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术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王筱芳;郑小明;苏建平

关键词:超声引导, 无水酒精, 肝癌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导向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PEIT),在肝癌术后复发病人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无法再次手术的肝癌术后复发病人行2个疗程的PEIT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的PEIT治疗后,7例共9个病灶,其中2个病灶消失,7个缩小或不再增大,3例共8个病灶在治疗期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PEIT是肝癌术后复发病人在无法再次手术治疗情况下的一种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索家蝇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鸡胚法检测经针刺或冷冻免疫诱导及同期对照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中有抗病毒活性物质存在,针刺或冷冻组抗病毒物质的活性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中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性质尚待进一步确定.研究结果为抗病毒药物的寻找开辟了新的路径.

    作者:陈艳;李金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早期呼吸功能锻炼对心脏手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目的为预防和减轻心脏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康复组33例,对照组33例,前者采用康复护理,后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的肺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素贞;冯德月;石瑞团;彭剑芳;林结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家兔实验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动物模型,观察其病变、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方法采用6.3×105个包囊灌胃1次和连续灌胃4次(每次6.3×105个包囊,间隔48h)等两种方法实验感染家兔各5只,定期粪检,第30天解剖检查,取小肠组织切片染色.结果灌胃1次的5只实验兔仅1只被感染,连续灌胃4次的方法使5只实验兔全都被感染.6只被感染的家兔从接种至解剖的30d中,1只持续排囊,1只间歇排囊,4只不排囊.第30天解剖发现阳性兔小肠的0.3~1.8m段有滋养体分布,以0.6m位点密度高.全部阳性兔胆囊中无滋养体寄生.阳性兔小肠肠腔中有丰富的炎性渗出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和脱落的肠粘膜细胞.病理切片观察到肠粘膜固有层内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小结显著增生,绒毛上皮脱落,粘膜破损.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实验感染家兔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贾第虫病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作者:方正明;朱艳红;龙小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昆虫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是一类新型的抗菌物质,从低等的生物病毒、细菌到高等的动植物都有广泛分布.抗菌肽具有普通抗生素所不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同时,抗菌肽及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在动植物中可以被表达并具有杀菌活性,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本文从昆虫抗菌肽的类型及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及杀菌机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基因结构和基因工程、研究展望与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阎晓宇;陈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抗原的分析

    目的了解黑胸大蠊的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抗原的免疫生化特性.方法采用十十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酶联免疫印迹(ELIB)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免疫学特性.结果四种抗原蛋白经SDS-PAGE后银染色,均得到清晰的蛋白显色带.卵抗原、若虫抗原、雄成虫抗原、雌成虫抗原分别可见13、28、26、41条蛋白区带,其中主带分别为2、10、10、13条,分子量大多位于10~97kDa范围.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43kDa以上分子量范围,四种抗原组分相互之间有交叉抗原的存在.结论不同发育阶段黑胸大蠊的蛋白质组分从卵-若虫-成虫出现次第增多现象并趋于复杂化,这对研究黑胸大蠊的发育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作者:徐绍锐;汪世平;李文凯;吴仕筠;吕志跃;彭选楚;何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5001名就业前工人HBsAg携带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兴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现况.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2年兴宁市外出就业前工人,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酶免试剂,采用一步夹心法原理检测HBsAg.结果检查5001名外出就业前工人,其中2000年1580名,2001年1698名,2002年1723名,检出HBsAg阳性943人,阳性率为18.86%.2000年HBsAg阳性504人,2001年HBsAg阳性220人,2002年HBsAg阳性219人,阳性率分别为31.90%、12.96%、12.7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结论兴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者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10%).应进一步开展预防HBV感染卫生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控制或消除人群HBV感染.

