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支睾吸虫重组蛋白应用于ABC-ELISA检测特异性循环抗体的研究

崔惠儿;裴福全;长野功;吴军;方悦怡;潘波;吴志良;高桥优三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 重组蛋白, 诊断, ABC-ELISA
摘要:目的评价重组蛋白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上的价值,探索以重组蛋白替代天然抗原用于ELISA等血清学方法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使用重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ysB)与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CAA),以ABC-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其它寄生虫感染及健康人血清特异性IgG,比较两种抗原用于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共检测了112份华支睾吸虫感染血清,使用重组抗原CvsB与成虫粗抗原CA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9%(104/112)及94.6%(106/112);分别检测健康人血清56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20例及肺吸虫病血清10例,对于两种抗原,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检测阴性率均相同,上述三类血清的阴性率分别为96.5%(54/56)、95%(19/20)及90%(9/10).结论华支睾吸虫重组蛋白CysB用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成虫可溶性抗原(CAA)的诊断应用价值相近,有望成为应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替代抗原之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术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导向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PEIT),在肝癌术后复发病人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无法再次手术的肝癌术后复发病人行2个疗程的PEIT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的PEIT治疗后,7例共9个病灶,其中2个病灶消失,7个缩小或不再增大,3例共8个病灶在治疗期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PEIT是肝癌术后复发病人在无法再次手术治疗情况下的一种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筱芳;郑小明;苏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市30家河粉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和整顿广州市河粉生产市场.方法对广州市30家持有卫生许可证的河粉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和卫生状况调查,并对其原材料(大米和食用油)以及河粉成品抽样检测.结果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选址不当、生产布局欠合理、卫生设施不足等问题;90%的厂家使用黄变米作为河粉生产原料;二氧化硫残留和微生物计数较高,这些是影响河粉卫生质量的主要问题.结论改善生产企业卫生状况,严格生产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改善河粉卫生质量的关键措施.

    作者:张玉莲;刘兆敏;黎庆强;贾煦;刘东海;何洁仪;林国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

    作者:杨建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5例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钾盐溶液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确保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钾盐的安全.方法严格遵守用钾的治疗原则,尤其要严格掌握滴注的浓度、速度,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尿量、自觉症状等病情变化.结果15例患者在门诊静脉滴注钾盐溶液中,未发生高钾血症或因未及时补足钾盐而低血钾等.结论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钾盐溶液时,只要严密、严格遵守用钾盐的原则,加强整体护理,完全可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梁小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Bc颗粒样呈现载体研究进展

    HBc核壳是由240或180个HBc单体组成的对称性颗粒,免疫原性强,是机体CTL识别的主要靶抗原之一,且具有高表达率、高效装配的特点,作为颗粒样呈现载体能于颗粒表面呈现融合抗原肽,维持天然构象,并增强其免疫原性,在HIV、HBV、HCV、疟原虫等疫苗研究中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是具有巨大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疫苗载体,本文就HBc核壳结构特点及其作为颗粒样免疫载体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泽维;刘朝霞;董文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家兔实验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动物模型,观察其病变、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方法采用6.3×105个包囊灌胃1次和连续灌胃4次(每次6.3×105个包囊,间隔48h)等两种方法实验感染家兔各5只,定期粪检,第30天解剖检查,取小肠组织切片染色.结果灌胃1次的5只实验兔仅1只被感染,连续灌胃4次的方法使5只实验兔全都被感染.6只被感染的家兔从接种至解剖的30d中,1只持续排囊,1只间歇排囊,4只不排囊.第30天解剖发现阳性兔小肠的0.3~1.8m段有滋养体分布,以0.6m位点密度高.全部阳性兔胆囊中无滋养体寄生.阳性兔小肠肠腔中有丰富的炎性渗出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和脱落的肠粘膜细胞.病理切片观察到肠粘膜固有层内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小结显著增生,绒毛上皮脱落,粘膜破损.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实验感染家兔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贾第虫病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作者:方正明;朱艳红;龙小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

    将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给健康宿主能产生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抗原致敏细胞过继免疫与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被动免疫之间相互作用,一起构成宿主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对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的研究有助于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开发.

    作者:元海军;殷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索家蝇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鸡胚法检测经针刺或冷冻免疫诱导及同期对照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中有抗病毒活性物质存在,针刺或冷冻组抗病毒物质的活性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中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性质尚待进一步确定.研究结果为抗病毒药物的寻找开辟了新的路径.

