过继转移能上调肠道黏膜的免疫应答,导致黏膜特异性 IgA分泌增加,诱导黏膜抗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IEL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致敏的时间依赖性,感染后第 13天分离的致敏 IEL对弓形虫感染具有大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丽;殷国荣;沈嬿琼;元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江门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江门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该市制定今后的人体寄生虫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采取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共调查 1 530人,查出肠道寄生虫 5种,共有 521人感染,总感染率为 34.05%,其中华支睾吸虫、钩虫、鞭虫、蛔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27.18%、 6.67%、 0.85%、 0.33%和 39.15%.结论经过多年的努力,江门市的寄生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华支睾吸虫和蛲虫的感染率还很高,今后要加强这两虫种的防治工作.

    作者:周悦亮;李凤玲;区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查清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水源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规范> (2001)检验,依<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结果大多数农村居民 (94.03% )饮用浅层地下水,以井水、山泉水和手摇井为主.少部份居民 (5.97% )仍饮用不卫生的库、塘、河、沟等地表水源. 75.95%水源符合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Ⅰ、Ⅱ级水质.结论梅县水源水质自然本底良好,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污染,水源选择、卫生防护等方面还有缺陷.建议不宜饮用库、塘、河、沟等地表水源,加强水源防护及净化消毒水质.

    作者:黄念先;肖奎光;刘思强;周志汀;巫卓英;熊杏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目的了解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 方法制定统一的现场调查方案,对工程区涉及的 8个市县试点疫区人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及近 4年内血吸虫病疫情及螺情资料进行收集立档建库. 结果工程区涉及 3个市、县、区,现有钉螺面积 15.81万 m2,血吸虫病人 105人.补水区涉及 5个市、县、区,现有钉螺面积 130.5万 m2,血吸虫病人 2 510人.整个工程区渠道流域路线大部分地域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且疫情较轻.结论工程区仍然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因素和地域条件,如果没有按血防措施的要求去实施,局部爆发血吸虫病流行是可以发生的.

    作者:戴裕海;黄水生;刘建兵;廖洪义;蒋勇;何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及其方法学研究进展

    回顾和展望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鸭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地区差异与鸭种属间差异,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DHBV传染性质粒等方面.

    作者:谈博;张奉学;操红缨;郭兴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及成本效果研究

    目的针对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还缺乏有效的干预模式和尚未建立适合特定目标人群 (学生、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 )有效的血防健康促进方法,探讨适合不同目标人群的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及其在血吸虫病控制中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基线调查,人群访谈以及快速评估等方法比较不同目标人群针对性健教干预前后的变化并对健康教育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目标人群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不同,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针对性健教干预取得了很好效果.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结合人群化疗的防治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居民血吸虫病感染和再感染.健康教育还必须与化疗、灭螺、提供安全用水及环境改造配合,贯彻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从健 康教育到健康促进,才能更好地防治血吸虫病,增进人们健康.

    作者:刘子瑛;戴裕海;徐兴建;李成名;张德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云南省人体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旋毛虫病在云南省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以往人体感染和动物感染程度确定轻、中、重流行区,采用 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共调查 10个县, 20个点的 10 109人份血清,血清阳性人数 852,阳性率 8.43%,以陇川县血清阳性率高 25.87%,文山县血清阳性率低 1.00%; 30~ 40岁中青年组阳性率较高 10.64%,血清学阳性率年龄大 79岁,小 2岁;血清学阳性与地区、年龄、居住地、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和用不洗砧板切熟食等生活、行为习惯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 (χ 2=767.64、χ 2=65.66、χ 2=9.435、χ 2=22.19, P< 0.005),男女性别与血清学阳性无统计学差异 (χ 2=0.851, P >0.005). 结论旋毛虫病为我省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卫生宣教,健全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作者:汪丽波;杜尊伟;王学忠;董莹;姜进勇;李菊升;刘慧;李春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Sj16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构建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Sj)Sj16基因重组杆状 病毒.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提取总 RNA,通过 RT- PCR扩增出 Sj16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到载体 pET30a(+ )中,通过 PCR将 Sj16基因连同 pET30a(+ )多克隆位点下游的 6× His· Tag一起扩增出来,插入 donor载体 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杆状病毒 donor载体 pFastBacHTa- Sj16- His,转化大肠杆菌 DH10Bac- GFP进行转座,提取重组 Bacmid,用 Lipofectin法转染昆虫细胞 Sf9使其包装成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结果构建了含日本血吸虫 Sj16基因的重组 Bacmid- GFP- Sj16- His,转染 Sf9细胞后,获得了有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 结论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 Sj16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重组 Sj16蛋白表达和 Sj16基因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胡少敏;王海;阮志燕;余新炳;吴忠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呼吸系统疾病中SE-选择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SE-选择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141例临床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血清的 SE-selectin水平.结果对照组 E-选择素含量为 (23.85± 3.18)ng/ml; 各病理组血清 SE-selec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组的血清 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01). 结论 SE-选择素检测可为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观察和判断炎症的轻重、病程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诊断指标,尤其对动态观察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时更有价值.

    作者:刘凌;陈晓红;梁莉红;李结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探索现代本科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现代本科教学模式,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方法在广州医学院 2001级临床、检验、影像医学专业本科寄生虫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合理优化教师队伍、重新设置教学内容、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结果现代本科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此种模式具有获得知识量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特点.结论寄生虫学教学中采用现代本科教学模式为高校培养造就出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途径.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菌株同源性的快速检测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同源性的实验方法.方法设计 4对引物进行多重 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结合 SPSS软件分析不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通过多重 PCR同时检测菌株 CtxA、 TcpA、 Ace、 Zot 4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并快速判定其毒力强弱; RAPD产生的指纹图谱条带清晰、数目较多、片段大小分布均匀,结合 SPSS软件分析可判断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结论多重 PCR和 RAPD结合 SPSS软件分析可在 4h内完成对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间同源性的检测,有助于在疫情处理中判断病菌来源和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作者:易鸿;王鸣;刘于飞;莫自耀;李孝权;范健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