    作者:何钦宜;钟子平;罗国清;唐志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8种中草药乙醇提取液对蚊幼虫的杀伤作用

    目的了解丁香等28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液对蚊幼虫杀伤作用,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杀虫剂.方法用乙醇分别提取28种中草药干样品植物成分.用2%的药物(每100ml溶液含2g生药)浸渍法处理致倦库蚊、白纹伊蚊敏感株Ⅲ龄末~Ⅳ龄初幼虫24h.结果13种中草药可致白纹伊蚊幼虫半数以上死亡;17种中草药可致致倦库蚊幼虫50%以上死亡,其中12种对两种幼虫都有50%以上的致死率.藜芦、漏芦和蛇床子3种药物可致白纹伊蚊幼虫全部死亡;百部等8种中草药可致库蚊幼虫全部死亡,其中藜庐等3种中草药可致两种蚊虫幼虫全部死亡.结论两种蚊虫幼虫对2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藜芦、漏芦和蛇床子等中草药在蚊虫防治方面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者:潘实清;罗海华;王玲;吴瑜;郑小英;黄炯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居民卫生行为与寄生虫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卫生行为与寄生虫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依据.方法粪检居民575人;324人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调查寄生虫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结果寄生虫感染率为28.52%(164/575);问卷调查中知识知晓率13项有6项在20%以下;态度形成90%以上通过大众传媒被动获取;行为形成率7项中正确回答率均在60%以下.结论农村居民卫生行为形成率较低,肠道寄生虫感染仍相当严重.正确的卫生行为与居民较高的文化程度、卫生宣教的力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文;颜秋叶;贺丽君;刘辉;闫旭霞;马云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起感染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群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一起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群体性胃肠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加以调查,对采集标本用RT-PCR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共发生病例71例,在采集的12宗粪便标本中,4宗RT-PCR结果为诺瓦克样病毒阳性,阳性率33.3%(4/12).通过加强饮食管理和个人卫生,加强对疫点环境、设施、教学用具消毒处理等综合措施,首例病例出现8d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感染诺瓦克样病毒而引起的一起群体性急性胃肠炎爆发流行.

    作者:陈志强;陈小霜;罗雷;马碧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种进行鉴定.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武汉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80株,表皮葡萄球菌70株,其余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株,提取其基因组DNA,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独有的femA基因,表皮葡萄球菌的种特异性序列,决定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的mecA基因,和细菌共有的16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四对引物,同时加入PCR体系中对相应片段进行扩增.结果在210株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检测结果与苯唑西林敏感试验结果的一致率为96.2%.mecA基因阳性但苯唑西林敏感的5个菌株,通过由低到高浓度的苯唑西林筛选培养后,均表现出耐药性.mecA基因阴性但苯唑西林耐药的3个菌株,经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试验后,被证明是β-内酰胺酶的高产株.结论此多重PCR方法不仅可以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菌株的甲氧西林耐药性作出判断,同时还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做出种的鉴定,是一种高效、敏感、特异性高的检测技术.

    作者:常燕子;蔡昌学;孙立敏;朱旭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市荔湾区SARS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索广州市荔湾区SARS传播和发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RS患者接触史,医护人员,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庭和工作区饮自来水等因素增加SARS发病的机率,OR值分别为31.020,8.70,2.259,3.634和5.390;饮自来水(家庭和工作中)OR为0.71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宅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和饮自来水为可疑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740,3.136,2.231和3.186.结论SARS的传播和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范健文;郜艳晖;陈思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卡氏肺孢子虫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发育增殖过程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寄生情况,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取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在肺组织内谮的寄生与发育状况.结果可见滋养体的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外出芽、内出芽及接合生殖以及囊前期和包囊内的囊内小体的分裂增殖过程.虫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且随虫体的发育和分裂,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形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虫体主要分布在肺泡腔内,并可见有多个滋养体紧密吸附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偶见滋养体吸附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另外还发现滋养体寄生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间质内,还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腔内、及巨噬细胞内见到.结论卡氏肺孢子虫的生活史由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3个发育阶段构成,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类型.虫体主要寄生于肺泡腔内,也见于Ⅰ型肺上皮细胞内、巨噬细胞和间质内.并表明虫体的吸附可能会对肺泡气体交换起到机械阻隔作用而影响肺换气.