    作者:陈艳;李金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弓形虫不同分离株α-Tubulin和β-Tubulin基因PCR-RFLP分析及其探针制备

    目的不同分离株弓形虫α-Tubulin和β-Tubulin基因的PCR-RFLP分析及其杂交探针制备.方法PCR体外扩增α-Tubulin和β-Tubulin基因片段并进行RFLP分析;采用随机引物法用地高辛(DIG-11-dUTP)标记探针并同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从5株弓形虫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α-Tubulin基因的818bp片段和β-Tubulin基因的959bp片段,RFLP分析弓形虫各分离株间酶切图谱未见差异.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结论α-Tubulin和β-Tubulin基因在弓形虫中高度保守;α-Tubulin和β-Tubulin基因杂交探针可用于Southern杂交.

    作者:李华文;陈观今;郑焕钦;王海;吕芳丽;甘慧泉;黄燕;邵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aosis,BV)与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IUGR)、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和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对60例胎膜早破、60例早产、60例宫内感染、60例宫内发育迟缓(IUGR)、60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孕妇(研究组)和同期的健康孕妇60例(对照组)的阴道分泌物进行BV的检测.同时对50例合并BV产妇的新生儿和50例非BV产妇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测.结果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IUGR)、低出生体重儿合并BV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7/60)、20.0%(12/60)、26.7%(16/60)、21.7%(13/60)、28.3%(17/60),分别与对照组8.3%(5/6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合并BV孕妇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论细菌性阴道病(BV)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有必要对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BV的常规检测,以便及早治疗.

    作者:朱文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EBV抗体检测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及其EBV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对35例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M早期或表现局部症状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单一器官疾病,30例用酶联玻片法测定EBV抗体(抗VCA-IgM)阳性27例(90%).结论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诊断不明的发热,特异性EBV抗体测定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袁玉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晋南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

    目的调查肠道寄生虫病在本地区的感染种类和感染率.方法选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自然村做人群粪便中的虫卵检查,蛲虫虫卵用透明胶纸检测或肛门试子法检测.结果共调查3817人,查出肠道寄生虫病9种,各类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总计达775人,感染率为20.3%,其中蛲虫感染率达到了29.5%.结论肠道寄生虫病仍是该地区的主要疾病.

    作者:赵瑞君;侯玉英;殷国荣;李珀;刘红丽;申金燕;吕新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皮层与穿支脑梗死血脂、血糖、血压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层动脉脑梗死(CACI)与穿支动脉脑梗死(PACI)病人血脂(TC、TG及apoA-Ⅰ、apoB)、血糖、血压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52例CACI、86例PACI及对照组39例,TC、TG、apoA-Ⅰ、apoB、血糖的含量.结果CACI病人TC水平显著高于PACI病人及对照组(P<0.05);CACI病人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PACI病人无差异性(P<0.05);CACI病人apoA-Ⅰ水平显著低于PACI病人及对照组(P<0.05~0.001);PACI病人及CACI病人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CI病人及PACI病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PACI病人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CACI病人(P<0.001).CACI和PACI病人恶化组TC、TG、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P<0.001).结论TC水平高和TG水平高是CACI病人的危险因素.apoA-Ⅰ水平低及apoB水平高对CACI危险较PACI大,而高血压与PACI有关.CACI和PACI病人早期TC、TG、血糖水平升高对预后影响亦同样重要.

    作者:张坚洪;陈兴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8种中草药乙醇提取液对蚊幼虫的杀伤作用

    目的了解丁香等28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液对蚊幼虫杀伤作用,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杀虫剂.方法用乙醇分别提取28种中草药干样品植物成分.用2%的药物(每100ml溶液含2g生药)浸渍法处理致倦库蚊、白纹伊蚊敏感株Ⅲ龄末~Ⅳ龄初幼虫24h.结果13种中草药可致白纹伊蚊幼虫半数以上死亡;17种中草药可致致倦库蚊幼虫50%以上死亡,其中12种对两种幼虫都有50%以上的致死率.藜芦、漏芦和蛇床子3种药物可致白纹伊蚊幼虫全部死亡;百部等8种中草药可致库蚊幼虫全部死亡,其中藜庐等3种中草药可致两种蚊虫幼虫全部死亡.结论两种蚊虫幼虫对2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藜芦、漏芦和蛇床子等中草药在蚊虫防治方面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者:潘实清;罗海华;王玲;吴瑜;郑小英;黄炯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预防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合并急性心衰的护理