    作者:苏晓平;安春丽;刘冬娟;韩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EBV抗体检测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及其EBV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对35例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M早期或表现局部症状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单一器官疾病,30例用酶联玻片法测定EBV抗体(抗VCA-IgM)阳性27例(90%).结论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诊断不明的发热,特异性EBV抗体测定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袁玉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直接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接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celluar Hb,CHb)在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健康人群及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CHb,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CHb的正常参考范围是27.74~31.21Pg;除了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患者的CHb与健康人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下述四类贫血患者的CHb与健康人群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大细胞均一性贫血诊断时,若以CHb>31.2pg为分界值,其敏感度0.94、特异性0.99、诊断效率0.97;在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诊断时,以CHb>31.2pg为分界值,其敏感度1.00、特异性0.99、诊断效率0.99;在诊断正常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时,以CHb<29.4pg为分界值:敏感度0.62、特异性0.54、诊断效率0.57;在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时,以CHb<27.2pg为分界值,诊断敏感度1.00、特异性1.00、诊断效率1.00.结论直接测定能真实反映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合合适的分界值,在各种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尤其是小细胞性贫血,CHb是一项理想的诊断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忠;林勇平;张丽梅;李宁;梁嘉颖;陈柏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隐匿性起病的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隐匿性起病的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7例隐匿性起病的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病例.结果病人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无咳嗽或轻微咳嗽者60例;无发热35例,低热(≤37.5℃)22例;谵妄36例,腹痛和腹泻26例.致病菌主要有革兰氏阴性细菌(61.0%)、革兰氏阳性细菌(26.4%)、真菌(12.6%).25.3%的菌株产生细菌耐药性,选用敏感抗生素及进行综合处理,63例肺部感染得到控制,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可呈隐匿性发病,咳嗽、高热等症状不典型,以谵妄、腹痛等为主要表现,部分病变凶猛.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为主要致病菌,产生细菌耐药性高.治疗需选用敏感抗生素和综合处理.

    作者:黄艳芬;左万里;黄炎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伊曲康唑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预防效果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维持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对预防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将病例分成A、B两组,通过伊曲康唑短程冲击疗法和短程冲击加长期间歇性给药两种方法比较.结果两组短程冲击治疗后1周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1个月及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但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伊曲康唑维持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满意.

    作者:郑爱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

    将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给健康宿主能产生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抗原致敏细胞过继免疫与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被动免疫之间相互作用,一起构成宿主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对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的研究有助于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开发.

    作者:元海军;殷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皮层与穿支脑梗死血脂、血糖、血压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层动脉脑梗死(CACI)与穿支动脉脑梗死(PACI)病人血脂(TC、TG及apoA-Ⅰ、apoB)、血糖、血压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52例CACI、86例PACI及对照组39例,TC、TG、apoA-Ⅰ、apoB、血糖的含量.结果CACI病人TC水平显著高于PACI病人及对照组(P<0.05);CACI病人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PACI病人无差异性(P<0.05);CACI病人apoA-Ⅰ水平显著低于PACI病人及对照组(P<0.05~0.001);PACI病人及CACI病人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CI病人及PACI病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PACI病人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CACI病人(P<0.001).CACI和PACI病人恶化组TC、TG、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P<0.001).结论TC水平高和TG水平高是CACI病人的危险因素.apoA-Ⅰ水平低及apoB水平高对CACI危险较PACI大,而高血压与PACI有关.CACI和PACI病人早期TC、TG、血糖水平升高对预后影响亦同样重要.

    作者:张坚洪;陈兴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态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IL-18的变化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18变化的意义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6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及2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IL-18含量.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IL-18水平(176.15±30.42)ng/L及(120.33±22.7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14.33)ng/L,P<0.01);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IL-18含量越高,心功能Ⅳ级者[(195.72±37.34)ng/L]>心功能Ⅲ级者[(163.32±25.45)ng/L]>心功能Ⅱ级者[(104.62±18.89)ng/L]>对照组(P<0.01).另外,患者血清IL-1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2(5.19±2.73)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3和-0.58,P<0.01),而与PaCO2(8.32±2.69)kPa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18含量,对评估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意义,拮抗IL-18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高松;马中富;唐皓;叶海宁;梁艳冰;詹红;曾春;刘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Bc颗粒样呈现载体研究进展

    HBc核壳是由240或180个HBc单体组成的对称性颗粒,免疫原性强,是机体CTL识别的主要靶抗原之一,且具有高表达率、高效装配的特点,作为颗粒样呈现载体能于颗粒表面呈现融合抗原肽,维持天然构象,并增强其免疫原性,在HIV、HBV、HCV、疟原虫等疫苗研究中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是具有巨大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疫苗载体,本文就HBc核壳结构特点及其作为颗粒样免疫载体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泽维;刘朝霞;董文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