    目的提高对心衰合并急性肺水肿的认识,加强针对性的护理,避免延误抢救治疗时间.方法搜集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在我院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前后出现的急性心衰并肺水肿共33例.通过对并发急性心衰合并肺水肿的婴幼儿进行的手术护理的病例分析;对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护理.结果经治疗后患儿急性心衰及肺水肿很快被控制,特别是早发现、早治疗的患儿.治愈29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结论对婴幼儿急腹症手术加强心率、呼吸等体征的观察,及早作出急性心衰、肺水肿的诊断及处理,分秒必争,有效地防治心衰的发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李凤云;冯志英;叶彩霞;张爱宁;黄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港区特殊环境应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溴敌隆毒饵在特殊环境下对家鼠的适口性及灭鼠效果.方法现场试验.结果现场中对全部投饵点的毒饵进行观察,发现鼠类对0.005%溴敌隆毒饵取食好,盗食率为79.7%;经2次灭鼠试验,现场鼠密度由灭前的38%下降到0.2%,灭鼠效果为99.5%.结论使用的0.005%溴敌隆毒饵适口性好,灭鼠效果好,操作方便、简单,且节省人力物力,对人畜较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者:陈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ARS患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心肌酶的变化特点.方法用常规方法,检测84例(9例死亡,8例插管,30例无创通气,37例无辅助通气)SARS患者的心肌酶指标.结果SARS患者发病3~6d起,心肌酶开始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差异很大.18例(21.4%)SARS患者,整个病程血清心肌酶均在正常参考范围.α-HBDH、AST、LDH、LD-1、CK和CK-MB的异常率分别为60.7%、53.6%、77.4%、44.0%、38.1%和28.4%.SARS患者心肌酶随病情变化而改变,病情越重,升幅越大,异常率越高,死亡组和插管组患者心肌酶平均峰值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P<0.001),无创通气组患者又明显高于无辅助通气组(P<0.001).除死亡组外,多数患者心肌酶在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大部分SARS患者心肌酶异常,部分出现心肌损害,临床上应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廖伟娇;黎毅敏;林勇平;陈涛;李宁;高启健;何为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卡氏肺孢子虫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发育增殖过程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寄生情况,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取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在肺组织内谮的寄生与发育状况.结果可见滋养体的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外出芽、内出芽及接合生殖以及囊前期和包囊内的囊内小体的分裂增殖过程.虫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且随虫体的发育和分裂,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形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虫体主要分布在肺泡腔内,并可见有多个滋养体紧密吸附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偶见滋养体吸附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另外还发现滋养体寄生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间质内,还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腔内、及巨噬细胞内见到.结论卡氏肺孢子虫的生活史由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3个发育阶段构成,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类型.虫体主要寄生于肺泡腔内,也见于Ⅰ型肺上皮细胞内、巨噬细胞和间质内.并表明虫体的吸附可能会对肺泡气体交换起到机械阻隔作用而影响肺换气.

    作者:苏晓平;安春丽;刘冬娟;韩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EB病毒LMP1蛋白CTAR23结构域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目的获得纯化的LMP1 CTAR23结构域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从B95-8细胞中扩增EBV LMP1CTAR23结构域的cDNA,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后进行测序鉴定.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3,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1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用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PreScission Proteas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结果扩增的LMP1 CTAR23长度为357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获得PGEX-6P-3-CTAR23原核表达菌株,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被LMP1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获得约42000u的PGEX-6P-3-CTAR23融合蛋白,分离纯化出约13000u的LMP1 CTAR23蛋白.结论成功获得EBV LMP1 CTAR23蛋白,为研究LMP1致瘤机制,研制生物抗癌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张雪雁;杨英;马桂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thioredox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目的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获取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用电子拼接的方法延伸序列,用NCBI提供的BLASTx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筛选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扩增筛选基因并预测和分析;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结果筛选出日本血吸虫Thioredoxin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克隆全长cDNA至PET原核载体并表达成功.结论结合EST、电子延伸和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高效筛选S.japonicum功能基因的有效策略.

    作者:邵筱;余新炳;吴忠道;王海;梁柏年;李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